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造港人、港人造時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下午(1/27)很榮幸參加《時代革命》的電影試片,作為一部紀錄片,《時代革命》確實有把香港反送中事件的起因、過程展現出來。許多畫面片段是我們曾經在網路上看過的「故事」,《時代革命》則作為「說書人」補充了當時的氛圍以及抗爭者的想法。

我與香港的距離

其實2019年以前,我對香港的想像僅僅是電影《逃學威龍》、《新哥傳奇》;歌曲《上海灘》、《皇后大道東》,甚至在我更小的時候,香港是朋友出國熱門選擇,香港,只是一個觀光地。
直到反送中抗爭事件爆發,透過手機傳播,台灣人才開始接觸這件事,不過當時社群討論的篇幅僅僅是很平面的報導,我身邊的朋友也開始關注的時候,大概是元朗事件後,不過當時的我距離第一次關注反送中抗爭已經很遠了。我一度以為反送中會在台灣人關注後很快落幕,可惜天不遂人願,悲劇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9年末,應該是反送中運動開始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可是我身邊的同學、老師,只是關心學測有沒有可能入題。在校刊社擔任編輯的我,遇到有關反送中的稿件時,也只能看著老師以「政治敏感議題」為由,將其退稿,可見「關注」離我們還很遠。

港人抗爭

回到香港人的街頭抗爭, 最一開始的「和理非」方式在港府宣布不會撤回送中條例時,就已經等同宣布失敗,這迫使「勇武派」方式成為之後街頭抗爭的常態。「暴力抗爭」的好處是引起政府、國際的重視,壞處則是它的代價更高,受傷流血、死亡、性暴力,甚至牽連家人,另外「暴力抗爭」還有一個風險是失控,暴力抗爭最怕的就是過程的失控,導致社會不支持,若是這樣將前功盡棄。好在港人素質很高,即便抗爭過程情緒激化,依然能保持理性決定何時該煞車,例如在占領立法議會時,不偷不搶,因為一旦發生「打砸搶」既使事件初衷容易失焦,亦讓抗爭與「暴徒」掛勾。在「be water」戰術中更可見港人避免傷亡的抗爭邏輯,畢竟是與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警隊對峙。
很可惜,港府仍然不撤回送中條例,仍舊把抗爭者視為暴徒,縱容警隊過分執法。街頭抗爭愈演愈烈,有更多港人開始支持抗爭運動,不過也有人指責抗爭運動是破壞香港,確實,香港被破壞了,可是原因究竟是什麼?是什麼理由迫使港人、這些十幾二十歲的青年,不待在家裡玩射擊遊戲,而是需要走上街頭、站在前線吃子彈?不論動機為何,鐵定不是為了今天能上班、明天股票漲、房地產賺錢,因為那是安於「現狀」的自私想法。從來就沒有人討厭現況,可是當自由被蠶食鯨吞,站在催淚迷霧中的青年,只希望在社會上旁觀的其他人,可以走出「無知之幕」哪怕你不願意站上街頭、哪怕彼此素未謀面,他們都願意為「自由香港」的渴望擋子彈。

時代、港人

我很喜歡一個討論的題目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香港青年說自己是被時代選中的人,這種宿命論或許只是他們對於現況無奈的自我安慰,可是若說是香港青年在改變時代,那我百分之百認同這句話,因為「時代革命」是真正在香港社會上演的運動,大家都在時代下被迫成為演員,一場真槍實彈,害怕與勇敢如影隨形的「紀錄片」。
銅鑼灣書店老闆說:「香港人的認同在香港人自己身上…猶太人離開自己的國家後,才再度回去建國,香港人也可以」。近兩年,許多港人來台尋求庇護,看著台灣的民主自由,除了羨慕,心心念念的還是香港。港人看台灣的民主之路,同樣是篳路藍縷,花了四十年才有現在的成果,台灣人更是看著香港這幾年的流血抗爭,而更珍視自己的自由。
現在的台灣人比以前關注香港、比以前珍惜民主自由了,可是民主自由的挑戰依然存在且威脅與日俱增,若台灣面臨巨浪來襲,能不能像香港那樣成為迷霧中的燈塔?我們真的感受到危機了嗎?
《時代革命》2/25全台上映,請號召身邊所親愛的人,讓我們一起尋找解答。
    avatar-img
    3會員
    28內容數
    生活有感心情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年前寒假留在學校宿舍準備比賽的日常生活,今天才把它放上來
    這是一篇筆者投書,寫作完成於12/16號。因為一些大人的原因,沒有成功投書。雖然公投結束了,但筆者的呼籲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看到。是為記。
    下午一點後,原本因為本島南方海面的颱風,而引發的一陣雨勢終於間歇,在便當店吃完飯,正好可以照著計劃去全聯買一些日用品。我遇到一位熟悉的女子,或許是我過度解釋。總之,我遇到了一件微離奇的邂逅,一切都懸而未解,搔動我的內心。
    宮崎駿的電影不乏這類帶有議題討論的故事手法,除了上述的《神隱少女》,比較「偏向」環保議題的《魔法公主》、《平成狸合戰》亦是;為何說是「偏向」呢?原因是,它們其實都不是僅僅談論「環保」,就我觀察,環保議題只是「表」,甚至可能只是劇情而非設定,往下繼續談。
    (封圖授權:東吳大學許蓓苓老師、師丈)  我們總是看見這麼多篇以台北為背景的故事,這座城市藏有什麼樣吸引作家的秘密魅力,讓這裡的故事總是深刻地打動人心?  
    九月了,許多準大學生正在期待新的校園生活。陌生的環境曾經使我受了傷,事情回到一年前,一位不負責任的櫃台人員……
    一年前寒假留在學校宿舍準備比賽的日常生活,今天才把它放上來
    這是一篇筆者投書,寫作完成於12/16號。因為一些大人的原因,沒有成功投書。雖然公投結束了,但筆者的呼籲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看到。是為記。
    下午一點後,原本因為本島南方海面的颱風,而引發的一陣雨勢終於間歇,在便當店吃完飯,正好可以照著計劃去全聯買一些日用品。我遇到一位熟悉的女子,或許是我過度解釋。總之,我遇到了一件微離奇的邂逅,一切都懸而未解,搔動我的內心。
    宮崎駿的電影不乏這類帶有議題討論的故事手法,除了上述的《神隱少女》,比較「偏向」環保議題的《魔法公主》、《平成狸合戰》亦是;為何說是「偏向」呢?原因是,它們其實都不是僅僅談論「環保」,就我觀察,環保議題只是「表」,甚至可能只是劇情而非設定,往下繼續談。
    (封圖授權:東吳大學許蓓苓老師、師丈)  我們總是看見這麼多篇以台北為背景的故事,這座城市藏有什麼樣吸引作家的秘密魅力,讓這裡的故事總是深刻地打動人心?  
    九月了,許多準大學生正在期待新的校園生活。陌生的環境曾經使我受了傷,事情回到一年前,一位不負責任的櫃台人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愿荣光归香港(2) 4、叛变       随着反送中运动的持续不断,一波接一波,烈度也越来越强,官民冲突、警民冲突,以及社会裂痕无法修复,对立和敌对有增无减,民间的民主诉求也随之增加。而港府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的退让,因为得到了北京当局的大力支持,港府和警方显得十分的蛮横,并多次抹黑指责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香港不僅是觀光聚集地,更是民主與共產交匯的舞臺。我與在香港的友人探索香港的街道與歷史,尤其是對於反送中運動的深遠影響,繁華背後隱藏著恐懼與壓迫。距離2019年的反送中,五年過去了,香港現在變成什麼樣子。是否人們還記得,這重要卻又痛苦的回憶。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近年來,香港的遭遇屢屢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是作爲大陸人,我實在不能同情香港。因爲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都是富人同情窮人,强者同情弱者。現在就大陸人的境況來說,怎可比香港呢? 香港雖然遭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畢竟還沒有發展到64的程度。想想當初被坦克車碾過的學生,被子彈打死的市民。。。過去香港人笑
      幾年前,香港反送中時的一句口號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存在著「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和理非」立場和手段相對激烈的「勇武派」。兩種立場對每件事情應該怎麼做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與做法,人們也擔心另一立場的做法會影響運動在社會上的觀感,但他們依然喊出「不割席」的宣言。雖然立場不同,卻同意彼此的觀點都很重要。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愿荣光归香港(2) 4、叛变       随着反送中运动的持续不断,一波接一波,烈度也越来越强,官民冲突、警民冲突,以及社会裂痕无法修复,对立和敌对有增无减,民间的民主诉求也随之增加。而港府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的退让,因为得到了北京当局的大力支持,港府和警方显得十分的蛮横,并多次抹黑指责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香港不僅是觀光聚集地,更是民主與共產交匯的舞臺。我與在香港的友人探索香港的街道與歷史,尤其是對於反送中運動的深遠影響,繁華背後隱藏著恐懼與壓迫。距離2019年的反送中,五年過去了,香港現在變成什麼樣子。是否人們還記得,這重要卻又痛苦的回憶。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近年來,香港的遭遇屢屢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是作爲大陸人,我實在不能同情香港。因爲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都是富人同情窮人,强者同情弱者。現在就大陸人的境況來說,怎可比香港呢? 香港雖然遭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畢竟還沒有發展到64的程度。想想當初被坦克車碾過的學生,被子彈打死的市民。。。過去香港人笑
      幾年前,香港反送中時的一句口號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存在著「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和理非」立場和手段相對激烈的「勇武派」。兩種立場對每件事情應該怎麼做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與做法,人們也擔心另一立場的做法會影響運動在社會上的觀感,但他們依然喊出「不割席」的宣言。雖然立場不同,卻同意彼此的觀點都很重要。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