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敏
普通人,卻不自量力的想探索各種角色。喜歡閱讀和議論。想要寫些看似很有深度的事物,但經常變成各種牢騷。喜歡狗,但頭像都會放貓。
克敏
普通人,卻不自量力的想探索各種角色。喜歡閱讀和議論。想要寫些看似很有深度的事物,但經常變成各種牢騷。喜歡狗,但頭像都會放貓。
29
篇文章
0
專題
0
NFT
0
勳章
6
追蹤者
0
追蹤中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臉的歸宿:讀歐大旭《碼頭上的陌生人》
歐大旭(Tash Aw)出生台北,在馬來西亞成長,定居於英國。《碼頭上的陌生人》(Strangers on A Pier)是他對自我背景、家族記憶與身份探尋的著作。作者將好幾百頁的內容,精萃在一百頁裡,簡短而深刻。中譯即將出版,非常推薦。
發佈於
書本、電影與紀錄片
2023-02-25
4
Chinese New Year 或Lunar New Year?命名背後的需求
今年忽然掀起小小的Lunar New Year 和 Chinese New Year之爭,源自背後不同的思考模式和需求。Chinese New Year 似乎將節慶局限在一國一族,但Lunar New Year更合理嗎?還是兩者能共存?
發佈於
理性議論的狂想
2023-01-26
4
美國「羅訴韋德案」:AKA Jane Roe裡的McCorvey
美國高等法院意見書曝光,打算推翻保障女性墮胎權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判例。「選擇派」(女性自主權)與「生命派」(胎兒生命權)雙方觀點再此引起注意。AKA Joe Roe紀錄片的主角正是Roe v. Wade判例的原告,敘述其臨終前的自白。
發佈於
書本、電影與紀錄片
2022-05-05
2
「我宣布今天開齋節」:疫情下的開齋節
開齋節是以能否觀測到新月為準。在現代工業社會,觀測似乎只是形式上,畢竟前一年印好曆,公私立機關能事先安排。不過就在今年,原定5月3日的開齋節,就在5月1日晚上,多國突然宣布觀測站提前觀測到新月,而台灣亦同步。
發佈於
理性議論的狂想
2022-05-02
3
報導裡的俄烏英語
有時閱讀英語媒體,會看出與華語世界不同的敏感和風潮。例如,Kiev和Kyiv,前者俄羅斯發音,後者烏克蘭發音,在華語都是「基輔」,看不出裡頭的政治動員。這篇簡單筆記三項:烏克蘭、基輔和莫斯科。
2022-04-16
4
報導裡的烏克蘭料理四件(非正式)
俄羅斯侵略戰的報導裡,出現幾則與料理有關的名字。我開始查看這些布丁、雞尾酒、冰沙與小說的意思。
2022-04-13
4
報導裡的俄烏戰爭日記四段
四段截取自戰爭爆發初期,刊於《半島電視台》等媒體的日誌,記錄戰爭以外的事件。
2022-03-17
4
《時代革命》:一段未完結的抗爭記憶
2月25日《時代革命》上映,並在兩天前於台北首映。《時代革命》不是一部講述2019年夏天的抗爭,而是關於抗爭記憶的保存。這也說明何以受訪者在片中與導演在片外反复強調「香港人」的身份記憶。
發佈於
書本、電影與紀錄片
2022-02-25
3
看奧運的你,為何不看帕運?
帕運(Paralympic Games,馬來西亞和香港稱殘奧)舉辦於奧林匹克閉幕之後。相比熱鬧的奧運競技,帕運顯得冷清。 運動競技總是被熱血、力量、精準和速度等形容詞圍繞著。由身障者參與的帕運,被視為「運動」的次品。人們對帕運選手的焦點,也多聚焦在個人努力、克服身體缺陷,而未看重其運動員身份。
發佈於
理性議論的狂想
2021-09-03
5
余英時著作三種:陳寅恪、方以智和朱熹
雖然讀過余英時不少著作,但對其人如何,一直沒有深究,而只是從其文推其人。這三本是首先浮出腦海的著作,原本沒有特別挑選,似乎也有某些相連的關係。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方以智晚節考》、《朱熹的歷史世界》
發佈於
書本、電影與紀錄片
2021-08-13
3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
想閱讀更多
克敏
的內容?
立即追蹤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