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雪花潭纸塘遗迹(《渤海文學》12-7-202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渤海文学》微信公众号在2021年12月1日刊登的游记,是一篇我很佩服的文章。我一直很喜欢中国的游记性散文,里面的气魄、笔法是我怎么样也学不会的。而这一篇文章在一贯的中国式游记写作风格当中,却絮絮叨叨地跟我们解释了古代纸张的制作过程,仿佛回到一千年前,站在一个老师傅旁边看着他一步一步把纸张制作完成。这种跨时间的阅读体验让我非常享受,所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写在阅读之前:

Ohlak并非本文原创作者,欢迎大家至微信公众号《渤海文学》阅读原版小说。追踪Ohlak,不定时分享好作品。谢谢大家!


雪花潭纸塘遗迹

文 / 吴仲尧

霜降日,天空很蓝,阳光很暖,我进入四明山腹地,慕名游览有“上虞九寨沟”之美誉的雪花潭景区,一睹晴雪飞谷的奇观。

沿巽溪溯源而上,一条苔藓青苍的石阶小径向山顶蜿蜒延伸,秋天的空气里幽香氤氲,我的影子在翠竹投下的浓荫和地上斑驳的阳光之间穿行。峰回路转,飞流直下,过水镜台、三叠泉、子母潭、石门涧,至半山腰已然气喘吁吁。抬头望去,见一座凉亭掩映在绿树丛中,刚好能歇息片刻,缓口气。亭前,有一个石塘,废弃经年,杂草丛生,边上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纸塘遗迹”。纸塘遗迹自然与造纸有关,作为一名教书匠、写作者,整天和纸打交道,竟然邂逅一处造纸的遗迹,除了惊喜,对于古法造纸更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便索性停下脚步,探秘一番。

raw-image

造纸不易。清人严如熤在《山货》卷中写到纸厂地址选择的天然条件,认为必须在盛产毛竹、有青石,而且近水之处,因“有树则有柴,有石方可烧灰,有水方能浸料”。而雪花潭纸塘遗迹所处的区域竹林茂密,旁临巽溪,且地势落差大,不远处有响石山冰川遗迹,石材随处可取,造纸所需条件一应俱全。睿智的陈溪先民就地取材,在这里腌毛竹、做纸浆、造土纸也就不足为奇了。

徜徉在纸塘遗迹四周,但闻泉水淙淙,竹涛声声,如同穿越了时空隧道,历史场景恍若闪现。我仿佛看到一群头戴笠帽,身穿粗布衣的当地先民,在云收雨霁的午后,在苍翠的竹林深处,引清清的巽溪水浆洗着池里的竹丝。又依稀听到回响在苍穹间的那一首古老雄浑的山歌调子,以溪流作弦,山风为和,于深沉中洋溢清丽,演绎着山里人勤劳俭朴、乐观向上的生活。

raw-image

从一根竹到一张纸,将一种生命形态造化成另一种生命形态,至少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和半年以上的时间。为表达敬意,参照纸塘遗迹的史料记载,我将造纸的过程如实记下。

纸塘腌竹。将毛竹截成段,再劈成指头粗细的竹条,一层层堆叠在纸塘里,每层均匀地撒上一定量的石灰。等纸塘填满后,灌入溪水,压上大石头,防止竹条漂浮。竹子在石灰水中浸泡满一个月后,将其捞起,洗去沾着的石灰渣,再在清水里浸洗一周,放掉水,盖上稻草,让毛竹发酵、霉变。这是一项苦活、累活。石灰显碱性,腐蚀性很强,人泡在碱水中,极容易引起皮肤溃烂,往往一塘竹子没捞完,许多工匠的手脚已经皲裂渗血,不得不随时敷上草药。

raw-image

剥料和舂料。剥料就是将竹青与竹白分离开来,分别晾晒。舂料就是把晒燥的竹子捣碎,再挑到储料池里储存。舂料的碓房依溪而建,借水做工,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湍急的溪水顺山冲下,产生强大的动力,带动木制水轮,水轮再带动轴木,轴木上镶嵌着大石头。水激轮转,轴木上下升降,一下一下不停捣,捣碎竹条,直至捣成竹绒。

槽桶捞纸。槽桶是用长石板嵌桐油石灰粘合而成的水池,呈正方形。将捣好的竹绒放进槽桶里,由两个工匠面对面地用竹棒用力搅拌,使细小的竹纤维悬浮于水池里。捞纸工用极细的竹丝编成的纸帘,从浆水中轻轻一捞,滤掉水,便成了一层薄薄的纸浆膜,摊放在平台上,等到一定厚度,再放到压榨机上榨压。捞纸这道工序是个技术活,很考手艺,讲究匀速、平整、等量,稍一马虎,纸张就会出现厚薄不均,甚至破漏,直接影响纸的质量。捞纸工冬天特别辛苦,槽桶里结着亮晶晶的冰,双手伸进刺骨的冷水里捞纸,手指冻得像打霜的红萝卜,备受煎熬。

raw-image

鼻弄晒纸。鼻弄用砖块砌成,横截面是个梯形,中空,封顶,一人左右高,形状像弄堂。把一捆捆干柴堆到鼻弄里,燃烧完全后,用泥栅栏封门,防止热量失散,使内部保持高温。晒纸工将一刀刀湿纸粘贴在鼻弄发烫的外墙上烘烤,等其自动脱落,再一张张撒开来,95张为一刀,46刀为一块纸。晒纸工夏天最难熬,整天围在狭窄、炎热的鼻弄边,糊纸,撒纸,犹如闷在密不透风的蒸笼内,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

磨纸。这是造纸的最后一环,将一块捆绑扎实的土纸,四方磨平,使其棱角分明。土纸出售时,按规矩要在纸的四周盖上红色印章,如太平山村金良义的“金裕泰”、王国相的“王天兴”等。印章既有商标作用,也有防偷功能,一块纸46刀,即使抽出一刀,也可发觉印章残缺的痕迹。陈溪生产的纸,大多销往丰惠县城,从清朝至解放前夕,历经200多年,每年出产土纸四千余担,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为改善当时百姓的生活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raw-image

原来,那天天与我相伴的纸,那从写第一个字就开始使用、用了几十年的纸,是这样诞生的。千万不要小瞧这薄薄的一张纸,它从竹林走来,历尽千辛万苦,其间融入了多少人的智慧,多少人的汗水,甚至多少人的生命,转念一想,无不令人感叹唏嘘。

雪花潭这座葱绿的山坳,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旖旎风光,原来还是一家造纸厂,一个露天车间。面对这久远的纸塘遗迹,我心怀敬意和感激,默默地向这个深藏山坳的造纸遗存致敬,向无数栉风沐雨的造纸工匠致敬,也向那些为了成为纸而奉献出自己的树木、毛竹、岩石、溪水致敬,是他们成就了一张张伟大的纸。

回望满山坡的茂林修竹,倾听缭绕山谷中的飞瀑声,忽然想起“敬惜字纸”的古训。是呀,我们每个写字的人,都应该怀揣敬畏好好练字,以便让自己的字,对得起这来之不易的纸。

raw-image

作者简介

raw-image

吴仲尧,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浙江省散文学会、绍兴市作家协会会员。已有多篇作品发表在《散文选刊》《中国散文家》《北方文学》《浙江散文》《西南作家》《当代散文》《烟台散文》《野草》《浙江日报》《作家报》《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等报刊杂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hlak的沙龍
4會員
73內容數
一场有预谋的意外让林培成了植物人,林培却因此获得了创造精灵的能力。治愈精灵附身,癌症轻松治愈;眼泪精灵附身,从没被感动过的木头也会大声哭泣。一只只精灵在人群中飘荡,又有多少人会获得精灵的青睐,从此走上不一样的人生?
ohla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05
就在酒从酒坛子进入两个杯子的短短时间,林家的客厅被更浓郁的酒香填满。 “咕噜” 刚刚吃饱饭的众人,一个个都偷偷地咽了一口口水,等待着林培先把两老的酒送过去。
Thumbnail
2022/03/05
就在酒从酒坛子进入两个杯子的短短时间,林家的客厅被更浓郁的酒香填满。 “咕噜” 刚刚吃饱饭的众人,一个个都偷偷地咽了一口口水,等待着林培先把两老的酒送过去。
Thumbnail
2022/03/05
林培的这一个想法并不是临时起意。 在林培為风精灵找主人,並且在医院里找到万大叔的时候,他就有了从事慈善事业的想法。
Thumbnail
2022/03/05
林培的这一个想法并不是临时起意。 在林培為风精灵找主人,並且在医院里找到万大叔的时候,他就有了从事慈善事业的想法。
Thumbnail
2022/03/02
今天下午我成功委託5000 Likecoin給讚賞公民了!雖然綠箍還沒出現,但我現在很興奮,今天就先更新一章,之後會盡快恢復更新的,謝謝大家~~
Thumbnail
2022/03/02
今天下午我成功委託5000 Likecoin給讚賞公民了!雖然綠箍還沒出現,但我現在很興奮,今天就先更新一章,之後會盡快恢復更新的,謝謝大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來到埔里的第一站,便是著名的「廣興紙寮」。 「聽說埔里的手工造紙業,始於清末時期,可說是歷史悠久喔!」一到廣興紙寮,盧得寶便開始介紹起這裡的手工造紙業。 「想不到你對造紙業也有研究…… 」吳若瑄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 「那當然!」 「你果然挺適合當導遊這項工作的。」吳若瑄笑著說。
Thumbnail
來到埔里的第一站,便是著名的「廣興紙寮」。 「聽說埔里的手工造紙業,始於清末時期,可說是歷史悠久喔!」一到廣興紙寮,盧得寶便開始介紹起這裡的手工造紙業。 「想不到你對造紙業也有研究…… 」吳若瑄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 「那當然!」 「你果然挺適合當導遊這項工作的。」吳若瑄笑著說。
Thumbnail
以前是個宅宅, 基本上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即將和N出遊, 卻發現對台灣不是很了解, 書到用時方恨少, 趕快去圖書館借幾本書來惡補一下台灣的民俗、文化、歷史等。 她原本上個月就要飛來找我, 我說十二月沒這麼多時間陪她, 一月有十天可以伴她走走。 她真的訂了機票。 我說去屏東好嗎? 朋友在那開民宿, 我
Thumbnail
以前是個宅宅, 基本上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即將和N出遊, 卻發現對台灣不是很了解, 書到用時方恨少, 趕快去圖書館借幾本書來惡補一下台灣的民俗、文化、歷史等。 她原本上個月就要飛來找我, 我說十二月沒這麼多時間陪她, 一月有十天可以伴她走走。 她真的訂了機票。 我說去屏東好嗎? 朋友在那開民宿, 我
Thumbnail
郁永河終於要開始煉硫了。 在淡水社長張大的協助下,郁永河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資材,跟淡水雞籠二十三社的土官進行交易。 基本的條件是:你們帶硫土來這裡,一筐換七尺布:每筐大概是兩百七十八斤的硫土。 好,隔天開始,就有番人們陸續乘「莽葛」帶土來交易了。 這個二十間茅廬的工寮,儼然成了一個小小市集。
Thumbnail
郁永河終於要開始煉硫了。 在淡水社長張大的協助下,郁永河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資材,跟淡水雞籠二十三社的土官進行交易。 基本的條件是:你們帶硫土來這裡,一筐換七尺布:每筐大概是兩百七十八斤的硫土。 好,隔天開始,就有番人們陸續乘「莽葛」帶土來交易了。 這個二十間茅廬的工寮,儼然成了一個小小市集。
Thumbnail
一名享譽國際的陶藝大師,他的作品櫃裡擺滿許多得了國際獎項的陶藝品,但在最高處卻有一個空位,據說是為了他的第一個作品而留的。 陶師總是叨念著的心願就是要把他的第一個作品找回來,但卻一直不見他有實際動作,他的學生曾問他為什麼不去找,陶師只搖頭說時機還沒到。 那個陶藝品就是 Ra 指定的物品之一,到底作品
Thumbnail
一名享譽國際的陶藝大師,他的作品櫃裡擺滿許多得了國際獎項的陶藝品,但在最高處卻有一個空位,據說是為了他的第一個作品而留的。 陶師總是叨念著的心願就是要把他的第一個作品找回來,但卻一直不見他有實際動作,他的學生曾問他為什麼不去找,陶師只搖頭說時機還沒到。 那個陶藝品就是 Ra 指定的物品之一,到底作品
Thumbnail
悠悠歲月,冉冉時光,這幾年台灣農林陸續著手整修重建散於各地的茶廠,隨著國民旅遊興起,紛紛轉型開放民眾參觀體驗,除了認識傳承悠久的茶葉文化、體驗品茗回甘的韻味,走在充滿生活感的歷史建築,緬懷昔日風華和過往風采,偌大的廠區空間陳列各式功成身退的製茶機具,如同戰功彪炳的榮耀,在大家眼前呈現驕傲的戰果。
Thumbnail
悠悠歲月,冉冉時光,這幾年台灣農林陸續著手整修重建散於各地的茶廠,隨著國民旅遊興起,紛紛轉型開放民眾參觀體驗,除了認識傳承悠久的茶葉文化、體驗品茗回甘的韻味,走在充滿生活感的歷史建築,緬懷昔日風華和過往風采,偌大的廠區空間陳列各式功成身退的製茶機具,如同戰功彪炳的榮耀,在大家眼前呈現驕傲的戰果。
Thumbnail
《渤海文学》微信公众号在2021年12月1日刊登的游记,是一篇我很佩服的文章。我一直很喜欢中国的游记性散文,里面的气魄、笔法是我怎么样也学不会的。而这一篇文章在一贯的中国式游记写作风格当中,却絮絮叨叨地跟我们解释了古代纸张的制作过程,仿佛回到一千年前,站在一个老师傅旁边看着他一步一步把纸张制作完成。
Thumbnail
《渤海文学》微信公众号在2021年12月1日刊登的游记,是一篇我很佩服的文章。我一直很喜欢中国的游记性散文,里面的气魄、笔法是我怎么样也学不会的。而这一篇文章在一贯的中国式游记写作风格当中,却絮絮叨叨地跟我们解释了古代纸张的制作过程,仿佛回到一千年前,站在一个老师傅旁边看着他一步一步把纸张制作完成。
Thumbnail
「茶」在東方的飲食文化,佔了要角,不管是在中藥,還是食療上,都有它的功能,而製作茶的過程更是繁瑣,從摘茶就是個功夫,中間還要經過許多道手續,像採收後的茶葉要經過萎凋、發酵等,才能讓茶葉的清香散發出來……
Thumbnail
「茶」在東方的飲食文化,佔了要角,不管是在中藥,還是食療上,都有它的功能,而製作茶的過程更是繁瑣,從摘茶就是個功夫,中間還要經過許多道手續,像採收後的茶葉要經過萎凋、發酵等,才能讓茶葉的清香散發出來……
Thumbnail
茶,在清領時期於台灣紮根,到了日治時期,由於政府獎勵種植,並且改良製茶技術,讓台灣茶在外銷上大放異彩,如今也已經深入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然而茶如何製作?茶香怎麼來?又有幾種香氣呢?
Thumbnail
茶,在清領時期於台灣紮根,到了日治時期,由於政府獎勵種植,並且改良製茶技術,讓台灣茶在外銷上大放異彩,如今也已經深入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然而茶如何製作?茶香怎麼來?又有幾種香氣呢?
Thumbnail
1.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 2.《浣溪沙 麻葉層層檾葉光》、《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浣溪沙 軟草平莎過雨新》
Thumbnail
1.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 2.《浣溪沙 麻葉層層檾葉光》、《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浣溪沙 軟草平莎過雨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