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2》分解颱風夜(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對某件事情抱持期待,就像是為氣球充氣一樣,期待累積得多,氣球就會變得愈大,而失望如同戳出一個小洞,充氣的同時,從洞口洩漏的風,將是輕巧得難以發現──除非你累積了夠多的失望。無數洞口的風,洩漏過多的失望,即便有再多的期待,也會消失殆盡。

但有的時候,心的漏風聲卻不是失望所導致,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傷害。

「咻──咻──」你總是聽得見,卻很少知道,究竟是什麼戳破了自己的心。

別人說的話嗎?糟糕的事件嗎?還是自己期待太高,反而是被期待所戳破呢?反覆地問自己,誰該為破洞的心負責?若是處於憤怒的情緒,人很容易找個藉口、借題發揮;如果處在悲傷的情緒,人往往會自責,要是沒有怎麼樣就好了。

不過更常發生的是,人假裝自己沒有聽見。(也有的人根本沒意識到。)

只要不承認,它就不存在一樣......但事實上你還是聽得見,如同呢喃般的漏風聲。



raw-image


第六集:颱風夜


颱風的暴風半徑有多長,決定心的漏風距離有多遠。每個人都遇過強弱不一的風聲,吹走心的碎片,留下缺口的我們。


本集呈現角色們走至困境的高峰,下列的劇情解析,以主要事件的脈絡說起,細節的部分僅供研究,並不代表本集的全部樣貌,若是看過第六集再回頭看本文,將更能理解內容。


一、事件


【現在】

1. 新的工作步上軌道,拿下業績冠軍的陳嘉玲,面臨懷孕的事實,本來決定墮胎,卻因診所搞錯人,意外聽見孩子的心跳聲。

發現有了孩子,辭去熱愛的棒球隊教練工作,回歸房仲身分的蔡永森,卻得知陳嘉玲意圖墮胎。

2. 一直不敢面對自己的心意,總是逃避自我的老弟陳嘉明。

3. 老媽看見老爸抱著初戀情人的身影,狂風大雨的夜晚,孤單一人的身影。


【過去】

老媽緊迫盯人,要國中的陳嘉玲背下口訣,以提防附近的怪人,然而事件發生後,陳嘉玲動彈不得。



二、順序


由於版面限制,我大致上以場次來分析,以便條紙的方式,方便各位閱讀與分辨。藍色是特別的序場,粉紅色為陳嘉玲與蔡永森的主線,橘色是老爸老媽的副線,而綠色是老弟的副線,最後,黃色的便條紙則是代表過去的時間線。

建議桌機版面觀看,請從左至右,上至下的閱讀順序,總共為23張便條紙。


raw-image


看到這裡先別放棄,我知道看起來字很多,不過每一張紙都有代表事件,現在回到「事件」的角度來看,這些便條紙有哪些意涵。

首先是序場:第一張藍色的紙條。

第五集《人生計畫》的結尾,蔡永森發現了陳嘉玲的驗孕棒,因此觀眾已有心理準備,糟了個糕了,第六集該不會要爆了吧!但是第六集的一開始,則是集結所有事件的慘況,使用蒙太奇手法(畫面時間短而具意象/意義),營造本集的氛圍。

為什麼呢?

本集與其他集數都不同,因為它的劇情主線幾乎脫離了雙螺旋的一邊,也就是前五集所定調的喜劇風格,不好在第六集配合得當;角色們遇到的困境高峰,喜劇風格無法襯托內容,若硬塞反而會顯得突兀,畢竟本劇距離現實生活很接近。整體來看,恐怕第六集會過於沉重,因此,將角色困境的畫面放在本集開端,是一個相當聰明的做法。


颳風大雨的夜晚,所有的畫面都指向角色們的孤單,揭開觀眾投射角色們的感觸與憐憫──誰都知道這是個不好過的夜晚。


不過這並不是說,本集就完全捨去了喜劇風格。

請看黃色的便條紙,代表過去的陳嘉玲,正在接受老爸老媽教導,如何避開壞人,或是壞人來了,該採取哪些措施,尤其是老媽的口訣:「戳眼睛!踢下面!」,踢到拖鞋激動地飛走。(笑)


粉紅色:陳嘉玲與蔡永森


關於主線劇情,觀眾已有孩子作為爭執點的心理準備,陳嘉玲本要拿掉小孩,卻陰錯陽差聽見孩子的心跳聲,氣得離開婦產科,體現了一個重大抉擇的難題,但是畫面卻相當含蓄地,只是讓她站在陸橋,望著遠方哭泣。(「行為」含蓄,畫面則給一顆肩上鏡頭,讓觀眾好好地看著不知該如何是好的陳嘉玲。)

接著換了場景,陳嘉玲坐在火車行經的公園,看見家長帶著孩子開心的模樣,大風吹起、樹葉飄散的遠景,蔡永森出現在另一頭,與她相望。

淋濕的兩人回到家,開啟三個吵架節奏

  1. 陳嘉玲態度軟化,願意好好談孩子的事情,然而蔡永森卻說,反正妳什麼事情都不需要我的意見,講起同居、新家的任何一處,沒有一件事他可以說得上嘴的。

  2. 洗完澡的陳嘉玲,走出客廳,見蔡永森看著寵物烏龜,自己沒注意到腳邊的箱子,踢到之後生氣地將箱子移到旁邊,蔡永森叫她不要動自己的東西,然而,陳嘉玲開始翻東西,邊說這些都應該要丟了。

    過程中,蔡永森說自己當棒球教練,陳嘉玲一定是認為沒辦法給她想要的生活,陳嘉玲說自己會計畫兩人的未來,但是蔡永森不會,因為就連換蓮蓬頭,說了兩個月,他都無所謂。

    後來停電,陳嘉玲說他連電都忘了繳,蔡永森氣得說早就已經繳了,拿起桌上的杯子,往落地窗摔,破了洞的窗戶,吹入風雨,隨後恢復供電。

  3. 氣氛和緩,陳嘉玲疲憊地坐在餐桌前,描述自己衡量過,沒辦法承擔一個生命的話,蔡永森是否會支持她,還是,她只是一個自私的混蛋?然而,蔡永森說她變了很多,只是一直都沒有看清楚,與其吵架,不如分開。


我們來想想,為何吵架三節奏會被切開呢?(中間還有其他副線的劇情。)


首先,這個問題的前提是,通常同一場戲的內容,除非有特殊意義,不會被切開處理,當然這會牽涉到後製剪輯的部分,不過我們主要是關注這場吵架戲,三個節奏分別代表什麼意義。

第一集開始,陳嘉玲什麼都要自己來,走到第六集,第一次碰到無法「自己來」的事情,那就是「孩子」。即便想要去診所拿掉孩子,卻面對無可名狀的困境,可能有人看到這裡不是很明白,陳嘉玲究竟想到什麼,才會在陸橋上哭泣?

還記得第五集的開頭嗎?

陳嘉玲與婦產科醫師對峙,認為自己不想浪費生命,而婦產科醫師說:「你現在就是在浪費生命!」

有了這個線索,雖然陳嘉玲哭著沒說一句話,我們也大概知道她在想什麼。整體來看,陸橋的哭戲是最接近以往台劇的溫情風格,遠景看著她站在橋上,然後畫面接近,她望向遠方流淚。原本看到這場戲,我有些失望,好像角色走到低潮,整個風格又要往以前那種淒苦的方向,也有點擔心,該不會第六集之後,喜劇風格的面向將會弱化。

不過吵架三節奏的高潮迭起,令人鬆了一口氣,以下分享觀察內容:


情緒角色調換


以往常見的角色吵架戲,女性角色會呈現比較情緒化、衝動的一方,男性角色則是原本保持理性,爾後被牽引,兩人就會陷入大吵;或者是,兩方都處在一觸即發的情境,不過女性角色總是扣下板機(Trigger)的第一人。

已經看慣這種模式和套路的觀眾,看到陳嘉玲與蔡永森的吵架,可以發現不同之處。

一開始,陳嘉玲問蔡永森是否在生氣,蔡永森說:「沒有啊,我哪有在生氣。」,後來漸漸開始講出自己心中的不滿與疑惑,例如同居、房子的事情,我們可以看見,蔡永森先前掩飾自己心情,最後翻開心情的牌底,而陳嘉玲則是想知道,蔡永森到底想要什麼。

你有發現嗎?

過去的台劇,「你是不是在生氣」的問句,通常是男性角色問女性角色,然後追著問的時候,女性角色會說,「沒有啊,我哪有在生氣。」,雖然不是百分百一樣的台詞,但方向總是如此──因為男性角色搞不懂女性角色真正要的是什麼。

陳嘉玲跟蔡永森的位置剛好相反。

有人會說,對啊,不然呢?因為陳嘉玲就是這麼強勢的女性,整個劇都是圍繞她,如同蔡永森說的,她爸、她媽、她弟,哪一個人不是得要聽她的話?沒錯,所以我們發現這一點,也就是發現了過去溫情主義之於台劇,少有的呈現方式。

陳嘉玲與程又青:與現實的差距


2021年的《俗女養成記2》與2011年的《我可能不會愛你》,兩部女主角都是強勢、自我中心的女人,陳嘉玲是四十一歲,而程又青是三十歲。程又青的孤傲與自信,被喜歡李大仁的小女生,說破自我形象的圍牆,而她面對愛情的受傷與脆弱,還有李大仁的苦守等待,當年擄獲很多觀眾的心。

陳嘉玲是有偶像劇夢幻情節的女人,但是回想第一季的吻戲,她猛地抓住蔡永森的領帶,拉向自己的時候,兩人的頭互撞、痛得要死,蔡永森說:「你以為你在演偶像劇喔!」,第二季當然也有類似橋斷,甚至因為懷孕導致頻頻放屁,陳嘉玲大喊:「為什麼我的人生要那麼寫實!」

十年前與十年後的台劇女主角,從三十歲走向四十歲的相似性格,面對吵架的張力與困境,雖然不是同一個吵架主題,卻能從陳嘉玲的反應,觀察出溫情主義的變化。

十年來的情緒的軸線,陳嘉玲的性格展現了,女性不需要忍無可忍才爆發,不需要假裝自己好,不需要委曲求全,只是為了家庭,或是未來要成立家庭,卑微地縮小自己。

程又青與李大仁結婚之後,雖然也有過溝通障礙的橋段,但由於片段迅速,不像是本作有完整的吵架段落,偶像劇的成分也大過於本作,而且以情緒模式來看,吵架三節奏,不只是為了陳嘉玲,這也是蔡永森的人生。


蓮蓬頭計畫


第一次有影視作品讓我對蓮蓬頭有這麼深的印象。先從蓮蓬頭的意義開始說起,第六集開頭,蔡永森開心地向陳嘉玲說,以後有什麼事情,他一定會處理好,陳嘉玲還不知道他已經看見驗孕棒,隨口說了蓮蓬頭還沒修好,蔡永森說他馬上換。

他當然沒有馬上換,而誰也不知道,蓮蓬頭竟然會成為陳嘉玲解釋,為何兩人的計畫不同的重要關鍵。

「你舀水洗澡也無所謂。」陳嘉玲說完,蔡永森愣住而喊,舀水洗澡怎樣?隨後蔡永森認定陳嘉玲就想做千金大小姐,認為自己養不起她。

單純從蓮蓬頭的功能來看,流出的水又細又密,也可以調整出水量的大小,增加控制的細節度,然而,舀水的方式掌握度很低,轉換一下,這就是陳嘉玲與蔡永森的差異:精心計畫與豪爽度日

沒有誰的日子過得比較正確,但是兩人要一起生活,就必須面對這樣的差異。

我們看見蔡永森的怒火中心是自卑感,停電之餘,同時象徵兩人的情感連結斷線,蔡永森把玻璃窗砸出一個大洞,任風雨吹來,即使恢復電力,也無法挽回的破洞──究竟是什麼戳破了自己的心?


沒有雨傘的蔡永森


帶著不是雨傘(寵物名)的烏龜,蔡永森淡淡地說著,自己不想重蹈覆轍,小時候父母吵架的情景,不想讓孩子再經歷,留下鑰匙離開了。沒有雨傘的蔡永森,獨自站在大門口,朝天哭泣的臉龐,短短的幾秒鐘,觀眾逐漸理解這場吵架戲的結尾,並非像是斷開鎖練般地決絕,卻也不是互相賭氣的結果。

早先,陳嘉玲緩緩道出「無法承擔一個生命」的真心話,蔡永森則說她變了,恢復冷靜狀態的兩人,都帶著失落與孤單,慢慢地聽著心中的漏風聲,僅知道風聲愈來愈大,卻不知道從何而來。

劇情給了一個源頭的交代:分手。

不過,曾經歷類似情況的人,也許有不同的體會,然而這只有自己慢慢走出暴風圈以後,才能真正找到風聲的來源吧。


吵架三節奏


這可能是近期看台劇,感受最深的一次吵架,因為它太真實了。也許有人從小到大,沒有經歷過身邊的人這樣吵架,但是這種節奏對我來說,簡直歷歷在目啊。(苦笑)大概是因為如此,我才會寫了這篇文,特地來講吵架這一回事的分析吧。

吵架不會只吵一次,吵架會分階段吵,吵架還會動手,沒有人受傷則是幸運的。

雖然是主線劇情的高峰,不過回頭看五集的內容,我們都可以找到其中細微的蹤跡,為何陳嘉玲如此在意蓮蓬頭,為何蔡永森認為自己被看不起;如果我們仔細看,將會發現兩人重疊的困境,但因為他們是獨立的個體,引發不同的情緒反應,而最後兩人一樣都擁有自己的選擇。

至少這場吵架的結尾平和結束,而非現實許多慘烈的結果,當觀眾真的有很多好處,對吧?下一篇文將會延續第六集,進行副線劇情與綜合分析,若有其他想了解的部分,請留言,我會盡力解答。








圖片來源

圖1:CATCHPLAY+
圖2:Miro自製圖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納樣如何
34會員
62內容數
【納格劇魂】 故事性格像是鬼魂軀殼,納入其中體察、分析影像作品的絕妙與可惜之處,即是我的日常。歡迎不怕劇透,喜歡影像、劇情分析的讀者。 【納涼】 寫作之餘的生活小篇,分享趣事與各種觀察疑問。涼爽心態過輕盈生活,好好過人生。 【納津】 小創作的渡口。
納樣如何的其他內容
2022/03/29
如何將四條線(主、副線)的方向,共同通往低谷呢?第六集《颱風夜》是個很好的示範。
Thumbnail
2022/03/29
如何將四條線(主、副線)的方向,共同通往低谷呢?第六集《颱風夜》是個很好的示範。
Thumbnail
2022/02/26
雙螺旋的一邊是「溫情主義的含蓄、隨和的慣性」,另一邊是「喜劇風格」,兩邊原本毫不相干,直到雙螺旋中間逐一建起橋樑,形成新的類型DNA──《俗女養成記》系列即是如此。
Thumbnail
2022/02/26
雙螺旋的一邊是「溫情主義的含蓄、隨和的慣性」,另一邊是「喜劇風格」,兩邊原本毫不相干,直到雙螺旋中間逐一建起橋樑,形成新的類型DNA──《俗女養成記》系列即是如此。
Thumbnail
2021/08/27
如果說,愈是後面的季數,在各種層面的技術來說愈是成熟,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卻是在第一季──同一場戲被放在第六集的結尾、第七集開頭,兩種不同的表演模式。
Thumbnail
2021/08/27
如果說,愈是後面的季數,在各種層面的技術來說愈是成熟,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卻是在第一季──同一場戲被放在第六集的結尾、第七集開頭,兩種不同的表演模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戲劇《俗女養成記2》在播出期間屢屢創下高收視率的紀錄。不論是人物角色的設定與發展、第一季與第二季的比較、童年與現今兩個時期的對照,都掀起熱烈的討論。
Thumbnail
戲劇《俗女養成記2》在播出期間屢屢創下高收視率的紀錄。不論是人物角色的設定與發展、第一季與第二季的比較、童年與現今兩個時期的對照,都掀起熱烈的討論。
Thumbnail
如何將四條線(主、副線)的方向,共同通往低谷呢?第六集《颱風夜》是個很好的示範。
Thumbnail
如何將四條線(主、副線)的方向,共同通往低谷呢?第六集《颱風夜》是個很好的示範。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2 應該是第一部我喜歡2勝過於1的作品!! 雖然很多人對於續集會很擔心 是不是單純蹭著熱度拍的? 但導演編劇們還是有好好花時間寫劇本的 而且俗女就是會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事情啊 根本不用擔心沒故事可說 可能是因為我沒那麼喜歡喜劇浮誇的風格 也可能是因為對這些角色已經有感情了 第二季還是很多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2 應該是第一部我喜歡2勝過於1的作品!! 雖然很多人對於續集會很擔心 是不是單純蹭著熱度拍的? 但導演編劇們還是有好好花時間寫劇本的 而且俗女就是會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事情啊 根本不用擔心沒故事可說 可能是因為我沒那麼喜歡喜劇浮誇的風格 也可能是因為對這些角色已經有感情了 第二季還是很多
Thumbnail
我們總是在人生的路上用掉很多時間跟家人、朋友、愛人和那些我們會遇到的人建立關係,總是這麼想要得到那些我們所在乎的人他們的認同,於是經常忘記了自己想要的、不要的,於是收斂著不去表現自己的膽怯和害怕。
Thumbnail
我們總是在人生的路上用掉很多時間跟家人、朋友、愛人和那些我們會遇到的人建立關係,總是這麼想要得到那些我們所在乎的人他們的認同,於是經常忘記了自己想要的、不要的,於是收斂著不去表現自己的膽怯和害怕。
Thumbnail
磕磕絆絆了四十年,嘉玲終於開始起步,學習去愛自己,學習在愛裡闊步,或許分分合合,但許多道理與事情,就是在一擺一盪之間,才有了圓滑的曲線,才有了堅定的篤信;情感是如此,跟自己的相處也如此,繞繞轉轉,曲折蜿蜒又何妨,要是少了迷路,我們怎麼會知道,要割棄什麼,又要抓緊什麼。
Thumbnail
磕磕絆絆了四十年,嘉玲終於開始起步,學習去愛自己,學習在愛裡闊步,或許分分合合,但許多道理與事情,就是在一擺一盪之間,才有了圓滑的曲線,才有了堅定的篤信;情感是如此,跟自己的相處也如此,繞繞轉轉,曲折蜿蜒又何妨,要是少了迷路,我們怎麼會知道,要割棄什麼,又要抓緊什麼。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2》自開播以來,就挾帶超高人氣與收視率成為近期話題關注度最高的台劇之一。目前劇集已正式播出六集,而在第六集「颱風天」裡,角色們各自都在「心內作風颱」,他們都面臨了人生中如同颱風來襲般的風暴事件,再次引起觀眾們心有戚戚的情感經驗。第六集末尾的短短幾分鐘,相信逼出了許多人的鼻水和眼淚!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2》自開播以來,就挾帶超高人氣與收視率成為近期話題關注度最高的台劇之一。目前劇集已正式播出六集,而在第六集「颱風天」裡,角色們各自都在「心內作風颱」,他們都面臨了人生中如同颱風來襲般的風暴事件,再次引起觀眾們心有戚戚的情感經驗。第六集末尾的短短幾分鐘,相信逼出了許多人的鼻水和眼淚!
Thumbnail
如果你還記得被《我們與惡的距離》驚豔的二零一九,一定要想起來有《俗女養成記》陪著又哭又笑的那年盛夏!
Thumbnail
如果你還記得被《我們與惡的距離》驚豔的二零一九,一定要想起來有《俗女養成記》陪著又哭又笑的那年盛夏!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迎來了終局,每週死守本放的我在服用十帖之後,覺得這不僅僅只是寫給六年級女生的情書,各個世代的女性,在其中都可以找到熟悉的身影並得到治癒。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迎來了終局,每週死守本放的我在服用十帖之後,覺得這不僅僅只是寫給六年級女生的情書,各個世代的女性,在其中都可以找到熟悉的身影並得到治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