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追劇分析】皓嫣 CP 劇情脈絡與細節整理──《長歌行》

2021/05/16閱讀時間約 24 分鐘
前陣子筆者寫了一篇關於《長歌行》中皓嫣 CP 的文章,主要以比武招親為主軸,簡單描述了皓嫣的性格、成長與互補互持的 CP 魅力。本來我是沒有預計寫續篇的,不過如今戲也播畢了,從頭回顧起來好像也還有蠻多東西可以跟大家分享,就決定再多寫一篇啦!
跟上次只將視角放在特定劇情上有所不同,這篇我會改以整部劇的角度,宏觀解析皓嫣這 49 集來經歷的轉變。也會順便整理幾個劇中用心的小巧思,把一些上一篇沒有談到的、我自己很喜歡的劇情設計分享給大家!
⚠ 劇透注意 ⚠
以下內容含有大量劇透,會介意者請斟酌閱覽!
(微博|電視劇長歌行)

▌劇情脈絡

▸ 害怕疏離 v.s. 情愫未明

在劇情最一開始,樂嫣還是一個天真膽怯、沒見過世面的女孩之時,她對皓都的印象基本上離不開「害怕」兩個字。
不論是親眼撞見皓都殺人的現場,或是身邊兩位青梅竹馬對她的千叮嚀萬囑咐,這些前所未聞的駭人情報都會使她對皓都由衷感到害怕,彷彿自己只要一和他有了瓜葛,便會從此在劫難逃。
此時樂嫣的害怕比較像是一種出於未知的恐懼。她完全不了解皓都這個人,只能片面瑣碎地用聽來的情報建構起對他的印象,但也正因為這份陌生,她心底的恐懼才會被越放越大。這有點類似小孩會因為看不清黑夜裡的東西而會怕黑的概念,與其說她是害怕皓都這個人,倒不如說她是害怕自己對這個名字的過度想像。
不過這樣的過度恐懼並沒有維持太久,在樂嫣與皓都第一次促膝長談(?)後,她對他的態度其實就有了些微變化。
這次的相處雖然短暫,卻讓樂嫣對皓都有了最初步的了解。她開始察覺他的性格或許不如別人說的那樣冷酷無情,不只是一個如殺人兵器般的存在,仍然擁有屬於他的溫情跟人性。
從這時候起,樂嫣就不再是害怕皓都這個人,而是害怕「他會傷害長歌」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麼她後來會開口請求他饒過長歌的原因。
如果是之前的樂嫣,恐怕連直視他的眼睛好好說話都有困難,更遑論要為長歌這個他眼中的「罪犯」求情了。但正因為短暫瞥見了皓都冷峻之下藏有的溫柔,才對他有了期盼、有了一線能護住長歌的希望。
不過就算如此,這個階段的樂嫣對皓都仍是較為疏離的,畢竟他們也只相處了一陣子,這麼短的時間要完全改變成見是不可能的,只是這時的她沒有一開始那麼草木皆兵而已。
和樂嫣從無到有建構出的印象不太一樣,皓都那邊從故事一開始就不難察覺他已經對樂嫣有了一定的認識,不管是因為工作或是其他原因,劇中幾個畫面都能看出皓都自一開始就有特別關注樂嫣,甚至連她與魏叔玉等人交好的情報都一清二楚。
不過我並不認為這時皓都對樂嫣的情感就是「喜歡」,頂多只稱得上「好感」而已。
這時的皓都最看重的仍是身上的職責,仍將自己放在最前位,因此對樂嫣他會有所包容、也會不耐煩;會接受她的任性、也會耍耍自己的脾氣。基本上除了「有所包容」這點以外,比較難察覺他對待樂嫣與對待其他人的差異。
另一個讓我認為此時皓都的感情尚未過渡到喜歡的原因,則是他對魏叔玉的敵意。
最一開始,皓都對魏叔玉的敵意是非常明顯的,幾乎句句都帶著睥睨。他的睥睨是源於對魏叔玉這個人打從心裡的看不起,無論是看不起他的行事態度、或是他能站在樂嫣身邊的權力。
這種光明正大的嗤之以鼻都完全來自於他的主觀情緒,並沒有考慮過魏叔玉對樂嫣的重要性,而這就跟皓都之後事事都會優先考慮樂嫣感受的行事有了不同。
簡單來說,這個階段的皓都仍然是把自己放在比樂嫣高的位置,他會注意她、關照她,卻不會被她過度影響。因此我才會認為這時他對樂嫣的感情頂多只稱得上好感,離真正的喜歡還有段距離。
而這基本上也是整部戲裡皓嫣的狼兔屬性表現最明顯的階段了。皓都時刻霸氣外露的倨傲與樂嫣膽小畏縮的柔弱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大概也因為這樣的反差,才會讓那麼多人在開播時就被這對 CP 吸引吧!
不過對後期才入坑的我來說,這段劇情反而會讓我一直忍不住注意他們前後相處上巨大的反差。從「大灰狼×小白兔」走向「凶狠小白兔×聽話大狗狗」(演員親口認證)的轉變,說實話真的很衝擊(笑)。尤其當我回頭補前幾集,看到皓都居然會丟下樂嫣自己先走時,更難想像這是之後會說出「我什麼都聽妳的」的皓都,畢竟從這之後就很難再看到樂嫣躲著皓都、皓都厭煩樂嫣的場景了。

▸ 成長蛻變 v.s. 心慌著急

關鍵事件|樂嫣流亡
皓嫣感情線上的第一個轉捩點就是樂嫣的意外流亡。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讓原本不諳世事的樂嫣成長成熟,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努力想成為的人;也讓一直以來將職責擺在第一位的皓都第一次正視了樂嫣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我記得我在上一篇文章曾經提過:人往往只有在患難的時候,才會表露出心底的真情。這句話放在此刻的皓都上也完全說得通。
正因有了這段時間樂嫣的不知所蹤,皓都才能重新定義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明白她對自己的重要性。這跟之後樂嫣透過比武招親重新定義自己對皓都的感情是很類似的。只不過樂嫣的流亡對皓都來說,是幫他從好感過渡到喜歡的催化劑;皓都的重傷對樂嫣而言,則是逼她認清真正感情的清醒藥。
另一方面,樂嫣透過流亡而成長也是讓她與皓都距離拉近的重要轉折。
雖然表面上看來樂嫣的身分一直都比皓都高,但兩個靈魂要相互吸引的關鍵並不只在身分,心裡價值觀的契合更重要。
皓都在杜公的嚴厲教導下,對自己的職責跟目標一直都很明確:守護大唐,而他也確實靠著不懈的努力一路披荊斬棘走到現在的位置。
相較之下,樂嫣就像一朵在溫室成長的小花,甫出生便擁有一切的她一直缺乏契機去找尋她的目標與價值、一直活在金碧輝煌的世界裡。而這段顛沛流離的境遇正是幫助她尋到人生方向的指引,激發了她身上潛藏的力量。
樂嫣身上最獨特的特質就是她的善良跟堅強,她的柔讓她更能體諒理解別人的想法與情感;她的傲讓她更能在風譎雲詭的場合挺直背脊。而透過這段波折,她的這份特質才能真正被淬鍊出來,得以綻放光彩。
我自己很喜歡劇中樂嫣台詞上的一個小設計,那就是在她經歷小五之死後,對大唐未來的期許一定會有一句「百姓有飯吃」。
小五生前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吃到白米飯,因此樂嫣才會對飢荒的殘酷有更深刻的體會,也才會更努力阻止這樣的悲劇再度發生。
無論是考察農桑、安撫災民、訓導幼弟,她身為公主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源自於這個最簡單的心願,而不是受苦後就像突然被開光一樣變得什麼都會,這樣簡單卻堅定的信念是我認為最符合樂嫣性格的小設計,也是讓她。

▸ 依賴安心 v.s. 心疼守護

關鍵事件|樂嫣返回洛陽
皓都終於找到樂嫣的那個瞬間,我想對他們兩人來說都別具意義。
在聽見他聲音顫抖卻堅定地說著「我帶妳回家」後,樂嫣從此不再害怕眼前冷峻的侍衛,開始接受他隨時待命的守護、習慣他站在背後的身影;而在看見她聲嘶力竭的哭喊與狼狽後,皓都從此將她的一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開始竭盡所能地守護她、成全她。
樂嫣從這時開始不再防備皓都的心理狀態,其實跟她對魏叔玉的「英雄崇拜」是有點類似的。
在最脆弱無力、彷彿連上天都放棄自己的時候,那雙朝自己伸出的手所帶來的力量絕對非比尋常,尤其對樂嫣這種在衣食無虞環境下成長的女孩來說當然影響更甚。
皓都跟魏叔玉的差別只在於魏叔玉救的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李樂嫣,帶給了她情竇初開的美好憧憬;
而皓都救的是歷經人情冷暖、戰火無情的李樂嫣,帶給了她浴火重生的第一份力量。
這個差距也是樂嫣反而能對皓都釋放本性的原因。在她歷經絕望、破繭重生的那一刻,只有皓都陪伴在她身邊,只有他看見了她的狼狽脆弱、看見了她的堅持覺悟,因此樂嫣根本不需要在他面前掩飾真實的自我,皓都的行動早就證明他能無條件接納最真實的她了。
她不必再擔心他會因為她哭而責備她、她任性而離開她;也不必活在長歌的影子之下,永遠當一個次要的存在。
在皓都面前,她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回李樂嫣,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
所以就算之後因為長歌的事跟皓都置氣,樂嫣仍會反射性將重要的任務交付給他、也仍會抓住時機捉弄他後偷偷露出一抹微笑,這都證明在樂嫣心中,皓都給的安全感是非常巨大的。
而對皓都而言,樂嫣的失而復得讓他明白了她在自己心中的重量;她的狼狽與成長也讓他不禁感到心疼跟欽佩。
我認為這個時候皓都對樂嫣的感情才算真正過渡到「喜歡」,不是只有關注或吃醋,而是真真正正理解她、認同她、尊重她,進而成全她。無論是成全她的夢想、願望,亦或者是成全她的感情。
我覺得「成全」是最能彰顯一個人有多珍視所愛之人的行為。因為尊重對方的想法與自由,即便自己受苦也願意誠心祝福對方,這種願意放下私念只願對方幸福的感情我想是最難能可貴的。
除此之外,這個階段的皓都另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自卑
我在上一篇文章有提到,皓都因為自己的身分,面對樂嫣都會習慣性的自卑,但這樣的自卑並不是從故事一開始就存在,而是在樂嫣成長之後才逐漸顯見出來。
這是因為他在喜歡上樂嫣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並沒有資格匹配上這麼完美的她,當他的情感越濃烈,他對自我的否決也越強勁,才會屢屢在這份矛盾當中痛苦掙扎。

▸ 驀然回首 v.s. 爭取之念

關鍵事件|比武招親
由於比武招親的劇情已經在上一篇詳細分析過了,此篇就不會再贅述已經聊過的部分,有興趣的可以去翻翻上一篇文章,這裡主要就拿幾個上篇沒有提到的劇情來聊聊。
之前礙於篇幅,一直沒有機會提到杜如晦與皓都之間的關係,便趁此機會來聊聊吧。
我自己其實是很喜歡杜公這個角色的,他既有著為國奉獻一生的忠義之氣、也有著一定程度的頑固偏執;對待自己唯一的義子皓都,他會為了讓他成長給予嚴厲的教導、也會為了讓他幸福給予真誠的鼓勵。
既是忠臣、嚴師、也是慈父,這樣的設計讓杜公的角色形象變得更加立體。
同時杜公也是整部故事裡,除了之後的樂嫣以外,唯一懂得皓都的人。
作為父親,他明白皓都的傲,所以一直沒有收他為親生子嗣,想讓他靠自己的努力爬上頂點;他也明白皓都的怯,所以為他指點了賽場上的選擇,想讓他鼓起勇氣為自己拚搏一次。
而且他並沒有因為私心而干涉皓都的選擇權,即使給了建議也仍然尊重他的決定,我覺得這是身為父母的表率,不過度干涉孩子的自由,只單純提供意見並給予尊重
正因為杜公是最了解皓都的人,他說的話對皓都的影響才會特別巨大。
在聽到義父的鼓勵前,或許皓都並沒有那麼強烈的爭取之念,就算心裡曾經閃過這個念頭,但他一來無法認可自己匹配得上公主,二來也無法肯定義父是否認可自己配得上公主。
在重視門當戶對的古代,杜公身為李世民的權臣,要他同意一個出身低微的孤兒迎娶大唐公主,的確會是一個疑慮,而這就是皓都從小到大面對杜公時一直存有的自卑。
即使杜如晦一直視他作親生兒子看待,但「出身」仍是皓都揮之不去的心魔。他的努力與順從除了是想報答義父的恩情,也存有一部份「不想讓他因為收養自己而有半分後悔」的害怕,這是很多被收養的孩子身上都會出現的自卑心理。
這也是為何皓都看到杜公願意為了他而收他為親生子嗣時反應會那麼激動。因為對他而言,那不只是一個能名正言順迎娶公主的恩典,更是義父多年來對自己的肯定。
杜公的這段話,某方面來說跟樂嫣的「以後要怎麼保護我」有類似的意義,都是對被自卑泥沼困住的皓都最溫柔的救贖。
至於樂嫣在比武招親的過程看清自己感情的部分,同樣已經在上一篇寫過了,這裡不多提,就放一張樂嫣對長歌說的話示意吧!
附帶一提,有些人會對樂嫣說的「早就應該放過自己,也讓他(魏叔玉)放下內疚」有意見,覺得這樣聽起來皓都好像只是備胎,不過我自己倒不這麼覺得。
對樂嫣這樣年輕懵懂的女孩來說,分不清憧憬跟喜歡是再正常不過的,再加上樂嫣對魏叔玉的依賴已經維持了好幾年,要在幾天內突然發現維持好幾年的習慣是錯的進而做出改變,是不可能的事。
樂嫣並不是因為比武招親才喜歡上皓都,而是因為比武招親這個契機,才認清了皓都對自己的重要性,明白愛情的真諦不只是追尋,而是能在彼此面前保持「最輕鬆的狀態」。
因為明白了,才知道過去傻傻追著叔玉哥哥跑的自己有多傻、被追著的魏叔玉有多為難。
她的放過自己,是放下屢屢把自己弄得狼狽不堪的習慣;放下內疚,則是讓魏叔玉放下「想維持過去的相處,又不想讓她有過度期待」的壓力。
因此以樂嫣的角度來說,這些台詞的安排我認為還是在合理範圍內的。
既然都提到魏叔玉了,就順帶聊聊他吧。其實魏叔玉這個角色的設定我一直都不是很喜歡,不單單因為他是皓嫣故事裡的「男二」,而是劇情對他的安排讓我無法理解他的人格。
他所做的一切都彷彿只是為了推動故事進展才存在,甚至連對長歌樂嫣的感情也完全沒有背景或脈絡可循,劇情需要進展就讓他去為長歌奔波、皓嫣需要虐點就讓他去跟樂嫣曖昧,完全沒有身而為人該有的性格色彩。講難聽點,他就是編劇為了吸睛創造出來的工具,而非是一個有靈魂的角色。
不過後來看了演員幕後的採訪後,我對他也漸漸產生了不同的理解。
長歌、樂嫣、叔玉,這青梅竹馬的三個主角之中,魏叔玉是唯一一個還「停留在過去」的人
他的優柔寡斷是源於他不想改變過去的一切,想和長歌樂嫣停留在那個三個人自在快樂的時刻,所以他才會對樂嫣的心意頭疼,因為不管是昧著心接受、或是狠下心拒絕,他們都無法回到最初的關係。
其實這樣一想,魏叔玉這個角色的輪廓似乎也就沒那麼模糊了。
面臨突如其來的劇變,所有人都會抗拒改變,尤其玄武門事變讓長歌樂嫣兩個人有了變化後,被影響最少的魏叔玉肯定更無法接受原本美好的一切一夕之間化為泡影的衝擊。或許他的躊躇與徬徨,只是他內心不安的投射吧。
當然我不否認這角色身上還是有很多值得吐槽的點,也沒有要幫他的優柔寡斷洗白的意思,但至少在有了這個脈絡後,我現在能更達觀地去看待這個角色,因此也想特別分享出來給大家。

▸ 相依相守

關鍵事件|互明心意
回到皓嫣的劇情,在互明心意後,皓嫣相處上的改變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算少,不過我想細水長流的愛情也正是這樣吧。
皓都過往一直都站在樂嫣的背後,謹守自己身為侍衛的本分,但現在他可以沒有顧慮地站在她的身旁,陪著她一起面對未來。
其中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他拿走長歌手上的布,為樂嫣擦藥的那一幕。
這句「我來吧」應該不只觀眾期待了很久,皓都自己大概也很高興終於有資格大大方方說出這句話。
雖然大部分人看這段劇情時,重點都會擺在他後來說的「疼可以哭,不用忍著」上,但我自己還是更喜歡他終於脫離自卑,能自然表露想法的變化。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小細節則是皓都開始會用手牽著樂嫣起身的轉變。從前皓都都是用手肘扶著她,謹守分寸,如今能看到他直接牽起她的手,還是很高興。
互明心意前,用手肘扶樂嫣起身
互明心意後,牽手扶樂嫣起身
而樂嫣最明顯的變化大概就是望向皓都的時間變多了。
其實之前她在朝堂上得知不需和親的時候,就有回頭望了皓都一眼,當時是在側寫樂嫣對皓都的信任與安心;而現在她的注視更多了一分情意,不難看出皓都在她心中地位的改變。
這段魏叔玉送禮的劇情我自己其實蠻喜歡的,無論是皓嫣平起平坐的相處模式、對魏叔玉態度的改變、甚至是談話的氛圍我都覺得很棒

劇情分析到了尾聲,想特別聊聊結局杜公過世的這段劇情。我想有不少人對這段結局非常不捨,包括我自己也不例外。
這段劇情最打動我的有三個地方,第一是杜公似乎感知到皓都回來,抬起手望向門口的鏡頭。
我之前曾經聽家中長輩說過,人在瀕死之際都會發生一些神奇的事,不只是醫學上稱呼的「迴光返照」,更多是無法簡單以科學解釋的神奇。
比如我曾經聽一位長輩說過,在他那過往甚少肯定自己的母親過世前的某一天,她突然就拉著他說了很多「你(某某事)做得真的很棒」、「有這麼聰明的兒子很開心」諸如此類的話。
「你很難想像那種感覺,就好像她知道自己已經快要走了,想把所有之前沒說的話都說出來的感覺。」
因此當我看到劇組使用這樣的手法呈現杜公臨走的畫面時,腦海瞬間便閃過許多人送別親友的故事,讓我忍不住感到難受與心疼,我想有切身體會的人看到這幕衝擊會更大吧!
第二大概就是杜公了結對國家的擔憂後,用盡力氣將皓都與樂嫣的手交疊起來,而後鬆開手闔上眼離開人世的一幕。
杜公此生除了大唐,唯一的牽掛就是皓都。如今大唐迎來了和平,他最後能做的就是讓皓都跟樂嫣能在沒有他的未來繼續幸福地生活下去。所以就算已經虛弱到連話都說不出來,他還是用僅存的力氣給予他們繼續前進的鼓勵。
最後則是皓都看見父親離開後,緊緊握住樂嫣手的畫面。
人在最脆弱的時候,都會反射性想抓住一塊能讓自己安心的浮木,讓自己免於崩潰。
對皓都來說,杜公的去世等於他前半的人生都隨之離去了,是杜公的收養教導才有了現在意氣風發的他、也是杜公的鼓勵支持才讓他追尋到了自己的幸福。
而如今他驟然離世,我想沒有人接受得了這樣的衝擊,他才會反射性握緊樂嫣的手,想從她身上得到依靠與安心。
我覺得這段劇情吸引我的地方除了演員極細膩又情緒到位的演出,導演與演員透過細微的動作導出的「真實感」是更讓我驚奇的。
這段劇情台詞並不多,但每個動作、每個表情都真實到彷彿就是現實,彷彿我正身在醫院,目送一個人送走他的至親,能感受到將離之人的不捨與牽掛、也能感受到被留之人的脆弱與堅強。

▌細節

聊完了劇情,再來就整理幾個我自己觀劇後很喜歡的小設計。其實我有看到很多人整理了各種枝微末節,不過這裡我就只拿幾個自己有被說服或打動的分享。

▸ 護身符

首先要聊的就是樂嫣求來的護身符。
最一開始樂嫣從寺裡求來了兩個護身符,一個給長歌、另一個給叔玉。但後來給叔玉的那個不小心遺落被皓都撿走,因此長歌就將當初樂嫣給自己的護身符送還給她,讓她交給叔玉。
我自己很喜歡一位觀眾對這段劇情的闡述:
樂嫣求的兩個護身符,本來一個是送給手足(長歌)、另一個則是送給心上人(叔玉)。但在因緣際會下,送給手足的到了魏叔玉的手中、送給心上人的卻到了皓都手裡,正好呼應之後的劇情發展。
雖然我不曉得這個設計是真實還是巧合,但這樣的理解還是很有趣!
再來還有一個小細節是護身符對皓都的意義。
其實我覺得皓都並不是一個會迷信命運或神鬼之說的人,否則若按照「命運天註定」的傳統觀念,他不可能會那麼努力想憑著自己的力量爬到高處、也不會想上擂台為自己爭取幸福。
但因為他知道樂嫣相信護身符,所以他也選擇相信這個護身符的力量、相信它能帶他找到她。或許正因為感知到皓都強烈的心意,護身符才會給予他正確的指點吧!
後面的劇情皓都還是有戴著護身符喔!
老實說,護身符這個重要象徵在之後居然沒再著墨,我自己是非常意外的。
我本來猜測皓都上戰場之前,應該或多或少會再提到它,結果完全沒有。如果能透過這個第一集就出現的護身符,讓樂嫣親口為皓都的平安送上庇佑的話,劇情也會更有脈絡。

▸ 害怕

再來也是跟皓都有關的小設計。
就像我前面說的,樂嫣在故事一開始因為看見他殺人所以非常害怕皓都,一直到皓都找到流亡的她之後才明顯好轉,但那是因為我們有著上帝視角,才會覺得樂嫣的害怕稀鬆平常。
皓都本人之前跟樂嫣的相處時間並不多,而且按照他的直男屬性,要他察覺到樂嫣的害怕我想有一定的難度。但他卻在親耳聽到樂嫣要他陪著她的時候,像個做錯事突然得到赦免的孩子一樣,既疑惑又驚喜地問了一句:「妳不怕我了?」這代表皓都很早以前就已經察覺樂嫣對自己的害怕,才會適度保持距離怕嚇到她。
但就算明白她對自己的害怕跟抗拒,皓都仍然沒有放棄尋找她;就算找到她後,她可能還是會像過去一樣疏遠自己,皓都也不曾因此有所猶豫。
這種不求回報的真心付出是我被皓都的這句話打動的原因。

▸ 糖人與小木劍

我會想特別提這段皓都 PTSD 再次發作(誤)的劇情,主要是想聊聊樂嫣離開馬車跑去買小木劍的理由。
當初我有看到不少人認為樂嫣自顧自跑出去買東西很任性,很像現代社會中某些女生為了測試男友,故意製造意外涉險的舉動,所以想分享一下我自己對這段劇情的看法。
確實,樂嫣會逕自跑出去一部份原因是源自她後來說的「相信皓都一定能找到她」,因此她不害怕也不擔心,但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她想重新送皓都一個禮物
這糖人大概被泡進福馬林裡了
對於皓都居然到現在還留著糖人這件事,樂嫣除了驚訝跟喜悅以外,也有一層對他一直壓抑感情的不捨。
因為在過去,樂嫣從皓都身上得到了安心、得到了保護,但皓都卻幾乎不曾從她身上得到過什麼。除了上面說到的護身符,也就只有那個意外獲得的糖人。
也就是說,那個糖人相當於是過去那段日子裡,皓都對樂嫣感情的移情物。
正因為明白了這件事,樂嫣才想要重新送他一個真正的禮物,讓他不需要再小心翼翼地呵護那個糖人;想透過這個禮物告訴他:自己未來還會送他更多禮物。
這是她對皓都心意的回饋,某方面也是樂嫣想對過去做的補償。
這個小木劍也是我覺得很可惜只有登場過一次的物品,它代表的意義絕對不輸護身符跟糖人,只有如此篇幅描寫實在有些薄弱,不過畢竟皓嫣也只是副 CP 線,確實也不好著墨太多,就是忍不住可惜。

▸ 大婚儀式

不得不說我自己真的超喜歡劇中呈現的大婚!從禮儀、節奏到運鏡都非常富有中國古典之美,再搭配上《一愛如故》的背景音樂,整段劇情都充斥著平淡自然的幸福感。
雖然沒有敲鑼打鼓的熱鬧和華麗精緻的配置,但這樣簡單卻浪漫的大婚是我看過的戲劇作品裡數一數二喜歡的,這裡就私心放幾張自己很喜歡的鏡頭。
這段大婚的禮儀考據聽說也非常細緻,從門前彩球繫著的三枚箭矢、新娘以扇遮面、新郎手持笏板、灑豆驅邪、跨過蘋果馬鞍以求平安、新娘腳不可著地等等設計似乎都是遵從中國古代的婚宴禮節,不過我自己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就不班門弄斧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尋找相關解析。
要說這段大婚劇情裡我自己最喜歡的呈現,大概就是結髮這段。
其實「結髮」這個概念很多戲劇都有提到,但能將「結髮為夫妻,恩愛永不離」拍得這麼有氛圍的我真的頭一次見到。
不曉得為什麼特別喜歡這段皓都把樂嫣頭上的纓解下來的運鏡
好啦其實大婚在劇情上沒什麼能分析的,單純只是我太喜歡導演的呈現手法所以私心加了進來 XD,大家就欣賞美美的截圖一起回味這段劇情吧!

▸ 「不准說不吉利的話」&「我什麼都聽妳的」

新婚夜的劇情我自己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這兩句話。
樂嫣在皓都要跟著發誓的時候阻止了他,讓他不要在新婚之夜說不吉利的話,但樂嫣自己前幾秒也才說了「至死相隨」的誓言。
其實這種誓言在成婚的時候算是蠻常見的,要說不吉利好像也不至於,但我想樂嫣會急於阻止皓都,一來是因為她知道皓都只要開口,絕對不只發至死相隨這麼簡單的誓,所以不想他說出任何可能會一語成讖的毒誓。比起誓言帶來的安心感,她更重視皓都現在與未來的平安;
二來則是因為皓都隔天就必須到生死難料的戰場奮戰,在這個關鍵時刻,任何不吉利的話都不該從他口中說出來,這是樂嫣對皓都的重視。
再來就是皓都超經典的這句「我什麼都聽妳的」,大部分人第一次聽到皓都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應該都跟我一樣覺得既可愛又好笑,甚至不自覺冒出「這還是那個冷面殺手皓統領嗎?」這類的吐槽(笑)。
不過我喜歡這句話的原因是它呼應到了前面樂嫣曾經問皓都的這個問題。
當時乍聽之下很像是皓都遇上了「我和你媽掉水裡你救誰」的致命難題,但我還真沒想到皓都會在新婚夜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他不是說說而已,他確實為了樂嫣跑去定襄協助長歌與李靖,這是一個很暖心的劇情小設計。

▌總結

這次是真的完結啦!總算是了了自己的一個心願,沒想到前後兩篇加起來也寫了一萬多字(汗)。
其實對我而言,入坑皓嫣真的是意想不到的一件事,因為《長歌行》的劇情跟製作都不在我追劇的好球帶,當初真的不認為自己會追這部劇,誰能想到會在劇快播完的時候被這對副 CP 拉入了坑。
不過也因為是副 CP,皓嫣的故事零零總總加起來也就大概兩三個小時,只比電影長一點,仔細想想能在這短短時間裡激發出這麼強烈的火花,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總之真的很感謝皓都樂嫣陪我度過了快樂的幾個禮拜!跟著其他觀眾一起撿垃圾等更新的時光真的很有趣。
這兩篇小小的劇情分析就當作是給這段回憶的紀念吧!很感謝劇組人員如此精彩的呈現,給了我很棒的觀劇體驗,讓我新認識了一位優質的導演以及兩位優秀的演員,期待之後能有機會看到他們的再度合作。

.文中所有劇情畫面皆截圖自電視劇正片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喜歡分享感動的小小寫作者。 來信請至 [email protected]
聊聊追過的陸劇。 熱愛古裝劇,喜歡有脈絡、不隨便的故事。 陸劇集數很長,所以文章也很長,偶爾有一些短短的、不暴雷的推劇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打造你的創作天地
在這裡尋找共鳴,與方格子的 35 萬格友分享觀點與生活。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