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革命》:一段未完結的抗爭記憶

2022/02/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9年夏天,《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抗議運動升級。好幾個夜晚,下班後以《立場新聞》為主,透過網路直播關心著進展。雖然是異國人,但是被暴力襲擊的畫面,卻也是看著憤怒。那年8月的台北端小聚講到後來,主題變成無法施予援手的外人,如何避免緊密關注直播影像造成創傷。外人如此,在地者更是難以想像。
情感上我很希望這是一部看完會立刻想推薦朋友的紀錄片,然後說一句「你看看發生了什麼」。可是全片接近3小時,卻有各種不連貫。如果缺乏清晰的認識背景(清晰的,而不是基本的背景),各種場景都像是突然發生的、以及一群人很熱血,甚至好鬥地,談論著抗爭手段等等,而沒有任何整理。
一直到很突兀地出現2020年1月,蔡英文連任總統、港人為之振奮,我才意識到這不是一部講述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紀錄片。
導演實則是透過不同人之口,講述「勇武抗爭者」的回憶。於是你會看到在好幾處,導演用了較長的直播片段,任由現場混亂而造成的鏡頭搖晃,以真實的現場時間體感,還原當時的記憶。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從議會、元朗、中大和理大的呈現方式,會如此的片面與片段。他所要展現、保留,或是要爭奪的,是參與者對這場抗爭運動的記憶之戰。使記憶深刻的,往往是體驗與情緒,並且使之不成為停滯或死去的歷史。因此,受訪者在片中,以及導演在片外反复強調「香港人」的身份記憶。
周冠威在訪談說自己始於受委託拍一部讓外國人「簡簡單單,看完就會明白」在香港發生什麼的紀錄片。導演想呈現出怎樣的抗爭印象?紀錄片對和平理性抗議與觀點著墨很少,更強調隨著一系列溫和抗議無效,一個個訪談者在不同階段最終走向激烈。自言此前是和理非的導演,也拍出一部以「勇武」為導向的紀錄片,而不是(或許更容易引發外人同情的)溫和抗議。我倒是認為能保留警察暴力-抗議激進-警察更暴力-抗議更激進的記憶,可以直面看待所留下的嘗試與身體或心理的傷痛。
義務急救員無法進入地鐵站施救,警察冷語沒有人需要救援,最後走向激進。《時代革命》預告片截圖。
台灣作為最容易「逃難」的地點,以及蔡英文相比其他候選人,只要站在「勇武抗爭者」的內部視角,即可理解其在記憶中的意義。至於在台的在地視角,質疑蔡英文連任總統對香港抗爭有多大的積極性,或許正確,卻未必屬於這段記憶。
關於事件記憶的紀錄片,進入到尾聲時,總得回顧其帶來的影響與和解。然而《時代革命》最後停在2020年,香港政府因肺炎禁止聚會的段落,並通過《國安法》,留下另一場拉鋸與不可和解的結語。
許多用著電腦直播看見的重要場景,在兩年後的電影院重新出現。當時期待變化的憤怒經已大致消退,而異國者回看各種場景則增加更多的失落。《時代革命》只記錄到2020年,爾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來到2014年以後更大規模的打壓。豈知在未來不會有其他變化,不會重新解釋這段歷史?不僅是香港,而是各地人們都在重新創造著。
《時代革命》海報。
克敏
克敏
普通人,卻不自量力的想探索各種角色。喜歡閱讀和議論。想要寫些看似很有深度的事物,但經常變成各種牢騷。喜歡狗,但頭像都會放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