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媽媽:犧牲與自我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明天就是母親節了,晚上餵奶哄睡順便想一想成為一個媽媽究竟帶來了什麼改變,大概就是精神上的試煉,再怎麼崩潰痛哭,小孩的需求來了就是要面對,因為他會比你崩潰,哭到懷疑人生;

然後很多原本在意的事情,現在沒空在意了,從沒想過被吐滿身不能馬上換衣服,因為另一個滿身都是嘔吐物的生物需要先更衣沐浴,你只能穿著髒衣聞著臭味保持冷靜去幫他洗澡,很可能他洗完澡就肚子餓或求安撫,這時也還輪不到你洗澡,你得先把衣服脫掉安撫他告一段落,畢竟誰也不想洗澡配嬰兒尖叫聲當背景;

以上舉例可替換為如果他大便/不能馬上吃飯/就算地上髒也沒空掃/慢慢會無視垃圾⋯⋯

身體上的問題包含睡不滿八小時,沒有連續的睡眠、一聽到哼哼聲就會醒來,還有一點也沒有閱讀、運動、談情說愛的衝動,追劇只能開無腦的,不然錯過還要倒帶更麻煩。

日子不會永遠是這樣,但至少暫時是這樣。

然後慢慢會變成另外一種「抓緊時間」、「多工進行」的樣子,就像我媽和婆婆來家裡的樣子,明明抱最多小孩是他,煮飯也是他,還有空指點你的其他家務、消毒奶瓶、觀察需求。

是直到某天爆哭我才想起來,啊我說過自己不想成為「犧牲」的代名詞,再怎麼樣,都應該先是我自己,然後才是媽媽這個角色。

我就是看著這樣的背影永遠覺得虧欠,多希望她多一點點自己,怎麼一不小心也踏入這樣的境地,明明有許多事情是好但非必要、是愛但太沈重,例如日復一日採買、煮食才練就快速又好吃的「媽媽味」;例如在育兒和家務間來回旋轉,從不外包的「整潔」。

這一切,我敬佩、感謝、得益,但不想、也無力重演。我更嚮往某種「也可以」。

也可以追求自己的興趣,也可以叫外送,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時候,也可以眼不見為淨。

那樣的話幸福就不總是從子女身上來,無論自己或子女都更能是獨立的個體。

我以為我已經充分照顧自己,包含和先生更多分工、有後援就請後援、能外包就外包,但崩潰的那天仍是發現,有一些困境是我自己把自己丟進去的,因為太過習慣母親的樣子,所以不自覺也駛向那條道路。

raw-image


韓國電影《鬼媽媽的假期》是部小品,劇本精要且命中母親節客群,講述犧牲奉獻其一生卻不得女兒諒解,死後仍繼續為女兒著想無怨無悔的慈母精神,「國民媽媽」金海淑演出了許多母親的影子。

但結束後我也不斷在想,女兒的不諒解不正是因為母親並未真正傾聽孩子的需求,而只是不顧一切地付出所有?

這樣的犧牲帶來了生前的心結、死後的憂鬱,換一種方式,兩人相依為命,也許會是另一種埋怨的劇本,但也或許更能在活著的時候就完成兩人「一起吃飯睡覺聊天」的心願。

也許,也許。

愛不必偉大,可以容納彼此,這個容納要包含自己,包含原本深愛的人,而不只是孩子。

第一個母親節,我學著放下某些堅持,愛得更長久。

3會員
18內容數
關於我兒樂多,但更多是關於我個人成為母親這條路上的種種碎片,怕痛苦育兒的部分沒有用文字捕捉會忘記,也怕快樂的點滴沒有記錄會被忽略,於是有了這樣一個所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養樂多的二三事 的其他內容
產後生活的成就與挑戰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女性生小孩會發生的事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樂多回家一週記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