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

含有「暖化」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探討「習慣化」的雙面性,並提供方法應對。習慣化是神經系統的基本機制,使我們對重複刺激漸漸適應,但這也可能讓我們對快樂、痛苦、風險等麻木。作者提供方法,包含適當的中斷與變化、多給予他人、外部防止機制,以及體驗負面結果等,以維持生活中的新鮮感與創新能力,並應用於對抗地球暖化。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2/07
「體驗負面結果:模擬和體驗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虛擬現實(VR)技術展示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等,增強人們對氣候變化的感知和認識。」 近年來極端的冷和熱,地球上的人已覺察到地球面臨的風險。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7
李英華 氣溫慢慢上升,套句廣告詞:"千萬不能習慣就好!" 😂
今年氣溫從春節後,就持續高溫,香草植物不耐高溫,紛紛枯萎死亡。 於是,特別找了些耐熱又耐雨淋的夏日花做替代。 日日春,在一般人家的庭園常種,是很普遍的植物,沒什麼價值,但顏色紅的搶眼,作為景觀布置,深受喜愛。
Thumbnail
  這是存在問題,但是是在整體人類的尺度。雖然對於每一個個別的人來說,除了電費會高一些之外,開冷氣不是什麼代價高昂的事情。但從整體人類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件有些驚人的事情:我們在大規模的改變局部溫度,且為了維持這種相對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我們每天都消耗掉大量的能源。
過往在進行營養學研究的一大挑戰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就算是食用相同食物也會有不同反應,為了找出飲食對人體的影響,這部紀錄片展示了雙胞胎飲食實驗的過程及結果,同時也帶出了許多飲食的觀念與真相。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徐鴻文-avatar-img
2024/03/31
有道理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
Thumbnail
問題的發生其實是漸進的、不知不覺的,慢慢的消費的人口愈來愈少,不知道人跑到那裡去了? 這種狀況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只是現在像瘟疫一樣出現在大城市,那就是都市蛋黃區已經找不到人來租買房子,整個房地產經濟已經進入到衰退甚至崩落的地步。 隨著地球暖化、氣候變遷,氣溫屢創新高,所有城市的用電量也在
Thumbnail
當我第一次看見介紹類似這樣的生物紀錄片,清楚的展示出來在動物被捕獲後在馬戲團、在動物園或在海洋世界這樣的娛樂產業的生存環境與華麗表演背後所發生的一切時...從此以後,我回想起自己親眼看見的表演....
Thumbnail
NASA確定減少甲烷解救氣候暖化...2023 年初,NASA發表一篇文章,確定甲烷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因,NASA利用裝在國際太空站的EMIT儀器偵測(Earth Surf
Thumbnail
生物都有自己喜歡的溫度,但在氣候變遷問題愈趨要緊的現代,逐漸升高的氣溫正無聲無息的影響著牠們,針對全球暖化,最為人所知的影響大概是冰山融化、海水上升,有些靠海城市即將消失等,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影響範圍也會波及我們香噴噴的米飯。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