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最後一天》Die Tomorrow - 關於死亡,你有什麼看法?

更新於 2018/10/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明天,最後一天》Die Tomorrow 台灣上映日期:2018.09.21 鏡象電影 發行
透過六段仿紀錄片的小故事,描述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們,他們在死前一天的日常生活。而探討「死亡」議題的電影作品相當多,《明天,最後一天》也絕對不是第一部將死亡作為主題的作品,但用「記錄前一天」的方式,來反應了人們對死亡的態度,以及死亡在生命中的份量,《明天,最後一天》的敘事手法可說是相當新鮮。

全片運用了相當多小巧思,六段不同的日常生活,以文字輔助概念,在眾多細節上呈現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可能忽略或是不在乎,卻又可能留下遺憾的小事。電影片長不長,短短75分鐘裡,六個小故事隱藏著六個不同的人生:有人積極過活,最後遭遇不測;有人對感情失望而選擇輕生;也有人有著大好前程卻遭逢意外。總總事件除了讓人感到人生無常外,愛更要即時,也讓我們認識到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才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態度。
圖片來源:鏡象電影
電影整體的故事內容並不嚴肅,透過這些關於死亡的故事,反而讓我們正視死亡這個概念。因為當我們認真討論死亡,可能感到害怕或恐慌,但其實透過呈現六個角色在世的最後一天,觀眾們可以發現這些日常生活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甚至習以為常。更有趣的是,片中還穿插了訪問小孩和人瑞關於死亡的看法,兩者在人生極端的兩個時間點,卻對死亡一事皆看淡豁達。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死亡會是什麼樣子,也沒人知道死亡究竟何時到來;相反地,當我們好好把握當下,認真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死亡也就是生命中的一部分罷了。

我個人相當喜愛其中一個描述小女星,因為主要女星遭逢意外而順勢成為經紀公司主打的明星。鏡頭一轉,訪問了老人和小孩對於「死亡是好是壞」的問題。死亡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對不同人在不同時機、不同情況下都會有不同答案。他間接說明了死亡的多元樣貌,並非我們一般認知的黑暗可怕。或許這正是我們需要面對死亡的態度,有時候就在那一念之間,便會豁然開朗。

《明天,最後一天》在敘事手法上的創意,是我個人相當喜愛的地方。像是開頭出現的計時器、全部一鏡到底的小故事,大量日常對白的場景、提示每秒死亡兩人的統計數據,或是拍立得照片、維基百科的資料,就像是拼圖般拼湊出在日常生活中關於死亡的元素。死亡無所不在,所以不用逃避;劇情節奏平緩舒適的調性下,死亡顯得並不黑暗陰沈,反而平靜輕鬆。換個方式想想,就算這個世界每秒鐘死去兩個人,世界依舊持續轉動,並沒有因為死亡而停歇。我們應該將死亡視為自然的一環,與其談論死亡,不如想想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之中創造無限可能。
圖片來源:鏡象電影
整體而言,《明天,最後一天》的電影題材相當有趣。以類戲劇的方式整理真實新聞素材,以各種不同變化的巧思,呈現出一鏡到底的六個故事。但它並非是六個故事的短片集電影,反而是主題圍繞在死亡的多元樣貌上,與其說是六個短片故事,還不如是說六個曾經活在世界上的人物,教會了我們有關生命的意義,正視死亡的哲學。透過有趣的串場,剪輯編排穿插之下,死亡變得平易近人,而且無需過度嚴肅。它並非是部多愁善感的電影作品,而是透過了解人們生前最後的時光,了解到我們其實都離死亡很近,也該更加珍惜我們存活在這世界上的美好時光。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明天,最後一天》我給★★★★ 4顆星
值得一看的生死哲學課!
電影預告片: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1會員
339內容數
XXY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XX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改編自美國時事嘲諷漫畫家-約翰卡拉翰的真實故事,描述他如何從一位整天跑趴、遊手好閒的酗酒者,因嚴重車禍而癱瘓,開始創作報紙時事漫畫而找到新的人生過程。
作為《厲陰宅》宇宙的第三部外傳故事,《鬼修女》探尋了全系列的恐怖根源,背景時間拉到比《厲陰宅》第一集更早之前的1950年代:那個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摧殘,介於東西方交界的三不管地帶,一個羅馬尼亞與世隔絕的修道院所發生的異象。
打著基奴李維和薇諾娜瑞德兩位男女主角的銀幕招牌,《婚禮冤家》光是卡司就讓這部電影贏在起跑點上。從兩位明星的私人生活出發,我們能夠理解他們在光鮮亮麗的演員外表下,存在著一顆傷痕累累的心。
汪洋漂流題材的電影相當多,《我願意》在八月院線檔期、大型娛樂電影環伺之下相對失色許多。但《我願意》的原文片名直接取名為「漂浮」,我認為相當有趣。它毫不避諱地說明這就是一部描寫如何在海上漂流求生的故事,同時也描述了一位為了愛情而停止漂泊人生的獨立女性,如何在面對災難巨變之際,勇敢面對恐懼、努力活下去。
延續2014年《私刑教育》的故事,主角勞勃麥考持續著他在暗地裡伸張正義、替無辜平民打抱不平的私刑者行為,只是這回成為了一位lyft派遣司機,並在他那輛雪佛蘭中,看盡了人生百態。我們能夠在《私刑教育2》中再度看到勞勃一角如何拯救受迫害者的過程,感受到社會上的人情冷暖。
若要說《血觀音》是去年台灣國片對於政商關係的醜陋現實提出批判,那麼《引爆點》會是今年針對政商關係、環保議題,以及地方基層平民、執法人員更進一步深入描繪的台灣電影。
改編自美國時事嘲諷漫畫家-約翰卡拉翰的真實故事,描述他如何從一位整天跑趴、遊手好閒的酗酒者,因嚴重車禍而癱瘓,開始創作報紙時事漫畫而找到新的人生過程。
作為《厲陰宅》宇宙的第三部外傳故事,《鬼修女》探尋了全系列的恐怖根源,背景時間拉到比《厲陰宅》第一集更早之前的1950年代:那個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摧殘,介於東西方交界的三不管地帶,一個羅馬尼亞與世隔絕的修道院所發生的異象。
打著基奴李維和薇諾娜瑞德兩位男女主角的銀幕招牌,《婚禮冤家》光是卡司就讓這部電影贏在起跑點上。從兩位明星的私人生活出發,我們能夠理解他們在光鮮亮麗的演員外表下,存在著一顆傷痕累累的心。
汪洋漂流題材的電影相當多,《我願意》在八月院線檔期、大型娛樂電影環伺之下相對失色許多。但《我願意》的原文片名直接取名為「漂浮」,我認為相當有趣。它毫不避諱地說明這就是一部描寫如何在海上漂流求生的故事,同時也描述了一位為了愛情而停止漂泊人生的獨立女性,如何在面對災難巨變之際,勇敢面對恐懼、努力活下去。
延續2014年《私刑教育》的故事,主角勞勃麥考持續著他在暗地裡伸張正義、替無辜平民打抱不平的私刑者行為,只是這回成為了一位lyft派遣司機,並在他那輛雪佛蘭中,看盡了人生百態。我們能夠在《私刑教育2》中再度看到勞勃一角如何拯救受迫害者的過程,感受到社會上的人情冷暖。
若要說《血觀音》是去年台灣國片對於政商關係的醜陋現實提出批判,那麼《引爆點》會是今年針對政商關係、環保議題,以及地方基層平民、執法人員更進一步深入描繪的台灣電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上、中兩篇,為了追查茉莉自殺的原因,林媽媽開始觀看茉莉生前的記憶,這次,她選擇面對精神科醫生派給她的功課—以茉莉的角度審視自己在茉莉眼中,是個怎麼樣的母親? 在林媽媽堅定的眼神下,志雄深吸一口氣,在螢幕上輸入「媽媽」兩個字。 媽媽 對媽媽的第一個記憶中,面對林媽媽問她長大以後想當什麼的問題,正在玩
Thumbnail
在上篇,林媽媽看完茉莉最後一天的記憶後,嚇出一身冷汗的她,心中已有定見 — 害死茉莉的,一定就是他! 而那個他,究竟是誰? 信箱中又出現剪報了,這次的內容跟上次收到的剪報一模一樣。 一樣的卡其制服、一樣騎著單車遠去的少年背影。 反覆投遞剪報的少年,會與茉莉的死有關嗎?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 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 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 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 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 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
Thumbnail
2020.11.8 在北美館《黃華成未完成》展覽的最後一天,我又再去看了一次。這次是告別。 藝術家的逝世不會是一個斷點,他的作品可以成為不朽,成為永恆。這就是藝術存在偉大之處。
Thumbnail
茉莉考上北一女了,但,就在某天,她跳樓了。 茉莉的媽媽,忽然發現她好像從不認識她的女兒茉莉,於是開始追查茉莉的死因。 就像前文我提到的,大人總是怪東怪西的,覺得自己都沒有錯、千錯萬錯都只會是別人的錯。所以,是該死的課外書、是該死的建中生、是該死的...。 雖然最終,茉莉媽終於找到害死茉莉的元凶了,
Thumbnail
茉莉已抽離整個世界,但母親用她的窺探化為骨瘦如柴的手 筋疲力竭地想了解茉莉腦中的世界、茉莉的想法 想來諷刺,一方面往者已逝,做什麼都是徒勞 一方面又讓人心酸,茉莉的自殺像是撞破了門 讓母親「開竅」、開始去重新認識她的女兒 用一種極度痛苦的「體驗」。
Thumbnail
「六月民主運動」串連韓國上百萬人的支持,市民上街吶喊、車輛司機聯合按喇叭抗議等團結的展現即使現在看來也相當不容易。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上、中兩篇,為了追查茉莉自殺的原因,林媽媽開始觀看茉莉生前的記憶,這次,她選擇面對精神科醫生派給她的功課—以茉莉的角度審視自己在茉莉眼中,是個怎麼樣的母親? 在林媽媽堅定的眼神下,志雄深吸一口氣,在螢幕上輸入「媽媽」兩個字。 媽媽 對媽媽的第一個記憶中,面對林媽媽問她長大以後想當什麼的問題,正在玩
Thumbnail
在上篇,林媽媽看完茉莉最後一天的記憶後,嚇出一身冷汗的她,心中已有定見 — 害死茉莉的,一定就是他! 而那個他,究竟是誰? 信箱中又出現剪報了,這次的內容跟上次收到的剪報一模一樣。 一樣的卡其制服、一樣騎著單車遠去的少年背影。 反覆投遞剪報的少年,會與茉莉的死有關嗎?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 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 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 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 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 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
Thumbnail
2020.11.8 在北美館《黃華成未完成》展覽的最後一天,我又再去看了一次。這次是告別。 藝術家的逝世不會是一個斷點,他的作品可以成為不朽,成為永恆。這就是藝術存在偉大之處。
Thumbnail
茉莉考上北一女了,但,就在某天,她跳樓了。 茉莉的媽媽,忽然發現她好像從不認識她的女兒茉莉,於是開始追查茉莉的死因。 就像前文我提到的,大人總是怪東怪西的,覺得自己都沒有錯、千錯萬錯都只會是別人的錯。所以,是該死的課外書、是該死的建中生、是該死的...。 雖然最終,茉莉媽終於找到害死茉莉的元凶了,
Thumbnail
茉莉已抽離整個世界,但母親用她的窺探化為骨瘦如柴的手 筋疲力竭地想了解茉莉腦中的世界、茉莉的想法 想來諷刺,一方面往者已逝,做什麼都是徒勞 一方面又讓人心酸,茉莉的自殺像是撞破了門 讓母親「開竅」、開始去重新認識她的女兒 用一種極度痛苦的「體驗」。
Thumbnail
「六月民主運動」串連韓國上百萬人的支持,市民上街吶喊、車輛司機聯合按喇叭抗議等團結的展現即使現在看來也相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