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誌預告】2000後的我們:燦爛與焦慮,都是我們的世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西元 2000 年,二十一世紀,伴隨著網路與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誕生了。
每個人對於我們都有不同的定義與和詮釋,因此出現了XYZ世代、I世代、C世代(Covid-19)、千禧世代、2000 後世代...諸如此類的世代名稱。
誰也沒想到,世界在在這短短幾年間,發展出無限可能性。網路帶動著資訊與社群媒體的傳播,也加速了國際化的速度,數位工具徹底顛覆我們的生活,科技的進步也促使許多職業進行世代更迭。
網路的興起帶動社群媒體的流行,而社群媒體在這個世代已經成為年輕人所謂的「個人品牌」,在社群媒體上展演自己變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更容易獲得曝光的優勢同時也帶來更加焦慮的現象,我們變得在意朋友回訊息的頻率與速度,心理健康的問題也逐漸被大眾重視。
我們的注意力被快速地吞噬中,藍光螢幕、社群媒體、廣告與碎片化資訊正拚命想擠進我們的眼球,我們變得很難保持自主的空間,我們越來越焦慮,我們同時很脆弱卻也堅強。
在這個人人皆可發聲的時代,我們似乎更加包容彼此的差異性,更加訴諸平等的價值;這個世代講求追求個人夢想,活出燦爛人生,高度肯定努力的重要性。
這個世代更加開放、自由,對於舊有傳統教育觀念日漸式微,新興的教育型態持續出現:實驗教育、森林小學、在家自學...,學習不再限於課堂和書本,而是整個社會與整個世界,也因著網路使學習可以無遠弗屆,限制我們的不再是空間和資訊,而是不敢擁有野心的自己。
這個世代變化的速度令人難以想像,我們好像被訓練得很能接受變化,但同時卻也畏懼變化,也因為如此多元的未來方向,而使我們對於未來的選擇更加迷惘。
世代會殞落,會更迭,我們該如何紀錄與延續世代?
我們藉由《因為我們年輕》WAY小誌第五期的主題《我們在 Hashtag 裡尋找自己的 #世代》來探討我們這個世代青年的故事。
我們,究竟能成為什麼?

#社群媒體的世代—自媒體是這世代表達自己的獨特方式

在這個網路時代,自媒體無疑是這個世代表達自己的獨特方式,本期我們訪問了全台最高粉絲數的高中讀書帳——擁有 7.2 萬的 Instagram 粉絲的昀子,以及散發獨特魅力的前自學生魔術師 Youtuber 嬸嬸。期待從兩個自媒體人的角度,去觀察這個世代與自己的關係,以及他們如何善用網路的力量,去展現自己不同的一面,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學生組織的世代—發揮影響力改變教育生態的學生團隊

這個世代的學生族群很有自己的想法,甚至開始自創組織,發揮影響力去影響週遭的青年。本期我們訪問了學生組織 GenZ 創辦人莊承翰,以及就讀台大的Z星球社團發起人與高中生循環經濟創辦人賴澤霖。從他們創辦學生組織到後來去實踐的過程,能看見他們對於這個世代的教育有什麼樣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他們親身去實踐這個過程,以致於讓這些想法落地生根,發揮了與眾不同的影響力。

我們在 Hashtag 裡尋找自己的 #世代:20位青年的20種標籤

《因為我們年輕》WAY小誌第五期封面主題是《我們在 Hashtag 裡尋找自己的 #世代》,小誌收集了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年齡層的20位青年們,寫下他們對於這個世代的20種詮釋與定義,使我們能從不同人的角度,去觀察和紀錄這個我們所存在的此時此刻。
我們在 Hashtag 裡尋找自己的 #世代,不管是燦爛或焦慮,都是我們的世代。
《因為我們年輕》WAY小誌第五期《我們在 Hashtag 裡尋找自己的 #世代》募資計畫將於2022年三月上線,敬請期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突然發現竟然沒有自學生的迷因,然後我就辦了。這裡是個自學生取暖舒壓、非自學生了解自學生態的好地方。」這句話寫在「自學生迷因」IG帳號的首頁,也是自學生迷因故事的起頭。
體制與自學,兩者看似互不相關。很多人認為,體制生就是體制生,自學生就是自學生,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但真是如此嗎?
對你來說,「未來」意味著什麼呢?是一場未知的精采冒險?是充滿迷霧的十字路口?是充滿希望與盼望的人生?抑或是在選擇與取捨當中做出選擇,甚至必須在即將到來的里程碑中把握機會?
他是陳毅,他是一位青年作家和紀錄片導演。他在高中時創辦獨立媒體——草根青年發聲網,以特殊選才上了中央大學,大學期間仍不忘初心繼續寫作,出版個人自傳《18後,成為你想成為的大人》,耗時兩年拍攝《1819》紀錄片,在紀錄片裡討論讀書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並出版《在長大之前,紀錄片1819拍攝紀實》。
在你記憶中的青春時光裡,你是怎麼度過的呢?是在球場上揮灑汗水,還是在教室中苦讀備戰?是在學生活動中耀眼活躍,還是認為自己只是無名小卒?不論是什麼樣子的你,都是青春。
「年輕像是踩不住的煞車,理性努力想拉住感性,卻總失敗。」 「年輕是種可以勇敢夢想的年紀,雖然可以因為年輕而勇敢,卻不能因為無知而放縱。」 「年輕就是很勇敢啊!什麼都敢去做!」 第二期《因為我們年輕》WAY小誌的主題是「年輕是什麼?」,我們邀請了12-24歲的14位年輕人,以及6位大人分享他們對於年
「突然發現竟然沒有自學生的迷因,然後我就辦了。這裡是個自學生取暖舒壓、非自學生了解自學生態的好地方。」這句話寫在「自學生迷因」IG帳號的首頁,也是自學生迷因故事的起頭。
體制與自學,兩者看似互不相關。很多人認為,體制生就是體制生,自學生就是自學生,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但真是如此嗎?
對你來說,「未來」意味著什麼呢?是一場未知的精采冒險?是充滿迷霧的十字路口?是充滿希望與盼望的人生?抑或是在選擇與取捨當中做出選擇,甚至必須在即將到來的里程碑中把握機會?
他是陳毅,他是一位青年作家和紀錄片導演。他在高中時創辦獨立媒體——草根青年發聲網,以特殊選才上了中央大學,大學期間仍不忘初心繼續寫作,出版個人自傳《18後,成為你想成為的大人》,耗時兩年拍攝《1819》紀錄片,在紀錄片裡討論讀書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並出版《在長大之前,紀錄片1819拍攝紀實》。
在你記憶中的青春時光裡,你是怎麼度過的呢?是在球場上揮灑汗水,還是在教室中苦讀備戰?是在學生活動中耀眼活躍,還是認為自己只是無名小卒?不論是什麼樣子的你,都是青春。
「年輕像是踩不住的煞車,理性努力想拉住感性,卻總失敗。」 「年輕是種可以勇敢夢想的年紀,雖然可以因為年輕而勇敢,卻不能因為無知而放縱。」 「年輕就是很勇敢啊!什麼都敢去做!」 第二期《因為我們年輕》WAY小誌的主題是「年輕是什麼?」,我們邀請了12-24歲的14位年輕人,以及6位大人分享他們對於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 Z世代當道!如何有效觸及 Z世代的社群媒體策略 Z世代(1995-2010 年出生)的特質 1️⃣ 數位原住民:生長於科技爆發的時代,對數位工具和平台運用得心應手。 2️⃣ 短影音愛好者:偏好 TikTok、Instagram Reels 等短視頻內容。 3️⃣ 價值導向:
Thumbnail
 Z世代是社會學家對1995年到2005年­間出生的這一群人的稱呼,也就是現今16到­25歲的年輕人,他們出生時網路剛誕生,G­oogle隨後註冊網域,而在求學成長期間­智慧型手機問世,他們也是所謂的數位原住民­與隨時隨地上網的一代,網路與社群對他們有­絕對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雖然帶來更多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Thumbnail
N世代“Net Generation”,指1970年後出生的“網絡世代”或稱“新世代”。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N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年齡差異,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他們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 他們的技術熟練度、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使得他們與以往的員工群體截然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Y 世代 (Generation Y) 又稱「千禧世代」(Millennials),Conan 用諧音 Generation Why 道出千禧世代對於世界的困惑,雖然他自己可能比較屬於 Z 世代。比起上個世代的父母,Y 世代或 Z 世代的年輕人對活著這件事有更多的疑惑。我們活在網際網路活躍,資訊
Thumbnail
你心目中夢幻的職業是什麼?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這應該是所謂的富二代,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負二代」。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化,以及社群媒體的興起,再加上2019年爆發導致全球封鎖待在家,宅經濟興起,工作的產業及模式也出現巨大變化。就像之前寫部落格的格主,可以從觀看人數發展到業配文,到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 Z世代當道!如何有效觸及 Z世代的社群媒體策略 Z世代(1995-2010 年出生)的特質 1️⃣ 數位原住民:生長於科技爆發的時代,對數位工具和平台運用得心應手。 2️⃣ 短影音愛好者:偏好 TikTok、Instagram Reels 等短視頻內容。 3️⃣ 價值導向:
Thumbnail
 Z世代是社會學家對1995年到2005年­間出生的這一群人的稱呼,也就是現今16到­25歲的年輕人,他們出生時網路剛誕生,G­oogle隨後註冊網域,而在求學成長期間­智慧型手機問世,他們也是所謂的數位原住民­與隨時隨地上網的一代,網路與社群對他們有­絕對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雖然帶來更多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Thumbnail
N世代“Net Generation”,指1970年後出生的“網絡世代”或稱“新世代”。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N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年齡差異,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他們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 他們的技術熟練度、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使得他們與以往的員工群體截然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Y 世代 (Generation Y) 又稱「千禧世代」(Millennials),Conan 用諧音 Generation Why 道出千禧世代對於世界的困惑,雖然他自己可能比較屬於 Z 世代。比起上個世代的父母,Y 世代或 Z 世代的年輕人對活著這件事有更多的疑惑。我們活在網際網路活躍,資訊
Thumbnail
你心目中夢幻的職業是什麼?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這應該是所謂的富二代,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負二代」。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化,以及社群媒體的興起,再加上2019年爆發導致全球封鎖待在家,宅經濟興起,工作的產業及模式也出現巨大變化。就像之前寫部落格的格主,可以從觀看人數發展到業配文,到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