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資表現
2021年我的總投資報酬率約為20%,與2020年差不多,但2020年主要我是在股災後才大量進場,其實真正來說也只花了半年就有這樣的成績,在2021年前半年先是歷經了成長股的估值修正,然後持續暴漲到了10月份,多支股票都創了歷史高點,11月後在高通膨以及聯準會QE縮減的顧慮下開始了自疫情後的最大跌幅,尤以科技成長股為重災區,大概都下跌了30-50%的跌幅,也因此年中的報酬率有一部分都被成長股往下帶,報酬率約較年中少了約10%,以下就來檢討今年我做對了哪些、還有我認為還可以做得更好的點。
二、做對哪些,如何繼續保持
今年的投資表現主要還是歸功於2020年就開始布局的TSLA跟NVDA,在資金持續寬鬆的2021年,從年初的超級大飆股GME、AMC,到年中的川普概念股,都讓飆股風潮蔚為流行。但在眾多誘惑的情況下可以緊緊的抱住TSLA、NVDA這兩支在前半年都持續低迷的股票,才能讓2021年的投資績效不至於落後大盤太多。
另外2021年有開始把大型權值股的比重拉高、成長股降低也讓今年能維持不錯的表現。今年做對的事情主要還是透過堅定地相信大公司的現金流能力及股票回購能力,最重要的是選對賽道(電動車、數據中心)才能讓未來的想像反映在股票上,當然在短期而言仍有許多想像不到的事情例如FB受到蘋果ATT的影響、SQ使用者下跌等等都是較無法預知的,但是在企業S型成長曲線之下,這些成長趨緩或是再開啟另外一個獲利途徑都是勢必會面對的,因此我今年學到的事情是選到穩定的賽道,不要在乎短期消息影響,不要輕易被甩轎,才能在未來有催化劑的時候享受到美好的成果。
三、做錯哪些,以後如何避免
2021年我也做過許多錯誤的事情,現在回頭想想其實是滿幸運的剛好是在資金寬鬆的時候犯下,也因此我的錯誤決策並沒有讓我傷得太重,但在年底的估值修正卻也讓這些問題慢慢浮現。
- FOMO情緒高漲、急躁進出,沒有定好策略:2021年雖然開始有點難度,但是整體來說還是算容易被市場情緒影響的,尤其是追漲方面。也因此我在2021年常常沒有遵循我定下來的進出場規則,耐心不足的狀況下錯誤的加碼或減碼,時常造成最後只能以停損做收。
- IPO股票、FOMO股票:2021年買了許多IPO股票例如Coin、ABNB、U等等,雖然都是大家很看好的公司,但是IPO公司其實一開始都會有蜜月期,時常在兩三季度後市場熱情冷卻後就會有大量資金撤出,例如RIVN就是一例。另外還有FOMO股票,像川普的概念股即使短期上漲十倍,但是出不了場也只能當韭菜的命運,也因此我去年也有繳了一些學費才認知到這些事情。
- 成長股比例過高:2021年前半年成長股仍然有不錯的績效,隨著FED宣布Taper及升息預期(通膨高漲),成長股開始遇到逆風,在年初的修正其實就開始提示成長股可能之後會有更大幅的下殺,可惜年中並未開始調整,直到年底才開始讓我發現估值修正的破壞力,也因此績效被拖累。
- 2021年底SE的操作不當:在SE連日下跌時,因為幾天的回檔就急躁的進場,殊不知其實成長股的下跌並未結束,導致之後又多吃了幾百美的虧損,雖然說這也是運氣的成分,但是仔細思考會發現這波成長股下跌的論述在於FED的鷹派態度還有公債殖利率的急升,市場在對於這類論述還沒有消化的前提下,成長股要開啟另一波漲勢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也因此在這地方接刀實非明智之舉。
四、2022年投資方向
2022年已經過了疫情後的復甦期,來到了榮景期,在榮景期就不會像復甦期一樣百花齊放,更要考驗選股的功力,另外步調也應該再慢下來不要躁進,現在的成長股已經許多都已經殺到很甜的位置,但是恐慌看似到FED宣布升息前應該還是不得安寧,因此2022年我的投資步調會繼續往大型權值股靠攏,並增加ETF的持份,因為在資金收攏後,有buy back的公司才能不讓PE升得太快的狀況下又能持續的創高。
而在2022年我認為也不用太過悲觀,因為升息不代表經濟會崩潰,關注於基本面仍然不錯的公司並相信他們會更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就像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所言:「經濟跟股市就像狗與主人,狗有時在前面有時在後面,但永遠會在主人身邊。」,而2022年的升息就是象徵著景氣已經好轉,不再需要寬鬆資金助攻,除了讓聯準會收回武器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黑天鵝外,也代表的是對於未來成長的樂觀,因此2022年仍然會是一個會有強勁成長的一年,當然不會像過去兩年如此暴力,我的預期投資報酬率會下修可能會到15-18%報酬率就是不錯的表現,採取防守的姿態面對新的一年才能活得更久,並緩步的跟著經濟的成長獲得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