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鐘末日倒數】-救人為善,哪需要什麼理由呢?
(PMC: 더 벙커,2018)
簡介
近年來,韓國製作娛樂電影的實力,已強悍到令亞洲各國都望塵莫及的程度了。
然而憑良心講,在大量產出各種大片,用血腥暴力、峰迴路轉的劇情,以及「狗血式」的情緒渲染,來滿足觀眾對感官娛樂之追求的同時,一個潛在的危機也應運而生,那就是:
電影的故事深度,逐漸跟不上其精良的製作水準了。
換句話說,在娛樂電影的方面,韓國拍出越來越多重口味的作品,確實看似很能吸引觀眾;但由於劇情本身一點厚度也沒有,甚至可能根本只是為了串接那些打鬥、大場面而已,結果在腎上腺素被刺激之後,出了戲院,人們容易馬上就會遺忘這部電影。
所以,各位大概就可以理解,為何【90分鐘末日倒數】在我看來,是在眾多韓國大片之間鶴立雞群的存在!
本片故事講述2024年,由於北韓貿易解禁,嚴重地影響到了美國的經濟,於是在美國總統大選之際,CIA秘密派遣了私人傭兵「16小隊」,於南北韓交界處的地下碉堡,接應北韓的投誠官員,以圖為保守派的總統挽回選情、成功連任。
正當傭兵隊長亞哈(河正宇 飾)與其團隊順利完成任務、本以為勝券在握時,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意外!原來,北韓官員投誠的事情早就引起了鄰國的覬覦,這次的任務根本是場請君入甕的陷阱!在各大強權爾虞我詐、互相鬥爭之際,孤立無援的亞哈是否能帶領團隊全身而退呢?
精彩、風格化的地下碉堡任務
從娛樂層面來講,【90分鐘末日倒數】的確是緊湊又讓人緊張。
開頭20分鐘,世界觀與人物設定都建立好了之後,從亞哈帶領隊員衝入碉堡、綁架北韓領導人「King」開始,電影基本上就毫無冷場。
16小隊逮捕King之後,馬上遭遇另一組挾帶強大火力的私人傭兵攻擊;在艱難撤退的過程當中,還遇到了內部成員叛變;與此同時,亞哈不僅自己受傷,連他們的救援目標King都有了生命危險,迫使背後的老闆CIA要棄他們於不顧、直接轟炸了事。
於是在內憂外患之際,身負重傷的亞哈只好與北韓領導人的隨行醫生「遠距合作」:北韓醫生指導南韓傭兵為自己與King療傷,南韓傭兵則指揮北韓醫生在碉堡中躲避敵軍、存活下來。
電影用了大量的手持鏡頭來拍攝,不僅增加了故事的寫實質感,也為亞哈、北韓醫生這倒楣二人組的冒險,增添了危急不安的張力,並同時暗示了各個勢力相互算計的局勢之動盪、不穩定。
此外,導演金秉祐還善用了士兵身上的攝影鏡頭、可以穿梭於戰場的球球無人機、戰情室的監控螢幕等,不一樣的視角來觀看碉堡內的戰況。
你可能一下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看兩隊傭兵駁火,一下是從地上或房樑上的滾動鏡頭瞭解追兵與我軍之間的相對位置;甚至,還會利用鏡頭的「限知視角」來增加懸疑感,使後方指揮的亞哈無法從監控螢幕上去分辨敵我。
所以傭兵拿槍開火互射、於地下掩體內想辦法突破重圍的過程,在製作團隊精心地安排了多元敘事角度的切換之下,看起來一點也不無聊。
(當然啦,可能有些觀眾會不適應那麼晃動得過厲害的畫面,甚至可能會覺得太花俏的視角切換會有些妨礙觀眾瞭解故事吧?)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然而,【90分鐘末日倒數】可以成為我人生愛片的原因,不只是其犀利且風格化的鏡頭語言和緊湊驚心的情節;更重要的,是本片透過一個看似很具娛樂性的題材,卻精準地道出了當代南北韓、美國與中國強權之間,多方角力的政治現實。
電影一開始便讓你知道,(不管戲裡戲外)美國介入他國事務,甚至雇用傭兵、幹一些見不得光的骯髒活,表面上好像師出有名、義正嚴詞,其實不過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為了自己的選票罷了。
(河正宇還趁機酸了一下CIA上司說:原來我們的任務不是一場軍事行動,而是競選活動啊~)
與此「世界觀之建立」的故事線並行的,還有16小隊的新人入夥考試。
亞哈問剛加入的美國小夥子羅根(斯賓塞·丹尼爾斯 飾),如果出任務發生了意外,在「自己保命」與「拯救隊友」之間,要怎麼選擇?
年輕人毫不猶豫地說,他會想辦法救弟兄,絕不會無情無義地自己逃走,而且還趁機說教了一下,警告老鳥傭兵Markus(凱文·杜蘭 飾)以及觀眾:
當所有人都只顧自己,而不出手去幫助別人時,那麼戰爭很容易就會來臨,因為大家都袖手旁觀、任憑壞事發生。
想當然爾,亞哈與Markus非常不以為意地告訴他:這個世界,人人為己!
開場的這兩條線,基本上就已經在為整部電影的核心命題鋪陳了。之後電影的發展,也幾乎都呼應著這個「為己還是為人」的道德難題。
(老實講,這部電影對話之多、訊息量之大,我都覺得它不算是「動作電影」了,應該是「有很多槍戰的劇情片」)
我們接下來馬上就會看到片中角色們面臨諸多抉擇。
例如亞哈為了不想與別人分錢,所以甘願讓弟兄們冒著生命危險去以寡擊眾,也不願等待支援;當隊伍中有人倒下後,他又「為了顧全大局」而決定拋下傷員。
這期間,透過亞哈的觀點,電影還趁機揭露了美國的非法移民問題,因為政治人物與一般民眾也只考慮自己的好處,所以那些沒名份、沒有話語權的人,永遠都是被遺棄的一群。
正如亞哈告誡菜鳥的「人人為己」,自己的利益置於他人性命、道德之上,乃在這世道上生存的硬道理。
可是呢?今天你打著如意算盤,別人也同時在算計你。
美國老闆發現情勢對自己不利,馬上就撒手、拋棄了16小隊,還反咬了亞哈一口;甚至,隊內也早有人為了更高的薪資條件,吃裡扒外、背叛大家了。
而過河拆橋的美國總統與CIA,看似利用了北韓與16小隊,自導自演了一場「為民除害、拯救世界」的英雄大戲,沒想到「魔高一丈」的中國早就佈好了局,靠著更「黑」的手段反將一軍,把美國耍得團團轉。
你以為只有你最聰明,懂得玩弄別人於股掌之間,自己坐享其成,卻沒意識到在這只講自身利益、不講「信任」的世界當中,永遠都有人「黃雀在後」,耍著更厲害的計謀,覬覦著更大的好處。
(導演的前一部長片【恐怖攻擊直播】,主播、電視台與恐怖分子三者之間互相利用,最後導致整個節目陷入騎虎難下的情勢,一發不可收拾,以此來批判上層階級棄下層百姓於不顧,其所闡述的主題也是類似的,但【90分鐘末日倒數】的結構更為完整嚴謹)
某種程度上,這確實是韓國(乃至於整個亞洲)在全球現代化以來,於國際政治局勢中所面臨的問題:
不管內部外部,各種勢力打著各種名義、旗號,想把觸手伸進朝鮮半島當中,表面上說是為了你好,實際上就是在利用你、從你這兒攫取好處,等到你沒價值了,再隨手拋棄。
事實上,你若去看韓國電影,無論他們批判的的是國際政治還是貧富差距,對象是國家強權還是財閥集團,都繼承著一脈相承的思路,那就是「掌握權力的人,從來不會在乎我們的死活」;【90分鐘末日倒數】則是從更基本的人性層面來闡述這個問題,告訴觀眾「任何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會去為他人著想的」。
救人一命需要理由嗎?
就在這各勢力於相互較勁,彼此機關算盡地殺人奪利之黑暗碉堡中,那位北韓領導人的隨行醫師尹智義(李善均 飾),似乎就成了人性光明面的代表了。
即便自己被16小隊俘虜,甚至被拿槍指著,但聽聞亞哈欲拋棄受傷的隊友離去,他還是無所畏懼地說了亞哈兩句,並警告他情勢的危險。
更不用說,之後尹醫師在兵荒馬亂之際,還是不顧自己的性命安危,堅持要拯救同伴的性命;甚至在逃命、趕時間的時候,都還不忘給一旁受傷的敵人留下醫療物資,囑咐他好好活下去。
不同於「人人為己」的亞哈、老鳥傭兵Markus,不同於不擇手段的CIA、美國總統與中國;尹智義秉持著自己身為「醫師」的身分,不管什麼人他都想救。正如他對亞哈所說:確實每個人在自己與別人之間,都會猶豫;但,救人一命,哪裡需要理由呢?
你要說他在故事中,代表的是東方儒家所主張的「性善說」還是西方的「人道精神」都可以;重點是,尹醫師展現的,是人本來就內建的同情心與惻隱之心的;救助他人、幫助他人,那更多時候是一種直覺。
差別在於,許多人往往因其他的理由(例如利益),使自己的道德良知退居次位,肩膀上的小天使聲音被掩蓋了過去,所以沒有選擇做對的事情、站在該幫助的人那一方。
所以,尹醫師捨身救人的舉動(可能還包括菜鳥的一席話以及隊友肝膽相照的英姿),敲醒了亞哈,使他想起了多年以前,自己在軍中跳傘時,也曾奮不顧身地想要救後輩一命的心情,這才讓亞哈改變心意,不再只求自保、不再眼睛只看著,而是努力地要把所有人都帶出這死亡的地下碉堡。
一個南韓裔的主角,與一個來自北韓的男二,共同犯難冒險,這似乎是南韓電影的主流套路之一了,因為只要談到南北韓政治局勢,娛樂電影透過這種搭檔相互理解、合作的戲碼,最容易去展現「朝鮮人必須團結、自立自強」的民族大義了。
像是【白頭山:半島浩劫】(백두산,2019)、【機密同盟】(공조,2017)、【搖擺男孩】(스윙키즈,2018),都可以看出這種「渴望消弭民族仇恨、拒絕外國勢力干涉」的民族自決意識。
本片中亞哈與尹醫師在危難關頭互助合作,最後成為生死交關的夥伴,似乎也是類型套路下的產物。不過,我認為【90分鐘末日倒數】更高明的點在於,電影去建構兩人的關係時,其背後訴諸的並非民族主義情懷,而是前述那人性的「善念」。
一開始尹醫師「救人」的堅持和亞哈的「自私」行成了強烈的對比;但隨著故事的推進,亞哈從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給出信任、求助於尹醫師,到後來被當頭棒喝(同時也被上頭那些兔死狗烹的王八蛋氣的),喚起了內心深藏已久的善良,為了救尹醫師的命,不惜跟美國人翻臉,甚至重演「降落傘事件」。
【90分鐘末日倒數】告訴我們,要消解仇恨,並不是因為他是北韓人、我是南韓人,不是因為朝鮮民族很偉大,所以就應該要相親相愛。
從前述「為人」與「為己」的辯證來看,放下利益之追逐,對他人伸出援手,重拾信任與友好,這是無關國族、身分的,我們本來就該幫助別人、我們本來就該在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挺身而出。
就像尹醫師那句:
救人為善,哪需要什麼理由呢?
套在個人處世態度上也好,用在社會或政治作為上也好,「幫助他人、堅持作對的事情」,這不正是對抗那些強權與小人們「逐利害仁」最好的態度嗎?也只有這樣做,世界才有可能變得更好。
我們甚至覺得,朝鮮半島上風風雨雨了將近一個世紀,這麼多的國際勢力在上面交手過招、這麼多的統治者在上面叱吒風雲,導演金秉祐與其製作團隊,應該是在看過了諸多政治的醜陋黑暗、對自身處境有所反省之後,才把自己的理想放在了【90分鐘末日倒數】之中,給了亞哈一個「解決之道」,不僅成功化解了危機,同時也在一番成長與覺悟之後,完成了「自我救贖」。
當然,說起來容易,真正要執行卻需要無比的勇氣及強大的心智,我相信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高速下墜、生死一線之時,還願意拯救別人,並眼看著自己要以肉身對抗地心引力,「捨身取義」而無怨無悔的吧?
但也因此,所以電影最後那場將近8分鐘一鏡到底跳傘救人的戲,亞哈再次毅然決然地選擇奮不顧身地抱緊夥伴,才更顯得偉大、令人動容,不是嗎?
觀後感
總之,本片不僅是一部緊張刺激、又有槍戰又有爆破的爆米花電影。
同時,透過電影中的人物關係,簡單卻精準地點了朝鮮半島、美國與中國複雜的政治局勢,並以此訴說人性抉擇的議題;其說故事的功力及背後的人文思考,也是韓國大片中少有的中肯,並令人為之動容的。
我想,比起【屍速列車】和【與神同行】,深度娛樂兼具的【90分鐘末日倒數】,其深厚的製作水準以及創作者的文化底蘊,才更加地令人讚嘆不已、心悅誠服,並留下深刻的餘韻,回味無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