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裡的孩子們都怎麼了?》、《深入絕境: 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戰爭的框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天生活中的日常與平靜,讓人格外有意識地去細細思考,我們所能擁有的幸運與機緣。當我們嘗試用各種方式去解讀這個世界,其實也正表達了我們對她的關心,而這個關心的背後,就是期待她能改變、變得更好。
認識世界與閱讀的初衷,都是一樣的。
今天推薦大家三本書,透過戰爭第一線的注視,讓我們一起深思可能帶來改變的起點為何?
《戰爭裡的孩子們都怎麼了?》
作者|本美香
譯者|林仁惠
出版|衛城出版
本書作者,也是日本著名戰地記者-山本美香,親自在戰場攝影,留下一幕幕撼動人心的照片,並且深入採訪戰爭中的國家,寫實紀錄戰火下的人民生活。她認為「記者的職責,就是向全世界報導戰爭中人們的處境,進而創造出深刻反思的契機。」2012年,她在採訪敘利亞內戰時遭流彈射殺而亡,這本書成為她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訊息。
_
《深入絕境: 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
作者|Lindsey Hilsum
譯者|黃楷君
出版|衛城出版
瑪麗‧柯爾文,是歐美家喻戶曉的偉大戰地記者。她走訪戰地,無懼砲火,關注殘破世界裡珍貴的一絲人性。即使她在轟炸中瞎了左眼、左耳失聰,但仍止不住她凝視真實、報導真相的熱情,以「獨眼」的女俠形象深深烙印在世人的記憶當中。2012年,她不幸死於敘利亞的戰火,將畢生都奉獻給了戰地記者這份職業。
本書作者-琳賽・希爾遜,瑪麗的同事,細膩地梳理了她近乎傳奇般的經歷,透過研究瑪麗從13歲起就寫下的私密日記,以及對許多親友的深度訪談,多方深度調查,寫成這本動人心弦的傳記。透過瑪麗‧柯爾文的一生,喚起「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聞」的省思。
_
《戰爭的框架:從生命的危脆性與可弔唁性,直視國家暴力、戰爭、苦痛、影像與權力》
作者|Judith Butler
譯者|申昀晏
出版|麥田
戰爭持續進行—這並非僅止於譬喻,而是此時此刻、日以繼夜正在發生的事實。透過作者的詰問,我們也許會驚覺自己用以思考的框架—將某些生命視為「可活的」、「可弔唁的」;哪些是不值得活的、甚至從來沒有活過的「生命」,這些「戰爭的框架」究竟如何產生作用。而當我們清楚意識到這一點,也許事態就有可能出現縫隙,成為造成改變的起點。
本書主要由五篇回應當代戰爭的文章組成,聚焦於呈現我們的情感和倫理傾向是如何受到選擇性的差別框架所規範。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156內容數
這世界有太多知識,有一些看似無用,但是卻在某些時候可以派得上用場,這裡將不定期的供應有趣的動物、環境小知識,從熱門到冷門,讓我們一起了解這個廣闊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獸書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遠處的戰爭已經揭開序幕,無時不刻數以萬計的各方訊息,讓人摸不著頭緒,也讓人焦慮著該怎麼預備不久後的未來。 不妨透過閱讀,讓我們用這樣的方式沈澱,在看似亂世混沌般的世道中,重新理出方向,為我們自己的未來持續努力。
《花的祕密:植物為什麼會開花?》 作者|瑞秋.伊格諾托夫斯基 譯者|陳雅茜 出版|遠流粉絲團
《鱷魚的一天》 作者|Giovanna Zoboli 出版|大塊
《京都寂寞》 作者|宋欣穎 出版|大塊文化
《萬物皆有裂縫》 作者|阿布 出版|寶瓶出版
《不情願的達爾文:《物種起源》誕生的故事》 作者|大衛.逵曼 譯者|陳芝儀 出版|時報出版
不遠處的戰爭已經揭開序幕,無時不刻數以萬計的各方訊息,讓人摸不著頭緒,也讓人焦慮著該怎麼預備不久後的未來。 不妨透過閱讀,讓我們用這樣的方式沈澱,在看似亂世混沌般的世道中,重新理出方向,為我們自己的未來持續努力。
《花的祕密:植物為什麼會開花?》 作者|瑞秋.伊格諾托夫斯基 譯者|陳雅茜 出版|遠流粉絲團
《鱷魚的一天》 作者|Giovanna Zoboli 出版|大塊
《京都寂寞》 作者|宋欣穎 出版|大塊文化
《萬物皆有裂縫》 作者|阿布 出版|寶瓶出版
《不情願的達爾文:《物種起源》誕生的故事》 作者|大衛.逵曼 譯者|陳芝儀 出版|時報出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故事的主角是在英國出版社裝訂廠工作的女工佩姬,戰爭開打以後,許多男人都被徵召上戰場,由於人手短缺,過去由男性負責的工作,開始有女人加入,戰爭打破了過去的既有制序,佩姬的人生也開始有了變化。
Thumbnail
好久沒有閱讀以戰爭為背景的小說,不,應該是說我沒有那麼喜歡閱讀戰爭題材的故事,然而,這個以女性秘密情報員為主軸的故事卻讓我一打開閱讀就無法自拔地一直讀下去。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近來的床頭書是《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邊緣》,作者提到「我想要漂泊的人生,去看看遠方的世界;也想要平靜的人生,去滋養躁動的靈魂。在中東做一名戰地記者,恰好同時滿足這二種要求。」 闔上書,想起近年的主流想法是人生不要留遺憾,想做什麼就要行動,聽起來是極有道理的,但是,對有些人來說,現實是殘酷的,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重溫了一下這本《戰爭沒有女人的臉》,由白俄羅斯記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所記錄下的,關於蘇俄女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記憶。
Thumbnail
繪本原力開始時立了一個「八十本書環遊世界」的題目,用了一年時間選了八十本有關世界不同地方的繪本,最初搜尋有關中東地區的故事時剛遇上了塔里班全面攻佔阿富汗的消息,此前敘利亞烽火十年還未落幕,戰事永無休止,後又爆發了烏俄戰爭,這些時刻也在提醒我們戰爭的殘酷。
Thumbnail
「沒意義啊。我們的命運太平凡了,眾神才懶得關心,而我們的旅程最遠只會到達出版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視角中,刻畫出性別、階層等議題的好書,見證戰火帶來的創傷,但同時也撫慰溫暖,帶來了希望。主角小佩靠閱讀扭轉了命運,也更成為了自己。 為什麼女性是男性作家的繆思?女性難道就不能獨自發聲嗎?
西元2026年冬末春初,雪域的山難將整個世界帶入了煉獄般的混亂。10歲的美里•卡曼戈爾成為少數的倖存者之一,她在動盪中尋找父親、祈求神明的故事。文章敘述了美里的恐懼、堅強和對神的虔誠,以及祝福與恐懼之間的掙扎。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瑪莉安・包爾Marianne Power,用一年時間讀12本暢銷勵志書,並將書中內容實踐,將這一年經歷和想法紀錄在這本書中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故事的主角是在英國出版社裝訂廠工作的女工佩姬,戰爭開打以後,許多男人都被徵召上戰場,由於人手短缺,過去由男性負責的工作,開始有女人加入,戰爭打破了過去的既有制序,佩姬的人生也開始有了變化。
Thumbnail
好久沒有閱讀以戰爭為背景的小說,不,應該是說我沒有那麼喜歡閱讀戰爭題材的故事,然而,這個以女性秘密情報員為主軸的故事卻讓我一打開閱讀就無法自拔地一直讀下去。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近來的床頭書是《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邊緣》,作者提到「我想要漂泊的人生,去看看遠方的世界;也想要平靜的人生,去滋養躁動的靈魂。在中東做一名戰地記者,恰好同時滿足這二種要求。」 闔上書,想起近年的主流想法是人生不要留遺憾,想做什麼就要行動,聽起來是極有道理的,但是,對有些人來說,現實是殘酷的,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重溫了一下這本《戰爭沒有女人的臉》,由白俄羅斯記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所記錄下的,關於蘇俄女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記憶。
Thumbnail
繪本原力開始時立了一個「八十本書環遊世界」的題目,用了一年時間選了八十本有關世界不同地方的繪本,最初搜尋有關中東地區的故事時剛遇上了塔里班全面攻佔阿富汗的消息,此前敘利亞烽火十年還未落幕,戰事永無休止,後又爆發了烏俄戰爭,這些時刻也在提醒我們戰爭的殘酷。
Thumbnail
「沒意義啊。我們的命運太平凡了,眾神才懶得關心,而我們的旅程最遠只會到達出版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視角中,刻畫出性別、階層等議題的好書,見證戰火帶來的創傷,但同時也撫慰溫暖,帶來了希望。主角小佩靠閱讀扭轉了命運,也更成為了自己。 為什麼女性是男性作家的繆思?女性難道就不能獨自發聲嗎?
西元2026年冬末春初,雪域的山難將整個世界帶入了煉獄般的混亂。10歲的美里•卡曼戈爾成為少數的倖存者之一,她在動盪中尋找父親、祈求神明的故事。文章敘述了美里的恐懼、堅強和對神的虔誠,以及祝福與恐懼之間的掙扎。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瑪莉安・包爾Marianne Power,用一年時間讀12本暢銷勵志書,並將書中內容實踐,將這一年經歷和想法紀錄在這本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