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書|那個時候,她們還不知道...《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 》

那個時候,謝拉菲瑪還不知道,當成為被德軍滅村後的唯一倖存者,加入蘇聯紅軍,覺得人生只剩下戰鬥抑或是死亡的二分法間,其實還有人做了其他選擇...

《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

假如世上真有公平正義這種東西,也無法指望奪走你性命的狙擊兵能受到公正的制裁。

這是一本需要撥開封面看似輕小說、書名像戰鬥漫畫、作者是日本人但書中沒有一個日本人,這種表層偏見與誤解,才知道是多好看的書!甚至可以說是我最近看到最心滿意足的小說!
《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將背景鎖定在二戰時期德軍侵犯蘇聯,因故鄉被摧毀的倖存少女-謝拉菲瑪決心復仇,加入實質存在於歷史上的蘇聯狙擊兵小隊,雖我對二戰史頗感興趣,卻也訝異於這個全由青少女組成的頂尖狙擊小隊,只是蘇聯在投入一百多萬名年輕女性上前線的其中一隻小隊。

這本於我來說不但融入了史實,講述多場名留青史的關鍵戰役與轉捩點,卻一點都不枯燥,反而透過鮮明的角色們、在戰場上到底何謂對錯的矛盾間做出非生即死的抉擇,緊湊又高潮起伏。多場無法預測的轉折看到鼻酸,然而我卻無法看快,因為每一條人命的逝去,我都仍會往前翻看他們之間如何相遇,以為能撐到戰役結束的人,最後只不過如草芥。

這本實則上也是少女們的成長故事,當謝拉菲瑪從為了復仇而戰,到最後想知道究竟狙擊的意義在哪裡?所謂的敵人真的被打倒了嗎?我只知道謝拉菲瑪最後那聲槍響,將回答了她戰時的疑惑,但戰後我們又該如何活下去?或許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的蘇聯女英雄柳德米拉,透過書中的角色之口,回答這永遠是戰後倖存的人將糾結一生的問題:
戰後的狙擊兵不是要找到所愛的人,就是要找到活下去的價值。
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是所有人的憧憬,所有人都想變成她
但眼前的柳德米拉只是一個孤獨、悲情的女人。

然而,這真的是戰爭後一切就能順利找到的嗎?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

個時候,莫羅卓娃與眾多的女性同袍還不知道,吵著要上前線的她們,若有機會倖存,回來後也不會是英雄,而是被要求閉口不談所謂戰場上的真相,成為沒有聲音的女人...

「我們迫不及待換上軍服,被送上運貨列車,裡面滿溢著快樂,真不幸,我們竟然還互相鬥嘴取樂,我記得當時很多人都在哈哈大笑。」
「我從前線回來時,頭髮全白了,那時我才二十一歲。」

在《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末尾出現了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並以對話中的「戰爭沒有女人的臉」來致敬書名。以這本報導文學來接替小說我覺得再適合不過,第一個故事就是蘇聯女性狙擊兵的真實經歷,幾乎可以找到少女同志裡的所有投射人物。也更廣泛的提到所有女性兵種。
亞歷塞維奇的創作從一九七八年說起,她跋涉全國各地,尋訪數百名從二戰前線歸來的蘇聯女性,從數百卷錄音帶與筆記中真實紀載她們的戰時血淚。讀這本時數度要放下好幾次。169位(沒記載的甚至更多!)早已年老並身心受創的女兵,等了40年,才終於有辦法講述那被掩蓋的真實。

從小細節中讓我難過的幾段,在於戰場上的女性從一開始的怕死,到最後疲累過度,只剩下一種擔心:「我死後的樣子會不會很難看?」所以要避免被毀容,雙手也不能難看;還有戰時的戀情本來是如此共患難,戰後所有人都只想忘記一切:「我丈夫轉身投向另一個女人懷抱,因為她聞起來有香水味,而我則充滿裹腳布的味道,那是大家想要忘記的戰爭的味道。」
在男人於戰後被視為英雄、傷疤被視為勳章的同時,女性卻開始另一種戰爭,一種必須要溫柔婉約並安定顧家的戰爭,一種必須忍受被批評是戰時勾引男人的蕩婦的戰爭,一種要是被俘虜,就算倖存也會被因叛國罪而處刑的戰爭。這樣的戰時真相被蘇聯掩蓋,在國家和男性的雙重壓迫下,她們只好強行隱瞞,並以「充滿時代精神,散發著報章雜誌的味道」的形象來讓自己能繼續活下去。

不需要所謂偉大的民族故事,亞歷塞維奇傾聽了這些「小人物」的聲音而沒有讓其被遺忘。末尾收錄審查部門刪除的段落與對話,更會看到蘇聯如何強硬的想要掩蓋一切,而我們又該如何從中去明白,現今這些強權大國,是如何塑造屬於普羅大眾的「國民的故事」?


結語

最後,或許讓我引用反烏托邦經典《華氏451度》的其中一段對話,替如今我們為何還需要這樣的書籍做結:
「如果他們問我們在做什麼,你可以回答,我們在記得。」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