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匯》是什麼?碳權申請瓶頸的解方?|MAT美特行銷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碳匯能否永久保持穩定?
碳匯如何轉化為碳權並在抵換市場運作?
如何避免「砍大樹、種小樹」等問題?
企業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面對我國森林碳權的未來發展,在國發會的2050年淨零路徑規劃中,《碳匯》被視為削減碳排放的一種方式,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森林碳匯》成為選項之一,企業界瘋狂尋找自然碳匯倉庫,如林場、農地、海洋、濕地或海藻等,作為另類投資或開發標的。


然而
碳匯到底是什麼?

raw-image

碳匯 Carbon sink

這些碳匯有助於抵消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

地球生態系統中,能吸收並儲存大量碳的地區或過程。這些碳匯有助於抵消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速度。



碳匯可以分為【自然碳匯】和【人工碳匯】

自然碳匯

  • 森林:樹木和其他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植物組織。森林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匯
  • 海洋:海洋生態系統通過生物泵等過程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海洋中的碳匯。海洋生物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骨骼和外殼,最終沉積在海底。
  • 沼澤和泥炭地:這些地區的水分含量高,有助於儲存大量碳。泥炭地特別能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對抗氣候變化具有重要作用


人工碳匯

  • 再造林和植樹:人工種植樹木或恢復原有森林區域,以增加樹木和植被的數量,從而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 碳捕捉與存儲(CCS):這是一種技術手段,通過將工業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捕捉並將其儲存在地下,從而減少大氣中的碳排放。

解決碳權申請瓶頸,自然碳匯成為減碳新趨勢

企業為了避免被課徵關稅,正瘋狂尋找自然碳匯


如林場、農地、海洋、濕地或海藻等,做為另類投資或開發標的。其中華紙、陽明海運、台泥等企業也正積極投入造林或投資海洋碳捕捉技術等,碳封存成為了工程技術。

|延伸閱讀:【碳權指南】碳錢時代來臨,MAT美特行銷一次帶你看懂 16大「碳」名詞關鍵字

自然碳匯的未來發展趨勢與挑戰

在台灣,目前只有「造林抵換專案」(後改為自願性減量專案)符合相關規定,需要新植造林或造林前非森林地貌等。其他方法如森林經營管理、竹林經營、土壤碳匯、海洋碳匯等都在研發中。 歐盟即將實施進口碳稅,碳稅碳交易是世界多數先進國家的做法,可以鼓勵企業減碳並取得碳權,在碳交易平台上賺錢。



|延伸閱讀:《 碳權解析》買碳、賣碳與減碳,MAT美特行銷教你如何參與碳權交易


碳排放市場需求大,第三方認證機構家數不足

碳定價成為各國所採用的減碳方式。歐盟即將實施進口碳稅,鼓勵企業減碳,因而取得碳權,並在碳交易平台賺錢。台灣也即將開啟碳權交易,然而卻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

|延伸閱讀:MAT美特行銷帶你了解:碳費徵收與碳權交易藍圖 – 企業如何把握綠色商機?

方法學不足

  • 過去碳權申請大多為能源或工業項目,自然項目很少
  • 企業開始重視自然為本的解方(nature based solutions),未來相關單位會推出更多自然碳匯的方法學,滿足企業不同需求
  • 希望企業減碳資金留台灣


第三方認證機構不足

  • 目前認證機構家數過少,預約要排到年底甚至明年中
  • 很多查驗機構稱,碳盤查案子接不完,不願意再接抵換專案
  • 抵換缺乏農業與林業,預計農科院可能加入,但需要一、兩年
  • 建議未來鼓勵學術機構(尤其農林背景)加入專業的查驗工作


raw-image

台灣發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
提出 四大轉型策略 兩大基礎
引導產業永續接骨並接軌國際趨勢

迄今屆滿一週年
我們將檢視台灣的淨零轉型成績單
以及方向是否正確
淨零排放新征程

MAT 美特行銷為您提供專業支持

我們將為您深入剖析如何跨越轉型門檻
建構低碳商業模式並進一步創造綠色生活產業鏈
氣候時鐘正在分秒倒數
面對迅速變化的 零碳戰場

您,準備好了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T美特行銷的沙龍
2會員
15內容數
《SDGs實踐手冊:邁向永續發展的全方位指南》是一本結合工具書概念的出版專題,旨在為讀者提供關於聯合國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深入解析和實踐建議。本書涵蓋了SDGs的歷史背景、目標解析、行動方案、以及評估方法,幫助讀者在不同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
2023/05/14
SDGs 4|《目標 4 優質教育》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教育釋放了智慧,開啟了想像,並對自尊心至關重要。它是通往繁榮的鑰匙,開啟了一個充滿機會的世界,使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為進步的、健康的社會做出貢獻。學習對每個人都有益,因此應該向所有人開放。 Education li
Thumbnail
2023/05/14
SDGs 4|《目標 4 優質教育》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教育釋放了智慧,開啟了想像,並對自尊心至關重要。它是通往繁榮的鑰匙,開啟了一個充滿機會的世界,使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為進步的、健康的社會做出貢獻。學習對每個人都有益,因此應該向所有人開放。 Education li
Thumbnail
2023/05/14
完善全球健康風險預警系統 SDGs 3|《目標 3 健康與福祉》 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 在過去的15年裡,兒童死亡數量已經減少了一半。這證明我們有可能對抗幾乎所有的疾病。然而,我們仍在投入驚人的金錢和資源去治療一些實際上很容易預防的疾病。全球健康的新目標是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措施,以及為
Thumbnail
2023/05/14
完善全球健康風險預警系統 SDGs 3|《目標 3 健康與福祉》 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 在過去的15年裡,兒童死亡數量已經減少了一半。這證明我們有可能對抗幾乎所有的疾病。然而,我們仍在投入驚人的金錢和資源去治療一些實際上很容易預防的疾病。全球健康的新目標是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措施,以及為
Thumbnail
2023/05/14
SDGs 2|《目標 2 終結飢餓》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 饑餓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原因。我們的地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不平等的資源分配和低效的處理使數百萬人營養不良。如果我們推廣可持續農業,運用現代技術和公平的分配系統,我們就能夠養活全世界的人口,並確保再也沒有人因
Thumbnail
2023/05/14
SDGs 2|《目標 2 終結飢餓》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 饑餓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原因。我們的地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不平等的資源分配和低效的處理使數百萬人營養不良。如果我們推廣可持續農業,運用現代技術和公平的分配系統,我們就能夠養活全世界的人口,並確保再也沒有人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碳移除(CDR)的方法可透過生態系統管理實踐進而增加森林、土壤或海洋系統碳匯或以化學方式直接從大氣中將二氧化碳分離、壓縮、運送及儲存於地表下的深層地質中。新植造林與再造林、土壤固碳和沿海藍碳公認為自然為本的途徑。直接空氣捕獲與生質能碳捕捉與封存等途徑為工程途徑。但其實,大多屬自然加科技的混合型解方。
Thumbnail
碳移除(CDR)的方法可透過生態系統管理實踐進而增加森林、土壤或海洋系統碳匯或以化學方式直接從大氣中將二氧化碳分離、壓縮、運送及儲存於地表下的深層地質中。新植造林與再造林、土壤固碳和沿海藍碳公認為自然為本的途徑。直接空氣捕獲與生質能碳捕捉與封存等途徑為工程途徑。但其實,大多屬自然加科技的混合型解方。
Thumbnail
你知道什麼是碳權嗎? 碳權是指排放一定量的溫室氣體所擁有的權利,通常以每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計算單位。碳權可以在市場上交易,以促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Thumbnail
你知道什麼是碳權嗎? 碳權是指排放一定量的溫室氣體所擁有的權利,通常以每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計算單位。碳權可以在市場上交易,以促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Thumbnail
近年來,碳權一直是很夯的議題。簡單來說,因為二氧化碳對於地球的危害,為了要能夠對於自己所製造的汙染進行統計,因此有了碳權的概念。所謂的碳足跡,乃是指產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上,製造多少二氧化碳。 碳盤查,則是以企業或法人為單位,計算自己整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能做到這兩點,從資本主義立場來說,幾
Thumbnail
近年來,碳權一直是很夯的議題。簡單來說,因為二氧化碳對於地球的危害,為了要能夠對於自己所製造的汙染進行統計,因此有了碳權的概念。所謂的碳足跡,乃是指產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上,製造多少二氧化碳。 碳盤查,則是以企業或法人為單位,計算自己整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能做到這兩點,從資本主義立場來說,幾
Thumbnail
台灣終於要跟上國際腳步踏足碳權市場,最快將於今年七月設立「碳權交易所」,擬定相關碳稅、碳稅的規則。股市也嗅到這個商機,多檔股票已先飆升一段了,快來看看到底有哪些!
Thumbnail
台灣終於要跟上國際腳步踏足碳權市場,最快將於今年七月設立「碳權交易所」,擬定相關碳稅、碳稅的規則。股市也嗅到這個商機,多檔股票已先飆升一段了,快來看看到底有哪些!
Thumbnail
碳匯能否永久保持穩定? 碳匯如何轉化為碳權並在抵換市場運作? 如何避免「砍大樹、種小樹」等問題? 企業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面對我國森林碳權的未來發展,在國發會的2050年淨零路徑規劃中,《碳匯》被視為削減碳排放的一種方式,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森林碳匯》成為選項之一,企業界瘋狂尋找自然碳匯倉庫,如
Thumbnail
碳匯能否永久保持穩定? 碳匯如何轉化為碳權並在抵換市場運作? 如何避免「砍大樹、種小樹」等問題? 企業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面對我國森林碳權的未來發展,在國發會的2050年淨零路徑規劃中,《碳匯》被視為削減碳排放的一種方式,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森林碳匯》成為選項之一,企業界瘋狂尋找自然碳匯倉庫,如
Thumbnail
全球熱點地區與碳權交易潛在市場價值 隨著氣候變化日益嚴重,「碳權」成為全球投資人矚目的環保黃金。碳交易市場的興起,不僅揭示了全球對淨零排放的追求,更為資本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機。那麼,究竟什麼是碳權?買碳、賣碳和減碳之間又有何關聯?要如何參與碳權交易呢?資料來源:ESG遠見,資訊整理:MAT美特行銷
Thumbnail
全球熱點地區與碳權交易潛在市場價值 隨著氣候變化日益嚴重,「碳權」成為全球投資人矚目的環保黃金。碳交易市場的興起,不僅揭示了全球對淨零排放的追求,更為資本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機。那麼,究竟什麼是碳權?買碳、賣碳和減碳之間又有何關聯?要如何參與碳權交易呢?資料來源:ESG遠見,資訊整理:MAT美特行銷
Thumbnail
新興技術的興起,輕鬆減少碳排放不再紙上談兵 <引文> 近年來全球空氣品質每況愈下,台灣本土中南部屬於重工業發展地區,大量的廢氣排放嚴重影響到空氣品質,根據行政院環保署調查,南部地區空氣品質長期高於表準值,惡劣的空氣品質也間接導致肺癌位居全國人民罹患癌症種類的第三名。在衛福部的資料顯示台灣幾乎有一半的
Thumbnail
新興技術的興起,輕鬆減少碳排放不再紙上談兵 <引文> 近年來全球空氣品質每況愈下,台灣本土中南部屬於重工業發展地區,大量的廢氣排放嚴重影響到空氣品質,根據行政院環保署調查,南部地區空氣品質長期高於表準值,惡劣的空氣品質也間接導致肺癌位居全國人民罹患癌症種類的第三名。在衛福部的資料顯示台灣幾乎有一半的
Thumbnail
這幾年國外的自願性市場交易越來越熱門,透過自然方式減量(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NCS)或所謂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al Base Solution, NBS)的自然碳匯項目產生的碳權越來越受歡迎,價格也比較高。幾位綠色帶路人私下開玩笑說,再生能源竟然在市場都
Thumbnail
這幾年國外的自願性市場交易越來越熱門,透過自然方式減量(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NCS)或所謂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al Base Solution, NBS)的自然碳匯項目產生的碳權越來越受歡迎,價格也比較高。幾位綠色帶路人私下開玩笑說,再生能源竟然在市場都
Thumbnail
所謂的「碳匯」或者既有森林、林業固碳⋯⋯任何類似文字的指涉,都和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高度重疊,其上自然資源應當屬於原住民族,如果現在被國家所控制,那是殖民的惡果,不表示國家理所當然應該繼續控制這些空間。
Thumbnail
所謂的「碳匯」或者既有森林、林業固碳⋯⋯任何類似文字的指涉,都和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高度重疊,其上自然資源應當屬於原住民族,如果現在被國家所控制,那是殖民的惡果,不表示國家理所當然應該繼續控制這些空間。
Thumbnail
提到固碳、儲碳,人們往往會想到森林、樹木,紛紛對於林地砍伐、雨林保育等環境議題祭出法規進行規範。而近年來,開始有專家將注意力轉移到海洋,發現海洋的固碳能力甚至勝過陸上的森林,還有潛力能形成一個巨大的藍碳經濟系統。 然而,由於海洋的固碳能力長期被低估,海洋環境的保護不足導致可以協助固碳的生態系大量被
Thumbnail
提到固碳、儲碳,人們往往會想到森林、樹木,紛紛對於林地砍伐、雨林保育等環境議題祭出法規進行規範。而近年來,開始有專家將注意力轉移到海洋,發現海洋的固碳能力甚至勝過陸上的森林,還有潛力能形成一個巨大的藍碳經濟系統。 然而,由於海洋的固碳能力長期被低估,海洋環境的保護不足導致可以協助固碳的生態系大量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