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用科技挑戰大自然的極限嘗試:讀《在大滅絕來臨前》

2022/03/1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解決問題」本身,就會產生新問題?

  現代人類面臨大自然的挑戰似乎遠超過過去,每個人雖然都可以為環境付出自己一份小小的努力,但面對這種全球性的巨大危機仍然緩不濟急。以台灣為例,這兩年我們也遇到很多相似的情形,特別與電力有關。比如:用電量無法控制的狀況下,仍需要降低碳排去因應暖化;雖然要保護藻礁,但是發電廠又不能不蓋...另外,外來種的新聞也更常躍入大眾眼簾,比如暴增的綠鬣蜥、日月潭魚虎。難道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我們真的找不到兩全的好方法?
  作者伊莉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曾獲普立茲獎,是一名獲獎無數的記者,擔任《紐約客》雜誌環境專欄作家已有相當長的時間。這本《在大滅絕來臨前》是她2021年出版的最新作品,繁體中文則是於2022年初正式上市。以她自己的說法:
這是一本關於人類為「解決問題」而製造出新的問題,又為此而想方設法的書。 #2681
  伊莉莎白上山下海,在書中實地考察了8項世界上正在進行的高科技計畫,每一項都嘗試運用尖端的科技或工程,維護已經深深受到人類行為影響的自然環境,但每項計畫都產生了額外需要負擔的風險或代價。
書名:在大滅絕來臨前
作者:伊莉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
出版:臉譜
出版日期:2022/01/04
ISBN:9786263150577

Under A White Sky

  《在大滅絕來臨前》原文書名為"Under A White Sky",White Sky原本可以指涉充滿白雲的天空,但也可以連結書中倒數第二章,有關「太陽能地球工程」的內容。這項工程主要是希望模擬歷史上火山爆發,火山灰造成的全球降溫作用,以減緩全球暖化造成的種種影響。模擬的方式是將鑽石、二氧化硫或是方解石等能夠造成陽光折射的粉塵,利用「懸浮粒子注入對流層飛行工具」(Stratospheric Aerosol Injection Lofter,簡稱SAIL)投入平流層,製造出火山灰的效果。而所謂的White Sky 則是其中一項可能的副作用:天空可能變成白色的。
  這聽起來十分科幻的情節,實際上正在哈佛大學持續發展中。此外,這種作法若經啟動,雖然確實有利於快速抑制全球暖化的症狀,但如果無法解決全球暖化的根源問題,則地球環境將面對更嚴峻的反撲(《在大滅絕來臨前》#2393):
由於被拋入平流層的方解石或硫酸鹽(或鑽石)微粒會在幾年之後落回地面,所以得要持續補充才行。如果飛行數十年的SAIL突然因為某種原因──戰爭、疫情、對結果不滿意──而中止了,那麼結果就會像是把地球大小的烤箱門給打開。原先被掩蓋的所有暖化效應,都會在快速且劇烈的升溫中原形畢露;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停止衝擊(termination shock)」。
  這僅僅是本書所提到其中一個例子,在作者的筆下,你會發現類似的困境到處可見。比如:亞洲鯉魚入侵北美,竟然是因為《寂靜的春天》帶來的生物防治思潮,這些鯉魚原本為了對抗蔓生的藻類而被引入北美,但是外來種的影響卻讓所有人始料未及;而澳洲的珊瑚專家則正在人工培養足以抵抗熱浪的「超級珊瑚」,希望能以此「輔助演化」,幫助大堡礁度過危機。在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中,人類的行為改變了自然,又用更多的干預與手段企圖可以「維護」自然,這是屬於我們與未來的共同現象。
  本書的架構也頗具巧思,作者用「順流而下」、「進入荒野」以及「高空之上」三個章節將所有案例分類。「順流而下」述及的案例主要與水文的控制有關;「進入荒野」則有關瀕危生物的保育與基因控制;而「高空之上」則著重在全球性的環境議題。從這樣的安排,讀者更可以意識到本書所提到的狀況其實遍及各種領域,而非是一時一處的特殊狀況。

留白的答案,待全體人類共同寫下

  本書同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與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選為2021年的推薦書單,可見其影響力。對我來說,閱讀這本《在大滅絕來臨前》的收穫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點:
  1. 快速認識以人類尖端科技與環境的互動狀況:除了時常關注環境議題的讀者外,許多書中提及的事件對我們可能聞所未聞,伊莉莎白‧寇伯特對這些議題的爬梳對我十分有價值,除了了解議題本身的發展,也得知人類的各種技術是如何介入環境的保護。
  2. 了解科技方法的侷限:我們常常會以電影的敘事脈絡來看待現實事件,就像老電影《世界末日》裡,只要將核彈埋到對的位置,那向地球行經的小行星就可以完全掠過大氣層外,對我們絲毫無損。但事實上,對於地球環境的種種藥方,似乎沒有一種是這樣的萬靈丹,每項科技介入都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就算某項技術看起來已經成熟,也確實有用,我們也需要支付可觀的經濟成本。
  3. 空白的解答:或許對一些朋友來說,這未必能作為一本書的亮點。但《在大滅絕來臨前》確實無意對讀者提出這些問題的easy answer,一方面部分問題過於龐大,乃至國家都未必有能力回答。另外一方面,卻也沒有任何單獨的人類個體足以回答這些問題。
  上面第三點,看起來不像是讀書的收穫,但確實給了我一些啟發,作者對解答方案的留白或許也有雙重意義:首先,不管任何問題,其結局都尚未底定,一切發展仍有可能;而關於這些可能性雖然沒有任何一個個體能夠給出完整答案,但回答的空間,同時也屬於地球上所有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會員
47內容數
閱讀是向未知的獻祭。不管獻祭的對象為何,只要足夠虔誠,收穫的總是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