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要聞|保育得愈好愈無法進入,詭異的碳交易市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不忘記向冬天倒數:距離冬至還有1天,明天就是冬至!
Source: Remote Lands

Source: Remote Lands

今年 10 月下旬,馬來西亞沙巴州(Sabah)的領袖們和新加坡為基私營公司(Hoch Standard)簽署一項協議,出售廣達兩萬平方公里土地的碳權和其他自然資本,時間長達一百年。基於這項協議,以保護及復育森林為前提條件,為基公司可在國際市場銷售碳權和其他自然資本(如淨水等)。該協議規定利潤的 30% 歸屬為基公司,另外 70% 將遵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指導原則,用於當地的就業僱傭、教育和醫療等。

11 月底,沙巴州一位原住民領袖拉辛班(Adrian Lasimbang)向沙巴州高等法院起訴,要在法庭上爭執這個協議的合法性。

拉辛班是卡達山-杜順人(Kadazan-Dusun),是婆羅洲原住民族達雅人(Dayak)的一支,但他強調,這個訴訟攸關沙巴所有原住民族。這個協議不僅將沙巴的森林交給外國企業,和為基公司的談判過程裡也不曾諮詢原住民社群,更不曾獲得原住民的同意。

目前已知沙巴高等法院以沙巴州政府森林管理機關為被告,第一次開庭時間訂在明年 1 月 3 日。

►►► 以保育/復育森林為條件而取得可在國際上交易的碳權,是全世界原住民族共同面臨的問題。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國家和企業所為其實就是買賣贓物。這個問題在台灣同樣存在,明年起我們會有更多的討論。

▼ 今年台灣有一片國有林地(由農委會林務局嘉義林管處管理)獲得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這對森林管理機關而言是一大喜悅鼓舞,但這是否意味著國家機關將對抹銷原住民的政策方向更具信心呢?
Source: Preferred by Nature

Source: Preferred by Nature

上個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結束之後,原住民懷疑國際碳交易市場的新聞也逐漸浮現。當然,有些地區的原住民社群,例如美國加州的優魯克人(Yurok)就透過這個機制,既保護了森林,又擴張了領域;不具有原住民身分的非裔哥倫比亞人利用這個工具,為永續畜牧活動除募資金;非洲各地也有許多聚落利用碳市場機制來鞏固土地權利。

但整體而言,以保育森林為目的設計出來的碳交易機制,其實對原住民族並不友善。最根本的問題在於,這套機制對森林保育/復育設下限制,必須保育「瀕危」森林(REDD+)才符合條件。然而如眾所周知的,多數原住民族的土地都維護得比較好,都不是瀕危森林,於是也就不符合規定,無法真正利用這套機制。

《生態系市集》的一篇報導指出,原住民社群有時候會花費高昂的代價來維護森林。當然這是主流消費社會的觀察形容,實際上原住民社群所為無非保護自己的糧食來源。但不論認知如何,當前實況是:為保育付出了愈多,愈被排除在交易機制之外。正如巴西原運者阿拉拉(Francisca Arara)所指出:

結果,污染、破壞森林最多的那些人,藉此賺了最多的錢。
Sources: Farmers Guardian

Sources: Farmers Guardian


▍參考資料

孟加貝保育新聞|沙巴原住民領袖起訴沙巴州政府,爭執出賣碳權等自然資本協議的合法性。

生態系市集|上個月結束的 COP26 積極勾勒美好多為來,但保育/復育森林的理想願景卻讓許多原住民族不得其門而入。


▍讀報公告

今年入秋以後,【原獨讀報】開始在「Alian 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我們的麥克風」為大家讀報,明年是否還繼續在廣播中為大家讀報,請留意我們的公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碳匯能否永久保持穩定? 碳匯如何轉化為碳權並在抵換市場運作? 如何避免「砍大樹、種小樹」等問題? 企業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面對我國森林碳權的未來發展,在國發會的2050年淨零路徑規劃中,《碳匯》被視為削減碳排放的一種方式,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森林碳匯》成為選項之一,企業界瘋狂尋找自然碳匯倉庫,如
Thumbnail
碳匯能否永久保持穩定? 碳匯如何轉化為碳權並在抵換市場運作? 如何避免「砍大樹、種小樹」等問題? 企業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面對我國森林碳權的未來發展,在國發會的2050年淨零路徑規劃中,《碳匯》被視為削減碳排放的一種方式,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森林碳匯》成為選項之一,企業界瘋狂尋找自然碳匯倉庫,如
Thumbnail
這說明了舉凡牽涉到原住民族生存與土地管理的事項,光有一套帳面數字和似是而非的說詞,並不能夠取代事實,商議合作才可能找到一條可供大家並行的道路。
Thumbnail
這說明了舉凡牽涉到原住民族生存與土地管理的事項,光有一套帳面數字和似是而非的說詞,並不能夠取代事實,商議合作才可能找到一條可供大家並行的道路。
Thumbnail
所謂的「碳匯」或者既有森林、林業固碳⋯⋯任何類似文字的指涉,都和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高度重疊,其上自然資源應當屬於原住民族,如果現在被國家所控制,那是殖民的惡果,不表示國家理所當然應該繼續控制這些空間。
Thumbnail
所謂的「碳匯」或者既有森林、林業固碳⋯⋯任何類似文字的指涉,都和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高度重疊,其上自然資源應當屬於原住民族,如果現在被國家所控制,那是殖民的惡果,不表示國家理所當然應該繼續控制這些空間。
Thumbnail
已開發國家的少數人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世界他處受到熱浪和乾旱等極端氣候事件的侵襲,這苦果多半由發展中國家較為貧窮的人口承受,輕則財產受損、飢荒、流離,嚴重的情況還會導致死亡。
Thumbnail
已開發國家的少數人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世界他處受到熱浪和乾旱等極端氣候事件的侵襲,這苦果多半由發展中國家較為貧窮的人口承受,輕則財產受損、飢荒、流離,嚴重的情況還會導致死亡。
Thumbnail
原住民是普通人,不是非原住民一廂情願幻想的純潔天真無私的原始人。那些認為原住民不該抱有金錢觀念的人,或許應該想想,同樣的邏輯將導致原住民也不該抱有法治觀念的結論。原住民不是你的 buffet 餐盤,你只選自己喜歡的東西放進去。
Thumbnail
原住民是普通人,不是非原住民一廂情願幻想的純潔天真無私的原始人。那些認為原住民不該抱有金錢觀念的人,或許應該想想,同樣的邏輯將導致原住民也不該抱有法治觀念的結論。原住民不是你的 buffet 餐盤,你只選自己喜歡的東西放進去。
Thumbnail
以保育/復育森林為條件而取得可在國際上交易的碳權,是全世界原住民族共同面臨的問題。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國家和企業所為其實就是買賣贓物。這個問題在台灣同樣存在,明年起我們會有更多的討論。
Thumbnail
以保育/復育森林為條件而取得可在國際上交易的碳權,是全世界原住民族共同面臨的問題。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國家和企業所為其實就是買賣贓物。這個問題在台灣同樣存在,明年起我們會有更多的討論。
Thumbnail
離開英國的那天,深秋微雨,當車子行駛於海德公園旁的林蔭大道,滿地的金黃落葉刷亮了陰灰的天空,我心繫著此時在格拉斯哥會場中熱烈辨論關乎地球存亡的最終決議。 
Thumbnail
離開英國的那天,深秋微雨,當車子行駛於海德公園旁的林蔭大道,滿地的金黃落葉刷亮了陰灰的天空,我心繫著此時在格拉斯哥會場中熱烈辨論關乎地球存亡的最終決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