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至少可以是未來三年的可見狀態,「廣」在於目前世界永遠都有新事物的誕生,「深」在於身為造物者的人,終於意識到自身也有敵不過的事物,像是瘟疫、戰爭,都有可能捲土而來。
之所以會有這一篇文章的誕生,是因為近期總是在社群平台上看到朋友抱怨,像是2020年到底怎麼了?那麼多名人過世?又或是像我越來越搞不懂2020年了等等很厭世的發文,但這不過就是即使沒有疫情也會發生的事,只不過疫情把既有的問題更加凸顯,像是遠端工作,又或是中國的專制問題,還有像是美國的黑人問題。
目前的時代這處於一個「轉變」的過程,所以一切顯得混亂,就像工業革命當時,有人擔心機器自動化會取代人力,但卻催生出其他的工作,如今人工智慧的興起,也呈現出當時人們的擔憂。
不像十八世紀當時一項技術的革命,有那麼明確的分野,因為下一個技術的革命可能要相隔幾十年,從哀鳳誕生後,奠基共享經濟、再來有數位貨幣、接著自駕車,再來則是今年的5G技術,這都在短短幾十年內發生。
而且每一個技術往往都在一切都還沒發展完全時,不管是制度又或是環境,馬上又有下一個技術的誕生,所以目前時代的轉變,變得廣且無盡頭,同時也毫無方向,現在又加上疫情,讓時代的轉變變得更「深」,加深這情況的不只會是疫情,也有可能會是戰爭,原本處於轉化時代的人們就毫無方向、不知所措,現今加深的時代,讓人們不僅不知所措,還更加沒有希望。
未來將會是人機合作的時代,「人做感性的事,機器做理性的事。」不用太擔心魔鬼終結者的情境會不會上演,就現在狀況來說,擔心的大眾就一個禮拜不使用網路,一切疑慮就會消失殆盡。
這似乎說得太誇張,但機器學習,也就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它的基礎在於類神經網絡,其中的參數、輸入以及輸出,甚至是中間的函數選擇,一切都是由人類所創造及決定,再來,這些一系列的決定都跟前額葉有關。
簡單述說前額葉的能力,它是整個人體中最晚成熟的部分,甚至出社會後還沒完成發展完全,而它跟認知相關能力也有關,有著規劃的能力。
所以竟然類神經網絡由人類所規劃創造,而人類的規劃能力跟前額葉有關係,因此,除非這些我們所創造出的人工智慧,被裝載著跟我們人類一樣的「前額葉」裝置,不然人工智慧反過來統治人類,就真的只是都市傳說。
但會不會人類自己創造出一個類似「前額葉」的神經裝置?有一定的可能性。
但這也絕對不會是我們現今要擔心的事,光新冠肺炎就已經讓世界各國的人們看不到未來,也就是因為目前這些技術,像是機器學習都還在發展,所以各種不同創新的發現層出不窮,也就導致一系列人們的不安。
再來,這些技術除非是業界人士,不然背後的原理都要有一定的基礎才能理解,也因為多數人也不一定有時間會額外去理解,造成資訊落差,導致「不確定性」大增。
但其實「不確定性」才是常態,二十一世紀初有網路泡沫,現在雲端泡沫可能又將出現,幾年前世界出現強人掌權,現在大家希望川普下台,美國對於中國的抵制越加明顯,抖音將美國業務賣給微軟,英國終於要脫歐,但可能會有相對好的留住外國人才的法案?
再舉一個例子,近期OpenAI,一家非營利的人工智慧研究組織,開發出一個自然語言處理工具GPT-3,它是相關的自然語言處理器,反正一定又會有人在吵說要取代掉編輯類人才,但無疑這又是一堆無稽之談、鬼話在散播,先撇除掉基層人員是否會被取代,我們來看看不管是網路媒體又或是雜誌等媒體都有的專欄系列。
不管是專欄又或是邀稿,站在編輯、又或是讀者的角度,我們想要看的就是邀稿人的觀點,甚或是他的專業性又或是經驗,這是不可取代的,都要經過時間的淬煉,所以如果使用GPT-3代寫的話,就失去邀請的意義,再來作者的名字要掛誰?這也牽涉到倫理問題。
除非GPT-3中的神經網絡能夠加上撰稿人的前額葉,不然終究沒有獨特性。
寫了一堆,「不確定性」才是我這篇的主題,我想說的是,現在時代的分野並沒有一個清楚的界線,現今正處於一個模糊且廣的灰色地帶,也就是任何一切事物都有可能發生,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終點表示新的時代的開始,最需擔心的絕對不是有什麼多酷炫的人工智慧誕生,而是該怎樣保持動態平衡。
2020年的新冠肺炎不過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只不過還不到最後一根稻草,我相信有許多深藏黑洞中的問題還沒跳出,現階段就是先處理早就放到爛的問題,譬如說中國竊取美智財權的問題,又或是像美國佛洛伊德事件,在「
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中,就有提到美國早已發生黑人遭警察壓制致死的案例,太多問題也都是如此。
作為下一個十年之首 每個毫無方向的人該怎麼辦?
前面提到的動態平衡,我會認為是現今時代下的解方。所謂的動態平衡,就是以柔克剛,你不僅要有一定的「靈敏性」,同時也要有相對的「機動性」。
所謂的靈敏性就是了解世界的一切變化,聽起來很難,但這絕不是要你知道像是每個國家正在發生什麼事,而是要你了解世界的變化跟自己甚或是台灣的連結,譬如OpenAI近期開發出的GPT-3自然語言處理器。
如果你是媒體從業人員,就要有一定敏銳性,試著去想像它可以用來幫助我什麼事,讓我工作有什麼轉變,雖然這些技術要立即傳播到台灣還要有一定的年限,但跟立即的衝擊相比,一定的心理準備總是好的。
再來,以新冠肺炎來說,不用說航空業、旅宿業在未來一年要起飛根本是難上加難,如果你是今年的畢業生,還準備要考機師的話,真的是像極了愛情,明知女朋友早已不愛了,卻還不肯分手。
台灣疫情雖好,但其他國家根本就是地獄,航空業並不會因為台灣疫情好就好,它跟其他國家也有關,再來線上機師都可能要放無薪假,那為什麼還要再招機師,而且還要訓練,徒增一堆成本。
難道要他們每天開飛機繞台灣,讓老共不敢飛越中線威脅嗎?當然這是開玩笑。
所以處於疫情衝擊行業中的人員,如果不幸被資遣又或是放無薪假,這絕對不是你們的錯,這是結構性的問題,但你絕對有難過的時間,也請你最多難過不要超過三天,每一份你有盡力做過的工作,一定都會有成績,抓出來,並且試著與其他職業做連結,這將是你的切入點。
這就是所謂的「機動性」,你所走過的每個痕跡都是一個點,試著把點連成一條線,除非你是漫無目的的做每一份工作,不然每一份經歷都是你最好的武器。
靈敏性以及機動性的重點絕對不在於速度以及快速轉變,而是在於選擇的藝術,你不一定要每天都追到世界各地的最新新聞,但一定要了解世界起了什麼變化,這就是「靈敏性」,而當大學,甚至是小學都在鼓吹程式教育的同時,你也不應該馬上去學,了解你的工作到底需不需要程式,再來你要透過它完成什麼事,這就是「機動性」。
如果你是一位媒體從業人員,每天要看國內外的新聞,這時爬蟲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而不是去學習建模,更進階甚至可以碰到自然語言處理,如果你是電商業者,消費者行為可以透過建模去預測,同時搭配心理學或許能提升你的業績。
回歸自身 看清自己讓時代造就你
「靈敏性」、「機動性」可以讓你了解目前自身的情境,同時迅速幫助你轉往你可以走的道路。
不像當初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已經不是幾十年才會出現的事,因此沒有一條明確分野的界線,所以也就是說並不是說立即跟上技術就不會被淘汰,所以才會叫你不要大家都說要學Python就去學,當你學到一半的時候,發現開始有文章在討論新興程式女王Julia,你馬上轉往方向,又學一個月後,發現R的美好,又跳過去。
這絕對不是「機動性」,這是衝動,清楚了解現在自身處於時代、又或是社會中的哪個角色位置,將會讓你在選擇學習新事物時有更明確的方向
說來輕鬆,卻不是那麼簡單應對,因為安逸是普遍人們的選擇,變動自然不會是最佳的選擇,變動意味要經歷痛苦,同時試錯也會讓人挫折,但這卻是成長必經的路,你不會想要自己總是從事無聊的工作,就我自己來說就真的不會。
但無可避免,在這又「廣」且「深」的時代中,至少未來十年當中,灰色地帶將會持續存在,但「深」卻是可以由人所避免,所以了解自己的處境將會非常重要。
最後,如果有任何講錯的地方,歡迎跟我討論,另外,我也有在
Medium寫作,你也可以在那邊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