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想法:僅作為個人研究的紀錄與反思,並非個股分析或任何買賣建議。
自從川普上任以來,不只提到台灣搶走美國與 Intel 晶片生意,更一度放話要課徵 100% 晶片關稅。
目前,市場盛傳劇本是,美國政府可能要求台積電技術入股 Intel,或合資成立一間新公司,以確保晶片製造可以部分回流美國。當然,毫無疑問,假如這件事情確立成真,肯定對於台積電會是短期利空。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該如何去思考台積電的後續發展?以及,台股還能續抱嗎?投資思維是否要轉變?以下簡單分享:

本文數據來源:財經M平方,使用推薦碼:SNCDZ2 加入訂閱,可獲得 5 M幣回饋!
台積電會受害嗎?糟糕情境下的最好劇本...
首先,美國政府、川普要搶台積電已經成了既定事實。現在還能轉圜的,只在於台積電該如何應對川普的要脅:
到底是要和 Intel 合資?還是要直接硬扛關稅、和美國撕破臉,最後面臨更多制裁?事實上,Intel 合資恐怕已是糟糕情境下的最好劇本。
目前市場盛傳的版本是,美國可能要求,台積電派工程師至 Intel 的 3 奈米 / 2 奈米工廠,確保 Intel 晶圓廠後續順利運行;同時,Intel 可能將晶圓廠分拆出去,並由台積電與 Intel 共同持有,由台積電負責營運。
短線上,不意外絕對是利空。先不說,台積電要跟著合資 Intel 不賺錢的晶圓廠,一起承擔損益;與此同時,還得面臨技術外流競爭對手風險。這也是接下來我短期對台股保守看待的主因,目前股價也有反應此事。
不過中長線來看,到底台積電合資一舉,真的會讓先進技術外流,還是只是多一個晶圓製造的生產據點?甚至吃到更多潛在市場?其實仍考驗台積電如何拆招。
假如按股癌所說「讓子彈打偏」,或許還能守住台積電的核心優勢,而且同時解決美國的政治風險。
但若是核心技術都被美國端走的話,恐怕是解了政治風險,卻也丟了核心競爭力,造成中長期隱患。
台股看法轉變?區間操作 + 中小股
快速看完台積電,那台股的操作要改變嗎?
事實上,自 2024 年 9 月以來,台股加權股價指數,就進入高檔狹幅區間震盪,都在 22500 ~ 23500 點之間來回。
而我認為,接下來如果沒有大幅超出區間,大盤(台積電)應該都以區間操作視之,主要原因有二:
- 台積電風險:不論你是買 0050、006208,當中都有近 57% 是台積電,只要台積電政治風險未解、尚未利空出盡,恐怕短期都難有表現,甚至會面臨本益比倍數下修。
- 基本面疑慮:與此同時,M平方根據國發會指標所計算的「領先除落後指標」,目前已連續 4 個月下滑。過去,這項指標能領先偵測到台股大盤反轉,目前的趨勢下,我會認為台股中短期再創高存在一定難度。
所以,接下來除非上述兩大因素緩解,或者技術面出現表態(強力突破前高 or 跌破區間下緣),否則都會暫時先以區間操作看待。
而我自己的方向轉換有二:
- 加大台股中小、美股佈局:台股方面,我會選擇將更多大盤、台積電部位,挪移到櫃買為主的中小型股票,並部分轉至美股資產,以提高資金效率。
- 區間操作台積電:未來一段時間,預計川普仍可能釋出對台積電利空。假如沒有脫離上述劇本、股價又被打下來,也許會是短線區間操作的機會。
總結:台積電區間操作、轉移至中小股 & 美股
結論來說,我認為這次事件無論如何演變,都將發展成台積電的短期利空。在解決、技術面表態之前,我會思考減持台積電、台股大盤,並以區間操作視之。
另一方面,預計會將更多資金轉移至櫃買中小股、美股資產,以確保資金效率不會過低。
上述是我對目前情況的思考,也歡迎大家交流分享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