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造港人、港人造時代?

2022/01/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下午(1/27)很榮幸參加《時代革命》的電影試片,作為一部紀錄片,《時代革命》確實有把香港反送中事件的起因、過程展現出來。許多畫面片段是我們曾經在網路上看過的「故事」,《時代革命》則作為「說書人」補充了當時的氛圍以及抗爭者的想法。

我與香港的距離

其實2019年以前,我對香港的想像僅僅是電影《逃學威龍》、《新哥傳奇》;歌曲《上海灘》、《皇后大道東》,甚至在我更小的時候,香港是朋友出國熱門選擇,香港,只是一個觀光地。
直到反送中抗爭事件爆發,透過手機傳播,台灣人才開始接觸這件事,不過當時社群討論的篇幅僅僅是很平面的報導,我身邊的朋友也開始關注的時候,大概是元朗事件後,不過當時的我距離第一次關注反送中抗爭已經很遠了。我一度以為反送中會在台灣人關注後很快落幕,可惜天不遂人願,悲劇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9年末,應該是反送中運動開始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可是我身邊的同學、老師,只是關心學測有沒有可能入題。在校刊社擔任編輯的我,遇到有關反送中的稿件時,也只能看著老師以「政治敏感議題」為由,將其退稿,可見「關注」離我們還很遠。

港人抗爭

回到香港人的街頭抗爭, 最一開始的「和理非」方式在港府宣布不會撤回送中條例時,就已經等同宣布失敗,這迫使「勇武派」方式成為之後街頭抗爭的常態。「暴力抗爭」的好處是引起政府、國際的重視,壞處則是它的代價更高,受傷流血、死亡、性暴力,甚至牽連家人,另外「暴力抗爭」還有一個風險是失控,暴力抗爭最怕的就是過程的失控,導致社會不支持,若是這樣將前功盡棄。好在港人素質很高,即便抗爭過程情緒激化,依然能保持理性決定何時該煞車,例如在占領立法議會時,不偷不搶,因為一旦發生「打砸搶」既使事件初衷容易失焦,亦讓抗爭與「暴徒」掛勾。在「be water」戰術中更可見港人避免傷亡的抗爭邏輯,畢竟是與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警隊對峙。
很可惜,港府仍然不撤回送中條例,仍舊把抗爭者視為暴徒,縱容警隊過分執法。街頭抗爭愈演愈烈,有更多港人開始支持抗爭運動,不過也有人指責抗爭運動是破壞香港,確實,香港被破壞了,可是原因究竟是什麼?是什麼理由迫使港人、這些十幾二十歲的青年,不待在家裡玩射擊遊戲,而是需要走上街頭、站在前線吃子彈?不論動機為何,鐵定不是為了今天能上班、明天股票漲、房地產賺錢,因為那是安於「現狀」的自私想法。從來就沒有人討厭現況,可是當自由被蠶食鯨吞,站在催淚迷霧中的青年,只希望在社會上旁觀的其他人,可以走出「無知之幕」哪怕你不願意站上街頭、哪怕彼此素未謀面,他們都願意為「自由香港」的渴望擋子彈。

時代、港人

我很喜歡一個討論的題目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香港青年說自己是被時代選中的人,這種宿命論或許只是他們對於現況無奈的自我安慰,可是若說是香港青年在改變時代,那我百分之百認同這句話,因為「時代革命」是真正在香港社會上演的運動,大家都在時代下被迫成為演員,一場真槍實彈,害怕與勇敢如影隨形的「紀錄片」。
銅鑼灣書店老闆說:「香港人的認同在香港人自己身上…猶太人離開自己的國家後,才再度回去建國,香港人也可以」。近兩年,許多港人來台尋求庇護,看著台灣的民主自由,除了羨慕,心心念念的還是香港。港人看台灣的民主之路,同樣是篳路藍縷,花了四十年才有現在的成果,台灣人更是看著香港這幾年的流血抗爭,而更珍視自己的自由。
現在的台灣人比以前關注香港、比以前珍惜民主自由了,可是民主自由的挑戰依然存在且威脅與日俱增,若台灣面臨巨浪來襲,能不能像香港那樣成為迷霧中的燈塔?我們真的感受到危機了嗎?
《時代革命》2/25全台上映,請號召身邊所親愛的人,讓我們一起尋找解答。
    2會員
    23內容數
    生活有感心情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