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始終孤獨的革命者
(2010)
【讓子彈飛】的故事講述一群以張麻子(姜文 飾)為首的山賊團伙,在鵝城郊外,劫持了準備要赴任縣長的馬邦德(葛優 飾)。
害怕自己被劫匪撕票的馬邦德,謊稱自己是湯師爺,並說服張麻子以馬縣長的名義到鵝城去當官,好賺取更多的財富。
沒承想,鵝城實被惡霸財主黃四郎(周潤發 飾)控制著,不僅窮苦百姓們對黃四郎敢怒不敢言,連縣長也必須對這位老奸巨猾的地主時時提防。
張麻子發現,如果要鬥贏黃四郎,只有自己藝高人膽大還不夠,他還須要一種強大的武器——人民。
這部電影看了那麼多次,後來發現整部片最令我感到意味深長的部分,其實是它的結局:
在故事的結尾,張麻子成功地煽動了鵝城民眾,一起闖進了無堅不摧的「碉樓」,成功鬥垮了家財萬貫的黃四郎。
然而,終於被解放的老百姓們,正開心地「重新分配財富」,無暇感謝帶領他們的張麻子;而張麻子身邊的兄弟,也覺得幹完這一票,該享福了,不願跟麻子回山裡當山賊。
所以故事的最後一幕,他身騎白馬,仍是那個遊走在山裡城郊,不願妥協違心的張麻子;只是看著曾經一起打拼的夥伴快樂遠去,自己孤單的身影卻顯得更加落寞了。
第一層解讀
【讓子彈飛】這部片有一種很淺、很直觀的解讀方式:
張麻子一夥人正是代表當年辛苦革命的「中國共產黨」;
他們不僅唾棄「民國政府」官僚(如馬邦德)的懦弱、腐敗與無能;棒打中國五千年封建餘毒(武舉人);更恨不得要鏟除壓榨人民的地主階級(黃四郎);
因此他舉槍起義,引領可憐的無產階級群眾,合力瓦解了固若金湯的、名為「階級、社會結構」的碉樓。
我猜,這正是電影所想要展現給「世俗」的一面,既符合「民情」,又政治正確,簡單明瞭的隱喻便為作品與創作者開了一把保護傘。
沒有人能指責他講了什麼不該講的事情。
第二層解讀
不過,誠如我說的,我認為電影的結局其實隱藏著其他訊息。
各位有印象的話,電影的一開頭,就是馬邦德坐著火車、吃著火鍋,正要走馬上任,當官撈百姓的油水。
而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面竟來個首尾呼應:
「革命者」原本的戰友、後輩們,竟也坐著同樣的火車,開往了象徵「西方資本主義」的上海/浦東。
這難道不是意有所指嗎?
初代革命者們,抱著遠大的理想以及滿腔熱血;
但後繼者們享受了推翻舊權威的甜頭,難保不會為了要「補償自己的辛苦」,起而代之成為新權威,成為下一個「火車裡吃火鍋的馬邦德」。
電影雖沒有講清楚,不過這很難不讓人聯想,為何主角——有堅定信仰的革命先賢——就算革命成功、改朝換代,可當他看向未來、看向後輩,仍感受到寂寞了:
原來,不管在什麼時代,權力的火車都不會停止駛向有利可圖之處;劫富濟貧、試圖改變世界的人,永遠只能在山野間當匹凜然的孤狼!
第三層解讀
那麼,我們如果順著這樣的思考,再進一步假設:
有沒有可能,【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根本就是在借古諷今?
政府借著公權力,威嚇百姓、敲詐百姓;無恥的人在當權者面前像個狗奴才,面對平民就仗勢欺人;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是有錢的資本家在操弄。
於是官官相護、官商勾結,手無寸鐵的人民還是只能被迫永無天日地活在恐懼之中,且愚昧地不知道抵抗,甚至任其擺佈、得過且過。
在文明昌盛的現代,不仍是如此嗎?
那麼,在資訊科技發達的這個後工業時代、無知的愚民已變成了有知識的愚民的當代,這個在邊緣徘徊,還想著要抵抗、要挑戰、要開民智以革命的那孤狼,又是誰呢?
不正是那些仍懷抱價值的藝術創作者、文化工作者嗎?
那個孤寂而凜然的張麻子,不儼然就是姜文自己的化身嗎?
心得
這部姜文自導自演的電影【讓子彈飛】,自2010年問世以來,已然成為了一部最為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中國電影之一了。
愛研究劇情的人可以細細品嘗片中的辛辣諷刺;喜琢磨劇本者則享受片中角色妙語如珠、針鋒相對的台詞;深受這超強卡司吸引的影迷,能看到眾多一流演員收放自如的表演;即使是一般的觀眾,也很難不被峰迴路轉、爾虞我詐的情節給驚艷。
我想關於此片的心得、評論,甚至是學術研究,應該也已經滿坑滿谷了,各種分析、解讀是眾說紛紜,保證讓你頭昏眼花。
而我寫這一篇,也不過是再錦上添花而已。
但,好的作品部就是這樣嗎?即便很多年以後,都仍不過時;而且每一次回去看,都有不同的想法與感受。
p.s. 這樣說可能會有點不太好,但我猜姜文在金馬48時,「最佳劇情片」輸給【賽德克·巴萊】,他應該超不甘心的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