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看見的拾荒阿姨:她們工作高風險、月入不到5000元、遭大眾排斥,卻是城市回收的幕後功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你是否常在街頭巷尾看到,幾個頭戴斗笠、推推車、收取回收物的阿婆?他們被俗稱為「拾荒者」,一天工作逾10小時,卻只賺得不到5000元月收入。他們不被看見、不被理解,甚至常常無法拒絕民眾名為善意、實為負擔的施捨。紀錄此次拾荒者的採訪小後記。

「很多拾荒阿姨,他們可能是基於宗教(如慈濟)在做環保,另外七、八成,則可能是年輕時從事辛苦的勞力工作,退休後無法負擔,卻又要維持生計、保有彈性時間,所以來從事拾荒。」關心拾荒議題的NGO「五角拌」成員透露。

第一次有機會採訪拾荒者、與她們面對面,是一段特別也不易的旅程。

首先,光心態就經歷一番調整。最初來訪時,是期盼理解、同理,同時不免挾帶一點點的同情而來。但經NGO夥伴們解釋,與其要同情拾荒者、描寫其可憐處境,反而更應該將他們視為有力量的角色,才能徹底翻轉。

畢竟,拾荒者明明是替店家、住戶們處理回收物,消化城市的垃圾處理成本;但於此同時,這份工作的價值卻未被正視,甚至還會遭大眾排斥、輕視。好一點的狀況,民眾會以「施捨同情」的態度待之,但這終究不健康,還會讓拾荒者們難以拒絕民眾們的「好意」。

於是,在心態上,先經歷第一階段的校正;說話溝通上,又是一門課題。

因為,拾荒者們長期遭受社會的異樣眼光,多半只想低調度日,也不願對外訴說太多。就連NGO夥伴們起初也碰過不少閉門羹,被以相當「防衛式」的回答拒之門外,也是靠著長時間的招呼、接觸、一步步探問,才逐漸走入她們的生活和內心。

不過,像我這種只是個來造訪數小時的過客,該如何在短時間內突破心防,展開真正的交流對話,實屬困難。好在,有NGO夥伴們從旁協助,對話、訪談上順利許多。

分享幾個有意思的採訪所得:

一、民眾的「施捨」,未必是好事

raw-image


承繼前述的民眾施捨,許多人常常會認為,似乎把垃圾(不論分類與否)包好給拾荒者,就是種天大的恩惠,若拾荒者不領情,反而還顯得「不知好歹」。

但事實上,拾荒者們除了收取回收物變賣外,他們還得先進行精細地分類,否則回收廠是會拒收的。如果是一袋未分類,甚至根本無法回收變賣的垃圾,不只不是幫忙,反而會造成她們麻煩。

一位阿姨就拿著一袋未分類好的垃圾、自己開始徒手分類著,我問道,「阿姨你都免費幫人家處理回收垃圾,不能請他們分類嗎?」她只認份地說,「人家拿來給我們,我們是要感恩的,這不是應該的,」儘管有時候別人的施捨,反而加重她的工作,她依然照單全收,自己吃下後續辛苦的分類活。

這也為何,NGO們並不大鼓勵所謂的同情、施捨心態,反而有時會讓拾荒者們有苦難言,不好拒絕民眾的「好意」。

最好的方式,是先口頭詢問、了解拾荒者的回收需求,並將回收物清洗分類乾淨,再提供給拾荒者們,才不會讓好意成為負擔。

二、拾荒工時超長、風險高,但薪水卻超少


raw-image


在20年前,政府剛開始推動資源回收,當時回收補貼、價格一度相當優渥,拾荒者靠此月入萬元都不成問題。然而,今非昔比,回收補貼沒了、石油價格不如前,如今回收物的價格低的嚇人。

很難想像,拾荒阿姨提了三大袋的回收寶特瓶,最後竟只換得180元(馳綠的回收價格還是三倍價,意即原價只有60元)。

她們大多從早上6:00開始一日工作,頭戴著斗笠、推著推車、收取城市垃圾,不只付出苦勞,同時也冒著生命危險,穿梭於大街小巷,卻只換得如此微薄的酬勞。算一算,每月只有3000至5000元的收入。(5000是巔峰)

但,這份工作要付出的代價並不少,勞力、風險不說,拾荒者收取垃圾後,還得面對鄰居的冷嘲熱諷,甚至檢舉。

一位阿姨透露,她因為必須存放回收物,時常惹得鄰居不高興。鄰居輕則四處嚼舌根、說閒話;重則直接向環保局檢舉,透過檢舉、罰款來行報復。

「有一次環保局就開了4800元罰單、找警察來,但我一個禮拜才幾百塊而已。別人可能不瞭解,但對我來說很心痛。」她說。一個檢舉,就恐讓拾荒者一個月的血本無歸。

三、拾荒者背景各異,每個人都是複雜的因素交織而成


raw-image

雖說外界對拾荒者的印象,大多只流於可憐、貧窮等平板形象,但其實上,每位拾荒者都是由複雜的生命故事交織而成。

舉例來說,A阿姨年輕時其實曾是清潔隊中的副班長,在裡頭也做得有聲有色,但隨著年紀漸長、無法負荷清潔隊工作,同時母親又臥病在床、需有人時常在旁照護。於是,她最終才選擇投入時間彈性的拾荒工作,一邊賺取零花錢,一邊照顧母親。

另外一位B阿姨,家裡原是靠著先生工作,支撐生技,但某天先生卻意外出車禍、陷入智能障礙,使得他必須一肩挑起家中生計,於是來從事時間彈性、可以照顧先生,又能補貼家用的拾荒工作。

其實,NGO夥伴們認為,如果拾荒者們有機會對外道出自己的故事、工作、價值,才能真正消弭大眾對拾荒者的那層不理解和歧視。

這,也是包括五角拌、人生百味,乃至企業夥伴馳綠在努力的方向,也因此,他們在萬華設立一座友善回收廠,期許未來能作為對外教育空間,也是這次報導的起源。

報導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84631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羊羽的財經備忘錄
217會員
116內容數
嗨,我是羊羽,一名財經文字工作者,主要關注投資研究、自我成長、職場工作議題。過去在財經雜誌任傳產記者三年,有許多拜訪產業的經驗與故事,後來轉入金融業工作,考取高業證照。擅長將複雜議題化繁為簡,期許成為投資與大眾間,說故事的人。工作之餘,寫下觀察投資學習的備忘錄。連絡信箱:devinwang17@gmail.com
2025/03/16
上次發文才說,如果大盤跌破前方支撐、市場持續釋出新利空,可能就會轉保守看待。 而說實在,這波回檔真的有點出乎意料,從 2 月中開始一路大跌,不只跌破前低支撐,中間甚至沒有連續超過 2 天的反彈。與此同時,川普的不確定性也持續發酵。 簡單整理目前看法,包括 AI 增速、經濟衰退、通膨復燃,以及回檔反思
Thumbnail
2025/03/16
上次發文才說,如果大盤跌破前方支撐、市場持續釋出新利空,可能就會轉保守看待。 而說實在,這波回檔真的有點出乎意料,從 2 月中開始一路大跌,不只跌破前低支撐,中間甚至沒有連續超過 2 天的反彈。與此同時,川普的不確定性也持續發酵。 簡單整理目前看法,包括 AI 增速、經濟衰退、通膨復燃,以及回檔反思
Thumbnail
2025/03/02
過去一週,美股經歷一波,以 AI 股為首的大血洗。美股的 CNN 恐懼貪婪指數,最低跌到 18.65,進入極度恐懼區間。 市場也傳出,微軟取消資料中心租約、輝達對台積電砍單傳言。 到底,現在美股大逃殺,是撿便宜機會?還是逃命的開始?本文簡單分享看法!
Thumbnail
2025/03/02
過去一週,美股經歷一波,以 AI 股為首的大血洗。美股的 CNN 恐懼貪婪指數,最低跌到 18.65,進入極度恐懼區間。 市場也傳出,微軟取消資料中心租約、輝達對台積電砍單傳言。 到底,現在美股大逃殺,是撿便宜機會?還是逃命的開始?本文簡單分享看法!
Thumbnail
2025/02/15
自從川普上任以來,不只提到台灣搶走美國與晶片生意,更放話課徵 100% 晶片關稅。 目前,市場盛傳,美國政府可能要求台積電技術入股 Intel,或合資成立新公司,確保晶片製造回流美國。 假如事情確立成真,肯定對台積電會短期利空。 我們該如何去思考台積電的後續發展?台股還能續抱嗎?投資思維是否要轉變?
Thumbnail
2025/02/15
自從川普上任以來,不只提到台灣搶走美國與晶片生意,更放話課徵 100% 晶片關稅。 目前,市場盛傳,美國政府可能要求台積電技術入股 Intel,或合資成立新公司,確保晶片製造回流美國。 假如事情確立成真,肯定對台積電會短期利空。 我們該如何去思考台積電的後續發展?台股還能續抱嗎?投資思維是否要轉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因為有視訊演講,今天就留在家裡準備,沒有進診所。一早跟老婆大人在社區步道散步,她循例帶個垃圾袋與夾子順便撿垃圾。 這條出入口都在社區內,沿著溪流的山徑,也是荒野保護協會每年在四、五月,油桐花盛開與螢火蟲飛舞時,辦自然導覽的地點之一。 出了步道回到社區的產業道路,發現路邊有好幾個只喝一半就被丟棄的瓶
Thumbnail
因為有視訊演講,今天就留在家裡準備,沒有進診所。一早跟老婆大人在社區步道散步,她循例帶個垃圾袋與夾子順便撿垃圾。 這條出入口都在社區內,沿著溪流的山徑,也是荒野保護協會每年在四、五月,油桐花盛開與螢火蟲飛舞時,辦自然導覽的地點之一。 出了步道回到社區的產業道路,發現路邊有好幾個只喝一半就被丟棄的瓶
Thumbnail
我是真的很好奇對於阿姨來說什麼是生活的樣子,但我不敢去問也不敢知道。我也知道我什麼都不懂。只知道大部分的人都假裝生命中的時刻能與人分享,可是每個人的過去的故事是座無人島,好像看到的與實際生活的差異,只在於掩蓋的好與壞。事實的真相遠比個人感受更加微妙,有些事不能眼見為憑,更不能以體驗的感覺為準。
Thumbnail
我是真的很好奇對於阿姨來說什麼是生活的樣子,但我不敢去問也不敢知道。我也知道我什麼都不懂。只知道大部分的人都假裝生命中的時刻能與人分享,可是每個人的過去的故事是座無人島,好像看到的與實際生活的差異,只在於掩蓋的好與壞。事實的真相遠比個人感受更加微妙,有些事不能眼見為憑,更不能以體驗的感覺為準。
Thumbnail
雖然談錢傷感情,但有時候能用錢處理的事情,反而單純一點,對關係也是一種維護。
Thumbnail
雖然談錢傷感情,但有時候能用錢處理的事情,反而單純一點,對關係也是一種維護。
Thumbnail
走在路上,您會覺得什麼樣的風光最美、最吸引人?有人說青山綠水滌我心;有人說花園別墅很吸睛;也有人說宏偉的建築令人讚嘆;還有人說被保存的文物最動人;更有人說最美的風景就是人……我想補充的是,最美、最值得紀錄的,應該是人與人之間良善的互動!
Thumbnail
走在路上,您會覺得什麼樣的風光最美、最吸引人?有人說青山綠水滌我心;有人說花園別墅很吸睛;也有人說宏偉的建築令人讚嘆;還有人說被保存的文物最動人;更有人說最美的風景就是人……我想補充的是,最美、最值得紀錄的,應該是人與人之間良善的互動!
Thumbnail
沒錯如題,是一篇「垃圾」文。 台灣提倡垃圾不落地,定時定點收垃圾多年的現在,相信大家都習慣並喜愛整齊乾淨的環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跟著回收資源車的一些資源回收人士? 或許,您會覺得這些人靠此維生,可能生活條件不太好,再說反正都要丟去資源回收,隨手給這些人士,也算是小小幫忙。這我絕不反對,畢竟助人
Thumbnail
沒錯如題,是一篇「垃圾」文。 台灣提倡垃圾不落地,定時定點收垃圾多年的現在,相信大家都習慣並喜愛整齊乾淨的環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跟著回收資源車的一些資源回收人士? 或許,您會覺得這些人靠此維生,可能生活條件不太好,再說反正都要丟去資源回收,隨手給這些人士,也算是小小幫忙。這我絕不反對,畢竟助人
Thumbnail
從山林行腳回來,隔天老婆大人早上在社區散步時,就順便帶上夾子與垃圾袋,邊健走邊撿拾道路旁的垃圾。在美麗的山林間,只要出現一罐罐棄置的空瓶空罐,殘破的塑膠袋或煙蒂吸管咖啡紙杯……看起來就會很礙眼。 或許有人會懷疑靠少數人這麼偶爾的沿著自然景點的馬路撿垃圾有用嗎? 環宇廣播電台. 節目名稱:人與土地
Thumbnail
從山林行腳回來,隔天老婆大人早上在社區散步時,就順便帶上夾子與垃圾袋,邊健走邊撿拾道路旁的垃圾。在美麗的山林間,只要出現一罐罐棄置的空瓶空罐,殘破的塑膠袋或煙蒂吸管咖啡紙杯……看起來就會很礙眼。 或許有人會懷疑靠少數人這麼偶爾的沿著自然景點的馬路撿垃圾有用嗎? 環宇廣播電台. 節目名稱:人與土地
Thumbnail
你是否常在街頭巷尾看到,幾個頭戴斗笠、推推車、收取回收物的阿婆?他們被俗稱為「拾荒者」,一天工作逾10小時,卻只賺得不到5000元月收入。他們不被看見、不被理解,甚至常常無法拒絕民眾名為善意、實為負擔的施捨。紀錄此次拾荒者的採訪小後記。 分享幾個有意思的採訪所得
Thumbnail
你是否常在街頭巷尾看到,幾個頭戴斗笠、推推車、收取回收物的阿婆?他們被俗稱為「拾荒者」,一天工作逾10小時,卻只賺得不到5000元月收入。他們不被看見、不被理解,甚至常常無法拒絕民眾名為善意、實為負擔的施捨。紀錄此次拾荒者的採訪小後記。 分享幾個有意思的採訪所得
Thumbnail
「做工的人」你看過了嗎? 其實我對於這類的劇特別有感觸,因為我家也是「做工的人」,所以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心酸。有錢的人才能夠有尊嚴,貧窮的人只有把尊嚴踩在地底下才能過活。曾經我也這麼想的,因為有錢的人絕對無法想像沒有錢時的日子要如何過、要怎麼過?  從小爸媽就是做資源回收賺錢,到處去收取紙類、鐵、瓶
Thumbnail
「做工的人」你看過了嗎? 其實我對於這類的劇特別有感觸,因為我家也是「做工的人」,所以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心酸。有錢的人才能夠有尊嚴,貧窮的人只有把尊嚴踩在地底下才能過活。曾經我也這麼想的,因為有錢的人絕對無法想像沒有錢時的日子要如何過、要怎麼過?  從小爸媽就是做資源回收賺錢,到處去收取紙類、鐵、瓶
Thumbnail
有想過學校內的垃圾都是誰在清理嗎? 頻空消失嗎? 在我們衣食方便的在丟垃圾的同時,背後是有多少清潔人員在幫我們收拾,有時候輕易的一包混合炸彈包,對他們而有都是莫大的麻煩。
Thumbnail
有想過學校內的垃圾都是誰在清理嗎? 頻空消失嗎? 在我們衣食方便的在丟垃圾的同時,背後是有多少清潔人員在幫我們收拾,有時候輕易的一包混合炸彈包,對他們而有都是莫大的麻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