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世代,改寫了我們孩子的童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數位世代
不同世代面對數位產品,態度和使用習慣大不同,這是我們正在了解及學習的事。
你可曾想過我們現今所處的數位環境是如此的豐富便利,為我們帶來很多的可能。在這個時代,大多人幾乎有智慧型手機與上網經驗,甚至隨時能從網路上獲取所需資訊,進行購物、交友、玩遊戲、娛樂,以及進行即時或虛擬的人際互動等社交行為。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智慧型手機的到來,發展出不同的名詞來形容世代的差異性。你知道什麼是「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及「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嗎?
根據美國作家馬克.普倫斯基(Marc Prensky)從教育領域的觀察角度,在2001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這兩個名詞,以1980年代為分界。「數位原住民(*1)」是指在此之後出生,從小生活在發展迅速的數位環境且被各式數位產品包圍的人,他們獲得知識的途徑廣泛而多元,善於吸納新穎的資訊;「數位移民」則是入學後,才在學校經過特別學習或進入職場後,經過教育訓練而學會使用數位科技產品,並去適應數位時代的科技社會,因而被稱為「數位移民」。
這似乎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現在,做父母的生活、學習與成長環境與我們的孩子截然不同,已經不是我們教小孩,而是需要向下一代學習。而在這幾年的校園工作經驗中,有機會了解孩子們的世界,深切體悟到網路及智慧型手機如何影響青少年生活的各個面向,包括身心健康及人際互動。手中的螢幕深深吸引孩子的目光,其實我們大人也是。我有時很驚嘆數位產品及手機APP的日新月異,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你認識下面幾個呢?
  • Instagram、小紅書、抖音
  • bilibili、Snapchat
  • YouTuber、實況主、直播
  • 傳說、王者榮耀、英雄聯盟
坦白說以上滿多是我從孩子口中得知,才發現天阿!網路帶給我們的,遠比我想像的還要多,這些東西,就是孩子們的次文化,也是他們吸收資訊的主要來源。我記得我的案主曾跟我說他的電繪能力是從bilibili這個網站自學而來,跟我分享作品時的當下,欣賞這個孩子對動畫的執著與熱情;同時,這個分享網站也讓一群有相同嗜好興趣的人們在此交流,隨時隨地,不分國家區域、不分種族的給彼此回饋。
不過,這些數位產品,我們究竟何時可以給小孩使用才對呢? 從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文獻、書籍及教育學者,經過了許多討論,我覺得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體認到孩子會與網路、手機一同生活成長的事實,與其限制他們不要使用網路,不如教他們如何正確使用這些產品,建立或提升他們所需具備的能力,舉例來說,像是是否能辨識網路得來的資訊,這些訊息是否正確?是否普及?尤其現在網路可能有假新聞、不實報導,這些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判斷。還有,是否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與個人資料嗎?在加入或下載APP的服務時,其實我們不自覺給出太多個人資訊,這些資料如何被使用,我們是否有跟孩子做這方面的討論,提醒孩子需仔細閱讀相關的隱私與服務條款,當我們使用免費網站,如臉書或YouTube,他們從中得到什麼?我們是否有好好思考過這個問題,其實線上的一切都不太可能免費,那個代價就是個人的資料,用個資換取哪些服務是我們須謹慎決定的。網路世界裡所需具備的種種能力,是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同面對及學習的,我覺得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我們所處的數位環境多了一些樂趣與挑戰,也持續引導孩子思考下去,真好!
Photo by Greg Rosenke on Unsplash.
備註:
1. 參閱「數位原生代VS網路移民,數位代溝如何解?」大家健康雜誌: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Rv7rLW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成材不成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父母如何制定3C使用規則,需瞭解自己給予孩子使用3C的目的與時機,並制定好頻率與時間,確實執行並監督管理。
成癮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各方面長久累積」的過程,同樣的,要幫助孩子脫離癮,也不是短時間、單一方法就容易奏效,小至孩子、大至整個家庭可能都需要有些調整。 孩子的成癮或許是要告訴我們:「要做些改變了」、「孩子有我不了解的地方」,甚至「我自己都有我不了解的地方」,調整心態,正面以對!
當女孩變成女人,從女人變成媽媽。每一次的改變,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有了孩子後,發現孩子教會我很多事,更了解自己的優先順序,越來越明白在教養孩子的路上,學會理解的不只是孩子,包括我自己、另一半,還有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也會影響著自己的每一個選擇。
有一次有個機會,在非治療的情境下,跟一個10歲的孩子在遊戲室裡頭一起做勞作,我跟他開始閒聊。 「老師,你玩過傳說嗎?」他問我。 「沒有。」我據實以告。 「那你為什麼喜歡玩這個遊戲?」我只能像門外漢一般的問這種喜歡或不喜歡的問題。 網路遊戲真的不好嗎? 傳說,是一種滿足需求的方法。
「發現自己常常容易被手機通知聲打斷手邊工作,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來滑,就算沒有訊息,也會想要打開看一下……」 「自己在FB、Instagram上發文,如果沒有人按讚,會感到難過失落,或是Line被已讀不回的時候,一直盯著手機看,直到對方回覆才安心……」
文/王郁君諮商心理師 不知道面對世代的變化與科技日新月異的進展之下,大家最擔心的部分是甚麼呢? 孩子玩手遊的時間無法控制? 孩子接觸不當色情、暴力網路資訊? 孩子因為成天看3C產品導致視力損傷? 孩子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而無法專心念書? . . . . . . . . . .
父母如何制定3C使用規則,需瞭解自己給予孩子使用3C的目的與時機,並制定好頻率與時間,確實執行並監督管理。
成癮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各方面長久累積」的過程,同樣的,要幫助孩子脫離癮,也不是短時間、單一方法就容易奏效,小至孩子、大至整個家庭可能都需要有些調整。 孩子的成癮或許是要告訴我們:「要做些改變了」、「孩子有我不了解的地方」,甚至「我自己都有我不了解的地方」,調整心態,正面以對!
當女孩變成女人,從女人變成媽媽。每一次的改變,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有了孩子後,發現孩子教會我很多事,更了解自己的優先順序,越來越明白在教養孩子的路上,學會理解的不只是孩子,包括我自己、另一半,還有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也會影響著自己的每一個選擇。
有一次有個機會,在非治療的情境下,跟一個10歲的孩子在遊戲室裡頭一起做勞作,我跟他開始閒聊。 「老師,你玩過傳說嗎?」他問我。 「沒有。」我據實以告。 「那你為什麼喜歡玩這個遊戲?」我只能像門外漢一般的問這種喜歡或不喜歡的問題。 網路遊戲真的不好嗎? 傳說,是一種滿足需求的方法。
「發現自己常常容易被手機通知聲打斷手邊工作,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來滑,就算沒有訊息,也會想要打開看一下……」 「自己在FB、Instagram上發文,如果沒有人按讚,會感到難過失落,或是Line被已讀不回的時候,一直盯著手機看,直到對方回覆才安心……」
文/王郁君諮商心理師 不知道面對世代的變化與科技日新月異的進展之下,大家最擔心的部分是甚麼呢? 孩子玩手遊的時間無法控制? 孩子接觸不當色情、暴力網路資訊? 孩子因為成天看3C產品導致視力損傷? 孩子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而無法專心念書? . . . . . . . . .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 Z世代當道!如何有效觸及 Z世代的社群媒體策略 Z世代(1995-2010 年出生)的特質 1️⃣ 數位原住民:生長於科技爆發的時代,對數位工具和平台運用得心應手。 2️⃣ 短影音愛好者:偏好 TikTok、Instagram Reels 等短視頻內容。 3️⃣ 價值導向:
Thumbnail
 Z世代是社會學家對1995年到2005年­間出生的這一群人的稱呼,也就是現今16到­25歲的年輕人,他們出生時網路剛誕生,G­oogle隨後註冊網域,而在求學成長期間­智慧型手機問世,他們也是所謂的數位原住民­與隨時隨地上網的一代,網路與社群對他們有­絕對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雖然帶來更多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有太多孩子從小在電視與行動裝置螢幕的吸引下,與這個真實世界距離愈來愈遙遠,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形成許多負面影響,也逐漸產生了許多精神障礙,若我們能帶著孩子一起耕種或烹調,就能透過食物,可以找回人與環境連結的臍帶。    
Thumbnail
隨著二十一世紀到來,網際網路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被套上了奶嘴,慢慢的成為「邊緣人」。就大學生(社會的未來)來說,四五十年代的讀書人在一起導論的是國家的未來,是世界動向;七八十年代大學生們在一起也是導論學業,社會建設。 而現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不是天天追劇,就是死宅玩遊戲...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數位新世代父母面臨兒童使用網路的煩惱,本書以教導網路運作原理與引導孩子思考為重點,提供父母與孩子共同探索網路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 Z世代當道!如何有效觸及 Z世代的社群媒體策略 Z世代(1995-2010 年出生)的特質 1️⃣ 數位原住民:生長於科技爆發的時代,對數位工具和平台運用得心應手。 2️⃣ 短影音愛好者:偏好 TikTok、Instagram Reels 等短視頻內容。 3️⃣ 價值導向:
Thumbnail
 Z世代是社會學家對1995年到2005年­間出生的這一群人的稱呼,也就是現今16到­25歲的年輕人,他們出生時網路剛誕生,G­oogle隨後註冊網域,而在求學成長期間­智慧型手機問世,他們也是所謂的數位原住民­與隨時隨地上網的一代,網路與社群對他們有­絕對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雖然帶來更多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有太多孩子從小在電視與行動裝置螢幕的吸引下,與這個真實世界距離愈來愈遙遠,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形成許多負面影響,也逐漸產生了許多精神障礙,若我們能帶著孩子一起耕種或烹調,就能透過食物,可以找回人與環境連結的臍帶。    
Thumbnail
隨著二十一世紀到來,網際網路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被套上了奶嘴,慢慢的成為「邊緣人」。就大學生(社會的未來)來說,四五十年代的讀書人在一起導論的是國家的未來,是世界動向;七八十年代大學生們在一起也是導論學業,社會建設。 而現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不是天天追劇,就是死宅玩遊戲...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數位新世代父母面臨兒童使用網路的煩惱,本書以教導網路運作原理與引導孩子思考為重點,提供父母與孩子共同探索網路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