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什麼時候適合尋找外部 UX 設計團隊?什麼時候應該自主擁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1 . 需要的是牛奶還是牧場?

2 . 增加行動輔具還是移植新器官?

3 . 產品想驗證的 PMF 要素中,包含體驗嗎?

▋需要的是牛奶還是牧場? ▋

​我的學生時代曾經在星巴克打工過,每天處理垃圾的時候,會發現牛奶瓶堆成一座小山似的,店長還打趣的說:「與其說我們是賣咖啡,牛奶佔據我們的原物料成本這麼高,還不如說我們是賣牛奶的。」

​在商業模式中,有些企業會採用供應商來處理自身生產過程需要的原物料,也有些企業希望全程掌控,從原物料的產地到餐桌,通通自己完成。

​體驗設計也是產品服務交付過程中的一個要素,就像牛奶之於咖啡店,一杯拿鐵的製作過程不能沒有牛奶,但如果你是採取供應商制度,你或許會維持好幾個不同的供應商,來確保你的牛奶來源無虞。

​但也有的企業品牌強調設計元素以及服務體驗的感受,這就好像你所賣的拿鐵強調乳源、有品牌的農場等特色元素。

​所以企業評估什麼時候該採用外部體驗設計團隊的第一個要素,就是回到商業模式的本質,問問自己需要的是生產要素中的牛奶?還是希望全程掌控從產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

​​

▋增加行動輔具還是移植新器官? ▋

​行動輔具是一個很廣義的概念,窄一點的定義上,是用來描述肢體障礙行動不便者的輔助用具,簡易如膝蓋不便者的拐杖,複雜如電動輪椅,可以坐一個人之外,還能讓照顧者搭順風車一起移動。

但是行動輔具有其明確的使用規則,適合你用在核心用途上,例如拐杖適合上下坡走路的支撐輔助。

​但有時候在商業模式上,你需要的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演化出新器官。

​新的器官連結上你的神經系統,成為你知覺與本能行為的一部分,在適應環境的變動與成長上面來說,行動輔具可能換了一個場景就需要捨棄或者不停的更換,但器官是自己的血肉,能夠鍛鍊以及伴隨神經適應系統與環境調和。

​購買一個行動輔具是一個很簡單的短期決策,你只需要辨認需求,決定預算,買來就能用。

​問題只在於你真的能「辨認需求」?還是買了整座倉庫的東西,造成囤積無用的資源浪費?

​移植新器官是巨大的風險,現實一點的角度來看,熬不過去,是會死人的。

​移植了本來不存在的器官進入身體中,你不只是多一個器官,而是全身上下的神經連結、肢體感受、行為模式通通需要重新調整,因為本質上你成為新物種了。

可能在新的環境中,只有新物種才能悠遊自在的成長,而缺乏適應環境特徵器官的舊物種,因為棲息地不斷縮減,長期來看終將物種滅絕。

​所以第二個判斷要素,你認為現在的環境變動程度,是添購行動輔具就能讓你大步邁進?還是長期來看必須蛻變為新物種才能活下去?

​不同規模等級的外部體驗設計團隊可以成為你的行動輔具,但將體驗設計與你商業模式的血肉相連,神經貫通,你才真正有機會蛻變。

​​

▋產品想驗證的 PMF 要素中,包含體驗嗎? ▋

PMF (Product-Market Fit,產品是否契合市場需求的判斷指標)是我們將新產品、新服務要放大之前最重要的一道門檻。

​有些新創團隊足夠敏銳,他們嗅到了市場上的問題,因此帶著問題意識直奔解決方案,在非常實際的情境中處理目標族群的痛點。

​我們曾經有區塊鏈技術的客戶,他們的產品純粹只有 API,因此早期客戶都是不需要解釋,一看技術規格就能懂得的精準族群,因為這些技術產品就是為了目標族群的痛點所打造的。

​但是在產品度過了技術與問題的驗證之後,要進入更大市場時,這個新創團隊的客戶會開始遇到核心族群以外的第二圈、第三圈目標族群,這是成長路上的必經之路,你終將開始從服務單一情境,開始為你的產品添加不同情境的目標族群。

​到了核心圈以外的使用者族群,已經無法使用單純的技術規格來溝通,這些使用者族群的需求更複雜,因此必須要考慮打造友善的互動介面與流程,降低學習門檻。

​因此第三個企業評估何時該導入外部體驗設計團隊,何時該自主擁有的第三個評估要素,就是你在哪一種商業模式放大成長的階段?

​你的產品成長所需要的要素中,產品的服務體驗流程,會影響你如何攻略不同的目標族群嗎?

​如果你還在評估與探索,甚至不確定核心圈以外的使用者族群是否存在?那麼在狀況未明的情況下就擴充團隊人數,會讓你承受巨大風險。

​經驗豐富的外部體驗設計團隊,通常有許多協助各種產業探索目標族群的經驗,可以借助他們的經驗來縮短探索時間。

​但若市場的訊號明確,你已經鎖定了幾種行為鮮明,知道如何接觸的新族群,那麼自主擁有設計團隊,讓產品團隊能夠上下一心快速根據市場反應迭代,會是非常好的選擇。

​以上三個評估的要素提供給你,希望能幫助你思考該如何評估設計資源的投入時機。

訂閱免費電子報:

如果你希望獲得 Soking 的課程以及 UX 講座訊息,歡迎留下你的 Email,訂閱最新的 UX 活動通知:https://subscribe.soking.cc/vocu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獸群之心 / Soking的沙龍
82會員
47內容數
以一個資深網路產品設計師的眼光,討論網路思維、產品思維以及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
2023/06/02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2023/06/02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2023/05/21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2023/05/21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2023/05/20
今年在進行實習生的面試活動時,最後一關是我與參與者的 1 on 1,在面對幾位未來可能合作的夥伴認識他們的互動過程中,有一個話題意外的反覆出現,是關於對職業生涯的自我認同,讓我想要整理成一篇文章,與你分享。
2023/05/20
今年在進行實習生的面試活動時,最後一關是我與參與者的 1 on 1,在面對幾位未來可能合作的夥伴認識他們的互動過程中,有一個話題意外的反覆出現,是關於對職業生涯的自我認同,讓我想要整理成一篇文章,與你分享。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今天的提問不是從 ChatGPT 來的。而是從生活中得到的靈感。
Thumbnail
今天的提問不是從 ChatGPT 來的。而是從生活中得到的靈感。
Thumbnail
是不是覺得把專業領域的事說到一般人都「聽得懂」很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生活中出現的事物來做比喻......
Thumbnail
是不是覺得把專業領域的事說到一般人都「聽得懂」很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生活中出現的事物來做比喻......
Thumbnail
大家會不會好奇,代購就是忙著幫人買東西,接到客人訂單之後安排採買、然後安排出貨。看似很routine的行程,需要什麼靈感呢?或者是,靈感要用在什麼環節呢? 為了不要成為一個機械式的麻木精品代購,整天只有買買買賣賣賣,我做了一些規劃,除了順利買到商品、運送安全無虞之外,也想把我收到每一個商品時的驚喜感
Thumbnail
大家會不會好奇,代購就是忙著幫人買東西,接到客人訂單之後安排採買、然後安排出貨。看似很routine的行程,需要什麼靈感呢?或者是,靈感要用在什麼環節呢? 為了不要成為一個機械式的麻木精品代購,整天只有買買買賣賣賣,我做了一些規劃,除了順利買到商品、運送安全無虞之外,也想把我收到每一個商品時的驚喜感
Thumbnail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其實不是一個產品經理,但是我以為自已是一個產品經理。後來,經過環境、人、與不斷求職的洗禮之下,我才發現原來自己只是一個在舒適圈下,不斷複製貼上wireframe的專案經理。
Thumbnail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其實不是一個產品經理,但是我以為自已是一個產品經理。後來,經過環境、人、與不斷求職的洗禮之下,我才發現原來自己只是一個在舒適圈下,不斷複製貼上wireframe的專案經理。
Thumbnail
不論是新手設計師還是老鳥,在職涯道路總是會遇到撞牆期,特別在面對到「選擇職缺」、「選擇產業」與「選擇公司」時,還真的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環境,又加上準備作品集和等待面試的焦躁心情,心很累XD。畢竟每個選擇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所以不妨可觀察幾個面向:
Thumbnail
不論是新手設計師還是老鳥,在職涯道路總是會遇到撞牆期,特別在面對到「選擇職缺」、「選擇產業」與「選擇公司」時,還真的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環境,又加上準備作品集和等待面試的焦躁心情,心很累XD。畢竟每個選擇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所以不妨可觀察幾個面向:
Thumbnail
參與 #AAMAAcademy 系列工作坊 直接講重點內容。 #Insight Check List 一個好的Insight大概會符合四個目標 顛覆現有認知 填補需求不滿 達到黃金標準 通過關鍵考驗   Jessie給我們兩個標準句型, OOOOO但是XXXXX 例如:喝可樂最清涼了,但是又怕胖。
Thumbnail
參與 #AAMAAcademy 系列工作坊 直接講重點內容。 #Insight Check List 一個好的Insight大概會符合四個目標 顛覆現有認知 填補需求不滿 達到黃金標準 通過關鍵考驗   Jessie給我們兩個標準句型, OOOOO但是XXXXX 例如:喝可樂最清涼了,但是又怕胖。
Thumbnail
產品設計的過程,就是產品經理洞察用戶需求,並且轉化成具體產品功能的過程,所以說,用戶需求抓得精準,才是一個產品成功的關鍵。而產品思維的本質,就是「用戶洞察」,因此,產品經理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鍛鍊產品思維,才能提高對用戶需求覺察的敏銳度……
Thumbnail
產品設計的過程,就是產品經理洞察用戶需求,並且轉化成具體產品功能的過程,所以說,用戶需求抓得精準,才是一個產品成功的關鍵。而產品思維的本質,就是「用戶洞察」,因此,產品經理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鍛鍊產品思維,才能提高對用戶需求覺察的敏銳度……
Thumbnail
花70%的時間在研究和分析上,而非設計 用戶研究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規模較大的公司會成立專門的用戶體驗設計部門(UED Center)來負責,除了專業性較高之外,也能夠避免產品經理帶入自身的偏見。 如果有UED的人負責做用研,那是不是產品經理就不需要做了呢?
Thumbnail
花70%的時間在研究和分析上,而非設計 用戶研究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規模較大的公司會成立專門的用戶體驗設計部門(UED Center)來負責,除了專業性較高之外,也能夠避免產品經理帶入自身的偏見。 如果有UED的人負責做用研,那是不是產品經理就不需要做了呢?
Thumbnail
趁著我們家產品版本上線後的空檔,筆記一下過去在新創團隊開發過程中,身為一個服務設計師,在團隊內主管用戶體驗、同時接收到來自團隊內部的痛點,與團隊外部(使用者)的需求、還有開發時程壓力三方齊攻下的原則。
Thumbnail
趁著我們家產品版本上線後的空檔,筆記一下過去在新創團隊開發過程中,身為一個服務設計師,在團隊內主管用戶體驗、同時接收到來自團隊內部的痛點,與團隊外部(使用者)的需求、還有開發時程壓力三方齊攻下的原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