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聊完了凡間一世的主角白小九與宋玄仁,今天就來聊聊另一世的主角──阿蘭若與沉曄吧!
比起凡間劇情,阿蘭若之夢的故事在原著裡就已經寫得很完整,但劇版不知為何刪減了大量篇幅,以至於正片看下來割裂感很重,若沒先讀過小說,觀眾恐怕很難理解曄蘭之間發生過哪些事。
因此為了討論的完整性,等等我也會額外補充一些小說設定進來。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阿蘭若

(微博|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
阿蘭若是主角二人三世當中,戲分最少的角色,不僅因為紅顏薄命,劇版刪減最多的橋段還剛好都與她有關。
實際上,阿蘭若在原著裡的劇情還多過沉曄不少,從多舛的命途、短暫掙來的幸福,到最後決絕的赴死,她短暫的一生,幾乎是這故事最令人唏噓之處。
▸ 瀟灑恣意的公主
阿蘭若是比翼鳥族二公主,她的母親傾畫是前任上君相里殷的夫人,然而相里殷的弟弟相里闕卻殺了王兄篡位。傾畫為了保全相里殷的遺腹子,便選擇嫁給相里闕,而阿蘭若正是她與相里闕的第一個孩子。
這段背景,注定了阿蘭若一生的命途多舛。她被親生母親所怨恨,父親也不怎麼愛她,一出生就被丟入蛇陣、自生自滅的她,身邊相伴的就只有蛇陣裡的四尾巨蟒,以及為她種樹餵血的沉曄而已。
正因為從小待她好的人屈指可數,阿蘭若的性格不像鳳九那般坦率,總是面無表情,帶著一股清冷的疏離感。
(這也是個很有趣的設定,阿蘭若的性格比起鳳九,其實更接近缺愛寡言的東華,剛好和宋玄仁比起東華、更像鳳九的設定有所呼應。)

阿蘭若坎坷的成長環境,不僅造就了她的冷漠,也使她磨礪出一顆明鏡止水的心。
蘇陌葉曾經說過,阿蘭若是他見過最從容瀟灑之人。她的從容,來自於見慣宮裡的權力鬥爭,因而不會被爾虞我詐蒙在鼓裡,對各種心計心知肚明;她的瀟灑,則源於看遍世間的人情冷暖,因而只要有人真心待她,便會不計代價地還他。

▸ 因愛而生,為愛而活
阿蘭若自出生起,便注定為沉曄而活,這是鳳九將影子投往梵音谷時的指示。

也就是說,阿蘭若對沉曄的喜歡,從不會表現在佔有上,她只是單純想保他平安、讓他開心而已。
這是阿蘭若與沉曄決裂的片段,由於正片裡被刪除了,這裡就先為沒讀過原著的觀眾解釋一下。
兩人之所以決裂,是因為沉曄發現阿蘭若冒名和他通信,這讓他以為她在戲弄自己,才會氣沖沖前去理論。可阿蘭若會這麼做,並不是存心戲弄,而是她從小就誤會沉曄討厭她。
沉曄向來輕視不貞的血統(阿蘭若是傾畫再嫁後的孩子),加上小時候送他的禮物又被丟在水溝裡,所以阿蘭若一直以為他厭惡自己,要是發現通信的對象是她,搞不好他就不會開心了。
但她不知道的是,沉曄其實絲毫不介意她的血脈。阿蘭若喝過他的血,是生命中除了母親外最親近的存在,他不曾討厭過她,反倒是這種假冒他人名義的欺騙,在他眼中就像是嘲笑一般。

一直認為沉曄討厭自己的阿蘭若,是直到犬因獸一事後,才察覺他冷漠之下的真心。石陣中的遇險,意外揭露出沉曄深藏多年的情意,也讓在這之後的兩年,成了他們淒苦一生中難得的美好時光。
這段日子,阿蘭若會陪著沉曄讀書、不時戲弄他玩;沉曄則會為她搬來四季果樹,和她下棋、替她別花。即便無法跨越界線在一起,但這樣和愛人相依相伴的生活,正是阿蘭若最渴望的,無奈這些美好,一下就如夢般消失了。
相里闕病逝後,阿蘭若被傾畫以「謀害上君」的罪名冤枉入獄,而傾畫在牢裡說的一字一句,徹底擊碎了她活下去的希望。


阿蘭若與傾畫的獄中談話(劇本)
這一大段內容,完整鋪敘了阿蘭若堅決赴死的原因。
剛有說到,阿蘭若是個很聰明的人,所以她理解傾畫謀殺上君、除掉嫦棣和自己的目的,但她不曾想過身為親生母親的她,竟會對自己如此決絕。
「母后吝惜給我哪怕一丁點的愛。連我自己爭來的,母后也將它毀掉了。」
身為女兒,她從小就想去親近她、擁抱她,即便知道母后心裡只有橘諾,她也不曾因此嫉恨過她們。可即便如此,傾畫還是沒打算放她一馬,鐵了心要以她的命來鑄成橘諾的王位。
我想阿蘭若也是直到此刻,才終於對這個母親心灰意冷,不再冀望她給自己起碼一點的愛吧。
至於面對沉曄的報復,她同樣是無力的。
原來過去兩年的恬靜與美好,僅是他用來報復自己的手段;原來他終究還是厭惡自己、記恨自己;原來那些她以為得到的愛,不過是自欺欺人的笑話罷了。
雖然痛心,但她也明白了沉曄真正的心願──他希望她死。從那一刻起,她便已然生出赴死的念頭,因為這就是她與生俱來的使命:
「他想要什麼,我都可以幫他得到。」
阿蘭若最後代替相里賀奔向戰場,用鳳鳴陣化解了危機,然而開啟鳳鳴陣,卻會讓啟陣之人魂飛魄散、斷了輪迴,以如此決絕的方式結束一生,可見她已經累到連輪迴都不想指望。
▸ 相反的人生,相同的執著
其實阿蘭若之於鳳九,不像宋玄仁、沉曄之於東華那樣,有飽滿性格的效果,這是由於鳳九的個性本就外顯,不像東華需要兩世來補足性格的隱藏面。
不過她們身上仍然有些共鳴之處,那就是對所愛的執著。
若攤開設定來看,不難發現鳳九和阿蘭若的故事有著極端反差──鳳九成長於溫暖和樂的家庭,個性外放活潑;阿蘭若未曾得過旁人的愛,個性內斂瀟灑。但就算經歷差這麼多,她們卻同樣願意為了所愛付出一切:鳳九願意為了東華出賣皮毛,阿蘭若也願意為了沉曄寫信寬慰,哪怕對方從未察覺,也仍愛得義無反顧。
所以最後在星光結界裡,我們才能看見血染蒼何的鳳九身上,出現了當年以血祭刀的阿蘭若的影子,這就是她們最相似的地方。

阿蘭若以血祭刀

鳳九鮮血染蒼何
▌沉曄

(微博|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
說實話,起初讀原著時,我並不怎麼喜歡沉曄,或許是因為小說的時間線排得比較亂,我難以理解他的價值觀,也無法共情他最後的絕望和崩潰。
不過電視劇在多了演員呈現後,沉曄的形象就變得立體許多,尤其有了青年與中年沉曄的對比,更能感覺到他歷經多年摧折的滄桑。
▸ 壓抑隱忍的神官長
沉曄跟東華、宋玄仁有著類似的成長經歷:未曾享受過父母之愛,並注定成為一個領導者,但與另外兩人相比,沉曄的權勢受到非常多限制,導致他辦起事來,從來無法像東華和王君那樣隨心所欲。
在聊正片的劇情以前,我想先補充一些沉曄身世的小故事。

幼時的沉曄與阿蘭若
沉曄是上天所定的神官長,甫出生時因為瘦弱,差點被神官們趕出神宮。當時幸得上君相里殷相救,才免於受難,而後他的母親便嫁給了傾畫的哥哥,橘諾三姊妹才會稱呼他為表哥。
由於沉曄身分尊崇,他的母親比起愛他,更像是畢恭畢敬地崇拜他,因此當他遇上年幼的阿蘭若時,便將她視作了唯一的親人。他餵她喝了自己的血、替她起了「阿蘭若」這個名字、為她種下四季果樹……把當時能做的事全做了一遍。
但就在他想帶她離開蛇陣時,四尾巨蟒讓他第一次見識到自己的渺小。他意識到自己必須變強,才有辦法保護她,為此他閉關長修了二十年,想等得到力量與權勢後,再好好救她出來。不料結束長修時,阿蘭若卻被蘇陌葉救走了。
他深知尚未手握實權的自己,根本無法提供如西海二皇子般強大的包庇,為了阿蘭若的未來,他只能選擇放手,斷掉彼此的緣分。
▸ 錯過的緣
若說蘇陌葉救下阿蘭若,是他們的第一次錯過,那阿蘭若與息澤成婚,便是第二次了。
沉曄向來輕視不貞的血脈,倘若阿蘭若與別人成婚了,便等於證明他們之間再無可能。因此聽聞婚訊後,他才會急忙趕來婚宴現場見她一面。

關於這段劇情,小說裡其實有一段我很喜歡的描寫,只是正片和劇本都沒看到,有點可惜。


在阿蘭若成婚、息澤將神官長之職傳給他後,沉曄沒多久便得知了自己的婚事,證明他們之間確無攜手之緣。既然無緣,那他能做的就是放手,不再心存執念,殊不知她在靈梳台上的出手相救,卻成了始料未及的意外。
「他並非沒有想過有一日他會落魄,但這世間,若說他唯獨不希望誰見他落魄,那人只能是阿蘭若。可此時,他被她困在她府中,小小一方天地,活像一個囚徒。」
小說裡這段敘述,揭示了沉曄到孟春院後鬱鬱寡歡的原因。
他小時候想救她,卻因力量不足,被其他人捷足先登;如今多年過去,他反倒被她所救,這讓他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恥辱,連帶使他認為阿蘭若做的一切都只是在戲弄他。

鳳九曾經感嘆:「如果兩個人都那麼驕傲的話,結局也只能是錯過吧。」
倘若東鳳的錯過,是源於不想造成對方困擾的隱瞞;那曄蘭的錯過,便是源於不曾對對方吐露真心的驕傲。因為驕傲,所以即便朝夕相處了兩年,阿蘭若也不知曉沉曄的真心;就算重演了兩百年歷史,沉曄也不明白阿蘭若的想法。
受高壓的成長環境影響,沉曄從小就活得小心翼翼,凡事皆得再三權衡,才能安穩坐在神官長的位置。從來沒人能看見他心底的真情,包括阿蘭若。

究竟沉曄對阿蘭若的情感,是親情還是愛情?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最一開始他救了年幼的阿蘭若時,那種想親近她的感覺,無異於是親情。他們同樣沒有親人、沒有家,而這個女孩自從喝了他的血後,便成了他此生最親近的人。
他想和她彼此相伴,在這孤寂的世界裡活下去。
「或許是我真心喜歡你,或許是我真心捉弄你。」
小說有提到,沉曄是直到聽見阿蘭若說了「喜歡」兩個字,才察覺自己的情感有了變化。或許在那之前,他都以為自己只想有個家人互相陪伴,直到她說出「喜歡」,才意識到自己這些年的關心、失落與憤怒,是因為早在不知不覺間喜歡上她了。
但無論親情也好,愛情也罷,就算沉曄與阿蘭若兩情相悅,也不可能明著在一起,因此在犬因獸一事後,他們從未踰矩,只是歲月靜好地相依相伴,平淡度過最美好的兩年時光。

小說中有個沉曄視角的片段我滿喜歡的,充滿淡淡的幸福感。

沉曄的內斂,使阿蘭若總是難以窺見他的真心,不過在她不知道的時候,沉曄的情遠比她想的深得多。

相里闕死後,傾畫的算計迫使阿蘭若走上絕路,也招致了兩人最後一次的錯過。
沉曄很早便知曉傾畫的計策,也早就在盤算兩人的未來。他很清楚若要保護阿蘭若,就絕不能讓傾畫察覺他的情意,否則她必會忌憚他倚仗神宮之力,扶持阿蘭若、動搖橘諾的王位。於是他才以「報復」為名,想將阿蘭若安全地送往神宮。
誰知正是這番說詞,成了阿蘭若的絕命符。
從當初的長修到今日的上表,沉曄一生的隱忍,都是為了給阿蘭若更好的生活,可他卻忽略了阿蘭若真正想要的,只是一顆真心而已。
她一輩子最想聽到的那句話,他一輩子不曾說出口的那句話,他直到她離開後才喃喃說出來,但早已來不及了。

阿蘭若是沉曄心中唯一的執念,她一死,等於剝奪了他活下去的意義。當他沿著思行河畔絕望地走著,就像是想沿著她人生最後一段軌跡,抓住她殘留的影子。
直到此刻,他才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失去」:
「那個人,你再也見不到她,
再也不能聽她說話,再也無法觸碰到她。」
「無論有多少個來生,無論你變成誰,
也再不能同她相遇了。」
▸ 輪迴重演
沉曄為了最後一絲能見到阿蘭若的希望,耗盡了本該用來震懾緲落的修為,為她造了一個夢。
劇版阿蘭若之夢的用途跟小說不同,而我滿喜歡劇版的改編,我覺得這讓沉曄的深情得以藉由無數次輪迴展現出來,同時也讓回溯記憶的鏡頭不再侷限於妙華鏡,也能多透過鳳九的回憶呈現。要不是正片實在刪得太多,出來的效果應該很好。

相較於過去的意氣風發,中年沉曄身上明顯多了疲憊與滄桑,尤其在發現阿蘭若的改變後,溢於言表的傷痛更是令人不捨。
沉曄很快就察覺阿蘭若和過往不同,也是劇版改編的核心設定之一。小說裡他是直到最後才被東華告知事實,劇版則改編成他早已在夢裡陪阿蘭若推演數百回,所以很早就察覺到鳳九的取代。
這除了強化沉曄的癡情,同時也給了他機會理解阿蘭若的想法,贖自己過去的罪。

曄蘭的錯過,是基於驕傲所導致的不理解,因此若要解開心結,他就必須先放下自尊,理解阿蘭若在想什麼、自己又做錯了什麼。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沉曄是個可恨又可憐的人。殘酷的成長環境,迫使他必須武裝自己來保命,而這份武裝,卻害死了他此生最想守護的人;為了再見到她,他不惜以畢生修為造夢、花兩百年重演歷史,卻在最接近成功的時候,得知自己不過是道影子,死無來世,只能帶著滿腔懊悔沉河自盡。

沉曄死前的閃回(劇本)
這段劇本新增的閃回,其實我還滿喜歡的!
過去沉曄為阿蘭若別花,是個克制的動作,他將情意收斂在一個沒有太多碰觸、不會太親暱的動作上。但在這一瞬間,他不再壓抑自我,選擇將花丟開,直接擁抱她,這是他一直想做卻沒做到的事。
倘若劇版能在沉曄死前,用這個鏡頭去稍稍彌補遺憾,我想還是能帶來一些圓滿吧!
▸ 呈現隱忍一面的自我
聊完了沉曄的角色故事,最後當然也要談談他與東華的聯繫了。
和宋玄仁一樣,沉曄也有呼應到東華的性格隱藏面,若說宋玄仁對應了東華的「外放」,沉曄便是對應「內收」。
沉曄一輩子都被制約於各種逼不得已,必須封閉自我,讓人摸不著頭緒,這正好對應了青雲殿重逢時的東華。
那時的他,為了鳳九的平安,必須藏起心思去面對她的提問,心中的苦不能明言、心裡的痛也無法顯露。就連鳳九離開後,東華低頭流下眼淚的畫面,也彷彿能看見沉曄在思行河畔落淚的模樣,這正是他們最有共鳴之處。

- 文中提及的小說內容,皆以繁中實體書為準
- 更多《三生三世枕上書》系列文章 ↗
- 索取劇本檔案 or 詢問問題 ↗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
作者信箱開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