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到001:和年輕人一起工作的工作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期職場新聞挑戰打工人的生存意義。某集團通過監控員工的網絡,懲罰了上班「不務正業」的幾位員工。杭州也有某公司通過智能座墊,監控員工在公司的作息,做爲考核的依據。回顧一代代職場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從七〇年代的發奮圖强,靠努力改變命運;到九〇年代的,「世界這麽大,我想去看看」,職場人願意爲了理想辭職或換工作。
現在,有些職場人只想躺平,他們沒有理想,也不想去奮鬥。換工作也不是他們的選項,在現有的崗位安逸過日子才是首選。這也反映在公職考試的考生數量和應届畢業生比,以及從事實業者的人數下降。
世代之間造成的矛盾,便成爲職場中屢屢發生矛盾的世代差异。這個差异就像大學裏某些老師說的,「學生一代不如一代。」他們經常懷念以前學生的勤奮,藉此感(抱)嘆(怨)現在學生的懈怠。正如某些老闆懷念以前員工的勤奮,要他們加班,他們就乖乖加班,現在的年輕人實在太難「管」了。
Image from Pixabay
過去,上一代的年輕人會和這些老教授杠起來,但走入低欲望社會的這一輩,他們似乎連響應都懶得響應。但如果情况那麽糟,社會發展應該退步,可實際情况是社會發展持續進步。
故過去文章大多針對職場新人,今天我們就說說,做爲職場老鳥該怎麽看待職場工作現場的轉變,才能保持客觀,以及健康的心理狀態。和現在,乃至未來的後起之秀共同協作。

重新認識「影響力」:從權力到個性化

談到管理,很多人會想到卡內基。
比如卡內基有個著名的故事,他去管理一間造船廠,發現早晚班的工人效率不高。卡內基想了一個方法,他在早班工人上班前,把晚班工人的績效稍微加油添醋,寫在他們看得到的地方,讓早班工人以爲晚班工人在跟他們叫板。
于是早班工人這天特別賣力,然後把領先的數字寫在同個位置,等晚班工人見了,也激起他們一番競爭心,經過早晚班工人幾周互相競爭,整體績效上升了,早晚班工人的精神面貌也爲之一振。這個故事反映上世紀的管理哲學,卡內基之類的管理者相信成功學,而成功學基本强調的是結果,下屬是達成績效的工具。
Image from Pixabay
這個觀點放在過去可以,過去那個年代,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跟老師說:「麽煩老師了,您該打就打。」家長不懂教育,盲從權威,當時的工作環境,上下屬就是這種權力結構的縮影。
所以過去職場的影響力是「權力」,以結果爲導向。
但現在的職場反映時代的變化,人們對于個人權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避免將自己給物化,避免被他人當成實現目標的工具。
這時,傳統的主管得重新檢視自己的影響力,因爲過去發揮影響力的權力關係已經不適用了。現代的影響力核心要素是「個性化」,以認同感爲導向。
90後的孩子基本是在富有個性化的教育環境中長大的,家長有一定的教育水平,高學歷家庭和經濟富裕讓幫助孩子通過學習才藝、旅行等方式自我探索,幷且也讓他們擁有更多能彰顯自己個性的東西,同時伴隨網絡成爲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對于信息的敏感度和吸收力。
這致使他們變得更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更叛逆;使他們富有創造力,却同時變得更有懷疑的精神;使他們更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力,却同時與他人的人際界限顯得棱角分明。他們比老一輩更富有個性,也更具有自我認同感。如哥倫比亞大學James Marcia教授所言,個性化與自我認同感會共同發展。所以這是發展的過程,也是我們要意識到的。
如果我們要跟新時代的人一起工作,我們得把個性化放在權力之前。換言之,年輕人更會因爲你展現出足够的能力而追隨你,而不是因爲你的頭銜。
當你對自己的權力沒有得到尊重而感到不滿,不妨換個角度,這意味著年輕人更會尊重你這個人,而不是你的頭銜。你不需要用過去能帶給你安全感的社會標簽,放在這些年輕人面前,你只需要做好你的工作,尤其是你擅長的部分,那麽年輕人更願意跟「你這個人」學習,而不是因爲「你是主管」。
換言之,你更能做你自己,讓真正的你被看見。如果這讓你不安,可能只是你不習慣。可這就是新世代的語言,他們喜歡的歌手也許沒有名氣,但他們能够相信自己的感受,看見屬特殊的亮點。

起點不怕高或低,怕得是不正確

回想過去的人生規劃,我們好像在做一個圓餅圖,這個圖把人生分成「百分之百」,然後我們要把這裏面的每個區塊都填滿,人生纔算成功。這個規劃乍看很完美,實際上却給我們陷入了一個莫大的壓力之中。因爲填空的感受永遠是填上不足之處,帶來的是「完成一個任務,還有下個任務」的壓力。
Image from Pixabay
面對新時代,可能是時候調整我們100的人生觀,轉變成001的人生觀。
「001」有幾個象徵:
首先,象徵我們的思維從减法變成加法,我們的人生不是在表定清單上打勾,而是每每增加新的內容,達成新的成就,這會讓我們更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其次,提醒自己每天或每個階段都是新的開始。忙了一天,也許事情有些辦得不盡人意,但我們要做的是好好休息,好迎接新的一天。休息過後,新的一天又將從「1」開始。
最後,個性化不是管理的敵人,「不受教」的年輕人也不是我們的負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自己的自我認同。有時別人不認同我們,不表示我們錯了,也不表示他對了。或許我們需要的是坦誠自我的對話,而不是提前讓權力不對等的對話環境,造成雙方處在一個彼此都無法成就自己的氛圍中。
我們每個人都是「1」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可以熱愛我們的工作,可以爲工作沒日沒夜,但那不是因爲我們在對老闆感恩戴德,因爲老闆也只是一個個體,和我們一樣。也許過去就是我們太吃這一套,我們才那麽辛苦,這是前人的觀念造成的,早在年輕人出生前就存在,故不是年輕人造成的。
但那些前人的觀點,來自時代的局限性。我們若能承認這一點,我們便能解放自己,更能和新世代的年輕人溝通與合作。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aintian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談到內卷,我想起成功學大師卡內基曾經寫過一個故事。 一座造船廠,早班和夜班的工人都很懈怠,造船廠的效率很低。卡內基察看兩班工人後,有天在早班工人上班的時候,在地上寫了一個數字;在晚班工人上班的時候,在地上也寫了一個數字。 §到底什麼是「內卷」? 常見的例子,莫過於效益至上的職場。 §小結
這幾年經常看到關於少子化的網路論戰,這些文章圍繞著生活成本,包括買房、教育孩子等問題。偶爾見到一些人離開臺北,回到鄉下,在許多人因爲房價節衣縮食的同時,過著簡單又幸福的生活,讓不少人心生嚮往,考慮要不要離開都市,回老家生活。 對此,我先說結論,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答案是:「不!」 B.意義感和存在感
談到內卷,我想起成功學大師卡內基曾經寫過一個故事。 一座造船廠,早班和夜班的工人都很懈怠,造船廠的效率很低。卡內基察看兩班工人後,有天在早班工人上班的時候,在地上寫了一個數字;在晚班工人上班的時候,在地上也寫了一個數字。 §到底什麼是「內卷」? 常見的例子,莫過於效益至上的職場。 §小結
這幾年經常看到關於少子化的網路論戰,這些文章圍繞著生活成本,包括買房、教育孩子等問題。偶爾見到一些人離開臺北,回到鄉下,在許多人因爲房價節衣縮食的同時,過著簡單又幸福的生活,讓不少人心生嚮往,考慮要不要離開都市,回老家生活。 對此,我先說結論,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答案是:「不!」 B.意義感和存在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隨著年輕世代的職場價值觀發生變化,企業面臨重新調整管理方式的挑戰。本篇文章探討了年輕人對職場的想法,包括對個人化管理的重要性、離職代理服務的普及、成長機會的需求等現象。年輕世代在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心理及其對企業的期望,這為未來的管理方式提供了寶貴的啟示。企業應該瞭解這些趨勢,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Thumbnail
當資深員工的能力似乎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理應重新定位他們的角色。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並與年輕員工合作以促進知識傳承和激發新的創意。肯定他們的貢獻,並提供彈性安排的工作,可以提升資深員工的自信並為公司帶來價值。
異化理論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分析。在當今快速變遷的工作環境下,許多員工感受到與工作之間的疏離感和無力感,引起了異化現象。本文從性討論了馬克思異化理論,以及提出了從異化理論到現代工作的啟示,旨在改善工作環境和提升員工的滿足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子。年輕一代注重工作意義、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喜歡嘗試新事物、擅於運用科技,並重視自我實現。提醒讀者不要用老一輩的標準去衡量年輕人,並提出建議如何尊重、支持和激發年輕人的潛力。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面對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不同,管理者需要更具彈性及創新的管理策略。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創新,設立明確目標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同時,通過彈性工作時間、遠程辦公、健康福利等措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少子化、斜槓、自媒體等趨勢,使得企業招募人才面臨挑戰,企業如何轉換思維? 透過文中的三個「教練式領導」應用要點,幫助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並取得成功。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 寫在工廠氣爆後的勞資心態 對新世代工作者 隨工作者認知成長,「我有多少能力是我的本事,我願意為你付出多少能力是你的本事。」的觀念逐漸成熟。當工作者在衡量薪酬與去留時,逐漸改變為,除了實質金錢回饋,這份工作所提供的尊重也是重要平衡點,包含「對我的生命的尊重」、「對我的價值的尊重」。 對領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隨著年輕世代的職場價值觀發生變化,企業面臨重新調整管理方式的挑戰。本篇文章探討了年輕人對職場的想法,包括對個人化管理的重要性、離職代理服務的普及、成長機會的需求等現象。年輕世代在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心理及其對企業的期望,這為未來的管理方式提供了寶貴的啟示。企業應該瞭解這些趨勢,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Thumbnail
當資深員工的能力似乎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理應重新定位他們的角色。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並與年輕員工合作以促進知識傳承和激發新的創意。肯定他們的貢獻,並提供彈性安排的工作,可以提升資深員工的自信並為公司帶來價值。
異化理論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分析。在當今快速變遷的工作環境下,許多員工感受到與工作之間的疏離感和無力感,引起了異化現象。本文從性討論了馬克思異化理論,以及提出了從異化理論到現代工作的啟示,旨在改善工作環境和提升員工的滿足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子。年輕一代注重工作意義、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喜歡嘗試新事物、擅於運用科技,並重視自我實現。提醒讀者不要用老一輩的標準去衡量年輕人,並提出建議如何尊重、支持和激發年輕人的潛力。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面對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不同,管理者需要更具彈性及創新的管理策略。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創新,設立明確目標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同時,通過彈性工作時間、遠程辦公、健康福利等措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少子化、斜槓、自媒體等趨勢,使得企業招募人才面臨挑戰,企業如何轉換思維? 透過文中的三個「教練式領導」應用要點,幫助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並取得成功。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 寫在工廠氣爆後的勞資心態 對新世代工作者 隨工作者認知成長,「我有多少能力是我的本事,我願意為你付出多少能力是你的本事。」的觀念逐漸成熟。當工作者在衡量薪酬與去留時,逐漸改變為,除了實質金錢回饋,這份工作所提供的尊重也是重要平衡點,包含「對我的生命的尊重」、「對我的價值的尊重」。 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