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類尚未發現外星文明—談費米悖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恩里科·費米
我們人類文明是否在宇宙中是唯一的?還是宇宙中其實充滿各式各樣的外星文明?可說是近代天文學一直想要解答的重要謎題之一,畢竟銀河系裡有數千億顆恆星,而可觀測宇宙裡又有數千億個星系,照理來說外星文明應該星羅棋布,布滿整個宇宙才是,可是為何人類尚未觀測到任何外星文明的痕跡,或者再更進一步的說為何人類歷史紀錄中沒有任何外星人來訪的紀錄,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1950年,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工作。費米悖論源自於他在一次去吃午飯的路上,和同事埃米爾·康佩斯基、愛德華·泰勒、赫伯特·約克有一段普通的交談。一開始,他們談論當時流行的UFO報導和阿蘭·鄧的漫畫。漫畫把市內垃圾箱的失蹤歸咎於外星人的掠奪。接著他們談到未來十年內,人類能夠觀測到超光速運動的物體的概率大小。泰勒認為是百萬分之一,但費米覺得接近於十分之一。然後話題又轉向其他方面,直到午餐時費米突然問道「Where are they?」,即「他們在哪裡?」(也有說法是「Where is everybody?」,即「其他人在哪裡」)。據其中一個在場人士回憶,費米當時用了幾個估計的數值做了一系列的快速計算。費米依靠估算,他當時的結論是地球應該在很早以前被外星人訪問過,而且被訪問的次數遠不止一次。

德雷克公式

在和費米悖論有關的理論和定理中,聯繫最密切的是德雷克公式。
德雷克公式由法蘭克·德雷克在1960年提出,恰好是恩里科·費米引出話題的十年之後。這個公式試圖用一種系統的方法去估計外星生物的存在概率。而德雷克方程式如下:
其中
  • N代表銀河系內可能與人類通訊的文明數量
  • R代表銀河內恆星形成的數量
  • fs代表恆星有行星的可能性
  • ne代表可能發展出生命的行星的平均數
  • fl代表以上行星發展出生命的可能性
  • fi代表演化出高智生物的可能性
  • fc代表該高智生命能夠進行通訊的可能性
  • L代表該高智文明的預期壽命
各家對此方程式中的各項變數的估計值各有不同,不同的估計值可得出不同的N來,實際估值差異甚大,從數個到數千萬不等。
但是這條方程式仍然無法解釋為何人類一直以來都沒與外星文明有所接觸。

目前沒有其他文明

一種解釋是人類文明在星系中是唯一的。順著這個思路有幾個相關理論,解釋為什麼智慧生物會如此稀少或者如此短命。

其他文明沒有崛起

認為地外智慧生物不存在的人聲稱生命——至少複雜生命——誕生的條件是很罕有的,或者地球是特殊的。這是所謂的稀有地球假說:嘗試通過拒絕平庸原理來解決費米悖論,主張地球不是典型的,而是特別的甚至奇特的。雖然「地球是特殊的」這個觀點在歷史上一直有哲學和宗教背景,稀有地球假說使用定量的和統計證據來說明多細胞生物在宇宙中是極其罕見的,原因是和地球相似的行星非常少,或者說很多不可能的巧合都集中到地球身上讓複雜生命的誕生成為可能。儘管有人指出複雜生命可能按照不同於地球的其他模式進化出來,但是考慮到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中,只有一個物種發展出文明並能實現太空飛行和無線電技術,這讓高等技術文明在宇宙中是罕見的觀點顯得更加可信。
順著這個思路的另一個理論是,即使生命存活的條件在宇宙中很普遍,但考慮到生命由一系列分子複雜排列而成,同時具有繁殖、從環境攝取基本組分、獲取並轉化能量供應生命活動等能力,要生命誕生(或者說在一個可能有適宜生存的星球上要自發產生生命)仍然十分困難。
也許智慧生物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工業文明則相反。舉例說,地球工業文明的出現是得益於方便易得的能源,比如化石燃料。如果這種能源是稀缺的或者根本不存在,那麼智慧生物要發展科技到能進行外星對話的程度會困難很多。除了能源也會有其他特殊因素是文明發展需要的,但在不同星球的分布會有差異。
另外,也有理論認為,文明的發展過程存在大過濾器。這個過濾器即是文明歷經的磨難。這種理論認為大多數文明因為過濾器存在而在非常低等的情況下已經被淘汰。
稀有地球假說推崇地球生命和其形成過程,是一種人擇原理的變體。它強調宇宙似乎特別適合發展人類文明。這種哲學觀不僅反對平庸原理,還和哥白尼原則相斥,後者一般認為宇宙中沒有任何地方是更優的。不斷有證據表明人類並不是地球上唯一擁有智能、語言、工具使用和製作能力的物種,這大大打擊了稀有地球假說。
筆者認為外星文明或許是按照自身所處的星球環境演化出來的,而這些星球的環境可能與地球相差十萬八千里,就算在地球,也有不仰賴太陽光的生態系(如海底熱泉),地球殊異假說更像是在闡述地球生命的獨特性,而沒有去研究到底生命是如何誕生的,也許地球生命的主流型式在宇宙中只是好幾個主要類型的其中一種。

外星文明存在,但是...

由於時間與距離的原因...
  • (同時發生相對)文明之間的時間距離太遠,不容易接觸。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α比鄰星也有4.22光年,這意味著即使該星系存在同樣樂於並有能力發現和尋找我們的智慧生命,他們要達到地球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很可能超越了物種本身的壽命);另一方面人類衝出地球的時間距今也僅數十年計,相比地球誕生至今數十億年,所占比例實在很短(億分之一),能夠被地外生命(對方也需要具有持續觀測能力,否則能夠被偶然觀測到的概率要再平方一次)觀測到的概率很低,對方觀測到並給予能夠被我方接受的信號的概率更低一些;再次雙方傳遞之信號必須足夠大,才能在光年計算的星際空間不至淹沒而有跡可循。(代達羅斯計劃)
由於技術的原因...
  • 外星人未必是科技先進的一方,可能外星人科技比人類落後,所以還無法和人類溝通。
  • 文明的技術可能永遠無法有效超越星系。
  • 人類尋找外星生命的方法不正確,所以還沒見到。
  • 文明向外廣播無線電信號的時間很短,尤其可能是因為多數技術文明的存在時間很短,且無法離開母星系,導致技術文明的密度以及這些文明的無線電廣播密度過低,信號過於微弱而難於探測或人類開始探測信號前某些曾經存在於太陽系的廣播信號因廣播時間較短已不再存在於太陽系。
  • 技術文明一般會經過技術奇異點。此後和還沒有經過奇異點的人類交往或者沒有可能,或者沒有意義。
  • 外星技術現象與自然現象太過相近以至於難以區分。
他們故意不回答...
  • 假設宇宙總體資源固定的情況下,為了獲取繼續生存的機會,避免他種文明的反應而竭力隱藏自己而不與地球交流,原因包括不確定地球善惡、不確定地球對外星文明的善惡,不確定地球認為外星文明之善或惡,不確定地球認為外星文明認為地球為善或惡等無限的懷疑鏈導致的不信任。在文明高低方面,在保障生存的前提下,則有以下危機:地球文明高於外星文明,可能引起地球發動侵略;在地球文明低於外星文明的情況下接觸,可能引起地球文明爆發(快速上升)而趕上甚至超越外星文明而發動侵略;在外星文明發現地球時,地球即便未發現外星文明也並非完全沒有機會發現外星文明,因此單純發現並不存在絕對的安全,更遑論接觸;宇宙中並非只有2種文明,在雙方接觸下,也可能使第三方文明發現而帶來危機。此外,基於以上兩種思維,建立黑暗森林法則,各個文明在偶然發現對方時,無法確認對方善惡,且獲得確知所需的時間與程度尚未可知,未來是否仍能保障安全亦不能預測。因此各個文明必須在黑暗的宇宙中選擇匿身,且在發現其他文明時,採取主動接觸或繼續匿身都不足以保證生存,在必須行動時,將選擇攻擊他方摧毀其文明的方式,以避免自身再被第三方發現。(黑暗森林假說
  • 為了觀察人類的自然行為,有意不直接接觸。(動物園假說
  • 與人類差別太遠,無法有效回答。(技術奇異點
  • 它們已經與人類接觸了,只不過...它們存在於更高的維度之上人類無法察覺
    有意隱藏接觸的證據。
  • 無意隱藏,只是人類自己不肯承認和外星人接觸的證據,如麥田圈。外星人只與合適的人類進行接觸,雖無隱藏證據的意思人類但也沒有意願廣為公布。
上述科學界的看法以筆者的觀點來看外星文明存在此一觀點較為可信,畢竟文章一開頭講到宇宙之大各種可能性都有,然而實際上也有與上述觀點截然不同的觀點,主要就是外星文明在銀河系中的確極為普遍,但能發展至得以星際航行的文明卻極度稀少甚至根本不存在,下次再來探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存在的可能性 誠如文章開頭所寫的認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著很簡單的事實的支持:僅僅在銀河系中就有2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而銀河系只是宇宙中超過1000億星系中的一員。據推測至少有十分之一的類似太陽的恆星具有行星系統。 可能的生存環境和形態 從生命本質來探究外星生命是否存在
綜上亞洲國家主要為前兩類,而歐美與拉丁美洲為後兩類,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的差異呢? 東方文化傾向合作,西方文化傾向弱肉強食 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歷史與文化脈絡下,西方人會將自主權看得比性命還重要便不足為奇了。 長期的製造業外移令社會經濟難以承受防疫手段所帶來的衝擊
那到底是病毒太厲害,抑或者是人類科技還不到位呢? RNA病毒極為容易突變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普通感冒、流感與腸病毒等疾病的疫苗都要年年調整預測,因為RNA病毒本身就容易突變,今年得到過不代表明年後年就不會再度感染。 生物科技遇到瓶頸
近代的生物學研究進展 在1665年,羅伯特·虎克第一次用顯微鏡發現植物細胞,但是當時細胞並沒有被認為是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僅僅是一個呼吸作用,就涉及到如此繁複的過程,且涉及粒線體內外的移動,況且呼吸作用只是眾多生化反應中的其中一個,生物體堪稱是一個複雜的化學工廠一點也不為過。
相較於中國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除了幾個特殊時期,大部分時間都維持郡縣制的中央集權官僚統治方式,歐洲自從西羅馬帝國覆亡後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大一統的環境,那是什麼因素造就兩者間的差異呢? 羅馬帝國靠地中海航運維繫 中世紀及其之後的歐洲世界 那為什麼中國做得到,歐洲卻是困難重重呢? 關鍵原因仍然出在河流上
綜觀世界各國的歷史,包括舊大陸上的兩河流域、波斯、印度、地中海沿岸與歐洲內陸,大多數時間都是小國林立,就算有統一的大帝國在歷史長河中也不是常態,通常都是某個打仗能力特別強的團體四處征服,過一段時間後又回復到原本小國林立的狀態。
存在的可能性 誠如文章開頭所寫的認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著很簡單的事實的支持:僅僅在銀河系中就有2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而銀河系只是宇宙中超過1000億星系中的一員。據推測至少有十分之一的類似太陽的恆星具有行星系統。 可能的生存環境和形態 從生命本質來探究外星生命是否存在
綜上亞洲國家主要為前兩類,而歐美與拉丁美洲為後兩類,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的差異呢? 東方文化傾向合作,西方文化傾向弱肉強食 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歷史與文化脈絡下,西方人會將自主權看得比性命還重要便不足為奇了。 長期的製造業外移令社會經濟難以承受防疫手段所帶來的衝擊
那到底是病毒太厲害,抑或者是人類科技還不到位呢? RNA病毒極為容易突變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普通感冒、流感與腸病毒等疾病的疫苗都要年年調整預測,因為RNA病毒本身就容易突變,今年得到過不代表明年後年就不會再度感染。 生物科技遇到瓶頸
近代的生物學研究進展 在1665年,羅伯特·虎克第一次用顯微鏡發現植物細胞,但是當時細胞並沒有被認為是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僅僅是一個呼吸作用,就涉及到如此繁複的過程,且涉及粒線體內外的移動,況且呼吸作用只是眾多生化反應中的其中一個,生物體堪稱是一個複雜的化學工廠一點也不為過。
相較於中國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除了幾個特殊時期,大部分時間都維持郡縣制的中央集權官僚統治方式,歐洲自從西羅馬帝國覆亡後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大一統的環境,那是什麼因素造就兩者間的差異呢? 羅馬帝國靠地中海航運維繫 中世紀及其之後的歐洲世界 那為什麼中國做得到,歐洲卻是困難重重呢? 關鍵原因仍然出在河流上
綜觀世界各國的歷史,包括舊大陸上的兩河流域、波斯、印度、地中海沿岸與歐洲內陸,大多數時間都是小國林立,就算有統一的大帝國在歷史長河中也不是常態,通常都是某個打仗能力特別強的團體四處征服,過一段時間後又回復到原本小國林立的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地球上有外星人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地球人十分好奇,而另一部分地球人感到恐懼的話題。這篇或許會小小揭露跟這方面有關的話題,但我無法證實這樣的訊息是否為真,因為內容主要是我的靈魂與外星人的關係。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Thumbnail
霍金對外星人的一些看法很值得重視,他警告人們要小心尋找外星人,因為外星人可能有惡意。他的一些意見包括,外星人有可能是為了掠奪地球的資源而來,也可能對地球帶來災害,因此不建議尋找外星人。
Thumbnail
就像無數個床邊故事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個無法用數字估量的年代, 無法用任何觀測方法看到的遠方。 當宇宙因爆炸而成形時, 第一批所產生的古老星系中, 有一顆神秘的星球, 被其他宇宙人泛稱為亞利安星球。
  一場在美國長島舉行的跨領域研討會中,物理學家費曼注意到自己的格格不入。他發現主辦單位給的建議書單裡的書他一本都沒讀過,而那些與會的其他人員--包括牧師、教士、法律專家與歷史學家--討論的問題他一點都聽不懂。
Thumbnail
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人類誕生在地球上,不是偶然;當然,你的存在本身,也不是偶然。本篇文章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侃南的著作《地球守護者:地球實驗的阿卡西紀錄》,介紹外星人在地球播種生命,以及人類作為「星際種子」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理論學家/各自表述 宇宙的起點 從沒一個見解 能下定論且被承認 ~~~ 想要的不多 能要的更少 要得的也將轉虛無 浸淫其中/終感空乏 時刻檢點擁有的/將發現 無一事物真實不變 甚而 無跡可尋 ~~~ 宇宙大爆炸的奇點 怎麼發生 對生命價值毫無益助 ~~~ 今只想問
Thumbnail
之前覺得因為語言符號架構的不同,所以我想不通要怎麼與完全不同世界架構的外星人溝通。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宇宙是如此的巨大,然而我們所能看見的生命卻如此的稀有, 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矛盾。 但是,如果生命不僅僅是物質的形式, 那麼生命的數量就不能用現有的觀測方式來衡量。 小時候,我常常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不知道是什麼波,在黑暗中,沒有任何重力的束縛,往前飛,非常舒服。因此,我不斷思考,或許
Thumbnail
人類一直想要深掘黑洞的秘密,是否該想想也許我們就身處黑洞之中,等待接受考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地球上有外星人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地球人十分好奇,而另一部分地球人感到恐懼的話題。這篇或許會小小揭露跟這方面有關的話題,但我無法證實這樣的訊息是否為真,因為內容主要是我的靈魂與外星人的關係。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Thumbnail
霍金對外星人的一些看法很值得重視,他警告人們要小心尋找外星人,因為外星人可能有惡意。他的一些意見包括,外星人有可能是為了掠奪地球的資源而來,也可能對地球帶來災害,因此不建議尋找外星人。
Thumbnail
就像無數個床邊故事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個無法用數字估量的年代, 無法用任何觀測方法看到的遠方。 當宇宙因爆炸而成形時, 第一批所產生的古老星系中, 有一顆神秘的星球, 被其他宇宙人泛稱為亞利安星球。
  一場在美國長島舉行的跨領域研討會中,物理學家費曼注意到自己的格格不入。他發現主辦單位給的建議書單裡的書他一本都沒讀過,而那些與會的其他人員--包括牧師、教士、法律專家與歷史學家--討論的問題他一點都聽不懂。
Thumbnail
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人類誕生在地球上,不是偶然;當然,你的存在本身,也不是偶然。本篇文章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侃南的著作《地球守護者:地球實驗的阿卡西紀錄》,介紹外星人在地球播種生命,以及人類作為「星際種子」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理論學家/各自表述 宇宙的起點 從沒一個見解 能下定論且被承認 ~~~ 想要的不多 能要的更少 要得的也將轉虛無 浸淫其中/終感空乏 時刻檢點擁有的/將發現 無一事物真實不變 甚而 無跡可尋 ~~~ 宇宙大爆炸的奇點 怎麼發生 對生命價值毫無益助 ~~~ 今只想問
Thumbnail
之前覺得因為語言符號架構的不同,所以我想不通要怎麼與完全不同世界架構的外星人溝通。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宇宙是如此的巨大,然而我們所能看見的生命卻如此的稀有, 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矛盾。 但是,如果生命不僅僅是物質的形式, 那麼生命的數量就不能用現有的觀測方式來衡量。 小時候,我常常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不知道是什麼波,在黑暗中,沒有任何重力的束縛,往前飛,非常舒服。因此,我不斷思考,或許
Thumbnail
人類一直想要深掘黑洞的秘密,是否該想想也許我們就身處黑洞之中,等待接受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