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這一次出走到台灣,讓我回憶起十多年前,獨個兒前往美國讀大學的日子。回想起當天剛下飛機、放下行李,便一馬當先的衝到湖畔大街上,去感受這個校園小鎮的脈搏。看著眼前不同的膚色與面孔,聽著人與大自然交集而成的背景樂章,呼吸著那屬於美國中西部獨有的清新氣色。眼前一切都是新鮮的,都牽引著我那渴望探索的心。

就像今天,我當日心懷著憧憬,心口一個勇字,走進未知。結果在接下來的四年間,遇上了一個又一個的不預期經歷。本來打算進商學院的我,對政治學產生了興趣,結果修讀了雙學位;在課堂外發掘了奇特的新興趣,學起了劍道和色士風;加入了幾乎只有美國學生參與的學生組織,第一身感受到美式House Party的狂野和他們的work hard play hard 精神;爬上過危地馬拉(Guatemala)的活火山和馬雅金字塔,漫步過在哈瓦那(Havana)感受著那被封塵的時光,也沉醉過在新奧爾良(New Orleans)Preservation Hall裡那令人無法忘懷的爵士樂旋律中。這些的一切美好回憶都彷如昨日。

和當天相比,最大的差別大概在於,或多或少我已經無法擁有當天的純粹。經過了多年工作的洗禮,和背負著照顧家庭的責任,始終無法像當天用爸媽的錢那樣瀟灑,那麼無後顧之憂。今天的內心總是有一股揮之不去的不安感與不踏實感。然而,沒有改變的是內裡那顆渴望探索的心,和那份敢於出走的勇氣。它們就像落在泥土裡的種子,而生活的種種就像冬雪。儘管冬雪會暫時把種子埋藏,但只要是你的真實,就無法消失。只要時候到了,養份足夠,在因緣俱足下,種子就會萌芽。

這剛好與我近日很喜歡研究的維京人歷史不謀而合。起初純粹為了打發時間,覺得反正這段歷史沒有看過;後來看多了,才發現自己迷上這段歷史的原因。我們往往容易被相近的事情所吸引,而維京歷史中根本就是一段有關「出走」的歷史。撇下主流歷史評價(暴力、野蠻、異教徒),單純一點去看,說穿了就是一群人,由斯堪的納維亞往週邊較繁華的世界出走。這跟五世紀的「日耳曼大遷徙」和公元前的「羅馬征服」,在本質上不存在著任何分別。唯一的差異只在於主客之分:先來者據地為「主」,把後來的「客」妖魔化,視他們為跟自己不同的野蠻人,卻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自己不久前也曾是那出走的一群。

這些「出走」不但在歷史上時常出現,是歷史的常態,甚至可以說,正正是這些「出走」孕育了歷史。清教徒由歐洲大陸逃避逼害,走到美國尋找新世界,而當新世界開始變得像舊有世界後,他們又前往開發大西方。華北草原的遊牧民遷徙到黃河流域,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新「中華文明」,驅使本來的「漢人」多次南遷;到了明清二代,長江之南人口飽和,最終爆發「新移民」和「舊移民」之間的土客之爭,也促成了往台灣、香港和南洋的出走。

從歷史中可以輕易看見,我們每個人都埋藏著一顆「出走」的靈魂。面對社會中的規範與限制,有人會嘗試改變既有機制,於是帶來戰爭或革命;也有人會嘗試出走,離開族群規範去活出自己的個體性,在新世界建立新秩序,繼而為世界帶來影響和突變。活於新世界的不安感,將化成凝聚的力量,讓群眾連結成家族或同盟(同鄉會或廟宇群體就是最好的例子)。隨著族群的成長,規範與限制再次出現,於是又會滋養出下一批的「反抗者」和「出走者」,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循環。

「出走」很容易令人有種錯覺,認為必須放下一切,必須宏大。幾年前,我也曾經幻想過要來一次這樣的「出走」,要去環遊世界6年。但因為各種原因,這「非自己」的計劃最後擱置了。然而,過了這些年後,我發現「出走必須宏大」只是一個頭腦的小把戲,企圖透過把它艱巨化,讓我們三思,令我們卻步。我發現自己心中真正所渴望的出走,並非身體要往哪裡跑,而單純是一場拒絕接受既有框架的探索旅程。

就像這一次出走,我真正想尋找的是一個生活與工作可以完美結合的可能性。城市人大多會說,這是不可能的,說到若喜歡的事情變成收入來源便會有所犧牲,兩者無法兼得,所以最好還是乖乖努力工作,然後在工餘的時候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然而,我拒絕未經過親身嘗試,便輕易相信這些所謂的定律,接受這些「未經考驗的真理」。

生活在凡事都追求效率的城市中,我們容易不自覺地,跟隨著一些彷似唯一答案的生活模式。而「出走」的心,正正是一種態度,一種「不滿足於標準答案」(not settle for an easy answer)的態度。你無須翻過千山萬水,也不用舉家移民,甚至不必強逼自己改變現在的生活;你只須好好在生命旅程中,盡情探索每一個你有力量探索的可能性,不要過早屈服於社會告知的規範與「不可能」。

獨立於社會的規條,去好好活出自己認為對的事。我想大概這就是「出走」的精神。

你又會否想在你的人生中好好勇敢出走一次?


現居台灣的香港人,擁有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經理人,也是官方認證的HUMAN DESIGN【活出您自己課程】引導師[LYDG]。

提供職場引導服務和開辦人類圖工作坊和課程。閒時喜歡到處旅遊,探索世界。

▌服務與課程: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

▌FB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iveOutTheUnexpected

▌IG 專頁https://www.instagram.com/live.out.the.unexpected

▌Podcast: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podcast

▌遊記: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trave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的沙龍
7會員
20內容數
2022/03/28
你有想過,原來投射者也能夠創造(Generate)和顯化(Manifest)嗎?你有想過,原來生產者和顯示者也可能有一大部份是投射者嗎⋯⋯
Thumbnail
2022/03/28
你有想過,原來投射者也能夠創造(Generate)和顯化(Manifest)嗎?你有想過,原來生產者和顯示者也可能有一大部份是投射者嗎⋯⋯
Thumbnail
2022/02/04
對第一次接觸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人來說(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內),第一個反應通常是「人類圖真的很準!」但是所以呢?然後呢?若人類圖的知識無法讓我們獲得實質的改變,只能夠讓你聽完開心,那大概跟看八點檔沒有太大的差別⋯⋯
Thumbnail
2022/02/04
對第一次接觸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人來說(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內),第一個反應通常是「人類圖真的很準!」但是所以呢?然後呢?若人類圖的知識無法讓我們獲得實質的改變,只能夠讓你聽完開心,那大概跟看八點檔沒有太大的差別⋯⋯
Thumbnail
2022/02/04
大概只有像我這樣偏執而任性的人,才會如此的不顧不切,在一天內下降1500米到谷底的科羅拉多河,再在當天爬升1500米回到大峽谷頂。這可是比陽明山還要高的高度。就算只有我一個人願意走下去,我也會義無反顧的走。我也無法解釋為何一定要這樣做,但我知道我必須這樣做不可⋯⋯
Thumbnail
2022/02/04
大概只有像我這樣偏執而任性的人,才會如此的不顧不切,在一天內下降1500米到谷底的科羅拉多河,再在當天爬升1500米回到大峽谷頂。這可是比陽明山還要高的高度。就算只有我一個人願意走下去,我也會義無反顧的走。我也無法解釋為何一定要這樣做,但我知道我必須這樣做不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出發總是讓靈魂沉澱 從西澳十天的旅程回來了,彷彿鞋底還留著沙漠裡攝氏50度的高溫。 手上還有著森林裡划船的痠痛一樣,旅行讓人接觸新的事物產生新的迴路,總是要到出發後才體會到靈魂產生新的生命拼圖。 如果踏出腳步前充滿害怕,你仍舊會上路嗎? 如果知道蛻變與放下的過程會有不舒服,你依然會選擇內觀勇敢直視嗎
Thumbnail
出發總是讓靈魂沉澱 從西澳十天的旅程回來了,彷彿鞋底還留著沙漠裡攝氏50度的高溫。 手上還有著森林裡划船的痠痛一樣,旅行讓人接觸新的事物產生新的迴路,總是要到出發後才體會到靈魂產生新的生命拼圖。 如果踏出腳步前充滿害怕,你仍舊會上路嗎? 如果知道蛻變與放下的過程會有不舒服,你依然會選擇內觀勇敢直視嗎
Thumbnail
在台灣忙完了好幾個月不眠不休的工作行程後,好不容易熬到了好難得的假期。其實也不能算是假期,只不過是一個要出國完成的工作,正好結束後能碰到幾天清閑而已。要去的國家,正好也是有家在那的,所以忽然,本來好討厭的出國工作,竟然變成好期待的一件事...
Thumbnail
在台灣忙完了好幾個月不眠不休的工作行程後,好不容易熬到了好難得的假期。其實也不能算是假期,只不過是一個要出國完成的工作,正好結束後能碰到幾天清閑而已。要去的國家,正好也是有家在那的,所以忽然,本來好討厭的出國工作,竟然變成好期待的一件事...
Thumbnail
一個要出國完成的工作,正好結束後能碰到幾天清閑而已。要去的國家,正好也是有家在那的,本來好討厭的出國工作,竟然變成好期待的一件事。聯絡好了在當地的好朋友兼室友,我在最後一刻拿了簡單的衣物,也沒有行李的,抓了護照就往機場的方向去。出國對我來說,真是一件像是去巷口吃碗麵那樣的一件事情而已。
Thumbnail
一個要出國完成的工作,正好結束後能碰到幾天清閑而已。要去的國家,正好也是有家在那的,本來好討厭的出國工作,竟然變成好期待的一件事。聯絡好了在當地的好朋友兼室友,我在最後一刻拿了簡單的衣物,也沒有行李的,抓了護照就往機場的方向去。出國對我來說,真是一件像是去巷口吃碗麵那樣的一件事情而已。
Thumbnail
「出走」很容易令人有種錯覺,認為必須放下一切,必須宏大。我發現自己心中真正所渴望的出走,並非身體要往哪裡跑,而單純是一場拒絕接受既有框架的探索旅程。我拒絕未經過親身嘗試,便輕易相信這些所謂的定律,接受這些「未經考驗的真理」⋯⋯
Thumbnail
「出走」很容易令人有種錯覺,認為必須放下一切,必須宏大。我發現自己心中真正所渴望的出走,並非身體要往哪裡跑,而單純是一場拒絕接受既有框架的探索旅程。我拒絕未經過親身嘗試,便輕易相信這些所謂的定律,接受這些「未經考驗的真理」⋯⋯
Thumbnail
在我眼中,冒險絕非沒有衡量過代價的莽撞行為,反而是衡量過代價以後,也要孤注一擲的去做,義無反顧的去做。All-in就All-in 誰怕誰。我只是做一件我覺得正確的事,就此而已。冒險是一份自己也接受不了的偏執⋯⋯
Thumbnail
在我眼中,冒險絕非沒有衡量過代價的莽撞行為,反而是衡量過代價以後,也要孤注一擲的去做,義無反顧的去做。All-in就All-in 誰怕誰。我只是做一件我覺得正確的事,就此而已。冒險是一份自己也接受不了的偏執⋯⋯
Thumbnail
又有誰會知道呢,要去哪為什麼怎麼去
Thumbnail
又有誰會知道呢,要去哪為什麼怎麼去
Thumbnail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其實我從沒想過要走去哪,也沒有預設這段旅程會走多久,但我知道,只要不出發,就沒有開始。你是否想過,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裡創造些不同的體驗?又或者很想踏出舒適圈,卻害怕改變之後生活沒有過得更好?還是生活中的某個事件發生,促使你突然很想開始改變現狀?只是,你遲遲無法踏出第一步。
Thumbnail
其實我從沒想過要走去哪,也沒有預設這段旅程會走多久,但我知道,只要不出發,就沒有開始。你是否想過,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裡創造些不同的體驗?又或者很想踏出舒適圈,卻害怕改變之後生活沒有過得更好?還是生活中的某個事件發生,促使你突然很想開始改變現狀?只是,你遲遲無法踏出第一步。
Thumbnail
旅行的意義是神性般的感受性探索還是有目的的自由研究?
Thumbnail
旅行的意義是神性般的感受性探索還是有目的的自由研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