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在車上》 透析劇本5大優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電影《在車上》劇照。(圖片擷取自網路)
電影《在車上 Drive My Car》改編自村上春樹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作品,近期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外語、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獎四大獎項,受到全球文學、電影愛好者關注,西島秀俊內斂又富層次的表演,更將他的演藝生涯推上高峰,然而這部片在日本當地卻意外地沒有大賣,直到最近入圍消息出來,票房才成長至4.5億日圓(約台幣1.08億),但同樣也是西島秀俊演出的《昨日的美食》電影版大賣了10.2億日圓(約台幣2.4億),《在車上》顯然離日本大眾口味還有段距離,甚至有日本網友留下:「這不是村上春樹。」的評價,但票房成績並無折損它的光芒,甚至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優點。(以下為暴雷評論)

改編劇本的典範

文學改編成電影失敗的案例有不少,例如沙丘改編的第一代電影《沙丘魔堡》,太著重於文字所描述的情節、對該宇宙的想像,導致觀眾只看到一個空殼,並沒有看到文學中的核心精隨。然而電影《在車上》融合《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中的三篇小說〈Drive My Car〉、〈雪哈拉莎德〉、〈木野〉,分別代表被外遇後的釋懷、外遇老婆的經歷、被外遇的過程,三種不同的狀態來呈現主角家福悠介所經歷的事情,加深他的角色人格,並用〈Drive My Car〉中不斷前行的車子,呼應人生不斷向前的旅程。
此外在人物設定上,女司機渡里美咲(又稱渡利美莎紀)保留小說當中與早夭女兒同齡的設定,讓渡里可以像親人一樣陪伴在家福身邊,並完整建構她的人物故事,讓家福與渡里有類似的生命經歷,在最後北海道的旅程,兩個寂寞的人回到創傷的源頭,將情緒張力推向最高。
而妻子外遇對象高槻耕史,在原作小說中僅小家福六、七歲,基本上可以算是同輩的競爭關係,但電影版當中則將他設定為更年輕的偶像男演員(目測約小15歲左右),有著放蕩不羈的個性,這個年齡的差距,反而使家福一開始不知道如何與高槻相處,增添不少可看性。

原作大直男的視角被沖淡

村上春樹的作品當中,大多以異男視角為出發點,難免被人詬病為大男人主義、臭直男的想法,尤其是在《Drive my car》這篇小說當中,開篇就評論開車的女人分為兩種。
女人的開車模樣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有點過於亂開,一種是有點過分謹慎......當然也有都不屬於這兩者的人......不過坐在副駕駛座時,那種「不圓滑」的空氣就會傳過來,讓他無法安心。
在電影中,則修飾掉這可能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直男觀點,將家福設定為一位愛車人士,他最初對渡里的不信任來自她的年紀,這麼年輕真的會開車嗎?家福擔心車子會因此受損,而不是針對女性而質疑她的開車技術。
老實說,我考慮過要給那個男人一點什麼懲罰......想給他點顏色瞧瞧。我打算先裝成朋友的樣子讓他放心,在那之間找到他致命的弱點般的東西,在巧妙利用那個讓他吃到苦頭。
小說中的家福糾結於妻子與其他男人相擁在床,為何太太會被一個二流演員所吸引?接近高槻的動機更多的是復仇,在家福心中,妻子是屬於他的物品,面對妻子的外遇對象,直覺想以動物本能來反擊,是再常人不過的選擇。但電影將家福的情緒更多是在自己是否可以原諒過去的自己,面對高槻的出現,他有更多是對於高槻的好奇,而不是糾結在過往妻子的外遇,另外電影更賦予兩人亦師亦友的關係,從試探、好奇、指教到劍拔奴張,並在最後的鞠躬中相互理解,不同的情緒在你來我往的對白當中蔓延,讓這部電影更加有層次。

從《等待果陀》到《凡尼亞舅舅》

我們要是不理會他呢?我們要是不理會他呢?他會懲罰我們的。一切的一切全都死啦,除了這棵樹。
電影第一幕,家福在劇場演出《等待果陀》,這部戲是劇作家薩繆爾·貝克特所寫的經典劇目,全劇主題就是兩個人不斷的在原地等待果陀的到來,然而果陀遲遲未出現,象徵虛無或人對神的渴望。呼應家福在妻子死後渴望得到救贖的心情。
因為自始至終這都是個虛假的忠誠。這種忠誠,全是動聽的空談,毫無邏輯可言。
隨著家福前往廣島的排戲開始,劇目換成《凡尼亞舅舅》,死去妻子呢喃的聲音迴盪在封閉的車廂裡,家福反覆念著凡尼亞舅舅裡的台詞,這是家福每天工作前的儀式,年輕時曾經飾演「凡尼亞」的家福,在歷經妻子外遇又驟逝的傷痛,他意識到自己的精神不再能負荷這角色,畢竟凡尼亞是一個失去人生目標,又陷入錯綜複雜的感情關係的人。家福有意無意地將這重要角色交給高槻飾演,帶有一種復仇的意味在,希望高槻能經歷他所走過的地獄。
然而人生的課題兜了一圈又回到家福身上,家福歷經一段漫長的公路旅行,決定承擔凡尼亞這個角色,在最後結尾漫長的手語當中,告訴家福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從《等待果陀》的渴望得到救贖、找尋人生的意義,到最後《凡尼亞舅舅》活著就會看到光明,完整家福生命的缺憾。

魔幻寫實自然切換

我跟你將會看見光明,美好的人生。我們將喜悅,帶著感動和微笑回頭看著現在的不幸,而且我們將得以休息。
劇中有多段魔幻寫實的片段,妻子性愛後的呢喃、高槻在車上的對談、前往北海道的那場雨,洗滌他們的過錯(在凡尼亞舅舅舞台劇中同樣也有一場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家福與渡里在北海道老家的那段對話,那一刻他們站在過去與未來的交會點,面對同樣承受親人逝去的渡里,家福引用《凡尼亞舅舅》的台詞,讓兩人脫離鬼魂般的過去,向前跨越一步,結束這如夢似影的旅程,

反映日本外遇現象

若說《寄身上流》反映韓國貧富差距、財團壟斷資源的社會現況,《在車上》則是現代日本夫妻的縮影,日本相模SAGAMI保險套公司曾針對日本20歲以上到70歲未滿的男女做了「出軌」為主題的匿名市場調查,日本男生在20歲、30歲,分別有31.5%、25.6%的出軌率,到了40歲時則降至26.0%,50歲則是28.9,60歲23.8%。日本女性則是隨著年紀逐年增長的趨勢,從20歲的17%、30歲17.6%、40歲19%,50歲15.1%、60歲13.3%。
比對片中兩次的性愛場面,音與家福性愛同時還能分神說故事,家福則是以單手遮住自己的臉部,夫妻兩人的疏離感透過這小動作表現出來;音與外遇對象性愛則是充滿激情,卻又在偷情後還能若無其事地與丈夫視訊,「假面夫妻」的狀況在這部片當中嶄露無遺,近日在Netflix大紅的日本影集《金魚妻》也以這社會現象為題材。
在這長達3小時的電影旅程,還有許多印象深刻的點,例如前往北海道途中,有一大段大膽的聲音留白,藉由無聲營造一種真空感,那一刻清楚感受到電影的存在,還有進電影院看電影的重要性,但我對音樂沒有太多的研究,不敢班門弄斧。只記得散場時,腦海中依舊留著對八目鰻的想像,躺在水底裡望向天空。
本篇同步錄製podcast
難搞評院線|在車上(上)介紹篇
https://sndn.link/pieceofwork/19dF03
難搞評院線|EP4 在車上(下)-象徵&意涵篇 https://sndn.link/pieceofwork/f7GFJ2
每周整理串流平台趨勢新聞,了解Netflix、Disney+、HBO MAX、愛奇藝、WeTV,等國際串流平台趨勢,並掌握台灣影視動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在車上,無疑是近期以來看過藝術層次、文學性數一數二高的電影,濱口龍介過去的電影似乎都不曾在台灣引起過什麼話題性,而在車上的實力證明了這不是導演、團隊的問題;戲中戲環環相扣的互文性、冷冽的攝影風格、強而有力的後勁,都是在車上耐人尋味的原因。 對於長達四十分鐘的開場戲感到很驚艷,故事巧妙
Thumbnail
  我非常喜歡落日車神這部電影。無論是色調、運鏡,溫丁黑芬都展露出極致的美感,甚至是電影選曲。   孤僻寡言的車手無意間幫助了鄰居--艾琳,逐漸地,這位丈夫正坐牢的單親媽媽開啟了這個看來冷漠的男人心扉。而隨著艾琳丈夫出獄,車手默默退回原有的位置,靜靜照看這位純善女子,以自己鮮血為代價,護佑了她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Thumbnail
主角修一是正逢工作瓶頸的保險業務員 以一次解約20張保單的事件 作為故事開頭 後面雖然看似又接連發生幾件壞事 但究竟是福是禍 是由修一自己決定的。他的自怨自艾導致他以最糟糕的脾氣和潛在顧客產生小摩擦 錯失了逆風翻盤的機會 因而陷入更深的懊悔
Thumbnail
《那個男人》(A man)改編自日本小說家平野啓一郎同名作品,原著榮獲第 70 屆讀賣文學獎,並由《蜜蜂與遠雷》導演石川慶執導,妻夫木聰、安藤櫻、窪田正孝等人主演,無論劇本或演員都可謂一時之選。
Thumbnail
《在車上》熱潮時我並沒有跟上,但三年後首次觀看卻極度震撼。濱口龍介導演的作品往往能將所有的不凡變得平凡又深植人心,《偶然與想像》是如此,《在車上》亦如是。至於兩部作品的共通點,我覺得或許是「人與人」。
Thumbnail
《東尼瀧谷》的敘事層層堆疊。前半段內斂得使人昏昏欲睡,直到東尼要求久子穿上妻子的衣服,衝突感才爆發出來:面對陌生女子的死,還有她留下來的滿屋子衣服,為什麼而哭呢?這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同名短篇小說,收錄在《萊辛頓的幽靈》,由市川準執導,坂本龍一配樂,被視為最成功的村上春樹改編電影之一。
Thumbnail
光看預告以為是讚揚母愛光輝的電影,細嚼之後才發現它原來是熟齡獨立女性的側寫。 吉永小百合所飾演的福江,在喪偶之後獨居在鄰近隅田川河岸的老房子裡,守護著丈夫所創立的足袋店。導演以大泉洋所飾演的中年兒子神崎昭夫視角,呈現出名為福江的這個女人的多面性。 註:「足袋」是搭配和服用的分指鞋襪,拇趾與其餘四
Thumbnail
改编自村上春树短篇小说集的电影《驾驶我的车》,由实力派演员西岛秀俊、三浦透子、冈田将生等人主演,滨口龙介执导,剧情讲述一名舞台剧演员家福悠介在意外丧妻之后,与司机美沙纪相遇的故事。《驾驶我的车》上映后即获得国际媒体盛赞,并一举夺下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坎城影展最佳剧本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在車上,無疑是近期以來看過藝術層次、文學性數一數二高的電影,濱口龍介過去的電影似乎都不曾在台灣引起過什麼話題性,而在車上的實力證明了這不是導演、團隊的問題;戲中戲環環相扣的互文性、冷冽的攝影風格、強而有力的後勁,都是在車上耐人尋味的原因。 對於長達四十分鐘的開場戲感到很驚艷,故事巧妙
Thumbnail
  我非常喜歡落日車神這部電影。無論是色調、運鏡,溫丁黑芬都展露出極致的美感,甚至是電影選曲。   孤僻寡言的車手無意間幫助了鄰居--艾琳,逐漸地,這位丈夫正坐牢的單親媽媽開啟了這個看來冷漠的男人心扉。而隨著艾琳丈夫出獄,車手默默退回原有的位置,靜靜照看這位純善女子,以自己鮮血為代價,護佑了她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Thumbnail
主角修一是正逢工作瓶頸的保險業務員 以一次解約20張保單的事件 作為故事開頭 後面雖然看似又接連發生幾件壞事 但究竟是福是禍 是由修一自己決定的。他的自怨自艾導致他以最糟糕的脾氣和潛在顧客產生小摩擦 錯失了逆風翻盤的機會 因而陷入更深的懊悔
Thumbnail
《那個男人》(A man)改編自日本小說家平野啓一郎同名作品,原著榮獲第 70 屆讀賣文學獎,並由《蜜蜂與遠雷》導演石川慶執導,妻夫木聰、安藤櫻、窪田正孝等人主演,無論劇本或演員都可謂一時之選。
Thumbnail
《在車上》熱潮時我並沒有跟上,但三年後首次觀看卻極度震撼。濱口龍介導演的作品往往能將所有的不凡變得平凡又深植人心,《偶然與想像》是如此,《在車上》亦如是。至於兩部作品的共通點,我覺得或許是「人與人」。
Thumbnail
《東尼瀧谷》的敘事層層堆疊。前半段內斂得使人昏昏欲睡,直到東尼要求久子穿上妻子的衣服,衝突感才爆發出來:面對陌生女子的死,還有她留下來的滿屋子衣服,為什麼而哭呢?這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同名短篇小說,收錄在《萊辛頓的幽靈》,由市川準執導,坂本龍一配樂,被視為最成功的村上春樹改編電影之一。
Thumbnail
光看預告以為是讚揚母愛光輝的電影,細嚼之後才發現它原來是熟齡獨立女性的側寫。 吉永小百合所飾演的福江,在喪偶之後獨居在鄰近隅田川河岸的老房子裡,守護著丈夫所創立的足袋店。導演以大泉洋所飾演的中年兒子神崎昭夫視角,呈現出名為福江的這個女人的多面性。 註:「足袋」是搭配和服用的分指鞋襪,拇趾與其餘四
Thumbnail
改编自村上春树短篇小说集的电影《驾驶我的车》,由实力派演员西岛秀俊、三浦透子、冈田将生等人主演,滨口龙介执导,剧情讲述一名舞台剧演员家福悠介在意外丧妻之后,与司机美沙纪相遇的故事。《驾驶我的车》上映后即获得国际媒体盛赞,并一举夺下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坎城影展最佳剧本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