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孩》7/10「共鳴感而言這部電影確實讓人喜愛,但連貫性來說似乎並非那麼舒服」

2021/11/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美國女孩》絕對是今年金馬獎上大家關注度極高的作品,劇情背景設定於台灣2003年時期,當時正是sars爆發的一年,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因罹患乳癌,因而帶著兩個女兒芳儀、芳安從美國回到台灣,與疏離多年的丈夫宗輝團聚,劇情正聚焦於這個家庭如何面對這個重新出發的環境,女兒們需要去面對台灣與美國的文化差異,母親則需擔心自己的健康,父親則需想辦法養家之餘,重新習慣一家人再一起生活的感覺。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首先我很喜歡《美國女孩》所塑造的時代感,更透過這個時代感帶出許多當時環境下會產生的問題,劇中的體罰、家庭關係、美國夢等等,皆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共鳴,觀影時確實也感受到許多觀眾或許是因為有相同經歷,因而默默的流下眼淚,不可否認的《美國女孩》確實做到與觀眾產生深刻的連結。
其中家庭是如何去相處,更是本劇的主軸,先是看著每個角色對於這個家的看法,再到彼此之間認知的緣故所產生的摩擦,劇中如實去呈現日常生活中家庭會產生的摩擦,在每個事件產生所引發的衝突,也都呈現的相當令人痛心和難過,劇中的每場衝突都真實到似乎是從你記憶中翻拍出來一般,而即使這些事對於某些人來說在日常不過,觀影時依然會感受到不安,甚至是毛骨悚然。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整部電影正如前面提到的,主軸是在家庭成員如何一同重新的生活,想當然會有許多的摩擦與衝突,但在這些爭執後呢,劇本設立衝突照理來說是為了使觀眾能更加去理解角色立場,而劇中角色則是該透過爭執來替故事展現出變化,可惜的就在於,劇中的爭執很多,但爭執後並未真的為這部電影帶來過多的改變,我能理解家庭中的爭執,未必真的每次都帶來什麼改變,吵過的事依然會在吵,這很日常沒錯,但《美國女孩》終究是一個電影,整體如果過於陷入這樣一吵再吵,且毫無推進作用的爭執中,只會讓人感受到倦怠。
整部電影給我的另一個感覺就是極端,女兒的叛逆、母親罹癌、夫妻失和、疫情導致家庭負擔變重,這些皆是問題沒有錯,問題讓家庭變得驚濤駭浪,但經過整部電影的時間,這個家庭似乎沒有找到屬於他們的平靜。這也是為何我說共鳴會使你喜歡這部電影,但如果先將共鳴擺放在一旁,似乎無法從這部電影得到任何一個答案,無論這個答案屬於角色,亦或是屬於自己。
總結來說,《美國女孩》在未來上映肯定能造成更大的共鳴與討論,我也很讚賞導演將那個年代的問題完整呈現,透過這部電影來呼籲現在的家庭部要在犯下過去的錯誤,但論整部電影而言,還是有許多地方讓人感受到惋惜,處理手法也有更好的選擇。
《美國女孩》12/03全台上映
傳影互動發行
歡迎追蹤我以下的平台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Cf2HdIoWM....../videos......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erichoChatMovies/?ref=page_internal
任何合作或邀請都歡迎直接私訊我的Emai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Jericho
Jericho
一個熱愛影視娛樂的大學生。第一次接觸電影是2005年,後續陸陸續續開始看更多電影,從好萊塢娛樂大片到奧斯卡獎季作品。 任何合作邀請都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