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在診間外面等著看你等了好~久!為什麼這麼久啊!」

「醫生!我在診間外面等著看你等了好~久!為什麼這麼久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起這個問題,身為醫師的我也是百般無奈!看診時間究竟如何拿捏,對每位醫師來說衡量點都不同。以我在職的醫院為例,私立醫院的本質仍是營利,對於醫師的門診量就會有一定要求(例如一個門診的掛號量沒有上限,或是設定破百號的上限);健保制度又使看診費用低廉,各私立醫院只能以量取勝

當然,不少大醫院近年也大膽推出全自費門診,但在全民健保制度的框架下,自費門診依然存有爭議,無論是官方或民眾都有些疑慮(例:「既然跟健保用的藥物跟醫材選擇都一樣,為什麼要開自費門診?」「以療效來說,自費看診跟看健保又沒有差!」),因此目前並不是那麼風行。

為了促進看診效率以及減少病患等待時間,有些醫院推出看診 app 讓民眾下載,可以用手機追尋看診進度,避免久候;有些醫院會替初診病人以及現場掛號的病人保留一些較前面順位的號碼,避免已經到場的病人等太久。但無論是用什麼方式,在人滿為患的醫學中心診間外,經常需要久候的情況實在難以避免。

raw-image

我自己也曾在診間外候診,也當過病人家屬,而我的建議是,號碼順位中前的人可以一大早到診間報到,碰碰運氣看前面順位的人是不是沒那麼早來,只要前面號碼還沒人報到,醫師通常都會先看已經報到的人;要是號碼順位較後但已經一大早到醫院了,可以考慮取消原本的號碼,到櫃台改掛現場保留號(但名額不多,要搶要趁早~)。如果順位很後面但還沒有一大早到醫院,就在家裡等等吧!用手機查詢看診進度再抓準時機出門,可以避免耗費太多時間等待。

raw-image

話說回來,看診速度每位醫師差異很大,有些醫師看回診病人三分鐘內看完(例如有些癌症治療後回診就只看上次報告);有些醫師看得仔細,一位病人要花上二三十分鐘看診(檢查之前治療過的部位、詢問及處理治療後的中晚期副作用、詳細的病歷紀載)。如果你遇到的醫師願意多花時間與你溝通,不如就把等候時間當作在繳費吧!畢竟在人力成本低廉的健保制度下能遇到這樣的醫師,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avatar-img
阿君的沙龍
43會員
35內容數
分享放射腫瘤科工作內容。分享癌症科醫師觀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跟風追了一下公視的《暴走女外科》電視劇,看到評鑑的橋段,不得不心有戚戚焉,因為本院最近也準備開始進行一些大小評鑑。 雖然說起來都是評鑑,但其實評鑑也是有分規模大小的。有針對特定疾病的照護品質、有針對住院醫師教育訓練,也有針對(如電視劇中)醫院等級的評鑑。
醫療環境是一個很封閉的領域,假如親友沒有人在醫院上班,應該很難一窺醫護人員的工作型態。當然,每個科別、每家醫院的工作內容和文化可以天差地遠,在此分享自己作為放射腫瘤科醫師的個人經驗與觀察,分享給好奇的讀者:
首先要給非醫療從業人員的讀者一個觀念: 早期篩檢的重要性不在於防止癌症發生,而是在癌症變得更嚴重之前進行早期治療。
最近跟風追了一下公視的《暴走女外科》電視劇,看到評鑑的橋段,不得不心有戚戚焉,因為本院最近也準備開始進行一些大小評鑑。 雖然說起來都是評鑑,但其實評鑑也是有分規模大小的。有針對特定疾病的照護品質、有針對住院醫師教育訓練,也有針對(如電視劇中)醫院等級的評鑑。
醫療環境是一個很封閉的領域,假如親友沒有人在醫院上班,應該很難一窺醫護人員的工作型態。當然,每個科別、每家醫院的工作內容和文化可以天差地遠,在此分享自己作為放射腫瘤科醫師的個人經驗與觀察,分享給好奇的讀者:
首先要給非醫療從業人員的讀者一個觀念: 早期篩檢的重要性不在於防止癌症發生,而是在癌症變得更嚴重之前進行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