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社會的詛咒:日本三大經典恐怖片—
自從2004年的泰國恐怖片【鬼影】(Shutter)及2013溫子仁的【厲陰宅】(The Conjuring)相繼登台後,台灣最近20年的恐怖片文化,幾乎都是被好萊塢與泰國電影霸佔著。
不過在我個人的心目中,泰國鬼片的血肉模糊,與美國好萊塢的「jump scare」,都不及日本人所營造的「陰森氛圍」來得讓我害怕。所以對我這2000世代的影迷來說,最有代表性的恐怖片,應是更早期的日本鬼片。
而,只要說到日式恐怖片,就絕對不能不提以下三部皆轟動一時的經典之作。
七夜怪談
【七夜怪談】(リング,1998)
本片改編自鈴木光司的同名小說,並由日本著名的恐怖片導演中田秀夫操刀製作。
故事講述記者淺川(松嶋菜菜子 飾)調查一宗離奇連環死亡事件:
只要有誰看到一卷詭異的錄影帶,那人便會在七天之後接到一通神秘的來電,並暴斃身亡。
原來,在幾十年前,伊豆地區有一對身懷超能力的母女,志津子(雅子 飾)與貞子(宮崎紀彦 飾),含冤而死。因此貞子在死後,利用她的超能力,將怨念附在錄影帶上。
被害者看了錄影帶之後,必須將錄影帶複製給別人看,才能逃過詛咒。那是因為貞子想要報復社會,希望恐懼在人群中擴散……
身為曾經讀過原著小說的我,即便貞子的那卷錄影帶看起來真的是詭異得令人毛骨悚然,但整體來說,其實我並沒有被這部電影嚇到,甚至還覺得電影講得有些語焉不詳。(反而是美國版電影講得還比較清楚一點)
不過事到如今,我覺得恐不恐怖也不重要了。【七夜怪談】的貞子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角色了,儼然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了。
然而,從當時本片在亞洲各地屢破票房記錄,甚至連韓國、美國都爭相買版權翻拍;直到今日,【七夜怪談】都還是各地影迷津津樂道的好片。各位便可知道,這部電影在全球所刮起的日本恐怖片風潮,影響有多深遠。
據說,連後來【鬼來電】有辦法在台灣賣座,都是拜【七夜怪談】的成功之賜呢~
咒怨
【咒怨】(呪怨,2003)
這部電影出自另一個更有名的日本恐怖大師,清水崇,之手。
本片故事乃由多個人物的遭遇拼湊而成。大學生理佳(奥菜恵 飾)到一棟陰森的古宅中擔任志工,照顧獨居老太太。然而,一連串的怪異事件讓她相信,這間屋子可能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使得每個與這間房屋有關的人皆死於非命。
其實,在這部「電影版」上映之前,導演清水崇早在1999與2000年就先已錄影帶的形式推出兩集的【咒怨(錄影帶版)】了。
從錄影帶版的劇情可知,一切乃起因於此屋的原屋主佐伯一家,丈夫剛雄懷疑妻子伽椰子外遇,讓丈夫戴綠帽、養著不是自己親兒子的俊雄,所以一氣之下殺了伽椰子、俊雄母子倆,而剛雄自己,也慘遭伽椰子的怨靈復仇身亡。
當然,有沒有看過錄影帶版、補足完整劇情,其實並無大礙。當年我對劇情懵懵懂懂的,仍然被【咒怨】的畫面嚇得一個禮拜不敢在晚上起來上廁所。
畢竟,清水崇在片中所使用的嚇人手法──讓「男孩超級白」的俊雄(尾関優哉 飾),偷偷出現在片中人物的身後;或是讓女鬼伽椰子(藤貴子 飾)出現在人的床邊、躲在你的被窩裡看你……等。
這些會使你開始對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都心生恐懼,讓最應該有安全感的「家」都成了你必須心驚膽顫的空間。那是種草木皆兵的緊張,更是種無處可逃的絕望,完全是擊垮了我理智的最後防線。
從那之後,有好一陣子,都會害怕鏡子中的自己,身後是不是也蹲一個小男孩,伽椰子是不是也潛藏在某個暗處凝視著我。
可以說,【咒怨】完全是喚起了我心中最原始的恐懼。目前我還沒看過比這部電影讓我更害怕的恐怖片了。
鬼來電
【鬼來電】(着信アリ,2003)
本片改編自秋元康的同名小說,並由暴力大師三池崇史執導。
故事講述由美(柴崎幸 飾)身邊的朋友,開始接二連三地接到了來自未來的死亡預告電話,且所有的預言竟然都應驗了!為了阻止這連環的恐怖祖咒,由美決定與同樣關心此案的男子山下(堤真一 飾),一起去追查死亡來電的真相。
隨著一步一步的抽絲剝繭,兩人發現死亡來電可能與一個單親家庭有關。這個家中,母親水沼(筒井真理子 飾)被懷疑有心理疾病,而大女兒美美子(大島かれん 飾)甚至有虐待妹妹的傾向。
由美與山下一同來到水沼生前所待的廢棄病棟,想要阻止鬼再撥電話給下一個受害者,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在醫院中,有更可怕的事在等著他們……
我比較特殊的看片經歷是,本人其實是先看了美國版【鬼鈴聲】(One Missed Call,2008)。所以呢,早就先被嚇過一次的我,其實覺得日本原版的前半段鋪陳有點太過緩慢了。美版在前面以「昆蟲」等靈異幻象來加重被害者與觀眾的不安感,個人認為這確實使電影的氣氛與節奏都更高張了一些。
美版【鬼鈴聲】(One Missed Call,2008)
不過即使劇情都了解了,日版的後段,女主角在醫院中逃命、被鬼追逐的戲,還是讓我驚嚇得差點得心臟病。如今回想起來,三池崇史那簡直是用動作片的能量在拍恐怖畫面,「全程高能」大概勉強能形容那場戲給我的害怕與歇斯底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鬼來電】中,三池崇史與其創作團隊,已經懂得在最高潮的時刻放入少量的「jump scare」了,而且效果十足。往後美國恐怖片都沒有那麼成功地嚇到我過。
(這是為何我後來都不怎麼看恐怖片。因為看完這三部後,就再沒什麼值得我害怕的鬼片了)
【鬼來電】的影響力雖然不如前兩者來的深遠,但當時也在日本締造了15億日圓的票房佳績,即便到了台灣,光首週也賣出了8百萬(當年的800萬台幣可不是蓋的啊~)。
記得我國小的時候,身邊的小朋友只要談到鬼片,馬上想到的也是【鬼來電】;連片中的恐怖鈴聲,大家也是相互傳來傳去的。
本片的熱度,不言而喻。
此外,以上三部片後來都不斷地祭出續集,美國好萊塢也樂此不彼地翻拍、重拍。甚至【七夜怪談】與【咒怨】還被喜劇電影【驚聲尖笑4】(Scary Movie 4,2006)拿來惡搞,大家應該不難想像上述三部片的經典地位。
【驚聲尖笑4】(Scary Movie 4,2006)
家庭悲劇與報復社會
恐怖電影與文學,作為某種大眾娛樂的樣態,其實看多了很容易就能發現作品與作品間的共通性(你也可以說是「互文性」)。畢竟若以「大眾」的角度去考量,那麼大家的生活經驗,乃至於會感到害怕、不舒服的事物,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大同小異的。
這是為何,你看美國的恐怖片幾乎是一個時代就有一個時代的套路。(另一個我不看「厲陰宅宇宙」的原因)
.
那麼,這三部日本鬼片,在劇情方面有什麼共性嗎?
一、奪命連環咒
首先,你會發現,三部片都是「詛咒」在奪人性命,而且詛咒都會以某種方式來傳播、擴散。因此,在片中,受詛咒而死的被害者,通常都是無辜、無關之人,都是被牽連進去的。
這與西洋或泰式的鬼片邏輯不太一樣。
你若撇除「惡魔」題材的作品的話,美國恐怖片其實相對注重因果關係,電影創作者有時會強調主角與鬼(的生前)有關,鬼是來向主角們「報復」的(或是來算主角的上一輩所留下來的宿怨)。
就算最無關、最無關吧,也要有個「地緣關係」。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歡迎光臨死亡小鎮】(Dead Silence,2007)。
(當然,這也只是某種大概的趨勢而已,我知道例外的不在少數)
【歡迎光臨死亡小鎮】(Dead Silence,2007)
可是若與日本鬼片相比呢?那邏輯就太不一樣了。
這些詛咒的特性(或目的)基本上就是隨便傳,跟病毒一樣到處散播,有關、無關的人全都被咒死最好。
如果說美國的鬼多半時候還鬧得有理(像是你爸媽是殺我的仇人啊、你擅自闖入我的地盤啊,或青少年在我面前嘿咻之類的);那麼日本鬼簡直就是隨時、隨處胡亂殺人了。
這個模式到後來中島哲也的恐怖片【來了】(来る,2018)也仍是如此,詛咒簡直是肆虐人間啊~!
二、家之怨,群之恨
從幼兒教育與社會福利的角度來看,一個人有沒有辦法良好地受教育、長大成人,家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一個家庭有沒有辦法良好地維持並照顧孩子,其實取決於社區、社會給予這個家庭多大的支持與幫助。
不難發現當今社會上,某些發生慘劇的家庭,其實都是邊緣的弱勢或是受孤立的家庭。
畢竟,維繫一個家本就頗不容易,如果有什麼困難了,身邊卻無人可以伸出援手,或是提供相應的協助,那麼孤立無援的家庭成員要度過艱辛肯定更加不易。
從上述三部片,你多多少少都可以發現,其劇情的出發點都是「家庭悲劇」,所瞄準都就是這「個人-家庭-社會」的三角關係:
【七夜怪談】中,由於媒體的誹謗與咄咄逼人,將志津子逼得自殺了,這也間接導致了無法予以理解的父親(?)對女兒貞子痛下了殺手。所以怨念極深的貞子,才會想「報復社會」,要受害者去傳播錄影帶;
【咒怨】也是一宗爸爸殺老婆、殺兒子的家庭倫理慘案,才會有那麼強烈的怨念形成詛咒;
【鬼來電】更是來自於醫療體系對母親水沼的誤解,導致水沼必須獨自面對大女兒的虐待傾向和小女兒的受苦受難,最後問題沒辦法解決,才形成了一通接一通的死亡電話。
我們可以誇張一點的說,一個家庭的慘劇,某種程度上便反映了一個社會某地方出問題了;而反過來說,若一個家庭失能了,間接地也會一點一點地影響社會。
雖不是說日本恐怖片一定都帶有這種「社會福利」觀念要教育觀眾,但由三部片的共通點:
「從『家庭的悲劇』到『報復整體社會』」來看,其實大概就不難想像為何上述三部經典鬼片的詛咒,都是無差別攻擊了。
畢竟這些含冤而死的人,要報復的對象就是「人類群體」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