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用科技挑戰大自然的極限嘗試:讀《在大滅絕來臨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如果「解決問題」本身,就會產生新問題?

  現代人類面臨大自然的挑戰似乎遠超過過去,每個人雖然都可以為環境付出自己一份小小的努力,但面對這種全球性的巨大危機仍然緩不濟急。以台灣為例,這兩年我們也遇到很多相似的情形,特別與電力有關。比如:用電量無法控制的狀況下,仍需要降低碳排去因應暖化;雖然要保護藻礁,但是發電廠又不能不蓋...另外,外來種的新聞也更常躍入大眾眼簾,比如暴增的綠鬣蜥、日月潭魚虎。難道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我們真的找不到兩全的好方法?

  作者伊莉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曾獲普立茲獎,是一名獲獎無數的記者,擔任《紐約客》雜誌環境專欄作家已有相當長的時間。這本《在大滅絕來臨前》是她2021年出版的最新作品,繁體中文則是於2022年初正式上市。以她自己的說法:

這是一本關於人類為「解決問題」而製造出新的問題,又為此而想方設法的書。 #2681

  伊莉莎白上山下海,在書中實地考察了8項世界上正在進行的高科技計畫,每一項都嘗試運用尖端的科技或工程,維護已經深深受到人類行為影響的自然環境,但每項計畫都產生了額外需要負擔的風險或代價。

書名:在大滅絕來臨前
作者:伊莉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
出版:臉譜
出版日期:2022/01/04
ISBN:9786263150577


Under A White Sky

  《在大滅絕來臨前》原文書名為"Under A White Sky",White Sky原本可以指涉充滿白雲的天空,但也可以連結書中倒數第二章,有關「太陽能地球工程」的內容。這項工程主要是希望模擬歷史上火山爆發,火山灰造成的全球降溫作用,以減緩全球暖化造成的種種影響。模擬的方式是將鑽石、二氧化硫或是方解石等能夠造成陽光折射的粉塵,利用「懸浮粒子注入對流層飛行工具」(Stratospheric Aerosol Injection Lofter,簡稱SAIL)投入平流層,製造出火山灰的效果。而所謂的White Sky 則是其中一項可能的副作用:天空可能變成白色的。

  這聽起來十分科幻的情節,實際上正在哈佛大學持續發展中。此外,這種作法若經啟動,雖然確實有利於快速抑制全球暖化的症狀,但如果無法解決全球暖化的根源問題,則地球環境將面對更嚴峻的反撲(《在大滅絕來臨前》#2393):

由於被拋入平流層的方解石或硫酸鹽(或鑽石)微粒會在幾年之後落回地面,所以得要持續補充才行。如果飛行數十年的SAIL突然因為某種原因──戰爭、疫情、對結果不滿意──而中止了,那麼結果就會像是把地球大小的烤箱門給打開。原先被掩蓋的所有暖化效應,都會在快速且劇烈的升溫中原形畢露;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停止衝擊(termination shock)」。

  這僅僅是本書所提到其中一個例子,在作者的筆下,你會發現類似的困境到處可見。比如:亞洲鯉魚入侵北美,竟然是因為《寂靜的春天》帶來的生物防治思潮,這些鯉魚原本為了對抗蔓生的藻類而被引入北美,但是外來種的影響卻讓所有人始料未及;而澳洲的珊瑚專家則正在人工培養足以抵抗熱浪的「超級珊瑚」,希望能以此「輔助演化」,幫助大堡礁度過危機。在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中,人類的行為改變了自然,又用更多的干預與手段企圖可以「維護」自然,這是屬於我們與未來的共同現象。

  本書的架構也頗具巧思,作者用「順流而下」、「進入荒野」以及「高空之上」三個章節將所有案例分類。「順流而下」述及的案例主要與水文的控制有關;「進入荒野」則有關瀕危生物的保育與基因控制;而「高空之上」則著重在全球性的環境議題。從這樣的安排,讀者更可以意識到本書所提到的狀況其實遍及各種領域,而非是一時一處的特殊狀況。

留白的答案,待全體人類共同寫下

  本書同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與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選為2021年的推薦書單,可見其影響力。對我來說,閱讀這本《在大滅絕來臨前》的收穫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點:

  1. 快速認識以人類尖端科技與環境的互動狀況:除了時常關注環境議題的讀者外,許多書中提及的事件對我們可能聞所未聞,伊莉莎白‧寇伯特對這些議題的爬梳對我十分有價值,除了了解議題本身的發展,也得知人類的各種技術是如何介入環境的保護。
  2. 了解科技方法的侷限:我們常常會以電影的敘事脈絡來看待現實事件,就像老電影《世界末日》裡,只要將核彈埋到對的位置,那向地球行經的小行星就可以完全掠過大氣層外,對我們絲毫無損。但事實上,對於地球環境的種種藥方,似乎沒有一種是這樣的萬靈丹,每項科技介入都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就算某項技術看起來已經成熟,也確實有用,我們也需要支付可觀的經濟成本。
  3. 空白的解答:或許對一些朋友來說,這未必能作為一本書的亮點。但《在大滅絕來臨前》確實無意對讀者提出這些問題的easy answer,一方面部分問題過於龐大,乃至國家都未必有能力回答。另外一方面,卻也沒有任何單獨的人類個體足以回答這些問題。

  上面第三點,看起來不像是讀書的收穫,但確實給了我一些啟發,作者對解答方案的留白或許也有雙重意義:首先,不管任何問題,其結局都尚未底定,一切發展仍有可能;而關於這些可能性雖然沒有任何一個個體能夠給出完整答案,但回答的空間,同時也屬於地球上所有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飽讀終日的沙龍
20會員
56內容數
飽讀終日固然好,有時也需帶點餓。 但若有機會能吃飽,誰真的想stay hungry?
飽讀終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因為我正是機器人,我名叫丹尼爾.奧利瓦(Daneel Olivaw)。──艾西莫夫(Issac Asimov),《基地與地球》 當艾西莫夫讓自己「機器人」系列的主角在兩萬年後的「基地」系列現身,許多讀者肯定既驚且喜,喜的是與這位虛構作品中的老友重逢,卻也驚疑這具近乎不朽的機器人究竟是如何度過時間長
Thumbnail
2025/04/17
因為我正是機器人,我名叫丹尼爾.奧利瓦(Daneel Olivaw)。──艾西莫夫(Issac Asimov),《基地與地球》 當艾西莫夫讓自己「機器人」系列的主角在兩萬年後的「基地」系列現身,許多讀者肯定既驚且喜,喜的是與這位虛構作品中的老友重逢,卻也驚疑這具近乎不朽的機器人究竟是如何度過時間長
Thumbnail
2025/04/02
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的《偷書賊》可說是一個異數,從全書的開頭,他便向讀者揭露了一項人盡皆知,卻時常視若無睹的真相:無論中間如何發展,只要是「人類」的故事都將走向共通的結局──死亡......
Thumbnail
2025/04/02
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的《偷書賊》可說是一個異數,從全書的開頭,他便向讀者揭露了一項人盡皆知,卻時常視若無睹的真相:無論中間如何發展,只要是「人類」的故事都將走向共通的結局──死亡......
Thumbnail
2025/03/26
在這趟充滿磨難的旅程終點,並沒有什麼珍貴寶藏,也沒有顯赫名聲。格得只是單純擁抱了亟欲擺脫的過去,他總算明白如今的自己正是由過去蛻變而來,而光是要辨識出過去內心的黑影,便需鼓起超乎常人的勇氣。「格得」,這一聲既熟悉又陌生的叫喚,不多不少,圓滿了自己...
Thumbnail
2025/03/26
在這趟充滿磨難的旅程終點,並沒有什麼珍貴寶藏,也沒有顯赫名聲。格得只是單純擁抱了亟欲擺脫的過去,他總算明白如今的自己正是由過去蛻變而來,而光是要辨識出過去內心的黑影,便需鼓起超乎常人的勇氣。「格得」,這一聲既熟悉又陌生的叫喚,不多不少,圓滿了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身為一個時常認為末日終將來到的人,不免會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想多提醒自己,應該還有什麼能做得更好的地方,即使這類的書有時候稍嫌乏味,或是沒有太新穎的見解。 但這本《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是很出乎意料的作品
Thumbnail
身為一個時常認為末日終將來到的人,不免會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想多提醒自己,應該還有什麼能做得更好的地方,即使這類的書有時候稍嫌乏味,或是沒有太新穎的見解。 但這本《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是很出乎意料的作品
Thumbnail
最近台北的天氣簡直熱到讓人懷疑人生。 讓我突然想起前幾年讀過的散文集,《地球盡頭的盡頭》中的最後一篇〈倘若我們不再假裝〉 作者是強納森・法蘭岑,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 我喜歡讀批判性的文章,他的文字相當坦承,有自己獨到幽默的見解。 世界需要說真話的人,但是人們往往不願意相信真相。
Thumbnail
最近台北的天氣簡直熱到讓人懷疑人生。 讓我突然想起前幾年讀過的散文集,《地球盡頭的盡頭》中的最後一篇〈倘若我們不再假裝〉 作者是強納森・法蘭岑,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 我喜歡讀批判性的文章,他的文字相當坦承,有自己獨到幽默的見解。 世界需要說真話的人,但是人們往往不願意相信真相。
Thumbnail
作者介紹: 一如往常我通常會先介紹本書作者,他是比爾蓋茲。 冷飯熱炒 ? 氣候災難的問題在前美國副總統高爾,2000年結束他的選舉生涯,開使致力於推廣避免全球暖化的議題,但是正反兩方的聲音都有,最具爭議的是美國是人均碳排最大量的國家,提出來的呼籲卻是要球開發中國家減少釋放溫室氣體
Thumbnail
作者介紹: 一如往常我通常會先介紹本書作者,他是比爾蓋茲。 冷飯熱炒 ? 氣候災難的問題在前美國副總統高爾,2000年結束他的選舉生涯,開使致力於推廣避免全球暖化的議題,但是正反兩方的聲音都有,最具爭議的是美國是人均碳排最大量的國家,提出來的呼籲卻是要球開發中國家減少釋放溫室氣體
Thumbnail
文 / 葛望平 前往北極的路途上,我在三萬英呎高空親眼見證格陵蘭近海因高溫不斷所產生的融冰,湛藍天空中下仿若美麗星河,漂浮著數億顆白色浮冰,每一個微型白點的實體都可能比一個運動場還大。 而格陵蘭的東部冰原,因氣候變遷讓氣溫變得非常極端,今日高溫融冰,導致冰川開始融化,明日低溫來襲冰層融水又凝固結成了
Thumbnail
文 / 葛望平 前往北極的路途上,我在三萬英呎高空親眼見證格陵蘭近海因高溫不斷所產生的融冰,湛藍天空中下仿若美麗星河,漂浮著數億顆白色浮冰,每一個微型白點的實體都可能比一個運動場還大。 而格陵蘭的東部冰原,因氣候變遷讓氣溫變得非常極端,今日高溫融冰,導致冰川開始融化,明日低溫來襲冰層融水又凝固結成了
Thumbnail
帛琉總統曾說道:「與其眼睜睜看著家園被淹沒,不如用炸彈把我們炸沉!」 而同樣身為低海拔國家的吐瓦魯(Tuvalu),正面臨著國土縮小的危機,因為近年來全球溫度不斷升高,造成冰山融化,使海平面逐年上升。然而吐瓦魯島上的人民只是過著樸實低碳的生活,卻成了全球暖化的第一批氣候難民。
Thumbnail
帛琉總統曾說道:「與其眼睜睜看著家園被淹沒,不如用炸彈把我們炸沉!」 而同樣身為低海拔國家的吐瓦魯(Tuvalu),正面臨著國土縮小的危機,因為近年來全球溫度不斷升高,造成冰山融化,使海平面逐年上升。然而吐瓦魯島上的人民只是過著樸實低碳的生活,卻成了全球暖化的第一批氣候難民。
Thumbnail
以台灣為例,這兩年我們也遇到很多相似的情形,特別與電力有關。比如:用電量無法控制的狀況下,仍需要降低碳排去因應暖化;雖然要保護藻礁,但是發電廠又不能不蓋...另外,外來種的新聞也更常躍入大眾眼簾,比如暴增的綠鬣蜥、日月潭魚虎。難道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我們真的找不到兩全的好方法?
Thumbnail
以台灣為例,這兩年我們也遇到很多相似的情形,特別與電力有關。比如:用電量無法控制的狀況下,仍需要降低碳排去因應暖化;雖然要保護藻礁,但是發電廠又不能不蓋...另外,外來種的新聞也更常躍入大眾眼簾,比如暴增的綠鬣蜥、日月潭魚虎。難道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我們真的找不到兩全的好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