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高地》:歌舞裡的辛酸與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改編自百老匯著名劇作家2008年自編自演、橫掃東尼獎(音樂劇界奧斯卡)的音樂劇《In the Heights》,講述聚居在紐約曼哈頓上城華盛頓高低的拉丁裔移民,懷抱著各自小小的夢想,在生活中尋找自己的使命、走出迷惘,在家鄉與身處的土地之間找到平衡,逐漸產生歸屬感的故事。
加勒比海的沙灘映入眼簾,男人對著一群孩子娓娓道來他的故事,引領著觀眾跟著一路回望。《紐約高地》是一段美好的過去,時間被推回到社區消失、白人中產階級趨之若鶩入住之前。華盛頓高地聚居著來自加勒比海島國古巴、多明尼加、與美屬波多黎各等地的拉丁裔移民。儘管《紐約高地》的歌舞橋段都散發出了極致的活力與正向氛圍,作為探討移民議題的作品,它仍不可避免地,需要直視移民在美國生存的困境。

移民的生存之道:小小的細節讓我們被世界看見

承接著全社區期待,藉優異成績就讀於史丹佛的妮娜,卻因為遭受搜身等嚴重的種族歧視,遍體鱗傷地回到了故鄉。她覺得自己變得好渺小,無法再承受任何輕視,然而當失望的眼神襲來,她又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
「我們必須從小地方維護我們的尊嚴,小小的細節讓我們被世界看見。」
面對妮娜的疑惑和迷惘,克勞迪亞奶奶作為移民社區的精神支柱,簡單地一語道破。以絲絨手套清潔工作滿是瘡痍的手、買厚厚的冬衣犒賞自己、使用做工精細的美麗餐桌布,克勞迪亞說的是母親的經驗,卻同時是整個移民族群的寫照:儘管自卑卻仍然努力地保有自尊,在生活的細節裡展現自我意志,似乎唯有提醒自己還有決定權,才得以支撐下去。
而迷途的也不只有妮娜,還有成千上萬個美國年輕的移民第二代。
社會階級的低落與種族歧視,不外乎是移民在美國社會會遭遇的兩大困難,面對巨大的惡意挑戰,《紐約高地》沒有選擇直面外界眼光,而是回到移民族群內部拋出疑問:如果無法改變他人的歧視,我們可以怎麼做?
那時的妮娜似乎還無法理解她的深意。然而當鏡頭轉向在街頭示威,抗議移民政策的拉丁裔群眾們中,與自己一同長大情同姐弟、卻因非法移民身分而感到沮喪的桑尼,妮娜才終於明白自己的幸運:她不可能永遠逃避外界的歧視,但僅僅只是她的挺身而出,便可能為一整群人帶來巨大的希望。
移民們當中的菁英往往被寄予厚望,但比起他們的優秀或出眾,或許每一個人對自我的重視才是真正的解答:每一個人都是那些小小的細節,哪怕只是一點點,都有機會因此讓整個族群被世界看見。

島的隱喻:加勒比海移民的自我認同

哈佛大學為研究心理疾病患者在虛擬的環境下,症狀是否能緩解,曾在實驗用的《虛擬人生》遊戲中,打造出一座名為布里加多島的世外桃源。華盛頓高地因其清幽的地理位置與和樂融融的社區環境,常被居民稱作真正的布里加多島。有趣的是整個曼哈頓城區,事實上也是一座孤立的島。與移民們原鄉加勒比海島嶼林立的身分背景進行對照,「島」似乎成了一種有趣的隱喻,關於家,也關於嶄新認同的建立。
故事一開始就從加勒比海的海灘上說起。男主角尤斯納維來自多明尼加,與其他人落地生根的嚮往不同,他與爸爸跨越加勒比海來到紐約,卻畢生都牽掛著家鄉沙灘上的酒吧。出走是為了有一天終能返鄉,無論在高地的生活如何,小島才是他的歸屬。移民一輩子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我們到底屬於哪裡?有些人盼望著回不去的原鄉,有些人則試圖融入當地社會卻不被接納,每個人心中都有安身立命的那座島,卻不是想要就可以抵達。
尤斯納維的去意如此堅決,回憶總是發生在沙灘上,以致於我們幾乎相信他確實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故鄉。然而直到壁畫揭開的那一刻,驚人的事實才就此揭曉:尤斯納維選擇留在了高地。正如他所言:「I have my own island.」,加勒比海的人們,在哈德遜河畔恣意狂歡似乎是難以想像的場景,但在這塊飽含了他們生命與成長足跡,受過苦痛卻又重新在此站起來的土地上,他們確確實實地建立了自己的島:那是一種全新的身分認同,裡面有原鄉、有美國,兩者卻不再互斥。
《紐約高地》的歡快在於,他樹立起種族身分的高牆,卻又狠狠地推倒了它。面對本土社會對於移民的歧視,比起追求某一種身分的證明,建立專屬於自己新的認同或許是更好的選項。汪洋之上,唯有島嶼是棲身之地。從一座島遷移到另一座島,他們心中永遠有加勒比海,卻不再急於撕去任何標籤,擁抱高地、也擁抱身為以移民身分為傲的自己。

Say it, so it doesn’t disappear

自歡欣鼓舞的結局抽離,回到故事開頭,《紐約高地》其實是一個關於消失的故事,而這樣的消失,從都市計畫和社區以外的白人來說卻反而意味著繁榮。從前的華盛頓高地作為移民聚落,向來以有極大量的空店面分布聞名,街區只零星散布著幾間拉丁美洲風的酒吧,以及移民所開設的雜貨店或派遣中心。生活機能低落雖但治安良好,也算是人民安居樂業的龐大社區。然而隨著第二代移民的出走,華盛頓高地的人口逐漸開始外流,年輕人向外闖蕩,許多店家則因越來越昂貴的店租,以及縮減的客源選擇遷址。電影中的美容院即是因客人過少而選擇搬遷,儘管他們心中或許仍都牽掛著社區,卻沒有辦法改變移民紛紛離去的頹勢。
移民出走,以西181街為中心的華聖頓高地卻沒有人去樓空。相反地,移民無法負荷的租金,對白人而言卻相對便宜,於是原本空蕩的店面漸漸有商家進駐,生活機能逐漸完善,白人入住的比例也增加。現今的華盛頓高地甚至已經成為中產階級置產的焦點地段,至於被正名為哈德遜高地,那都是更後來的事了。至今回望《紐約高地》的故事,「消失」似乎真有其事。
這或許也是為何從一開頭,尤斯納維提及華盛頓高地時總要加一句”Say it, so it doesn’t disappear.”,彷彿如此記憶中的高地便永遠不會消失。儘管建立了堅定的身分認同,尤斯納維與凡妮莎的留下是否真的阻止了聚落的沒落,我們不得而知;又或許在停電後那場狂歡的歌舞後,社區便已真正走入歷史。即便如此,尤斯納維還有每一個留下的人的故事都還在繼續著,高地或許已死,高地的精神卻還在,只要還有人願意喊出”Washington Heights”,那些美麗的日子便永遠不會消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閣樓電影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性爆走課》為越南新銳導演陳清輝歷時八年籌備的首部長片作品,改編自其短片作品《16:30》。以極為特殊的傾斜角度呈現畫面,大幅震動如紀錄片搬的手持鏡頭,直指越南社會漸趨擴大的貧富差距問題。並呈現出底層人民因渴望致富,而將希望寄託於地下彩券,瘋狂執迷於下注的亂象。過於赤裸的真相一度遭到越南政府刁難,
《私法拘留》為菲律賓名導布里蘭特‧曼多薩2016年的長片作品,當年闖進坎城影展競賽片入圍,女主角賈桂琳‧荷西更勇奪當年的最佳女主角獎。電影以手持鏡頭拍攝,劇烈的荒動感與不時的失焦讓整部片都籠罩著巨大的不安,卻也充滿紀錄片的寫實感。劇情以雜貨店老闆娘羅莎因販毒被捕,卻在警局遭到鉅額勒索的事件,直指菲律
《手捲煙》為香港新生代導演陳健朗的處女作,去年一舉入圍包括金馬57最佳劇情長片、最佳新導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項大獎,最後雖然全數槓龜,卻為港片創下相隔多年的佳績。 此片拍攝期間與反送中運動有所重疊,雖對於事件隻字未提,地景、服裝卻都與社會現況不謀而合,旁觀者的視角清晰客觀卻也看得見關懷。 收留文尼(左
《淘寶少年》講述終日徘徊街上偷拐搶騙維生的少年阿里,與他的死黨們,一日得知某間學校底下藏著寶藏的訊息,因而潛入學校進行尋寶的故事。 此片導演為曾在1998年以《天堂的孩子》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馬吉迪.馬哈德,這次再度以孩子的純真視角探討兒童受教權遭剝奪與嚴重的童工問題,一舉入圍了第77屆威尼斯影展
*此電影基於史實改編,但部分仍與事實有出入,角色名字也有更改,先附上角色名、真名與身分的對應關係以助閱讀,正文中的角色皆會以真名稱之。 李秉憲 飾 金規泙 影射 時任中央情報局局長 金載圭 李星民 飾 朴總統 影射 總統 朴正熙 李熙俊 飾 郭尚川 影射 時任護衛室長 車智澈 郭到元 飾 朴勈愨 影
第一次經歷時空迴圈的艾芭 突破時間迴圈、時間旅行一直以來適用於拯救世界、逆轉死亡、達成秘密任務等大格局題材的特性,《倒數第N次分手》卻以愛情關係裡的相處細節、年輕世代的煩惱與憂慮結合時間迴圈的題材,成功打造出另類的愛情小品,也飽含對於迷失自我的年輕人的鼓勵意味。 女主角艾芭是典型的啃老族,與男友帕布
《人性爆走課》為越南新銳導演陳清輝歷時八年籌備的首部長片作品,改編自其短片作品《16:30》。以極為特殊的傾斜角度呈現畫面,大幅震動如紀錄片搬的手持鏡頭,直指越南社會漸趨擴大的貧富差距問題。並呈現出底層人民因渴望致富,而將希望寄託於地下彩券,瘋狂執迷於下注的亂象。過於赤裸的真相一度遭到越南政府刁難,
《私法拘留》為菲律賓名導布里蘭特‧曼多薩2016年的長片作品,當年闖進坎城影展競賽片入圍,女主角賈桂琳‧荷西更勇奪當年的最佳女主角獎。電影以手持鏡頭拍攝,劇烈的荒動感與不時的失焦讓整部片都籠罩著巨大的不安,卻也充滿紀錄片的寫實感。劇情以雜貨店老闆娘羅莎因販毒被捕,卻在警局遭到鉅額勒索的事件,直指菲律
《手捲煙》為香港新生代導演陳健朗的處女作,去年一舉入圍包括金馬57最佳劇情長片、最佳新導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項大獎,最後雖然全數槓龜,卻為港片創下相隔多年的佳績。 此片拍攝期間與反送中運動有所重疊,雖對於事件隻字未提,地景、服裝卻都與社會現況不謀而合,旁觀者的視角清晰客觀卻也看得見關懷。 收留文尼(左
《淘寶少年》講述終日徘徊街上偷拐搶騙維生的少年阿里,與他的死黨們,一日得知某間學校底下藏著寶藏的訊息,因而潛入學校進行尋寶的故事。 此片導演為曾在1998年以《天堂的孩子》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馬吉迪.馬哈德,這次再度以孩子的純真視角探討兒童受教權遭剝奪與嚴重的童工問題,一舉入圍了第77屆威尼斯影展
*此電影基於史實改編,但部分仍與事實有出入,角色名字也有更改,先附上角色名、真名與身分的對應關係以助閱讀,正文中的角色皆會以真名稱之。 李秉憲 飾 金規泙 影射 時任中央情報局局長 金載圭 李星民 飾 朴總統 影射 總統 朴正熙 李熙俊 飾 郭尚川 影射 時任護衛室長 車智澈 郭到元 飾 朴勈愨 影
第一次經歷時空迴圈的艾芭 突破時間迴圈、時間旅行一直以來適用於拯救世界、逆轉死亡、達成秘密任務等大格局題材的特性,《倒數第N次分手》卻以愛情關係裡的相處細節、年輕世代的煩惱與憂慮結合時間迴圈的題材,成功打造出另類的愛情小品,也飽含對於迷失自我的年輕人的鼓勵意味。 女主角艾芭是典型的啃老族,與男友帕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看似不相關的點,在未來都能連成一條線。這篇文章其實是很久以前寫的了,今日重新整理了一下,想說就上傳當作個紀錄,也重新回憶。這篇文章描述了我在美國工作的經歷,也記錄了這如何影響到我未來的人生。
很多人都知道紐約市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少居民來自移民的家庭,問問這裏的居民都總能夠連繫上父母或祖父母在什麼時候移居到這裏,在我認識的華人社群中,很多都是第二代,想不到去到斐濟這個大洋洲的小國,也有一個華人圈子,除了有一些從中國移民到這裏經商的華裔居民外,在我們的教會中竟然也有幾位年輕的華裔斐濟人⋯⋯
纽约 New York, 新约克城。老约克城位于英格兰。现今的英格兰,作为历史名词的约克郡、作为历史上约克郡首府的约克城、约克郡拆分来的六个郡都在不同场景下被使用。 以下对纽约属县地名逐一考释。 曼哈顿 Manhattan 原住民雷纳佩语,意为“多山的岛屿”。雷纳佩人为北美原住民族,居住在新
Thumbnail
老實說,如果我要刻意把紐約最大雜燴之一的地區- 中國城 拍得很詩情畫意也是可以。我可以特寫街上偶然的某根柱子,或某一間店裡的中國風小玩意,然後就會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印象。 但是我只想真實記錄這裡的風貌。 紐約中國城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的寫實風景。一切為生存而生存。優雅或氣定神閒在這裏是沒有的事
Thumbnail
這是個閱讀改變人生的故事。《布魯克林有棵樹》描寫20世紀初期,德國移民家庭在紐約布魯克林的生活。故事從小女孩法蘭西的角度,講述諾蘭一家人在貧窮中享受快樂和自由的生活,展現了他們的個性和世界觀,淚中有笑,是美國知名的少年成長小說。
Thumbnail
紐約住久了的驚奇之一就是可能會沒有預期的偶遇大明星。我的觀察是會選擇在紐約定居的好萊塢明星大都很處之淡然的溶入人群中。所以有機會到紐約玩的朋友,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也許他們就會像是其中一位老紐約,輕輕的從你身邊走過~ 《電梯驚奇》 職業舞者的生涯中曾經當過中文家教。有一次我去家教一位學生中文。
Thumbnail
老紐約了。住在這個分秒競爭,喧嘩但充滿活力的城市已經超過二十年。當年因為想實現成為專業舞者夢想而隻身搬來這裡。現在回想,真的就是一種年輕熱血無畏舞懼的精神。 曾經非常不適應,非常寂寞,非常窮-沒有家人陪伴的窮,沒有家鄕食物的窮,沒有一種台灣空氣的窮。但因為太熱愛舞蹈也很堅持實現站在舞台的夢想,繼續
Thumbnail
紐約是一個令人眩惑的城市,各色人種從最富有到最貧窮在這裡都可以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可以說龍蛇雜處,高手在民間。
Thumbnail
「美國夢,是來自於 19 世紀一種相信只要努力奮鬥,便能在美國獲致更好生活的信仰。大蘋果紐約,尤其是美國夢的象徵。」 「只要你肯努力,人人都有機會」到現在,來自全球各地的移民只要相信搭船來到紐約,一看到港口的自由女神像時,就覺得自己的夢想,彷彿就要在這裡開始實現了。從小,美國文化一直影響與陪伴在我
Thumbnail
但那些看似貧窮和混亂的地區,作者反而更能聚焦在描繪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居民們被引用的話語本就鏗鏘有力,即使處境艱難依然活得有血有肉,因為他們從不遮掩自己的愛恨與掙扎。文明國家像極了格陵蘭那章中「陷入呆滯」的當地居民,而發展中國家即便生死未卜、前途茫茫,卻能讓人感受到正在用力的生活。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看似不相關的點,在未來都能連成一條線。這篇文章其實是很久以前寫的了,今日重新整理了一下,想說就上傳當作個紀錄,也重新回憶。這篇文章描述了我在美國工作的經歷,也記錄了這如何影響到我未來的人生。
很多人都知道紐約市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少居民來自移民的家庭,問問這裏的居民都總能夠連繫上父母或祖父母在什麼時候移居到這裏,在我認識的華人社群中,很多都是第二代,想不到去到斐濟這個大洋洲的小國,也有一個華人圈子,除了有一些從中國移民到這裏經商的華裔居民外,在我們的教會中竟然也有幾位年輕的華裔斐濟人⋯⋯
纽约 New York, 新约克城。老约克城位于英格兰。现今的英格兰,作为历史名词的约克郡、作为历史上约克郡首府的约克城、约克郡拆分来的六个郡都在不同场景下被使用。 以下对纽约属县地名逐一考释。 曼哈顿 Manhattan 原住民雷纳佩语,意为“多山的岛屿”。雷纳佩人为北美原住民族,居住在新
Thumbnail
老實說,如果我要刻意把紐約最大雜燴之一的地區- 中國城 拍得很詩情畫意也是可以。我可以特寫街上偶然的某根柱子,或某一間店裡的中國風小玩意,然後就會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印象。 但是我只想真實記錄這裡的風貌。 紐約中國城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的寫實風景。一切為生存而生存。優雅或氣定神閒在這裏是沒有的事
Thumbnail
這是個閱讀改變人生的故事。《布魯克林有棵樹》描寫20世紀初期,德國移民家庭在紐約布魯克林的生活。故事從小女孩法蘭西的角度,講述諾蘭一家人在貧窮中享受快樂和自由的生活,展現了他們的個性和世界觀,淚中有笑,是美國知名的少年成長小說。
Thumbnail
紐約住久了的驚奇之一就是可能會沒有預期的偶遇大明星。我的觀察是會選擇在紐約定居的好萊塢明星大都很處之淡然的溶入人群中。所以有機會到紐約玩的朋友,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也許他們就會像是其中一位老紐約,輕輕的從你身邊走過~ 《電梯驚奇》 職業舞者的生涯中曾經當過中文家教。有一次我去家教一位學生中文。
Thumbnail
老紐約了。住在這個分秒競爭,喧嘩但充滿活力的城市已經超過二十年。當年因為想實現成為專業舞者夢想而隻身搬來這裡。現在回想,真的就是一種年輕熱血無畏舞懼的精神。 曾經非常不適應,非常寂寞,非常窮-沒有家人陪伴的窮,沒有家鄕食物的窮,沒有一種台灣空氣的窮。但因為太熱愛舞蹈也很堅持實現站在舞台的夢想,繼續
Thumbnail
紐約是一個令人眩惑的城市,各色人種從最富有到最貧窮在這裡都可以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可以說龍蛇雜處,高手在民間。
Thumbnail
「美國夢,是來自於 19 世紀一種相信只要努力奮鬥,便能在美國獲致更好生活的信仰。大蘋果紐約,尤其是美國夢的象徵。」 「只要你肯努力,人人都有機會」到現在,來自全球各地的移民只要相信搭船來到紐約,一看到港口的自由女神像時,就覺得自己的夢想,彷彿就要在這裡開始實現了。從小,美國文化一直影響與陪伴在我
Thumbnail
但那些看似貧窮和混亂的地區,作者反而更能聚焦在描繪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居民們被引用的話語本就鏗鏘有力,即使處境艱難依然活得有血有肉,因為他們從不遮掩自己的愛恨與掙扎。文明國家像極了格陵蘭那章中「陷入呆滯」的當地居民,而發展中國家即便生死未卜、前途茫茫,卻能讓人感受到正在用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