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疫情的看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因為最近疫情變得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很擔心會不會又要和以前一樣線上上課,更擔心的就是我們畢旅去不去的成!

最近疫情會變嚴重在於有些人已經鬆懈了,因為前一陣子連續一個月無本土病例,但最近增加了不少。連假是最讓人擔心的時候,因為大家會一直出門遊玩造成群聚,封城市如此痛苦,但大家都不管,就一定要等到真的封城了,才開始警戒。疫情造成大家不便,可是我還真沒看過哪天沒人出去玩,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群聚,連國外都開始有了變種病毒,為何我們不小心點?

其實說實在,我也沒辦法對世界有甚麼太大的貢獻,但我可以給予大家一點小警戒。以上為個人觀點,請勿批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星記~的沙龍
13會員
43內容數
單純個人想法
R星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30
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問我要不要學小提琴,結果我答應了,這件事卻是我迎向未來的微光。
Thumbnail
2022/04/30
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問我要不要學小提琴,結果我答應了,這件事卻是我迎向未來的微光。
Thumbnail
2021/12/31
2021/12/31
2021/12/22
一個風和日麗的假日,爸爸突然說要帶我去奇美博物館參觀,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奇美博物館,他看到我疑惑的神情,立馬讓我以手機搜尋奇美博物館的照片,奇美博物館有著巴洛克時期的風格,像是磁鐵一樣吸引我,那一刻,真希望我長出一雙翅膀,飛往奇美博物館。
Thumbnail
2021/12/22
一個風和日麗的假日,爸爸突然說要帶我去奇美博物館參觀,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奇美博物館,他看到我疑惑的神情,立馬讓我以手機搜尋奇美博物館的照片,奇美博物館有著巴洛克時期的風格,像是磁鐵一樣吸引我,那一刻,真希望我長出一雙翅膀,飛往奇美博物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防疫其間大家都留在家裡怕被感染,防疫大家在家線上上課,上課的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是上課可以看到同學我放心許多。 疫情還沒穩定下來大家都在家上課我希望可以去學校上課去學校上課可以和同學接觸但是線上不能摸的到我不喜歡遠距離上課希望疫情可以趕快穩定下來才可以會學校上課。
Thumbnail
防疫其間大家都留在家裡怕被感染,防疫大家在家線上上課,上課的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是上課可以看到同學我放心許多。 疫情還沒穩定下來大家都在家上課我希望可以去學校上課去學校上課可以和同學接觸但是線上不能摸的到我不喜歡遠距離上課希望疫情可以趕快穩定下來才可以會學校上課。
Thumbnail
從新聞看到疫情多嚴重其實一直很無感 自身抱持 會中就會中不會就不會 一切隨緣的心態 這幾天 心態上仍就隨緣 但卻有一絲變化 從電視上到同縣市 從同鄉鎮到同公司 從同公司到鄰居 武漢肺炎不斷的逼近生活圈 真是麻煩 真心覺得快點解放吧 到底要搞多久 餓死和病死 這並不是一個選擇
Thumbnail
從新聞看到疫情多嚴重其實一直很無感 自身抱持 會中就會中不會就不會 一切隨緣的心態 這幾天 心態上仍就隨緣 但卻有一絲變化 從電視上到同縣市 從同鄉鎮到同公司 從同公司到鄰居 武漢肺炎不斷的逼近生活圈 真是麻煩 真心覺得快點解放吧 到底要搞多久 餓死和病死 這並不是一個選擇
Thumbnail
隨著確診人數增加,家長的擔憂也持續上升。這次必須讓大家做好準備,接受病毒永遠都會在的事實。也許我們該準備好的不只是抵抗力,更要準備的是心態。
Thumbnail
隨著確診人數增加,家長的擔憂也持續上升。這次必須讓大家做好準備,接受病毒永遠都會在的事實。也許我們該準備好的不只是抵抗力,更要準備的是心態。
Thumbnail
線上上課和隔離的開始宣告著畢業,最後一次在班上見面的同學們,放學後也都是簌簌離去;對於那猶未可知的未來,更是無法有任何的期待。
Thumbnail
線上上課和隔離的開始宣告著畢業,最後一次在班上見面的同學們,放學後也都是簌簌離去;對於那猶未可知的未來,更是無法有任何的期待。
Thumbnail
今年五月中以來台灣疫情越來越嚴重,全台三 級警戒,人民怕染疫都躲在家裡不敢在外面逗留, 突如其來的疫情侵襲全台,全台各地也都陸續停班 停課,我們學校_萬芳國小也不例外。於是,開始 了我們的線上學習旅程。 剛開始線上教學的時候,抱著樂觀的態度想著 應該只是暫時,頂多兩週不進學校,因此我的心裡
Thumbnail
今年五月中以來台灣疫情越來越嚴重,全台三 級警戒,人民怕染疫都躲在家裡不敢在外面逗留, 突如其來的疫情侵襲全台,全台各地也都陸續停班 停課,我們學校_萬芳國小也不例外。於是,開始 了我們的線上學習旅程。 剛開始線上教學的時候,抱著樂觀的態度想著 應該只是暫時,頂多兩週不進學校,因此我的心裡
Thumbnail
疫情嚴重影響了大家的生活作息,除了疫情的狀況讓大家感到焦慮,對於未來也多了一些迷茫,再加上現在資訊發達,隨時都可以接受到許多訊息,也會讓自己處於緊張的狀態。而在關注疫情發展的過程中,你有照顧到自己的心了嗎?
Thumbnail
疫情嚴重影響了大家的生活作息,除了疫情的狀況讓大家感到焦慮,對於未來也多了一些迷茫,再加上現在資訊發達,隨時都可以接受到許多訊息,也會讓自己處於緊張的狀態。而在關注疫情發展的過程中,你有照顧到自己的心了嗎?
Thumbnail
台灣疫情爆發邁入第三週了,看著每天的染疫人數以百來計算,還有著死亡案例,更能體會全球籠罩在病毒風暴中的氛圍與生活轉變,也考驗著每個人用甚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個關卡。 我的外展工作得要暫停,回到辦公室以電話關懷中追蹤個案;同時,我的孩子停止上課,兩個孩子在家需要有人照顧,在居家辦公的規定下來之前,我也面
Thumbnail
台灣疫情爆發邁入第三週了,看著每天的染疫人數以百來計算,還有著死亡案例,更能體會全球籠罩在病毒風暴中的氛圍與生活轉變,也考驗著每個人用甚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個關卡。 我的外展工作得要暫停,回到辦公室以電話關懷中追蹤個案;同時,我的孩子停止上課,兩個孩子在家需要有人照顧,在居家辦公的規定下來之前,我也面
Thumbnail
這陣子對很多人來說,都挺煎熬的,真心感謝那些為了防疫而付出的所有人。最近會稍微關注一下疫情的發展狀況,不過也擔心自己會因為過度關注新聞而變得恐慌,就像昨晚睡前突然想到「快樂缺氧」,便開始胡思亂想會不會就這麼一睡不起了。 另外一群受到疫情影響的,就是現在的老師、學生和家長了,就這麼剛好我也是其中一員。
Thumbnail
這陣子對很多人來說,都挺煎熬的,真心感謝那些為了防疫而付出的所有人。最近會稍微關注一下疫情的發展狀況,不過也擔心自己會因為過度關注新聞而變得恐慌,就像昨晚睡前突然想到「快樂缺氧」,便開始胡思亂想會不會就這麼一睡不起了。 另外一群受到疫情影響的,就是現在的老師、學生和家長了,就這麼剛好我也是其中一員。
Thumbnail
  去年COVID-19剛開始傳染時,對我們的影響還沒有非常大,在國外重創時,我們似乎安然無恙,這幾天疫情爆得非常嚴重,重創了許多行業,上禮拜突然宣佈遠距教學,那時就感覺有點奇怪,雖然報導還是說著大家不要恐慌,但這積極的態度,還是嗅到了些不尋常。   毀滅後,就是重生的開始,當大家還在思考未來不知道
Thumbnail
  去年COVID-19剛開始傳染時,對我們的影響還沒有非常大,在國外重創時,我們似乎安然無恙,這幾天疫情爆得非常嚴重,重創了許多行業,上禮拜突然宣佈遠距教學,那時就感覺有點奇怪,雖然報導還是說著大家不要恐慌,但這積極的態度,還是嗅到了些不尋常。   毀滅後,就是重生的開始,當大家還在思考未來不知道
Thumbnail
在外地生活要如何面對封城  最近的疫情把不少人原本的生活節奏都打亂了。 特別是在外地的留學生和旅居人仕,離開了家人,離開了熟悉生活環境,需要獨自面對這次疫境是一件很無助的事。英國可怕的對抗政策一出,不少旅人和留學生人馬上回家。但堅持留下來的人便需要面對疫情,努力生活,有的是因為工作,有的是因為
Thumbnail
在外地生活要如何面對封城  最近的疫情把不少人原本的生活節奏都打亂了。 特別是在外地的留學生和旅居人仕,離開了家人,離開了熟悉生活環境,需要獨自面對這次疫境是一件很無助的事。英國可怕的對抗政策一出,不少旅人和留學生人馬上回家。但堅持留下來的人便需要面對疫情,努力生活,有的是因為工作,有的是因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