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化管理的時代來臨:從《年輕人為什麼安靜離職》看世代管理變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年輕世代的職場價值觀正在改變

上週與朋友碰面,我們分別聊到未來主管需要採取更細緻化的管理方式。過去,藉由公司的願景、使命與價值觀,或許就能夠凝聚團隊向心力,滿足員工對於意義與價值的期待。然而,現今職場正在迅速變遷,主管需更加注重「個人化」與「個別化」管理,深入了解員工的心理與需求

周末我閱讀了一本書《年輕人為什麼安靜離職》,是由日本金澤大學跨領域科學系金間大介教授撰寫。這本書強調「一對一面談」的重要性,並深入探討了日本年輕世代的職場文化與心理狀態。尤其是書中第二部分,對於理解當今年輕世代的職場變化尤為重要。

這一現象,雖然台灣也有類似的報導與比較,但作者的觀察角度卻特別深入,以年輕人的內心探索為出發點。


五個引人深思的年輕世代現象:

一、離職代理服務的興起

在日本,離職代理服務日漸普及,年輕人選擇透過第三方來通知公司離職的決定。金間教授認為,這反映了年輕人對避免情感波動的需求。他們害怕被強烈挽留的人情壓力,因此選擇以付費服務保持情感的平靜與自由,並讓離職程序更加順利圓滿。

對於管理者而言,這提示了年輕員工在與公司溝通時的壓力感,導致「1對1面談」不會說出真實的想法。「1對1面談」的意義不在於「要求」留下,而在於真正理解員工的狀態,減少對話中的情感壓迫感

二、年輕人也拒絕不會成長的幸福企業

佛心職場就留得住年輕人嗎?書中提到,過於「幸福」的職場環境有時會讓年輕人感到缺乏成長空間,反而導致離職。一篇日經商業的報導〈雖然不用加班卻也不會成長,年輕人也拒絕溫吞黑心企業〉指出,因為歷經新冠疫情,大學畢業的求職者對於未來有很強危機感,對於職涯也有更明確的自覺。

年輕人不僅需要被關懷,還需要挑戰與發展機會企業應設計更具成長性的工作內容與發展計畫,才能留住這一世代的高潛力人才。

三、好孩子症候群沉默卻矛盾的內在世界

依據作者的觀察,日本年輕人普遍有著「好孩子症候群」(Silent Majority)的特徵,平常工作相當認真勤奮,但遇到不利自己的就會離開。

許多年輕人表面積極,但害怕比較、不想輸給同儕而努力。他們一方面追求自我肯定,卻又不願冒險,希望透過有正確答案的路徑快速成長。因此,他們認為公司應該是「能讓自己有所成長」、「發展職業生涯」的地方。

主管需要認識到這種矛盾心理,為員工提供個性化的指導,設計明確的成長路徑,並創造安全的成長環境。

四、技能的快速化與正確答案的追求

為了不要輸給身邊的同儕,年輕人希望以最短的時間獲得專業技能,並避免投入長期的、不確定的努力。這也是為什麼「XX分鐘就可以了解XX」、「了解XXX的X個方法」之類標題的懶人包獲得流行。

這種對效率的成長需求體現了年輕人拒絕現代職場的高壓與政治鬥爭,認為這對於生涯成長並沒有幫助。年輕人的工作價值是以獨立性的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而不是以企業的價值觀為目標。

企業應透過系統性的培訓和即時回饋,滿足年輕人對「線性成長效率」的期待,但同時也要鼓勵他們擁抱成長的非線性過程。

五、實習的集章活動化

日本的求職實習已經成為年輕人了解職場的途徑之一,依據日本針對大學生的調查,日本大學生有87.6%參加過求職實習,而每個人平均參加5.7次實習。

然而,作者發現求職實習越來越形式化,許多學生參加實習的原因並非了解職業發展,而是因為周遭的人都這麼做。參加實習的主要目的也只是想知道職場氛圍,非進一步的探索。同時,企業也盡可能的「創造能夠放鬆的氛圍」來迎合學生,使得短期、娛樂化的實習變得流行。

這樣的趨勢,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挑戰。因此,企業需要重新審視實習計畫的設計,除了體驗公司文化外,還需要將焦點放在提供實際專案與挑戰,才有助於人力資源品質的提升。


總結:企業如何迎接年輕世代的職場挑戰

本書雖是日本職場文化的觀察,但對台灣職場文化同樣有深遠啟發。年輕世代的職場價值觀正快速轉變,從追求個性化職涯發展、重視心理需求到厭惡情感壓力與渴望快速成長。

這樣的矛盾心理不僅是個人的職涯追求,更是時代變遷中的一種集體回應。這些矛盾反映出他們對傳統工作模式的深刻反思與對未來的不安。同時,這股變化為企業管理帶來挑戰,提供了重新思考管理方式的契機。

未來的管理者需要在支持員工成長與實現企業目標之間找到平衡。打造一個「有意義且促進成長」的職場環境。這需要心理學與溝通技巧的協助,引導主管從一對一的對話中理解員工需求。

「帶心」的管理議題比以往迫切,企業唯有真正理解年輕世代的心理與需求,才能吸引並留住人才,在缺工浪潮中保持競爭力與創造力,迎接未來挑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衛斯理 Wesley的沙龍
129會員
144內容數
HR Lab
2025/03/08
新鮮人進入職場常感到焦慮不安,本文提供三句職場咒語:「你沒這麼重要」、「你比自己想的更有能力」、「你擔心的都不會發生」,幫助新鮮人放下壓力,提升自信,快速適應職場文化。
Thumbnail
2025/03/08
新鮮人進入職場常感到焦慮不安,本文提供三句職場咒語:「你沒這麼重要」、「你比自己想的更有能力」、「你擔心的都不會發生」,幫助新鮮人放下壓力,提升自信,快速適應職場文化。
Thumbnail
2025/02/14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2/14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家布希亞的擬像理論如何解釋AI技術的發展,並將AI的演進過程與擬像的四個階段相對應:第一階段(真實的反映)、第二階段(虛構的掩飾)、第三階段(真實的喪失)以及第四階段(超真實)。文章分析不同階段的技術案例,並探討AI對人類現實與認知的影響,最終呼籲在技術創新與倫理監管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家布希亞的擬像理論如何解釋AI技術的發展,並將AI的演進過程與擬像的四個階段相對應:第一階段(真實的反映)、第二階段(虛構的掩飾)、第三階段(真實的喪失)以及第四階段(超真實)。文章分析不同階段的技術案例,並探討AI對人類現實與認知的影響,最終呼籲在技術創新與倫理監管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為何中年容易失去自信?在台灣,許多企業仍有濃厚的階層文化與「論資排輩」的歷史痕跡。過去只要按部就班熬年資、聽主管指示並執行,大多能在組織內謀得相對穩定的地位。但是隨著全球競爭白熱化、數位轉型的衝擊,以及年輕世代的快速崛起,中年資深員工常遇到了許多挑戰
Thumbnail
為何中年容易失去自信?在台灣,許多企業仍有濃厚的階層文化與「論資排輩」的歷史痕跡。過去只要按部就班熬年資、聽主管指示並執行,大多能在組織內謀得相對穩定的地位。但是隨著全球競爭白熱化、數位轉型的衝擊,以及年輕世代的快速崛起,中年資深員工常遇到了許多挑戰
Thumbnail
許多人在年輕時,對於職涯發展懷抱希望,認為隨著年資增加,薪資會逐步提升,職位也會越來越穩固。但到了中年,現實往往與當初的想像有所出入。 許多人後來才發現,自己過去累積的技能和經驗,在市場上開始不再那麼值錢,公司不再像過去那樣倚賴自己,甚至開始有年輕人
Thumbnail
許多人在年輕時,對於職涯發展懷抱希望,認為隨著年資增加,薪資會逐步提升,職位也會越來越穩固。但到了中年,現實往往與當初的想像有所出入。 許多人後來才發現,自己過去累積的技能和經驗,在市場上開始不再那麼值錢,公司不再像過去那樣倚賴自己,甚至開始有年輕人
Thumbnail
年輕人拒絕擔任主管職位,並非缺乏責任感,而是他們對管理角色抱持著與過去不同的期望。他們渴望在以人為本、開放透明、激勵內在動力的環境中工作,並期望企業能重新定義領導力,提供實用的領導培訓,以及營造支持性文化。
Thumbnail
年輕人拒絕擔任主管職位,並非缺乏責任感,而是他們對管理角色抱持著與過去不同的期望。他們渴望在以人為本、開放透明、激勵內在動力的環境中工作,並期望企業能重新定義領導力,提供實用的領導培訓,以及營造支持性文化。
Thumbnail
隨著年輕世代的職場價值觀發生變化,企業面臨重新調整管理方式的挑戰。本篇文章探討了年輕人對職場的想法,包括對個人化管理的重要性、離職代理服務的普及、成長機會的需求等現象。年輕世代在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心理及其對企業的期望,這為未來的管理方式提供了寶貴的啟示。企業應該瞭解這些趨勢,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Thumbnail
隨著年輕世代的職場價值觀發生變化,企業面臨重新調整管理方式的挑戰。本篇文章探討了年輕人對職場的想法,包括對個人化管理的重要性、離職代理服務的普及、成長機會的需求等現象。年輕世代在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心理及其對企業的期望,這為未來的管理方式提供了寶貴的啟示。企業應該瞭解這些趨勢,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Thumbnail
年前一項由求職網統計約有94.2%上班族年後有轉職異動的想法。 每每與企業主交流時,當提到人,感覺就是企業最有感痛點之一,常聽到的不外乎找不到適合的人,以及覺得人留不住,學了就走等,感覺這樣的循環如同黑洞,無止盡;如今再加上這份統計數據,勾起我心中的想法,想來聊聊觀察到的『職場工作環境變化』。 職場
Thumbnail
年前一項由求職網統計約有94.2%上班族年後有轉職異動的想法。 每每與企業主交流時,當提到人,感覺就是企業最有感痛點之一,常聽到的不外乎找不到適合的人,以及覺得人留不住,學了就走等,感覺這樣的循環如同黑洞,無止盡;如今再加上這份統計數據,勾起我心中的想法,想來聊聊觀察到的『職場工作環境變化』。 職場
Thumbnail
在企業發展階段,持續不變的議題除了如何更精進目前商業模型以及找出第二事業線方面的商業策略議題外,另外就是組織佈建與人才養成的議題了,當然資金流也是重點。 近期聽到由講師界天后級 敏敏老師主持的《職場輕鬆學》
Thumbnail
在企業發展階段,持續不變的議題除了如何更精進目前商業模型以及找出第二事業線方面的商業策略議題外,另外就是組織佈建與人才養成的議題了,當然資金流也是重點。 近期聽到由講師界天后級 敏敏老師主持的《職場輕鬆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