超個人、純心得、非評論的電影筆記: 《法蘭西特派週報》與《美國女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無雷分享與推薦,純粹個人感受與觀點,過去這個週末,接連看的兩部電影。

raw-image

(I) 昨天看《法蘭西特派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IMdb的介紹是這麼開頭: A love letter to journalists set in an outpost of an American newspaper in a fictional twentieth century French city that brings to life a collection of stories published in "The French Dispatch Magazine".

是的,這電影是寫給記者(或許是寫給一個時代)的情書一封,寫一個(逝去的)時代下、報導者們的流儀、有所為與有所不為、往後可能再也無法傳承下去的風骨或堅持(但可以用Wes Anderson將之拍成電影、靠電影昨日重現般地的歷歷在目的一幕幕,被呈現與回味...)。

無需贅言Wes Anderson如詩的構圖,整部電影就是一尊精雕細琢的藝術品,黑白、彩色、動畫、實景、靜態、動態隨著故事情節與角色視角、情緒的不同無違和地跳躍穿插,大量的細節、台詞、資訊量充滿、卻不顯紛雜瑣碎。用大螢幕長片向觀眾述說、回溯紙媒時代報刊與人物的個性與風華,大概只有Wes Anderson能不厭其煩又面面俱到地做到。

"No Crying"--劇中總編Howitzer Jr.辦公室門口的橫批警語,在他的辦公室、誰也不許哭。短短一句不許哭,也許是提醒記者(或看記者報導的我們)秉持中立之必須、無畏無懼而不悲不亢地作與看報導之必須、對一個時代(以及期間的所有美德、典型)的消逝試著不感傷不哀嘆之必須... 也許還有很多我沒能體悟出的甚麼,都可以一言以蔽之在其中,值得留待觀眾心底各自解讀、慢慢回想(也是Wes Anderson電影一貫的趣味所在)。

raw-image

(II) 上週五晚上一個衝動獨自去看《美國女孩》(American Girl)。正式上映九天票房已破台幣千萬,我很開心我手腳還算快地、有在那千萬元中之一。

不誇張地說,我很願意再貢獻一次(二刷);更不誇張地說,沒有意外的話、它會是我今年看過最撼動心弦的最佳影片,雖然金馬獎沒有把最佳影片頒給它、代表台灣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作品也不是它(而是我如今認為雖然也是好看、但我個人感受上是有一點被過譽的《瀑布》)。

《美國女孩》的撼動一,既視感。看到一個時代、以及有活過那個時代的自己與家人朋友街坊鄰居路人甲乙丙。我想這部電影不僅是導演阮鳳儀寫給自己的成長心路自白、也是她想寫給那個時代的紀實回憶錄。

撼動二,就是在電影裡藉著角色猛然回看自己之後的、那假不了也抹不去的悸動(像是導演帶領觀者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複習--複習她自己的人生、也同時複習你自己的)。真實,那是百分百的真實,母女、父女、姊妹、一家人、老師、同學... 真的會這麼互動。台詞沒有一句廢話、都是會出現在真實人生的話語。所有的質疑、索討、叩問、沉默、吶喊、爭吵、哄騙、無理取鬧、歇斯底里... 提醒我,真的、不要騙自己,我們似乎真的是這樣慘烈而跌撞地長大的(或變老的)。

不著痕的敘事、不賣弄的袒露(在拍攝手法及演員演技上皆是),夠真誠的有血有肉有靈魂,是我鍾愛這部電影、想頒第一名給它的原因。看完後逢人就推,進戲院看是值得的(極愛攝影--今年金馬的最佳攝影,是頒給《美國女孩》的、來自希臘的攝影指導Giorgos VALSAMI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iane Yang的沙龍
100會員
149內容數
把親自走過、看過的藝文展覽收集起來。 把每一個展場上的感動與震撼記錄下來。
Diane Y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20
《伊尼舍林的女妖》是隱喻極深、手法極美的電影,悲劇色彩濃厚的黑色寓言。奧斯卡入圍多項卻全部槓龜,但我個人非常喜歡。不好懂、但看完後韻綿長,至少此片意在言外的敘事,意外解開我個人被絕交經歷之耿耿於懷。久久不知如何下筆寫觀影感想,如今終成篇章--這過程的漫長,一如世上存在於人際與國際間的巨大謎語...
Thumbnail
2023/03/20
《伊尼舍林的女妖》是隱喻極深、手法極美的電影,悲劇色彩濃厚的黑色寓言。奧斯卡入圍多項卻全部槓龜,但我個人非常喜歡。不好懂、但看完後韻綿長,至少此片意在言外的敘事,意外解開我個人被絕交經歷之耿耿於懷。久久不知如何下筆寫觀影感想,如今終成篇章--這過程的漫長,一如世上存在於人際與國際間的巨大謎語...
Thumbnail
2023/02/23
選擇重啟自己的人生、力求彌補上一世的各種疏漏或缺憾、修正並把握過往有意或無意的錯誤及錯過,試圖力挽狂瀾「重新做個好人」讓人生步上正軌、免於英年莫名枉死的悲運... 但! 重新來過的種種「努力」、真能如所願、有所「收穫」、活得「更好」嗎.....
Thumbnail
2023/02/23
選擇重啟自己的人生、力求彌補上一世的各種疏漏或缺憾、修正並把握過往有意或無意的錯誤及錯過,試圖力挽狂瀾「重新做個好人」讓人生步上正軌、免於英年莫名枉死的悲運... 但! 重新來過的種種「努力」、真能如所願、有所「收穫」、活得「更好」嗎.....
Thumbnail
2022/12/16
"Gaga"是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這個詞彙,是泰雅族語的「規則」之意。大抵是指一些族裡代代相傳的老原則,亦所謂年輕後代逐漸丟失忘卻或不屑一顧的老規矩。究竟,知曉、遵守、質疑或背棄了"Gaga",我們、到底會變怎樣呢? 我的理解是: 當我們的心變得糾結、疲累、迷茫時,首先,必須要試著回到初心、像是
Thumbnail
2022/12/16
"Gaga"是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這個詞彙,是泰雅族語的「規則」之意。大抵是指一些族裡代代相傳的老原則,亦所謂年輕後代逐漸丟失忘卻或不屑一顧的老規矩。究竟,知曉、遵守、質疑或背棄了"Gaga",我們、到底會變怎樣呢? 我的理解是: 當我們的心變得糾結、疲累、迷茫時,首先,必須要試著回到初心、像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这部法国导演克劳德雷路许执导的法国爱情片,作为法国新浪潮的作品之一,真实再现了60年代中期法国年轻人精神和心理的双重危机,对性自由的渴望。记忆和现实不断交叉闪回,昏黄、黑白、彩色的画面交替出现,也许爱情本身就是不可捉摸并且虚无缥缈。 一个每天都在发生的爱情故事,被导演诠释的如同唱诗般浪
Thumbnail
这部法国导演克劳德雷路许执导的法国爱情片,作为法国新浪潮的作品之一,真实再现了60年代中期法国年轻人精神和心理的双重危机,对性自由的渴望。记忆和现实不断交叉闪回,昏黄、黑白、彩色的画面交替出现,也许爱情本身就是不可捉摸并且虚无缥缈。 一个每天都在发生的爱情故事,被导演诠释的如同唱诗般浪
Thumbnail
因為行程被台北突如其來的大雨打亂,所以和朋友臨時起意隨機選部電影,沒想到意外的很喜歡,接下來會討論到許多劇情,如果不喜歡提前知道內容的朋友先不要閱讀! 這是留白很多,拍攝手法十分細膩的電影,但每一字句和畫面都豐富地展現給觀眾,講述女主角希朵尼答應了編劇溝口的邀約,於是從法國到日本展開簽售會,對
Thumbnail
因為行程被台北突如其來的大雨打亂,所以和朋友臨時起意隨機選部電影,沒想到意外的很喜歡,接下來會討論到許多劇情,如果不喜歡提前知道內容的朋友先不要閱讀! 這是留白很多,拍攝手法十分細膩的電影,但每一字句和畫面都豐富地展現給觀眾,講述女主角希朵尼答應了編劇溝口的邀約,於是從法國到日本展開簽售會,對
Thumbnail
《午夜巴黎》是一部充滿浪漫情懷的喜劇電影。《接線追緝》是結構完整緊湊的小成本作品。《隔離島》情節完整且引人深思。《羅馬》是一首重視電影語言的抒情詩。《艾瑪.》是一部可愛的愛情喜劇。《完美監護/詐欺女王》則是非常黑暗奇異的諷刺作品。《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是值得一讀的當代經典小說。
Thumbnail
《午夜巴黎》是一部充滿浪漫情懷的喜劇電影。《接線追緝》是結構完整緊湊的小成本作品。《隔離島》情節完整且引人深思。《羅馬》是一首重視電影語言的抒情詩。《艾瑪.》是一部可愛的愛情喜劇。《完美監護/詐欺女王》則是非常黑暗奇異的諷刺作品。《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是值得一讀的當代經典小說。
Thumbnail
無雷分享與推薦,純粹個人感受與觀點,過去這個週末,接連看的兩部電影。寫我接連去看、各自精采的《法蘭西特派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與《美國女孩》(American Girl)...
Thumbnail
無雷分享與推薦,純粹個人感受與觀點,過去這個週末,接連看的兩部電影。寫我接連去看、各自精采的《法蘭西特派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與《美國女孩》(American Girl)...
Thumbnail
偷得浮生半日閒,再度看了《美國女孩》、《瀑布》,兩部電影都入圍了今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並且好評連連。劇情的鋪陳的確令人讚賞,故事的題材的別出心裁,所入圍的任何獎項,包括女主角獎、攝影獎、劇本獎、音效獎、剪輯獎等等,皆可謂實至名歸。  
Thumbnail
偷得浮生半日閒,再度看了《美國女孩》、《瀑布》,兩部電影都入圍了今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並且好評連連。劇情的鋪陳的確令人讚賞,故事的題材的別出心裁,所入圍的任何獎項,包括女主角獎、攝影獎、劇本獎、音效獎、剪輯獎等等,皆可謂實至名歸。  
Thumbnail
在鍾孟宏導演的《瀑布》中,用了疫情和思覺失調來一步步地解構這個家庭在「分崩離析」與「重建」的過程,《美國女孩》看似也有上述的部分元素,但電影本身卻是一次極具私人的嘗試,但這份私人情感卻因時空背景,足以讓觀眾深刻投射進電影。
Thumbnail
在鍾孟宏導演的《瀑布》中,用了疫情和思覺失調來一步步地解構這個家庭在「分崩離析」與「重建」的過程,《美國女孩》看似也有上述的部分元素,但電影本身卻是一次極具私人的嘗試,但這份私人情感卻因時空背景,足以讓觀眾深刻投射進電影。
Thumbnail
越深刻的故事,越得輕巧對待,《美國女孩》洗鍊、俐落且不濫情,灑落的細節,正好盡顯萬物的一體兩面,有光有影,有生也有死──冉冉堆疊的通俗日常,沈穩捕捉住人心的徬徨、搖擺與信仰。然而,這部電影,不僅關於女孩、疾病,還道出臺灣的處境,猶如千禧世代的縮影,讓人得以明白夢想與現實的夾縫,到底塞藏了多少的破碎。
Thumbnail
越深刻的故事,越得輕巧對待,《美國女孩》洗鍊、俐落且不濫情,灑落的細節,正好盡顯萬物的一體兩面,有光有影,有生也有死──冉冉堆疊的通俗日常,沈穩捕捉住人心的徬徨、搖擺與信仰。然而,這部電影,不僅關於女孩、疾病,還道出臺灣的處境,猶如千禧世代的縮影,讓人得以明白夢想與現實的夾縫,到底塞藏了多少的破碎。
Thumbnail
《美國女孩》絕對是今年金馬獎上大家關注度極高的作品,劇情背景設定於台灣2003年時期,當時正是sars爆發的一年,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因罹患乳癌,因而帶著兩個女兒芳儀、芳安從美國回到台灣,與疏離多年的丈夫宗輝團聚,劇情正聚焦於這個家庭如何面對這個重新出發的環境,女兒們需要去面
Thumbnail
《美國女孩》絕對是今年金馬獎上大家關注度極高的作品,劇情背景設定於台灣2003年時期,當時正是sars爆發的一年,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因罹患乳癌,因而帶著兩個女兒芳儀、芳安從美國回到台灣,與疏離多年的丈夫宗輝團聚,劇情正聚焦於這個家庭如何面對這個重新出發的環境,女兒們需要去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