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NGO前的省思:環團的空戰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篇方格子將揭示我所見到的環團困境:社群操作的手法日新月異,傳統NGO該如何與時俱進?撇除以政府為對口的研究組織,根據自身待在環保團體的經驗,解析NGO組織文化,在何社群上為何難以施力。


開篇點題:NGO倡議困境在於缺乏刺破同溫層泡泡的能力


一、為議題而生


NGO組織發跡於各種社會議題。臺灣有脈絡悠久的環境運動史,從早期的反公害運動,或萬年議題核四商轉議題、美濃反水庫運動等等⋯⋯持續到晚近的麥寮六輕、國光石化、亞洲水泥,又或者近年的藻礁公投、規模較小的「為野生動而走」、外木山填海造陸(四接),不能忽略的熱門新興議題,如:氣候變遷、淨零碳排、公正轉型、漁電共生、知本光電案,也都是當代環保團體的守備範圍。


二、點鐵未成金


三、四十年來,環境運動曾經歷過蓬勃發展的時代,但是時代的浪潮讓社會型態改變,資訊革命改變了傳播途徑,新時代多了新方法:上節目訪談、開直播、錄Podcast、拍短影音曝光,乃至於出書、製作桌遊,甚至演唱會⋯⋯手段可謂千奇百怪,倡議的本質不變,但面目全非。NGO依然得要組織街頭抗爭,現今或罕見貢寮1003事件般,激烈的抗爭現場,而是多了電腦前製圖、寫網路空戰的論述,還要經營粉絲專頁,讓受眾接收資訊,有娛樂者和KOL合作,傾眾人之力促使政府及社會改變,但組織真的跟上了嗎?


三、聲音近了,但也小了


上街頭組織一場抗議活動,需要各方協力,如:場地租借、音響設備、媒體聯絡。繁複的調度工作,令人敬佩。試著想像在那個沒有線上會議和LINE聯絡的時代,人們是如何呼朋引伴;沒有網際網路曝光,卻靠著人際網路號召到高行動力的群眾。當今組織工具進步,連電話都嫌過時了,卻得回頭思考,人呢?他們都待在哪裡?



碎片化下的價值排序:你的議題不重要


一、什麼事情才算重要


假設今天打開手機,20分鐘的瀏覽時間內,有甲乙丙三個社會議題推到你面前,同時也有ABC三個時事資訊,你會如何分配你的目光?又會如何排序這些事情的重要順序?

死刑存廢重要、男明星劈腿重要、無家者重要、川普當選重要、閨蜜分手重要、性別平權重要、烏俄戰爭重要、Meta規範更新重要、鳥山明過世重要⋯⋯怎麼脫穎而出?

「什麼事情才算是重要?」這問題的答案只能窮舉換言之,我們憑什麼說環保重要?憑什麼說氣候變遷重要?憑什麼說做好垃圾分類重要?打開後臺數據,令人遺憾的事實是:洋洋灑灑的千字倡議文,在社群軟體上竟連筆墨分數都沒有。


二、放心吧!資訊爆炸不是你的錯


安侯建業KPMG在《臺灣永續風險大調查》報告中,評估臺灣的永續、社會問題,發現2024年相較於兩年前的調查,「品牌行銷能力不足」快速攀升,成為使命型組織的主要挑戰,僅次於「人才短缺」。

該報告解釋:「品牌行銷與市場進入成為新考驗,隨著ESG、永續、環保等關鍵字愈趨熱門,市場競爭也白熱化」。換句話說,NGO組織的解方就是有效的行銷影響力!

倡議型態改變,資訊爆炸造成傳播困境,是大家都面臨到的壓力,雖不是誰的錯,卻仍是不變的難題。


三、具有組織經驗和環境意識的老前輩,不見得懂得新時代的社群行銷


我在NGO時,負責一檔Podcast節目,我的經驗算是舒服的,老闆願意給我資源和空間去嘗試,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如此幸運,儘管錄音門檻低,但光是「打造人設」就已是一件看似容易,實則卻亟需要資源、能力、運氣三者合一的事,更別提檯面上叫得出名字的節目,背後製作過程絕對沒有看起來容易。

也許在你的組織中,老闆會一聲令下:「去弄一檔時下流行的」、「搞一些年經人喜歡的Podcast呀!」這麼說好了,如果真的如此簡單,為何有許多年薪百萬的人,需要放棄自己的工作才能投入新媒體,不正是因為「搞年輕人喜歡的」是件不容易的事嗎?


我想說的是:對於「年輕人的玩意兒」不要輕敵、不要小看、也不要氣餒。

熟悉網路的人更擅長討好演算法,當今高中生比網路世代又更推進(手機世代)他們隨手錄製的一段影片、隨手發的心情疑惑,爆紅程度比你企劃發想一週、辛苦製作數日的作品高出三個周杰倫(新計量單位?),原因是什麼?專業能力占一點、運氣也占一些,更主要的原因,還是高度競爭的結構之下,如果不是頂尖就很容易被中層、下層氾濫的產出淹沒,此時就更不用抱怨時不時搞怪一下的平台審核機制與演算法邏輯。



在新的倡議方法中過時


2024年新國會,核四議題總是時不是會被提出來討論,尤其在2050淨零碳排目標下,核電是否被接受,會有很大很大的變數,擁核派多了一些施展拳腳的空間,即便各方對於「核能是不是一種綠能」有各自的論述,但『零碳』的壓力還是在執政黨身上,從2024年7月的審查核電延役修法草案,和反核三延役晚會就可見一斑,民進黨在國會的少數與「新老闆」賴清德總統的態度,會是核電是否退出台灣電力來源的關鍵之一。

同時,核能問題不單單是環境能源問題,它兼有政治問題、歷史問題,我們難以單純以環境因素,回覆核能問題的複合性。若我們只簡單暴力地,推廣環境資訊論述時,恐怕只會把群眾推得更遠,並使其抱持著真誠的疑惑與我們為敵。

在此脈絡之下,反核團體(許多環保團體的起家議題)需要在「逆風」之下打得更謹慎。尤其,近幾年開始,台灣社會的民主倒退、政治極化與同溫層效應,在網路時代的推波助瀾下,變得棘手。勢單力薄的環保團體是否應付得來?當科技工具愈進步,人類就愈退步,舉一個自身例子:


論述吞噬與自我框架

曾有一次反核貼文的社群規劃,我只負責到懶人包的資訊收集,整個社群規劃已經被定調了。我看了一下內容,驚覺不妙,這些論述的內容都是「舊的」雖然資訊是正確的,但是論述方法過時了,當擁核方出新招,我們卻打算用舊的回應時,便會發生「論述吞噬」意即,新的論述對舊論述進行強有力的反駁,使舊論述的效力被削弱或完全消解。如此,反核論述就無法突破「舊」的框架。公共論戰上,僅僅靠著「重申」自然無法有效回應新挑戰,失去話語權。



立地成佛:在傳統與現代間找到平衡

高級主管提出的面試考題:如何因應社群時代逐流量而居?

總幹事面試時,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現在大家都在追求曝光跟流量,NGO是否應該要服膺這個趨勢?」一時半刻我回答不出來,總幹事要我往後工作時,都把這個問題留在心裡。長期以來我似懂非懂,時至今日我終於得到解答:「NGO不是企業,但斷斷不能失去專業。」權衡理念與流量是門學問,若我們是外行,讓專業的廣告人來吧!

如何講出讓人停下腳步的話語?

印象深刻,在一場組織工作坊中,來自行銷公司的講者,請各單位推派代表說一個故事,儘管大家不是擅長講話的人,但在工作歷程中,必定都有一則打動人的故事。最後在回饋階段,我下了一個評語:「故事不用虛構,也可以很迷人。」這句話出自電影《飛月情海》(可參見筆者影評)。動人的故事人人有,只是欠缺一個表達的能力。一個組織對於行銷人才的重視,便是真正的遠見。



離開之前


說穿了,所謂的「環團困境」背後更深一層的問題是,這個社會究竟是如何在取捨、思辨「環境」這件事,當我們問出「什麼才重要?」時,其實亦是在探索一個值得追求的未來。離開之前,我猶然記得,第一次參與街頭抗爭時,環境議題給我的感動,至今仍回味再三,盼望這份一瞬的熱情,可以薪火相傳,點燃眾人。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avatar-img
3會員
30內容數
生活有感心情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往北安路方向離去,看得更清楚了。這些公寓一棟棟都是暗紅色混著橘紅色的外牆,很像是台南安平的荷蘭古建築。從大面窗臺看進去,會看到住戶的吊燈,是那種彎曲金屬向五個角度輻射的爪子,爪的鏡頭是風鈴草狀的燈罩,我看不得更清楚了,但我掛保證,燈罩裡面一定是白熾燈泡。
若是身為一位氣候變遷工作者,應該對這個季節、氣候現象的解讀角度,應該是極度批判的,但我不只是一位工作者,還是頗具詩意的健行客。
不是青天白日滿紅的美感問題,是「重複」了「中華民國」的語言問題 任何的設計風格,久了都會看膩。國慶視覺是有政治語言的 我們真正覺得刺眼的是「中華民國」這個政治語言,覺得它老調重彈了。韓國瑜在美感上輸給了民進黨,也沒有在政治語言上,脫離8年前、16年前的馬英九。
《飛月情海》故事以NASA公關活動為背景,講述一位廣告人的兩難,以及廣告行銷產業的擬人化。電影充滿快樂喜劇片段和道德考驗,探討真實與虛假之間的對立。劇中的黑貓象徵著戴爾的內心陰霾以及真相被戳破的寓意。
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夢,我們六人開了一間房間,這個房間的空間格局夠大,一進門就是兩張雙人床,在房間內側那張床對面,另外還有一道日式拉門,拉開是另一個有雙人床的房間。一個三張雙人床,與我們的人數相符,只是這個組合有些詭異。
往北安路方向離去,看得更清楚了。這些公寓一棟棟都是暗紅色混著橘紅色的外牆,很像是台南安平的荷蘭古建築。從大面窗臺看進去,會看到住戶的吊燈,是那種彎曲金屬向五個角度輻射的爪子,爪的鏡頭是風鈴草狀的燈罩,我看不得更清楚了,但我掛保證,燈罩裡面一定是白熾燈泡。
若是身為一位氣候變遷工作者,應該對這個季節、氣候現象的解讀角度,應該是極度批判的,但我不只是一位工作者,還是頗具詩意的健行客。
不是青天白日滿紅的美感問題,是「重複」了「中華民國」的語言問題 任何的設計風格,久了都會看膩。國慶視覺是有政治語言的 我們真正覺得刺眼的是「中華民國」這個政治語言,覺得它老調重彈了。韓國瑜在美感上輸給了民進黨,也沒有在政治語言上,脫離8年前、16年前的馬英九。
《飛月情海》故事以NASA公關活動為背景,講述一位廣告人的兩難,以及廣告行銷產業的擬人化。電影充滿快樂喜劇片段和道德考驗,探討真實與虛假之間的對立。劇中的黑貓象徵著戴爾的內心陰霾以及真相被戳破的寓意。
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夢,我們六人開了一間房間,這個房間的空間格局夠大,一進門就是兩張雙人床,在房間內側那張床對面,另外還有一道日式拉門,拉開是另一個有雙人床的房間。一個三張雙人床,與我們的人數相符,只是這個組合有些詭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最近有沒有被永續的業務合作邀約感到轟炸,走到那都有人在談永續、ESG、SDGs,你認為的ESG是什麼呢?如果只知道ESG是環境友善、愛地球那就只對1/3之一唷。 身為行銷、公關的你,ESG其實離你不算遠,尤其你是直面對外的那一塊,但如果連你都不懂的話,那麼很容易犯了漂綠的行為。 所謂的ESG簡單
Thumbnail
本文探討社區參與在生態保育中的作用,分析其對生態永續的影響,以及分享成功的案例。社區參與能夠促進環保意識、整合多方資源、影響政策制定,並對生態永續產生積極影響。成功的案例來自臺灣、日本、美國和荷蘭等地。未來的生態保育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和支持社區參與,實現更為全面和持久的生態永續。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政治制裁下,環團的環境考慮擺一邊? 如何看此事?台塑:熱值高又便宜,台泥:灰份適中可以拿來混搭,降低排放。產業界是幾個可行性方案間的比較,環保NGO是現狀與烏托邦的比較。 核廢是問題,CO2更是迫在眉睫,再生電破壞原野農林地。但環團視而不見,不但堅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內湖永續社造通訊2024🍀 修護自然、照顧地球、永續經理等的綠領工作,涉及氣候韌性、淨零減碳、減污減廢、水陸生態保育等的聯合國SDGs落實,內湖社大在此轉達並邀請您的連署支持,讓地球與您我的生活更永續。 📢推動「修護自然的生態綠領就業」!讓照顧地球成為新世代的理想工作! �
Thumbnail
環境的改變,會帶動人心的轉變,當越來越多都會共耕綠點及生活支持社群出現,我們也締造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網,可以接住因經濟、社會及環境衝擊而落入社會底層的人,所以第三階段我們會連結更多組織一起共創 #環境共好/#社會共生/#經濟共榮 的 #都會共生模式!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使用課桌、棧板、廣告帆布、寶特瓶轉廢製作的省水菜箱,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都市廢棄物如何轉變成為省水種植箱的應用,更希望藉由共工共學的過程中以眾人之手改變環境,創造自耕自食及都市中生物的綠洲,並以此喚醒更多的意識覺醒,加入一起讓環境更美好的行動,找回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生活能力~這是我最希望的事!
Thumbnail
ESG風潮席捲全球,企業與政府機關、NGO、學校、醫院等各單位紛紛發起永續行動。然而,對於一般人而言,環保議題似乎遙不可及。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採取許多環保小行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本文列舉10個日常環保實踐方式,讓我們一起從小處著手,呵護母親地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最近有沒有被永續的業務合作邀約感到轟炸,走到那都有人在談永續、ESG、SDGs,你認為的ESG是什麼呢?如果只知道ESG是環境友善、愛地球那就只對1/3之一唷。 身為行銷、公關的你,ESG其實離你不算遠,尤其你是直面對外的那一塊,但如果連你都不懂的話,那麼很容易犯了漂綠的行為。 所謂的ESG簡單
Thumbnail
本文探討社區參與在生態保育中的作用,分析其對生態永續的影響,以及分享成功的案例。社區參與能夠促進環保意識、整合多方資源、影響政策制定,並對生態永續產生積極影響。成功的案例來自臺灣、日本、美國和荷蘭等地。未來的生態保育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和支持社區參與,實現更為全面和持久的生態永續。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政治制裁下,環團的環境考慮擺一邊? 如何看此事?台塑:熱值高又便宜,台泥:灰份適中可以拿來混搭,降低排放。產業界是幾個可行性方案間的比較,環保NGO是現狀與烏托邦的比較。 核廢是問題,CO2更是迫在眉睫,再生電破壞原野農林地。但環團視而不見,不但堅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內湖永續社造通訊2024🍀 修護自然、照顧地球、永續經理等的綠領工作,涉及氣候韌性、淨零減碳、減污減廢、水陸生態保育等的聯合國SDGs落實,內湖社大在此轉達並邀請您的連署支持,讓地球與您我的生活更永續。 📢推動「修護自然的生態綠領就業」!讓照顧地球成為新世代的理想工作! �
Thumbnail
環境的改變,會帶動人心的轉變,當越來越多都會共耕綠點及生活支持社群出現,我們也締造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網,可以接住因經濟、社會及環境衝擊而落入社會底層的人,所以第三階段我們會連結更多組織一起共創 #環境共好/#社會共生/#經濟共榮 的 #都會共生模式!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使用課桌、棧板、廣告帆布、寶特瓶轉廢製作的省水菜箱,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都市廢棄物如何轉變成為省水種植箱的應用,更希望藉由共工共學的過程中以眾人之手改變環境,創造自耕自食及都市中生物的綠洲,並以此喚醒更多的意識覺醒,加入一起讓環境更美好的行動,找回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生活能力~這是我最希望的事!
Thumbnail
ESG風潮席捲全球,企業與政府機關、NGO、學校、醫院等各單位紛紛發起永續行動。然而,對於一般人而言,環保議題似乎遙不可及。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採取許多環保小行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本文列舉10個日常環保實踐方式,讓我們一起從小處著手,呵護母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