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許多文章也聽過許多分享,雖然深深認同成為母親會激發一個女人的「韌性」,帶給人生全然不同的色彩,走向想都沒有想過的旅程。但我也知道,有人秉持完全不同的選擇,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
像我,一直都興趣缺缺,不如說反而有更多的恐懼。不是不樂見自己成為一位母親,而是成長過程經歷的諸多事件,讓我對於擔任一個生命的守護者沒有自信,總覺得照顧好自己的心念就已經耗盡力氣,怎麼可能會有讓一個生命幸福的能力呢?
在現今社會,不需要太多案例,就足以知道父權社會的遺毒還是影響著不同性別角色的生活。「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框架是尤其體現在周邊朋友的婚姻生活中,尤其有了小孩之後,女人總是理所當然被視為主要照顧者,小孩子若有小傷、小病、小痛,當媽媽的就必須承受來自長輩,甚至來自社會不友善的檢視。很多時候關心也會成為「加害」的偽裝,給予長輩「進一步責備」年輕媽媽的藉口。
最近我就犯了這樣的錯,見到朋友出生滿六個月的嬰兒抓破頭皮流了血,就關心的問要不要擦藥,朋友感激地回說「啊~對!得趕緊擦藥,不然我婆婆看到了,又要唸我沒照顧好孩子。」我一時之間真的很想敲打自己的腦袋瓜,因為即使朋友隱藏的再好,我也還是感受到了一絲「屬於媽媽的自責」。
我明明都知道的,那個不眠不休照顧嬰兒;那個不捨孩子受到一點傷害;那個剖腹產後便忍著劇痛餵奶;那個耗盡氣力還被婆婆嫌東嫌西的媽媽,才是最該被關心的人。
一個母親之所以勇敢,是因為有了孩子後,在工作與育兒之間總免不了取捨和犧牲,在犒賞自己和滿足小孩之間也通常會選擇後者,但是無論一個母親如何付出、如何退讓,永遠都會有人指手畫腳「以為自己可以做得比孩子的媽媽還要好」,這樣的劇碼在真實人生中看多了,對於出生率低落是一點也見怪不怪。(看看我,不也成了一個無知的加害者?)
我一位相交多年的知心,她告訴我的每一句話、受的委屈、到為自己發聲、對小孩的教育的用心,都是披荊斬棘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她不僅要在父權社會闖出一條血路,還要面對無數的自我質疑。雖然她確實收穫了美滿,但過程卻有著萬般心酸。為她抱不平,她只是淡淡一句:「想要的生活要自己去創造」,堅毅得讓我敬佩,卻也堅強得令人心疼。
Manuel Schinner on Unsplash
其實,生還是不生,永遠有不同的人告訴我們不同的答案。就跟安樂死該不該合法一樣,是個沒有正解的命題。W曾轉述一位長輩的話:「如果沒有生小孩就沒有祝福」,也有長輩勸生:「沒有小孩,婚姻容易走進死胡同」(有孩子才是磨合的開始吧!),聽到時都覺得不可思議!生養小孩是一輩子的責任,還可能是人生中最沈重的甜蜜負擔,本該是夫妻雙方共識下的決定,卻總覺得參雜了太多的聲音和他人的期待,反而退卻了。
朋友說:「對於成為母親,永遠也沒有準備好的一天」,我懂了,卻也還是有許多的心念自我障礙著。所以也只能不斷提醒自己,放下那想控制所有「不可控」因素的執念,專注在現在的生活上。生命中還有許多重要的事,如果當下成就未來,那麼我願自己能夠時刻活在當下。
《當問題似乎就在眼前時》
當問題似乎就在眼前時
不要匆匆迎上前去
彷彿它們是失散多年的朋友——
讓它們棲息在彼,讓它們棲息等候
讓它們睡吧,直到該要相會的時候
然後給予他們適度的關注
盡你所能解決它們
接著繼續上路,將它們留在那裡
絕不回顧
甚至是,當約會到來時
你可能發現自己等待、等待、又等待
直到你恍然大悟,你被設計戲弄了
從來就沒有問題,這裡空無一物
除了細長的影子,是你的思維所投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