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復活的意義是狗尾續貂?還是再創高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台灣上映日期:2021-12-22 華納兄弟 發行
相信每個聽到《駭客任務》要出第四集的《駭客任務》粉絲,第一個反應都是:別鬧了。
我也不例外。
因為若要說本世紀最傑出的科幻三部曲作品,《駭客任務》絕對是在名單之列:不論是故事的完整性、世界觀的建構、角色人物的設定,以及電影視覺、娛樂效果等,《駭客任務》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除非有什麼重大突破,續集實在是沒有必要。
但《駭客任務:復活》完全顛覆了我的想法,它甚至讓續集電影重新定義,將原本的《駭客任務》故事核心,從探討個人的存在意義,拉到了對電影產業,以及商業操作對創作的批判;以另類的方式突破第四道牆,不論是戲裡戲外的表現皆相當出色,也讓我被拉娜華卓斯基推出續集的動機所說服。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劇照(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 「人」與「機器」的關係:資本主義掛帥下的奴役

若說《駭客任務》三部曲是要探討「人」的本質,對「科技」發展的不信任,以及對未來人與機器的關係存在不安感;那麼第四集是一場對重複迴路的系統體制,提出嚴肅的抗議。
然而,拉娜華卓斯基絕不是那種典型的好萊塢導演,而是骨子裡存在反抗基因、腦袋裡充滿瘋狂想法,絕不屈就現行體制的創作者;出乎預料和天馬行空的敘事,讓《駭客任務》的世界觀更加豐富而並非僅只是描述反烏托邦的未來世界,而是更專注於人類行為的反思,以及對這個世界的提問。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劇照(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遙想《駭客任務》在1999年推出時,以黑色科幻電影的調性包裝,係主打小綜市場的電影作品,卻因為以「子彈時間」和強烈的視覺特效技術,意外打進娛樂主流市場,成為該年度全球票房破億的娛樂作品;而2003年推出的《駭客任務:重裝上陣》及《駭客任務:最後戰役》,場面和世界觀的擴大,娛樂效果更具有衝擊性;反而其中更加深入探討人類的存在價值,宗教隱喻等哲學辯論,是一般大眾吃不消的硬傷。
簡單來說,若是對一般觀眾問道《駭客任務》的第一印象,最直接的反應絕對是那個基努李維下腰躲子彈的經典畫面;在不然就是基努李維和雨果威明兩人飛撲到空中,鏡頭360度旋轉一周的子彈時間。會直接提及電影中,對AI人工智慧發展的不信任,人類的道德觀與科技發展的衝突,或是對片中隱含的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涅槃、轉世、因果輪迴等概念的人,絕對是少數。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劇照(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一轉眼,18年過去了;這個世界改變了很多,科技產品也日新月異。那個在三部曲裡出現的諾基亞滑蓋手機曾經風靡一時,那個用市內電話當作駭進駭出母體的媒介也變成稀有物品;然而,那個人類被機器奴役的未來沒有成真,但我們似乎仍然在不斷循環、迴路的世界裡,和快近80億的芸芸眾生們汲汲營營,過著漫無目的的生活。
實際上說要革命、要自由;其實我們就是安逸於一成不變的生活;承認吧!人類!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劇照(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 創作的本質:從生活中吸取靈感,在原創或續作中不斷掙扎

若要說《駭客任務》到《駭客任務:復活》給我的啟發,那就是創作者總是孤獨;被大眾注意、被熱烈討論的往往都是那些表面噱頭,而不是真正的創作核心,以及故事背後想要帶給大家的內涵與意義。
說來感慨無奈,但《駭客任務:復活》扎扎實實地驗證了這從1999年《駭客任務》推出至今,已超過20年的殘酷現實。片中自嘲的「電影已死」「原創已死」;行銷打著「創新」的大旗,實際上做著狗尾續貂的爛攤,這不正是現今電影主流市場,乃至於我們人類社會的樣貌嗎?換言之,若是要從歷史上學到什麼教訓,那就是人類永遠不會學到教訓,而讓歷史不斷重演。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劇照(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在本集中,尼歐被設定是利用記憶建構出《駭客任務》三部曲遊戲,以及「機器神」遊戲公司的續作行銷會議,都再再展現了華卓斯基用自己的電影劇中劇,來嘲諷現實的電影工業不求進步,試圖在現有的成功模式中,希望再次獲得相同的成果。但《駭客任務》的成功並非「子彈時間」,而是創造出「子彈時間」的「母體」,是那個用自己生活經驗、對社會的觀察,反思人類本質的想法。
正如同本集中的尼歐,當我們看到這樣的問題不斷上演,跳樓未遂卻還是被新母體掌握而重新設定,回到上一個存取點,繼續過著看似自由、實際上被安排好的人生。對比到現實生活,我們總是覺得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哪裡不對勁,但還是甘於受困其中,被體制壓抑,這種心情是非常痛苦、非常掙扎的。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劇照(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若要說這是拉娜華卓斯基對自己作品的自嘲,或是說她看到這個不斷重複卻又無法有所改變的無奈,一點也不為過;既然《駭客任務》要推出續集,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那也都該出自於華卓斯基之手,而非讓邪惡的母公司華納兄弟找人毀了這個系列。
而從現在上映過後的討論聲量,評價、票房表現,完全顯示了拉娜華卓斯基依舊做出了屬於華卓斯基風格的傑出一手,她還是做著她擅長做的事情,沒有改變;改變的是,那群還在奢求看到可以超越「子彈時間」的觀眾。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劇照(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 受制於他人而不自知:談控制、被控制、改變

說到底,電影產業實際上本質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用爛臉書、爛串流來度過疫情的衝擊;但炫彩奪目的視覺特效,強迫餵食在觀眾身上,像是毒癮般越養越大。
正如同本集所設定的「新母體」,對人類的掌握度更高,反而生產力更加提升,奴性被完全釋放而安於現狀。甚至在進行「母體」更新時進行大肅清,打著和平的口號,實際上是建立更高壓奴役的制度,這似乎巧妙對比到人類歷史的更迭,獨裁與民主的拔河,總是到了極端值才會回頭放手,然後再出現下一個輪迴。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劇照(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若要說《駭客任務》系列的前三部曲,探討的是科技對人類世界的改變,並帶出人類的命定論、選擇論、宿命論,甚至有東方哲學、佛學對於生命輪迴的探討;那麼《駭客任務:復活》則是用創作者的角度,去笑談人類始終陷入在一種不願意改變、屈就於安逸的迴路之中;除非自己有所覺悟,要不然人們就只會甘於這種毫無突破,且逐漸被完全控制的狀態。
「改變」,成為本集的核心價值;與前集提及的「選擇」不同,那些看似自由的選擇,最終仍逃不出那些體制下的遊戲規則。如今必須徹頭徹尾地改變,才有可能進化到下一個世代。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劇照(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 埋葬真相的最好方式,就是人手一機的電玩。」
華卓斯基自《駭客任務》第一集開始,建構了一個以《攻殼機動隊》為發想的世界觀,描述AI發展到極致而建立了反控制人類的「母體」;在這個「母體」這個由機器所建立的虛擬世界中,人們依舊過著20世紀末的生活,玩著體制內的遊戲規則,每天過著重複的日子,實際上則是淪為機器的能量來源。
她們花了三部曲的篇幅,描述人的存在價值,以及辯論著何為真實?何為虛假的論點;並透過「相信即為信念,相信帶來希望」等基調,來描述這場由救世主帶領人類扭轉局勢的戰爭。《駭客任務:復活》的故事說來簡單,但也很難解釋,因為它仍然是建構在三部曲的基礎之上,需要觀眾親眼見證這個世界是如此龐大;但有趣的是,它事實上就是擷取我們人類世界的元素,透過虛構的世界來反諷我們每天毫無靈魂的生活態度罷了。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劇照(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換句話說,《駭客任務》系列故事想討論的主題相當多,但不外乎探討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並藉由科技發展以及道德、價值觀的衝突,來思考人類存在的本質。而故事中不斷強調「解放你的心靈」,事實上便是對資本主義下的制度提出反控,因為翻開人類歷史一直追求的「自由」,實際上最終仍然成為甘願受制於體制、規範,甚至是道德的束縛。
而《駭客任務:復活》中使用不少來自華卓斯基執導的影集《超感8人組》演員,其探討政治、身分認同,甚至是性愛、性別、宗教等主題,可謂華卓斯基姊妹倆對現今人們探討的主流議題,利用科幻外皮包裝而成的創作;如今不論是《駭客任務》三部曲,還是最新的《駭客任務:復活》,我們都能夠秀出華卓斯基依舊以自己的想法灌輸在其創作的故事之中。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 劇照(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所以,如果你是那種再次看到袁和平的港式武打,想要看到基努李維以一擋百,想要看到他用鉛筆殺死造物主;請打消這種念頭,因為這部電影不是拍給你看的。
《駭客任務:復活》
整體執行 4.5
演員表現 4.0
劇本故事 4.5
視覺感官 4.5
節奏掌握 3.5
★★★★
電影預告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1會員
339內容數
XXY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XX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觀看《法蘭西特派週報》彷彿閱讀一份內容豐富、文筆犀利且精彩無比的報紙;它承襲《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對過往回憶的致敬,諸如戰後法國、《紐約客》雜誌、文字寫作和平面媒體的黃金年代;但敘事較為雜亂、包羅萬象,並非如過去的作品有著貫穿全片的主軸,反而是將大大小小、細微末枝的瑣碎事物給拼湊成一個完整的電影
《美國女孩》賣的是一種台灣90年代進入千禧年之際的記憶共感;故事藉由一位女孩隨著母親和妹妹從原本移民美國的生活,回到台灣與父親團圓,並重新適應台灣生活的過程,描繪出有關「家」與「夢碎」的故事,十分動人。
《青春弒戀》正如片名所謂的「青春」,混亂、失序、不可言喻;只有在錯誤中學習,才是真正發自內心地去改變。電影故事以不同人物的視角和觀點,切入一起社會案件的完整樣貌;或許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並不僅只有在青春期發生,而是在我們犯錯後才開始。
睽違18年,即將在年底上映的《駭客任務》正宗續集《駭客任務:復活》,首波國際媒體評價於上週解禁,並無一面倒好評,也沒有一面倒差評,正反口碑皆有。但幾乎所有媒體皆認為,《駭客任務:復活》是一次相當大膽的嘗試,試圖在當代的大片風潮中,挑戰重啟和開創新格局的續集電影。
「蜘蛛人」:一個集合不同意義於一身的超級英雄、鄰家男孩、青少年、漫畫角色、陪伴許多人成長的好朋友;正因為他所帶給人們的意義有所不同,「蜘蛛人」的改編電影才會如此不容易。
漫威總裁 凱文費吉近期接受外媒CINEMA BLEND專訪時證實,未來在MCU中登場的「夜魔俠」將會由曾在Netflix影集《漫威夜魔俠》中演出夜魔俠的演員 查理考克斯回歸演出。此消息在此時公布,外界猜測可能與前陣子傳聞即將在12月15日上映的《蜘蛛人:無家日》有關...
觀看《法蘭西特派週報》彷彿閱讀一份內容豐富、文筆犀利且精彩無比的報紙;它承襲《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對過往回憶的致敬,諸如戰後法國、《紐約客》雜誌、文字寫作和平面媒體的黃金年代;但敘事較為雜亂、包羅萬象,並非如過去的作品有著貫穿全片的主軸,反而是將大大小小、細微末枝的瑣碎事物給拼湊成一個完整的電影
《美國女孩》賣的是一種台灣90年代進入千禧年之際的記憶共感;故事藉由一位女孩隨著母親和妹妹從原本移民美國的生活,回到台灣與父親團圓,並重新適應台灣生活的過程,描繪出有關「家」與「夢碎」的故事,十分動人。
《青春弒戀》正如片名所謂的「青春」,混亂、失序、不可言喻;只有在錯誤中學習,才是真正發自內心地去改變。電影故事以不同人物的視角和觀點,切入一起社會案件的完整樣貌;或許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並不僅只有在青春期發生,而是在我們犯錯後才開始。
睽違18年,即將在年底上映的《駭客任務》正宗續集《駭客任務:復活》,首波國際媒體評價於上週解禁,並無一面倒好評,也沒有一面倒差評,正反口碑皆有。但幾乎所有媒體皆認為,《駭客任務:復活》是一次相當大膽的嘗試,試圖在當代的大片風潮中,挑戰重啟和開創新格局的續集電影。
「蜘蛛人」:一個集合不同意義於一身的超級英雄、鄰家男孩、青少年、漫畫角色、陪伴許多人成長的好朋友;正因為他所帶給人們的意義有所不同,「蜘蛛人」的改編電影才會如此不容易。
漫威總裁 凱文費吉近期接受外媒CINEMA BLEND專訪時證實,未來在MCU中登場的「夜魔俠」將會由曾在Netflix影集《漫威夜魔俠》中演出夜魔俠的演員 查理考克斯回歸演出。此消息在此時公布,外界猜測可能與前陣子傳聞即將在12月15日上映的《蜘蛛人:無家日》有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駭客任務》(The Matrix)於1999年6月在台上映(921之前),本片獲2000年第7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影片剪輯、最佳音效和最佳音效剪輯四項大獎。   本片描述在遙遠的未來,隨著AI發展出意識,反客為主的控制人類。多數人類活在被AI控制的「矩陣」(母體)世界中;即電
Thumbnail
相隔30年再拍續集,在系列40周年之際迎來第4集,毫無疑問是首集後最佳的續集,開頭就跟《捍衛戰士獨行俠》一樣放上了傑瑞布洛克海默和唐辛普森的經典製片Logo,片名副標設計也與《獨行俠》相同皆以主角的稱呼命名,開場的飛車追逐設計也與《獨行俠》開場相似,皆以凸顯主角到21世紀還是以80年代的老派風格辦案
Thumbnail
《全面啟動》是一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自編自導的科幻動作片,故事圍繞著一個專業的夢境入侵團隊,主要的工作是透過植入人們的夢境中來竊取機密,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主角唐姆柯布。本片提名了8項奧斯卡,並且獲得4個技術獎項。 每一個主要角色的英文名字首字母,可以拼出夢境(Dreams)這個字。 電影裡許多
20年後 機器人一直在設施中守護著病毒, 維持病毒的生命。 這一天,機器人EN說,”HUM, 我認為特納博士和她的團隊的專案應該了已經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 “他們再也沒有回來,甚至沒有向我們打招呼” “這是一個好消息,” “是的,但是…… 我相信我們對特納博士來說已經不再重要了,
Thumbnail
一如動畫的簡單線條卻建構角色複雜的內心情緒,《再見機器人》看似當前新穎的Ai與機器人題材,內核卻是過往古典時代的老派浪漫,以致敬紐約城市街頭與紐約人的多樣性配以七零八零年代迪斯可放克舞曲,包裝著現代人孤獨,恍若描述童貞般介於友情與愛情的素樸情感。
Thumbnail
雖然是改編作品,但《3體》靠著強大的團隊與編劇功力,確實是一部娛樂性極高的作品,而因為文革背景而在戲外引發的爭議,也似乎意外地反而更增加了這部影集的討論度。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以動人的方式刻畫親密關係,尤其是關於分離與失去。本文從精神分析角度深入探討了電影中反映的人生經歷,以及對分離與失去的深刻體悟,特別著重在溫尼考特「過渡客體」的闡述。觀眾在經歷了片中角色的心路歷程後,無不感到深深的共鳴與反思。
Thumbnail
改編自同名漫畫的西班牙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不論是中文片名,或英文原名《Robot Dreams》,都深具意境。一部談論「告別」的作品,以數個「夢境」刻畫角色情感關係。全片未出現任何一句台詞,甚至以「狗狗與機器人」作為主角,卻令觀眾在走出影廳的那刻起,在心上吹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Thumbnail
《來自深淵》探討了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以及內在心理需求與社會制度的角力。本文從電影角度探討了社會環境、教育等議題,並以科技元素和動物特效為例,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觀點。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駭客任務》(The Matrix)於1999年6月在台上映(921之前),本片獲2000年第7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影片剪輯、最佳音效和最佳音效剪輯四項大獎。   本片描述在遙遠的未來,隨著AI發展出意識,反客為主的控制人類。多數人類活在被AI控制的「矩陣」(母體)世界中;即電
Thumbnail
相隔30年再拍續集,在系列40周年之際迎來第4集,毫無疑問是首集後最佳的續集,開頭就跟《捍衛戰士獨行俠》一樣放上了傑瑞布洛克海默和唐辛普森的經典製片Logo,片名副標設計也與《獨行俠》相同皆以主角的稱呼命名,開場的飛車追逐設計也與《獨行俠》開場相似,皆以凸顯主角到21世紀還是以80年代的老派風格辦案
Thumbnail
《全面啟動》是一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自編自導的科幻動作片,故事圍繞著一個專業的夢境入侵團隊,主要的工作是透過植入人們的夢境中來竊取機密,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主角唐姆柯布。本片提名了8項奧斯卡,並且獲得4個技術獎項。 每一個主要角色的英文名字首字母,可以拼出夢境(Dreams)這個字。 電影裡許多
20年後 機器人一直在設施中守護著病毒, 維持病毒的生命。 這一天,機器人EN說,”HUM, 我認為特納博士和她的團隊的專案應該了已經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 “他們再也沒有回來,甚至沒有向我們打招呼” “這是一個好消息,” “是的,但是…… 我相信我們對特納博士來說已經不再重要了,
Thumbnail
一如動畫的簡單線條卻建構角色複雜的內心情緒,《再見機器人》看似當前新穎的Ai與機器人題材,內核卻是過往古典時代的老派浪漫,以致敬紐約城市街頭與紐約人的多樣性配以七零八零年代迪斯可放克舞曲,包裝著現代人孤獨,恍若描述童貞般介於友情與愛情的素樸情感。
Thumbnail
雖然是改編作品,但《3體》靠著強大的團隊與編劇功力,確實是一部娛樂性極高的作品,而因為文革背景而在戲外引發的爭議,也似乎意外地反而更增加了這部影集的討論度。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以動人的方式刻畫親密關係,尤其是關於分離與失去。本文從精神分析角度深入探討了電影中反映的人生經歷,以及對分離與失去的深刻體悟,特別著重在溫尼考特「過渡客體」的闡述。觀眾在經歷了片中角色的心路歷程後,無不感到深深的共鳴與反思。
Thumbnail
改編自同名漫畫的西班牙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不論是中文片名,或英文原名《Robot Dreams》,都深具意境。一部談論「告別」的作品,以數個「夢境」刻畫角色情感關係。全片未出現任何一句台詞,甚至以「狗狗與機器人」作為主角,卻令觀眾在走出影廳的那刻起,在心上吹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Thumbnail
《來自深淵》探討了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以及內在心理需求與社會制度的角力。本文從電影角度探討了社會環境、教育等議題,並以科技元素和動物特效為例,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