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文)【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2018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繼續奔跑吧!阿湯哥

導演:克里斯多夫麥奎里Christopher McQuarrie

西元1996年,改編自熱門影集的【不可能的任務】推出第一集,導演是布萊恩狄帕瑪,一改影集版的群體戲諜對諜鬥智風,也訂下了湯姆克魯斯拼命三郎的獨腳戲風格,陸續在2000年、2006年、2011年、2015年先後推出續集,到2018年已經演到了第六集,流水的導演,鐵打的阿湯哥,從當年三十初頭,演到現在五十有六,銀幕上不管團隊成員或是反派角色來來去去,銀幕上的阿湯哥依舊出生入死,尤其這些年,CG動畫或科技進步,當超級英雄們紛紛在綠幕前跟空氣演出,阿湯哥仍堅持自己上陣表演驚險動作場面,反而讓這個伊森杭特系列的【不可能的任務】變成一個電影銀幕獨有的肉身神話。

raw-image

電影敘述伊森韓特與他的IMF隊員們(亞歷鮑德溫、賽門佩吉和文雷姆斯飾演)以及熟悉的盟友(蕾貝卡弗格森與蜜雪兒摩娜漢所飾演),在一項任務執行失敗後,與時間賽跑試圖力挽狂瀾!在經歷過布萊恩狄帕瑪、吳宇森、JJ亞伯拉罕、布萊德博得,【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第一次讓導演固定下來,採用第五集的導演克里斯多夫麥奎里,他讓湯姆克魯斯像裝了鹼性電池的兔子,越來越坐不住,沒有特效輔佐,大玩極限運動,用一張電影票錢看到大明星賣命,值不值得?老實說,當年原本覺得還好(甚至會覺得無聊)的觀影情緒,一路看下來,到了這集阿湯哥賭上性命的特技演出,追趕跑跳把第一集至今幾個刺激動作經典場景重演一次,包括機車追逐被撞、近身搏擊、高空跳傘、直升機特技飛行、攀岩、高樓跳躍,我其實心底還是有點感動的,怎麼有人可以堅持一件「笨」的事情持續這麼多年?!阿湯哥大可以用特效或是替身演出啊,何苦要自己上陣?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國外影評會認為這是系列最好的一部,它賣的是一種不服輸的情懷啊!

raw-image

當然編劇出身的導演克里斯多夫麥奎里還是努力想要加點料,畢竟他也寫過【刺激驚爆點】、【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這麼精彩的犯罪懸疑劇本。他在上一集就把玩命動作場面玩得驚險,計謀部分又玩得精彩,諜中有諜的陰謀論,延續到這一集,終於讓電影有系列感。像是白寡婦這個角色,周旋於黑白兩道,又不像其他同類型電影把女人當成花瓶用,從頭到尾都耍著IMF團隊玩,已近乎全知者角度玩著陰謀角力,對比伊森杭特的妻子,女性角色的理性與感性,一體兩面,對照處理是巧思的部份。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終於做到這系列一直沒處理的事情,那就是讓伊森杭特這個角色性格立體化。因為感性,因為有情,伊森韓特總是竭盡全力不讓任何一方犧牲,盡管歷經過政府的不信任和組員的叛變,伊森韓特仍然想將傷害減到最低,不管是哪一方面。

raw-image

感情用事,這是優點也是缺點;是優點是缺點,就看你站在什麼角度處理事情。我尤其喜歡【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對於「身分」的議題處理,如果換一個身份,人生是否完全不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可能的任務】前面五集都在講IMF團隊被政府視為窩裡反的眼中釘,一個不被體制信任的人要如何養生活命?他對國家體制的信任究竟從何而來?這部片,反派辛迪加的領導人西恩哈里斯飾演的所羅門連恩問了伊森杭特一個問題:「IMF給你的任務,你有選擇過不接嗎?」光是這句話就讓電影從諜報動作片,型塑伊森杭特的個性,也將電影帶到討論官逼人反的反國家體制題目。

raw-image

以折彈情節為梗,用上三條支線互相穿插,幾度翻轉的諜中諜、計中計,動作場景回顧了舊作,鋪陳伊森杭特的性格,對應「反抗體制」的故事母題,佐以「團隊作戰」的精神,第五集的【失控國度】到第六集的【全面失控】兩集一套,更上溯到古典諜報電影的風格(這也是當初第一集的布萊恩狄帕瑪想做的事情),如果【不可能的任務】第七集,繼續由克里斯多夫麥奎里執導,順理成章的當成「辛迪加」三部曲,我倒覺得成績不會比【神鬼認證】的傑森包恩那個系列差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楚天闊/影音亞空間
52會員
519內容數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2025/03/25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政治正確?因為政治正確不好玩啊!童話的魔力並不在於政治正確,「很久很久以前.....」是因為接下來那些讓你意想不到的故事發展,帶你脫離現實,打開想像力的窗...
Thumbnail
2025/03/25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政治正確?因為政治正確不好玩啊!童話的魔力並不在於政治正確,「很久很久以前.....」是因為接下來那些讓你意想不到的故事發展,帶你脫離現實,打開想像力的窗...
Thumbnail
2025/03/13
看電影的前半段,腦海不斷浮現上面標題的那句問號。在看《米奇7號》時,不同死法的一再死而復生,就像身處無間地獄,一次次的死亡架構了荒謬的存在主義喜劇。但是在看電影時,怎麼都看不出來,多了10個米奇有什麼用?
Thumbnail
2025/03/13
看電影的前半段,腦海不斷浮現上面標題的那句問號。在看《米奇7號》時,不同死法的一再死而復生,就像身處無間地獄,一次次的死亡架構了荒謬的存在主義喜劇。但是在看電影時,怎麼都看不出來,多了10個米奇有什麼用?
Thumbnail
2025/03/04
綜觀這份得獎名單,可以看到得是好萊塢電影的能量,似乎還沒從編劇、演員工會罷工中復原,疫情的影響也餘波盪漾,並沒有眾所矚目的超級大片可以橫掃千軍,如果要我歸納今晚看到的重點,應該有兩個,一個是台前幕後的電影工作者對於「進電影院」的苦口婆心,另一個是美國夢的碎裂與重生。
Thumbnail
2025/03/04
綜觀這份得獎名單,可以看到得是好萊塢電影的能量,似乎還沒從編劇、演員工會罷工中復原,疫情的影響也餘波盪漾,並沒有眾所矚目的超級大片可以橫掃千軍,如果要我歸納今晚看到的重點,應該有兩個,一個是台前幕後的電影工作者對於「進電影院」的苦口婆心,另一個是美國夢的碎裂與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對《致命清算》本身沒什麼意見,反正《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本身就不太能做為諜報片來看待,頂多是增添間諜元素的動作片,可以把它與新世紀版的《007》系列並列,只不過《不可能的任務》是將兩者皆倡導的國族主義,移植至伊森韓特的個人主義之中(美國是無私的,為保護所愛之人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因此伊森在每一集
Thumbnail
對《致命清算》本身沒什麼意見,反正《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本身就不太能做為諜報片來看待,頂多是增添間諜元素的動作片,可以把它與新世紀版的《007》系列並列,只不過《不可能的任務》是將兩者皆倡導的國族主義,移植至伊森韓特的個人主義之中(美國是無私的,為保護所愛之人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因此伊森在每一集
Thumbnail
推特140-看電影的一些小感想。【捍衛戰士:獨行俠】2022。影集—【媽,別鬧了】2022。【子彈列車】2022。
Thumbnail
推特140-看電影的一些小感想。【捍衛戰士:獨行俠】2022。影集—【媽,別鬧了】2022。【子彈列車】2022。
Thumbnail
近十年的阿湯哥,凡是有點電影上映,都是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的等級(當然除了神鬼傳奇,但或許也不是他的錯?)當你要他跳下12層樓高的水槽並在水下憋氣6分鐘,他會去做;當你要他雙手抓著飛機外艙門跟著起飛,他會去做;當你要他爬上全世界最高的「杜拜塔」摩天大樓,他會去做。
Thumbnail
近十年的阿湯哥,凡是有點電影上映,都是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的等級(當然除了神鬼傳奇,但或許也不是他的錯?)當你要他跳下12層樓高的水槽並在水下憋氣6分鐘,他會去做;當你要他雙手抓著飛機外艙門跟著起飛,他會去做;當你要他爬上全世界最高的「杜拜塔」摩天大樓,他會去做。
Thumbnail
以折彈情節為梗,用上三條支線互相穿插,幾度翻轉的諜中諜、計中計,動作場景回顧了舊作,鋪陳伊森杭特的性格,對應「反抗體制」的故事母題,佐以「團隊作戰」的精神,第五集的【失控國度】到第六集的【全面失控】兩集一套,更上溯到古典諜報電影的風格。
Thumbnail
以折彈情節為梗,用上三條支線互相穿插,幾度翻轉的諜中諜、計中計,動作場景回顧了舊作,鋪陳伊森杭特的性格,對應「反抗體制」的故事母題,佐以「團隊作戰」的精神,第五集的【失控國度】到第六集的【全面失控】兩集一套,更上溯到古典諜報電影的風格。
Thumbnail
《自殺突擊隊:集結》是一部立意滿微妙的電影,如果沒有先了解一下背景,單純看中文片名會以為是上作的續集,但英文片名只是把Suicide Squad加上一個The,基本上就是打掉重啟,但不是把一樣的劇情又演一遍,而是保留設定和部分人物,以新的任務展開故事。
Thumbnail
《自殺突擊隊:集結》是一部立意滿微妙的電影,如果沒有先了解一下背景,單純看中文片名會以為是上作的續集,但英文片名只是把Suicide Squad加上一個The,基本上就是打掉重啟,但不是把一樣的劇情又演一遍,而是保留設定和部分人物,以新的任務展開故事。
Thumbnail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是這一系列一路走來的集大成之作, 在動作場面、特技演出與劇情編排上都有超越前作水準的表現,角色之間的情感聯繫也更加強烈。伊森與夥伴們不再只是為了拯救世界才聚在一起的老團隊,而是真真實實活在彼此生命中,無論世界末日如何危險,依舊在乎對方的親人朋友。
Thumbnail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是這一系列一路走來的集大成之作, 在動作場面、特技演出與劇情編排上都有超越前作水準的表現,角色之間的情感聯繫也更加強烈。伊森與夥伴們不再只是為了拯救世界才聚在一起的老團隊,而是真真實實活在彼此生命中,無論世界末日如何危險,依舊在乎對方的親人朋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