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就跨越、打破的遊戲——《跨越大西洋的戀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𝟭.

《跨越大西洋的戀人》本身就像是一場關於「打破」的遊戲:電影開頭便是演員本人直視鏡頭,自述她現實中的舞蹈家身分以及她演出的角色;電影進行到中後段時,另一位演員直接與觀者對話、甚至與攝影師對話;而時不時暴露在觀者面前的攝影機、收音桿、劇組人員,似乎也宣示這部作品並不打算按照傳統的套路走,自帶一綹反電影的傲氣。觀者對電影敘事的認知與界線一直處在變動模糊的狀態,因而使電影本身應有的沈浸幻覺被不斷打破。

raw-image

𝟮.

《跨越大西洋的戀人》光是片名(Aviva)就足夠有趣,是一道回文,而A與V兩個字符又像是對向的箭頭。而這部電影翻弄的概念,或許可以連結到另一部片《關於艾瑪》。

貫穿兩者的其中一條骨幹:性別或性慾的流動,在《關於艾瑪》中切換的淋漓盡致,讓觀者隨著主角艾瑪打轉,陷入激流之中,無法抽離。《跨越大西洋的戀人》的流動倒不似《關於艾瑪》具有相對明瞭的指向性,像是一種混同的流轉。這個故事只有兩個主角:Aviva與Eden,以及他們其他的自我——兩個主角分別由一男一女兩位演員扮演。有時雙方只有各一位出現,有時則四個演員一起存在,自然地與彼此相處。我覺得男與女兩種性別/性向各據一邊、不斷流移換位的性別動向在《跨越大西洋的戀人》並非核心,而只是個岔枝;性別概念更像一種理所當然的充盈如大氣,像是只漫步就能跨越——本片展演的概念或許(只是或許,我想我也還沒看得太透徹)是更高、更整體性的存在本身,而所有的對換、消長都被包裹在同一個巨大的氣泡之內——當你是遼遠廣闊的海,自然無所謂流動。而重要的是,肯認這一切,包容本來就存在自己之中的不同的我(Self,在電影裡即是具象成兩位主角的各兩個自我)。

Aviva顯然在這樣的變幻之間如魚得水,但另一方面,這卻是Eden的困境。男性形象的Eden隱隱排斥著女性形象的自己,不願承認自己更受陽剛氣質吸引(男Eden看男性朋友的方式、男Eden與男Aviva交歡之時賭氣似地說自己在下面時射不出來、男Eden在還沒與Aviva見面時是醉心於男Aviva文筆、兩人婚禮是由兩人的女性形象進行,而男Eden在婚後派對上顯得憂鬱⋯⋯)。

raw-image

𝟯.

而我看《跨越大西洋的戀人》,彷彿瞥見一線神話般浪漫的暈光,出自於柏拉圖《會飲篇》的既視感(暫且不論這樣的連結是否強力或適當、以及這則傳說的寓意或柏拉圖與蘇格拉底的態度)。那是一則關於「完全的人」的故事:

阿里斯托芬講述了一則傳說,他說:「遠古之前的人類是圓滾滾的,完形如一顆球。有四手四腳、兩張臉、兩副生殖系統。這時人類是十分強壯的,也有高傲的心志,意圖對神發起反動。眾神之王宙斯擔心過於強盛的人類將會威脅到神的地位,於是在人類身上降下懲戒——宙斯用雷電將人類劈分成兩半,從此人類只有一雙手腳、一張臉和一副生殖系統,其身體與心智都不復原本強壯。而人被剖成兩半之後,非常想念遺失的另外一半,想再融合成原本的樣子,於是人將所有心力都放在找尋另外一半上,找到了就緊緊擁抱著,什麼事都不做,直到生命枯竭。若是兩半人有其中一半先死去,剩下的那一半便會動身,再次尋找真正的另外一半。」

不管是一個人分裂成一男一女的兩個我這件事,或是《跨越大西洋的戀人》的Aviva願意越過一整座海洋到陌生的城市,只為了Eden(可能存有)的愛,都令我感到與神話相似的哀愁。Aviva與Eden找到了彼此便緊緊相依,但最終雙方都因為錯誤的愛而枯竭。


raw-image

𝟰.

另一條關於電影手法創意的骨幹,是舞蹈。在《關於艾瑪》中,舞蹈場面是用來表示艾瑪的心境變化,而艾瑪本身就是橫跨學院與街頭兩派的舞者與教授兒童肢體語言的老師,因此舞蹈場面相較之下更符合現實邏輯。而由巴席瓦舞團成員演出的《跨越大西洋的戀人》,其舞蹈則是取代語言的、更魔幻的溝通與對話方式。一段婚後派對的舞蹈,剎那間讓我想到觀看碧娜鮑許(Pina Bausch)舞作《交際場(Kontakthof)》的激動。然而隨著電影進行到中後段,舞蹈與電影的語言越發悖離地相互穿插著,甚至打造一個灰綠色的半廢棄空間,以作為舞蹈表現的場域,來展現角色內心世界,與敘事的實景空間切割開來,使我一直在「看電影」與「看舞作」的感受中轉移,越發難以界定這部作品是電影或舞作。其實不太確定這樣我對這樣的感受是持正面或負面態度,不過Bobbi Jene Smith的獨舞實在美極了,這點倒是毋庸置疑的。

𝟱.

(容我省略大部分劇情,畢竟這篇文不是嚴肅的影評,只是閒散地寫下一些片段零碎的感思。)

這場打破的遊戲玩到最後一刻。電影的結局打破時間,讓Aviva與Eden潛入過往,與幼時的自己和解。女Aviva對男Eden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而男Eden,終於和女性的自己牽起了手。擁抱另一個半人之前,必要先擁抱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泰賀的沙龍
20會員
25內容數
容納電影記憶的館藏有限,必須書寫,以防亡佚。 櫃上的記憶歡迎取閱。
泰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11
幾天前重看了一次《千禧曼波》。說起來對《千禧曼波》好似有種鄉愁,它影響我之深,或許是我對台北總有種執著的原因——即便這部電影裡的台北美得虛有其表,美得破敗頹廢。
Thumbnail
2022/07/11
幾天前重看了一次《千禧曼波》。說起來對《千禧曼波》好似有種鄉愁,它影響我之深,或許是我對台北總有種執著的原因——即便這部電影裡的台北美得虛有其表,美得破敗頹廢。
Thumbnail
2022/05/16
我們看到婚姻觸礁、與父與女的關係戰戰兢兢、經濟稅務陷入危機的平凡中年婦女秀蓮,透過一次次verse jumping與他世遠端連線,倏地華麗轉身,短暫地成為自己以外的自己,擊退威脅宇宙存亡的敵人。但也正在這個過程裡,秀蓮看見了那些未曾走過的路,竟有繁花葳蕤——原來自己的人生是走錯一步成千古恨。
Thumbnail
2022/05/16
我們看到婚姻觸礁、與父與女的關係戰戰兢兢、經濟稅務陷入危機的平凡中年婦女秀蓮,透過一次次verse jumping與他世遠端連線,倏地華麗轉身,短暫地成為自己以外的自己,擊退威脅宇宙存亡的敵人。但也正在這個過程裡,秀蓮看見了那些未曾走過的路,竟有繁花葳蕤——原來自己的人生是走錯一步成千古恨。
Thumbnail
2022/05/15
我看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的《記憶》,很自然地聯想到了《或許》。當年蒂妲所拋出的那團沒有形狀可供辨認的疑惑,在《記憶》之中是否形成了具體的謎語,甚或是解答?而關乎歷史——或說時間,令人傷神的總是時間——我們如何探查,進而經驗、體認有關時間的真相?
Thumbnail
2022/05/15
我看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的《記憶》,很自然地聯想到了《或許》。當年蒂妲所拋出的那團沒有形狀可供辨認的疑惑,在《記憶》之中是否形成了具體的謎語,甚或是解答?而關乎歷史——或說時間,令人傷神的總是時間——我們如何探查,進而經驗、體認有關時間的真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電影描述了跨性別者受到的偏見歧視,但它又跳脫典型,不只談論性少數這塊議題。從一個家庭五位大人的牽連,抨擊父權社會的迫害,再三反諷,卻又不得不歸結到一個傷痛的現實。這絕不只是會發生在巴基斯坦的問題,放之四海皆有共感。電影的攝影很美,有些片段配上輕柔的提琴,近似《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美麗與哀愁...
Thumbnail
電影描述了跨性別者受到的偏見歧視,但它又跳脫典型,不只談論性少數這塊議題。從一個家庭五位大人的牽連,抨擊父權社會的迫害,再三反諷,卻又不得不歸結到一個傷痛的現實。這絕不只是會發生在巴基斯坦的問題,放之四海皆有共感。電影的攝影很美,有些片段配上輕柔的提琴,近似《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美麗與哀愁...
Thumbnail
剛好阿根廷2022世足奪冠,分享這部由梁朝偉與張國榮主演的經典電影,故事就發生在阿根廷。 作為愛情主題片單的重要電影之一,春光乍洩展示的是愛情的不同種面貌,以及最重要的---愛情(親密關係)其實就是跳一支雙人舞。
Thumbnail
剛好阿根廷2022世足奪冠,分享這部由梁朝偉與張國榮主演的經典電影,故事就發生在阿根廷。 作為愛情主題片單的重要電影之一,春光乍洩展示的是愛情的不同種面貌,以及最重要的---愛情(親密關係)其實就是跳一支雙人舞。
Thumbnail
相愛的靈魂不需相伴也知道彼此的重要—《樂來樂愛你》 前言 許久沒有打點東西,覺得自己文筆有點下滑,所以想做個30天挑戰。 每天觀賞一部電影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藉以練習自己的寫作和抒發。 註:每篇感想皆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若有見解不同不對的地方還請鞭策小力一點。 內容大綱: 預告 音樂
Thumbnail
相愛的靈魂不需相伴也知道彼此的重要—《樂來樂愛你》 前言 許久沒有打點東西,覺得自己文筆有點下滑,所以想做個30天挑戰。 每天觀賞一部電影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藉以練習自己的寫作和抒發。 註:每篇感想皆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若有見解不同不對的地方還請鞭策小力一點。 內容大綱: 預告 音樂
Thumbnail
《跨越大西洋的戀人》的流動倒不似《關於艾瑪》具有相對明瞭的指向性,像是一種混同的流轉。這個故事只有兩個主角:Aviva與Eden,以及他們其他的自我——兩個主角分別由一男一女兩位演員扮演。有時雙方只有各一位出現,有時則四個演員一起存在,自然地與彼此相處。
Thumbnail
《跨越大西洋的戀人》的流動倒不似《關於艾瑪》具有相對明瞭的指向性,像是一種混同的流轉。這個故事只有兩個主角:Aviva與Eden,以及他們其他的自我——兩個主角分別由一男一女兩位演員扮演。有時雙方只有各一位出現,有時則四個演員一起存在,自然地與彼此相處。
Thumbnail
《愛在遺忘蔓延時》透過「拼貼記憶」重構「愛情」,有趣的是兩人描繪愛情的回憶並沒有全然相同,時而朦朧、時而美化、時而真實到無趣,身為妻子的艾瑪提問:「我是誰?我幾歲?我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答案是這漆滿整個房間的微黃,使冬夜都暖了起來,與電影的藍交融成一片油畫上的漩渦,釋放著淡淡的幸福與悲傷。而刻在他
Thumbnail
《愛在遺忘蔓延時》透過「拼貼記憶」重構「愛情」,有趣的是兩人描繪愛情的回憶並沒有全然相同,時而朦朧、時而美化、時而真實到無趣,身為妻子的艾瑪提問:「我是誰?我幾歲?我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答案是這漆滿整個房間的微黃,使冬夜都暖了起來,與電影的藍交融成一片油畫上的漩渦,釋放著淡淡的幸福與悲傷。而刻在他
Thumbnail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好似神話裡眾神的情慾流動,在步入奧林帕斯山的林間小徑偷情、尋歡。伊曼紐莫雷特幽默不失優雅地完成了這場愛情實驗,求索「愛情法則」的解答,其實是無人能全然理解愛的真理。「你不能走所有的路」則是導演提醒著觀眾,這條愛情的路就算百轉千回,仍值得你我漫步其中。
Thumbnail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好似神話裡眾神的情慾流動,在步入奧林帕斯山的林間小徑偷情、尋歡。伊曼紐莫雷特幽默不失優雅地完成了這場愛情實驗,求索「愛情法則」的解答,其實是無人能全然理解愛的真理。「你不能走所有的路」則是導演提醒著觀眾,這條愛情的路就算百轉千回,仍值得你我漫步其中。
Thumbnail
於是相較特殊職業或跨性別者們的衝突調和,電影其實是以陌生且中立的角度切入,隱藏在紐約背後的底層世界,他們即便不被看見,也有著羈絆、情愛、光彩的,與漆黑的。而這一切的一切,不僅帶給了他們人生,也啟發了原先漂泊的人們。
Thumbnail
於是相較特殊職業或跨性別者們的衝突調和,電影其實是以陌生且中立的角度切入,隱藏在紐約背後的底層世界,他們即便不被看見,也有著羈絆、情愛、光彩的,與漆黑的。而這一切的一切,不僅帶給了他們人生,也啟發了原先漂泊的人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