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造成的股市低點以來,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已經上漲了超過一倍,面對股市多年未見的大多頭,許多當初勇於進場抄底的朋友自然是賺得缽滿盆盈。短期的高報酬率,和指數頻創新高,也讓許多投資人「不怕買得太高,只怕資金太少」,於是,如何運用「槓桿」便成為了近期的熱門話題。
誠然,在美國經濟由復甦進入穩定成長的過程中,股市多頭不會輕易結束是市場的多數共識。被動投資的觀念也告訴我們,抱緊手中的持股,長期投資,不要太在意短期波動,就能享受複利帶來的豐厚成果。那麼,如果我們對於未來幾年的市場這樣充滿信心,有些朋友可能就會覺得,只要運用槓桿,便能讓我們的報酬率呈倍數飆漲,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在2020年3月最低點買入那斯達克指數ETF (QQQ),至今為止報酬率約為1.4倍,如果買進的是三倍槓桿ETF(TQQQ),能夠將報酬率放大到3倍,而如果買進的是迷你指數期貨(MNQ)那麼報酬率將高達10倍以上,聽起來是不是十分誘人呢?
然而,槓桿的運用是一把雙面刃,對投資人來說,不論賺賠都是倍數的放大。如果我們回顧上面這張那斯達克過去一年的走勢圖,就會發現,雖然全年指數上漲了26%,然而,幾乎是每三個月就會發生一次10%左右可觀的拉回,這對無槓桿的投資人來說,或許是一個投資路上的小陣痛,然而,如果是用三倍的槓桿來看,一年有四次機會遭遇到資金蒸發20~36%的情況,到時可能就笑不出來了;而如果是以十倍槓桿來看,那麼不只是笑不出來,而是四次破產的機會!
阿蒙認為,在現今這樣的低利時代,槓桿並不是絕對不能用,但是在運用槓桿的時候,我們也要捫心自問,萬一遭遇到了意料之外的修正,自己是否真的承受得住透過槓桿放大後的虧損呢?相信我,在賺錢的時候,大家通常都對自己的判斷充滿信心,只有在虧損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的心理素質比原先設想的要脆弱許多。
因此,在因為獲利而變得過度自滿之前,我們都必須時時反省,自己是否真得應該使用槓桿,如果決定要用,又該用多少?並且對於可能不如預期的後果做好心理準備。尤其是面對融資、期貨、賣出選擇權這些有可能被追繳、斷頭的槓桿工具,更是要非常小心,阿蒙建議被動投資者就不要使用了;至於沒有追繳壓力的房貸、車貸、槓桿ETF等等,在適度使用的情況下,可能是相對比較適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