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齊放的冬天,框架外的風情萬種
綜觀今年的主競賽雖然缺少一鳴驚人、驚豔四座的熱門話題之作,卻一如既往的囊括多元爭議的電影題材、資深名導和新銳導演的絕妙同框。16部主競賽片裡有高達七部女性導演的作品,包括最後拿下最佳導演安姬拉.夏納萊克(
Angela Schanelec)的《我當時在家,但》(Ich war zuhause, aber) ,注定會為本屆影展帶來前所未有、跳脫性別框架的全新視野。
有大時代變革下小人物們憂傷與寬容的華語電影《
地久天長》,王景春和詠梅分別拿下柏林影帝影后,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柏林影展同時拿下影帝影后的作品,也是本屆榮譽金熊獎得主-夏綠蒂.蘭普琳(Charlotte Rampling)所主演的《
45年》(45 Years),以及最終拿下柏林影展金熊獎,可能套用在任何一個社會框架下,關於身份認同追尋的《同義詞》(
Synonymes)。
17年融冶而成,期許一個更自由開放的殿堂
今年柏林影展是主席迪特科斯里克(Dieter Kosslick)最後一屆主持影展,造就了柏林影展之於世界電影現今的樣貌,這17年間持續貫徹柏林影展政治的、歷史的、批判的意志,有著悠久的電影傳統也有新進的後起之秀,拒絕將電影菁英娛樂化,影展也不再只是影人、片商、媒體的特權,而是最赤裸、最開放、最爭議,可以屬於每一個人的柏林影展。
不去追求更精緻高尚的塑造,而甘願作為歷史和未來的明鏡基石,反映世界角落的真實面貌,任何一個影迷、創作者小心翼翼的初來乍到,什麼奇蹟都可能發生,正如柏林這個歷經歲月洗禮城市的真實論述,繼二戰轟炸、冷戰分裂,一展傷痛後的自由羽翼。
除了正襟危坐的主競賽單元外,還包括了「電影大觀」(Panorama)、「論壇」(Forum)、「新世代」(Generation)、「致敬」(Homage)等各式各樣的單元,還有像是非常特別的「柏林劇集精選」(Berlinale Series)或是與米其林餐廳合作的「美食單元」(Culinary Cinema),還有許多免費入場的影人講座、音樂表演在Audi Berlinale Lounge舉行,每個人一定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小天地。
告別,70週年又是新的一年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奔波於各個影廳的日子裡,抓緊放映間的空檔追尋德國名導文.溫德斯(Wim Wenders)影像中的世界,還記得那時在勝利紀念柱(Siegessäule)圓環一直繞圈只為了找尋最佳的溫德斯視角,以及那個在勝利女神維多利亞肩上的身影,沒想到隔天在報紙頭版就看到了布魯諾.岡茨(Bruno Ganz)過世的消息⋯⋯
布魯諾.岡茨這位瑞士籍老演員以演出《慾望之翼》的天使達米爾、《帝國毀滅》的希特勒而為人所知,曾降臨人間的天使達米爾再度重返天堂,當晚在柏林影展的頒獎典禮上,評審團主席茱麗葉.畢諾許帶領全體影人起身為其哀悼致意。
此外,也參觀了在波茲坦廣場裡的德國電影資料館(Deutsche Kinemathek),遊走在展區打造的時間長流裡,窺視了德國電影的前世今身,特展上還展出了許多現今著名影人年輕時在柏林影展的「起點」,瞥見導演張藝謀在1987年以處女座《
紅高粱》一舉拿下柏林影展金熊獎的照片,不禁會想如果這次沒有臨時退出主競賽,時隔30多年,這位電影巨匠是否會在此次影展再度掀起波瀾?
最後一天走出電影院時,外面已是陽光普照,城市依然瀰漫著尚未褪去的影展氣息,這十天以來在寒風中排隊搶票、每一個共同觀影的陌生人、每一個在紅毯上的迷人倩影,以及遇上一部好電影的悸動,都為這個城市增添了無可取代的記憶。
第69屆柏林影展是在改朝換代前再一次對電影的溫柔凝視,明年柏林影展邁入70週年,將由盧卡諾影展的藝術總監卡洛.卡特里安(Carlo Chatrian)接任,正如眾多影迷殷殷期盼著,我也是其中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