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記——從聖三一座堂看中國文化與基督宗教的關係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若你有一段閒暇的時光,卻不知該把這段時光放往何處,你大可以讓它隨著九龍的馬頭涌道飄去,那裡,有一棟「中國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將西方的建築理念融合到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法中的建築),[1]它的宏偉,真有不可說的神奇:走進正門,左右是暮鼓晨鐘,門上有中式斗栱(雖則不是真的),綠瓦紅磚;更上的是替代瑞獸的白鴿,白鴿那聖靈的身份,已經暗暗點出了這棟建築的名字——聖三一座堂,一座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而歷史,在英國打開中國大門後,不偏不倚地選中了它,並要它把福音傳入九龍寨城,於是,我們從此看見了香港的1937;看見了基督宗教和中國文化的融合;看見了這種融合,如何在本色化的建築特色中,生根發芽。
讓我從本色化的建築特色為起點,看進基督宗教和中國文化的融合,看進教堂的第一眼:那墻身藍色的螺旋雲紋就讓我移不開眼。雲紋可分中國文化和基督宗教兩個角度來看:從中國文化的視角來看,中國建築在各種年代都常用雲紋,漢代有雲紋瓦當,唐代山西五臺佛光寺有朵雲紋,宋代河北定州淨眾院有如意雲紋,元代山西青龍寺又有祥雲雲紋;而雲紋又有表示天和置身於天的意思,經《易經》有言:「雲從龍,龍起則雲生」;詩《白華》又言:「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足以證明這點。而從基督宗教的視角看來,雲紋代表了上帝的臨在;而雲亦有天的意思[2]。而在這兩個角度下的聖三一座堂的雲紋,則同時指向了一個根本意義——上帝的臨在與無處不在,這點又由以上所說的兩種文化對雲紋的理解所融合,並以此加以詮釋:為了讓信徒感受上帝的臨在與無處不在,所以,聖三一座堂用了中國百姓熟悉的雲紋這建築裝飾,來表達基督教雲紋的意思(上帝的臨在),這點展現在座堂的雲紋上­——「座堂的主殿的四面牆身及窗花,由地面至樑柱,甚至講道臺的如意紋」,都滿是雲紋。而在上帝的臨在與無處不在的具體內容中,座堂更想讓信徒感受「在地若天」、「天人合一」這種感覺,因此,座堂才用了代表天的雲紋。(雲紋表示天這一點在兩個文化中是同一的)
從上帝的臨在與無處不在,和其內容「在地若天」,這被兩種文化詮釋的建築特色,作為文化關係的研究切入點,我認為:它開出了一種新的基督宗教和中國文化的融合的果實,那就是點出基督信仰的本質——生命體驗。我的意思是:聖三一座堂的雲紋融合了兩種文化,而我發現,這種「融合」,不止是外表建築層面的「外表本色化」,也不止是理論教義層面的內容本色化,而是更深一層的,生命感受上的本色化——生命體驗。這種體驗是,我們從基督宗教的教導的角度出發,通過看到建築,通過聽到教義,去重新以體驗的方式去感受和思考我們的生命(譬如靈修,譬如在以基督精神服務人群時的觸動),而這生命體驗,才是一個信仰的本質和最終目的,而不止是外表的建築和理論的教義。如果以生命教育这个概念去詮釋我說的生命體驗(用生命教育這個概念的目的是為了更進一步地闡述生命體驗的意思),那麼,就是以基督教的教導,去體驗,探索我的生命:「我為什麼活著?我該怎麼活著,我又能如何活出(基督所說的有價值)的生命?」,[3]並在往後的人生裡不斷地去實踐和感受。
而我認為,聖三一座堂就以雲紋環境的方式,去讓我們用這種途徑來感受這種生命體驗——置身於信仰中,與上帝同在,最終,我們因著信仰而走出教堂,體驗生命——「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去傳福音,去實踐,去服務。其中,雲紋這個工具因為被中國百姓所熟知,而讓生命體驗對中國人來說更自然,中國百姓更易體驗於其中;同時,雲紋這個工具以中國對雲的理解,去詮釋這種生命體驗的方式。
[1] 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網頁。 <欣賞宗教建築:體驗學習中華文化、人文素養與靈性追尋>。<https://www.eduhk.hk/religious-buildings/htc-teachers.html> (民110年11月25日)。
[2] 以下引文可證此點:「祂又告訴門徒人子再來時,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 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其形象與上帝相同。」
[3] 林四皓等,《2011近現代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北市:橄欖,民101),頁399-400。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散記】#04 向 30 奔走的日子│新竹回訪N次甜點店─ Schäfer 希弗德式烘焙或許是將要 30 歲,總是想著將要往哪裡走去,想著要追求麵包、棉花糖還是摔不壞但也不奢華的小鐵碗。 所以,我說,來去新竹吃塊蛋糕吧!
Thumbnail
2024-04-09
從《湖濱散記》談沒有成功的生活,只有嘗試過的生活   美國文藝復興時代(American Renaissance指1830年代左右到南北戰爭結束的一段美國文學成熟期)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及自然學家梭羅(Thoreau, 1817-1862)於1854年出版了《湖濱散記》,記錄自身於1845年到1847年、兩年兩個月又兩天隱居於華爾騰(Wal
Thumbnail
2024-03-14
散記 |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人生的荊棘叢林我看到玻璃窗上有冷暖差下凝結形成的小水珠,然後我的眼淚就跟著那些小水珠,一顆一顆地順著玻璃滑落。
2024-01-28
【散記】#03 新年快樂│旅行的狀態和樣貌「他們會各自去看電影,不同的電影,不同的影廳,然後各自回家。哪天想起了,再各自說著自己的電影,可以是一句《水行俠》接著下一句《旺卡》,這段平行線的交談,儘管可能沒有交集,談論的狀態也讓人自在,而感到窩心」;沒有人因而覺得不耐或失去旅行的意義,正是最好的旅行狀態,最好的時光
Thumbnail
2024-01-04
【散記】#02 聖誕快樂│當說起那些關於愛、日子、儀式感他說:「想一起天南地北得體驗生活過日子」 要在這樣的日子裡,擁有一棵聖誕樹,因為樹上的襪子會神奇地長出禮物;因為樹下的空地會放著魔法包裹。﹝而我總淡淡地說,沒有位置擁有一棵聖誕樹,也不會有小精靈送上禮物﹞ 但,能遇見一個自在相處且舒心的人,著實不易。
Thumbnail
2023-12-25
從品牌角度看近三年台灣機車市場新增掛牌數的趨勢變化前一篇文章,我們了解到電動機車每年仍有一定的需求,一來是各家機車廠持續發表新款電動機車,二來是市場確實有電動機車待滿足的需求,兩項因素逐漸蠶食已經飽和的燃油機車市場大餅。 接續前一篇的結,從品牌角度看近三年台灣機車市場新增掛牌數的趨勢變化,最後總結出:燃油機車三強鼎立,與即將不再一牌獨大的電動機車。
Thumbnail
2021-07-26
從《受壓迫者教育學》看臺灣教育困境(一):臺灣教育中的壓迫結構Freire 被許多人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受壓迫者教育學》為其經典著作,本系列文試圖從本書的角度談論臺灣的教育環境與困境。
Thumbnail
2021-05-19
從新疆棉爭議看:中國在全世界的唯一突破口,其實就是台灣新疆棉爭議的背後,反映出中共以政治理由掩蓋外匯儲備的困窘,把國外品牌下架,削減進口,以便控管外匯支出,就像不買台灣鳳梨,不買澳洲的牛肉、紅酒與龍蝦,法國的百貨公司現在也看不到大量的中國遊客,是相似的情況
Thumbnail
2021-03-29
從新疆棉爭議看:中國在全世界的唯一突破口,其實就是台灣新疆棉爭議的背後,反映出中共以政治理由掩蓋外匯儲備的困窘,把國外品牌下架,削減進口,以便控管外匯支出,就像不買台灣鳳梨,不買澳洲的牛肉、紅酒與龍蝦,法國的百貨公司現在也看不到大量的中國遊客,是相似的情況
Thumbnail
2021-03-29
【從韓劇看韓國】穿越古今的三養拉麵|哲仁王后哲仁王后的第3集中,穿越到朝鮮時代的主角以純手工複製出了現代泡麵,劇中的成品形象照搭配背景的橘紅企業色,平常熱愛韓食的親估們應該已經發現了,這是個跟三養拉麵(삼양라면)致敬的小彩蛋啊!
Thumbnail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