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的好心情有助於 UX 工作者培養全局觀點

悠哉的好心情有助於 UX 工作者培養全局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來自於我們左右腦區擅長關注事物的差異性。

就像有句俗話說,見樹不見林

我們的左半腦注重細節,而右半腦則想要理解大局。

這也是情緒在裡面產生重要影響力的原因,你可以想像在危急的時候,我們會聚焦在細節上,因為迫切想尋求生存有關的訊息,這個時候會更專注在分析與邏輯上,喜歡高概率的成功、簡單易行的選項。

但是當心情放鬆時,腦袋的系統會往另外一個方向,思考更廣泛的脈絡,更有可能運用右腦思維。

除了好心情以外,廣闊的視野、遠大宏觀的目標也能啟動這個機制。

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大腦掌管注意力的部位(ACC)會開始考慮遙遠的可能性,即使平常不容易連結到的想法,也會在此時浮現。

你可能常常聽到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如果我要花一個小時拯救世界,那會先用 55 分鐘思考,再花 5 分鐘動手。」

很遺憾,這個迷因般的名言並不是愛因斯坦講的。

但不管出處為何,探索問題的確是解決問題過程最重要的事情,我們活在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年代。

從事 UX 工作的過程,我們經常在不明確的情況下必須展開工作。

但是緊張的時程、營收的壓力、利害關係人的焦慮、自我懷疑的冒牌者症候群,都會讓我們的情緒進入緊張狀態,因此變成視野狹隘、選擇保守、只注重邏輯分析、只考慮簡單明顯選項的設計者。

在面對明確因果關係問題的環境時,這樣的模式會很有效率幫助我們找出一條生路。

但是當我們的問題領域處於因果關係不明確的環境時,狹隘的視野杜絕了我們發現逃出生天線索的可能性。

因為我們的注意力機制在緊張的狀態下,會忽視過往經驗中成功概率低的線索。

可能你聽說過一個名言「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應該大家都有這種經驗吧?當我們在緊張又走投無路的狀態下,幾乎都會像個瘋子般重複嘗試相同的路徑。

許多有創作經驗的人,常常分享靈感降臨的故事,例如在洗澡、散步、上廁所的時候突然有大量的新鮮想法降臨,解決了眼前的難關。

這個原理非常簡單,就是腦袋放輕鬆了,因此依然在潛意識工作中的腦袋,幫你找到了遙遠的連結,遞送你眼前。

在設計思考文化成熟的團隊中,都非常清楚知識工作者需要有品質的注意力,因此不論是冥想、運動、舒適寬敞的環境,都是為了讓工作者們獲得放鬆的情境。

英雄主義式的高壓與焦慮是過往影視媒體上給我們的錯誤印象,誤以為有創造力的人都是依賴糜爛、熬夜與酒精來捕捉飄渺的創意。

真正有創造力的生活其實更像村上春樹那樣,維持紀律與運動,並且在工作之外有一份長期的興趣,讓自己腦袋的注意力能夠在緊張與放鬆之間切換。

下次在緊張的會議上面大家討論不出有用的構想時,試著轉換情緒氣氛吧?

avatar-img
獸群之心 / Soking的沙龍
82會員
47內容數
以一個資深網路產品設計師的眼光,討論網路思維、產品思維以及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