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自我觀照與安頓

疫情中的自我觀照與安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疫情爆發邁入第三週了,看著每天的染疫人數以百來計算,還有著死亡案例,更能體會全球籠罩在病毒風暴中的氛圍與生活轉變,也考驗著每個人用甚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個關卡。

我的外展工作得要暫停,回到辦公室以電話關懷中追蹤個案;同時,我的孩子停止上課,兩個孩子在家需要有人照顧,在居家辦公的規定下來之前,我也面臨要如何兼顧工作和家庭。

1.工作型態改變:從外勤轉為內勤,對我來說,其實是從奔波忙碌的生活可以緩下來,得以有喘息的空間,但我也得學習怎麼去分配工作、自己和家庭時間。一周五天內,用二至三天時間去上班,完成需要追蹤的個案服務和紀錄外,也回到內在去整理自己的狀態和想做的事情。

在沒有居家辦公規定的情況下,我需要用家庭照顧假或自假來照顧孩子,心理對於每天在工作群組需要回報服務人次這件事,難免感到焦慮,要一邊請假一邊處理公事,對我來說是有困難的,我試著放下這份壓力,在能做的範圍內盡力去做。

2.我的心慢下來了:因為需要減少外出染疫的風險,生活除了上班,就是回家,減少了對外與人連結的機會,生活變得單純許多,要做的事情也變少了,只有最基本的需求而已,於是生活步調也變慢了。

在上班路上,看著道路兩旁盛開的阿勃勒,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美極了,美到我忍不住停下車為它拍照。也多了抬頭看看天空的時候,天空如此蔚藍,每朵雲都活靈活現的。走在靜謐的校園裡,難得認真地欣賞每棵獨一無二的樹,覺得它們怎麼可以這麼好看,連地上的落葉都能多看它一眼。昨天還看見一隻松鼠在地上停駐,然後奔跑上樹,跟鳥兒一起玩耍。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也多了很多,一開始還在適應要如何相處一整天,會想著要為孩子安排課表,但孩子不買單,我的期待和要求也會讓關係變得緊繃,我也好累。我想著,我們都不知道還能活多久,何必苦苦相逼,互相為難呢。

如果就只能活這一天,我希望我們能輕鬆自在地,享受可以在一起的時光。我不一定只能當媽媽,可以是玩伴,也可以是夥伴關係。心裡鬆了,和家人的互動也鬆鬆的,少了緊張和催促,也少了疲憊和不耐,孩子的情緒也平靜穩定很多。這不就是我想要追求的生活品質嗎,日後也要時時提醒自己,把心慢下來,放鬆下來過生活。

3.全球同心:世界各地原是那樣分散,你是你,我是我,但新冠肺炎的出現,告訴了我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我沒有分別,面對同一個功課、生活的改變、生命的無常,也為了全體的健康,大家需要自律的把自己照顧好,幼兒園的孩子每天除了吃飯和午睡,全時戴著口罩,沒有抱怨和抗拒,我十分地佩服。

面臨了同一個考驗,也讓我們更有同理心,為染疫的人祈禱,感謝醫護人員堅守戰場,政府努力保護大家,我覺得大家都是這次的抗疫英雄,值得被尊敬和感謝。

感謝新冠肺炎教導我們的功課,讓我們學習更有覺知地活著,並珍惜著當下。


from Pinterest

from Pinterest


avatar-img
沒關係,是人生啊!的沙龍
10會員
18內容數
不推薦會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五月前,全球疫情進入了第二波的挑戰,就如森林大火般失控,延燒不止,而台灣這座森林開始從星星之火到足以燎原的地步了,大家的生活進入了新的模式,思維和具體生活的改變,舊的生態崩落,也是重建平衡的時候了。 如果可以重新打造一片森林或島嶼,你會希望過著甚麼樣的生活呢? 這個前提是,宇宙瞬息萬變,我們都不知道
有個孩子,和母親關係緊張衝突,他的衝動性高,控制力較低,案母習慣用高壓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很多狀況,孩子雖努力配合案母的要求,但仍會因太想去做想做的事情,而觸犯到媽媽的規定,也會受到更嚴厲的處罰。 孩子到學校,常會帶著刺來保護自己,當覺得別人侵犯他,或不照著他想要的方式互動時,就會出現高漲的情緒和攻擊行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是第一次與母親從共生中分離,剪斷了和母親連結的臍帶,以一個個體的身分來到了這個世界。 在嬰兒時期,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人,在哭了或餓的時候,她及時的回應,滿足了當下被愛和被照顧的身心需求,孩子能與母親有安全的依附關係;然而,若母親無法和孩子有穩定情感的正向連結
五月前,全球疫情進入了第二波的挑戰,就如森林大火般失控,延燒不止,而台灣這座森林開始從星星之火到足以燎原的地步了,大家的生活進入了新的模式,思維和具體生活的改變,舊的生態崩落,也是重建平衡的時候了。 如果可以重新打造一片森林或島嶼,你會希望過著甚麼樣的生活呢? 這個前提是,宇宙瞬息萬變,我們都不知道
有個孩子,和母親關係緊張衝突,他的衝動性高,控制力較低,案母習慣用高壓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很多狀況,孩子雖努力配合案母的要求,但仍會因太想去做想做的事情,而觸犯到媽媽的規定,也會受到更嚴厲的處罰。 孩子到學校,常會帶著刺來保護自己,當覺得別人侵犯他,或不照著他想要的方式互動時,就會出現高漲的情緒和攻擊行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是第一次與母親從共生中分離,剪斷了和母親連結的臍帶,以一個個體的身分來到了這個世界。 在嬰兒時期,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人,在哭了或餓的時候,她及時的回應,滿足了當下被愛和被照顧的身心需求,孩子能與母親有安全的依附關係;然而,若母親無法和孩子有穩定情感的正向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