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重新定義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的章節當中,提到「如何重新定義問題」?
我們要尋找更好的問題,而不是更好的答案。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本能地想找出答案。我們非但沒有謹慎假設,反而大膽做結論;我們不承認問題有諸多成因,反而堅持第一個映入腦海的原因。

當我們急於找出解決方案時,就會傾向於自己的判斷,相信最初的答案,而更好的答案卻被視而不見。
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習慣先入為主覺得答案就是這樣。
雖然我們的經驗或是思考慣性就很快可以找到答案,
但 … 或許這些答案是這個問題的最佳解決之一沒錯,但是卻不一定是目標的最佳解法。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史丹佛大學教授的 5 美金挑戰
我在史丹佛大學上課時,給班上學生出了這樣一個作業。我把班上同學分為十四組,每一組都拿到一個信封,裡面裝著五美元的「種子基金」。我告訴他們,他們可以盡情花時間做周詳的規畫,不過一旦打開信封、拿出鈔票,就必須在兩小時內設法賺到錢,愈多愈好。

每一組都有三分鐘的時間,向全班報告他們的做法。
給學生 5 美金,最後如何最大化賺到這一筆錢?
如果你的問題是問:「5 美金買入的商品如何賣出更高價?
我們可能會去思考「這個城市什麼商品需求比較高?」這方面的答案。
例如:明星的簽名商品、加持過的招財物…等等。
用錢買入商品之後,再附與它不同的附加價值,讓它變成一個更高價位的商品。
如果我們的問題是:「如何把這 5 美金換成人們發財的希望?
我們可能就會買各式各樣的小商品,變成「福袋」,讓大家抽抽樂 ( 樂透的概念 )
透過幾輪賺到錢之後,把大獎變得愈來愈吸引人。
例如:第一輪的最大獎是加持過的招財貓、第二輪變成吹風機、第三輪變成機車、第四輪變汽車…等等,慢慢把本金愈滾愈大。
上面二個方法都是好方法,不過會發現,這樣的思維定勢就停留在「5美金」這個資源的思考上。
如果直接無視這 5 美元的價值呢?大家可以思考我們有最價值的東西是什麼?
再來重新定義一下問題:「我們最有價值的是〝時間〞
那麼我們就可以透過幫別人排隊,來賺取傭金。
我們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重新定一下問題:「我們最有價值是〝課堂上發表報告的三分鐘時間〞」。
我們可能會想要把這三分鐘賣給一家想要到史丹佛大學招募學生的公司。
不同的問題,就會引發我們不同的思考,因而找出不同的答案。
當我們手上有「錘子」,看到的問題都變了「釘子」。
答案通常嵌在問題本身當中,所以構建問題就成為找到解決方案的關鍵所在。查爾斯·達爾文會贊同這點,他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寫道:「回頭想想,我認為看清問題本質比解決問題要困難得多。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40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風險與運氣是一體兩面。「激勵人心的大膽行動」和「愚昧的不顧後果」間的界線可能只有一公釐這麼精細,非得等到事後才能看清楚。 成功是最差勁的導師,會誤導聰明人以為自己絕不會失敗。失敗也可能是最差勁的老師,因為它會誤導聰明人自以為做出爛決定,但事實上只不過是反映風險無情的現實面而已。
因為世代不同、由收入與價值觀不同的父母撫養、身處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出生在不同的經濟體、因為誘因與好運程度不同而得到不同的就業市場經驗,每個人學到的教訓也截然不同。所以,所做的決定也不是相同。人們可能會被誤導,可能掌握的資訊不完整,每個人做成的每一道財務決定在當下都是有意義的。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人活著的目的,就是傳播自己的基因,我們就要做各種事情,吃飯、生孩子、競爭、獲得聲望等等,做完這些事情我們就能獲得喜悅,但這些快樂卻又消散即逝,這就是佛說的苦。 冥想幫助我們不被各種情感和思想困擾,不受大腦模組的控制,獲得自由。專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練習把握對自己大腦的控制權。
色:指的是我們自行「賦予事物上的意義」。 當我們理解什麼是「色」之後,我們就能理解什麼是「無色」,也就是拋開一些自我的成見,這些成見都是你自己賦予的意義,我們常會說〝旁觀者清〞,就是這樣的道理,因為我們常常為自己的「意義」所迷惑,為情所困。
當我們正念靜坐時,我們希望的是「專注」當下,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打擾我們專注力的都是各種小想法。 當我們能自我覺察發現「情緒」時,我們可以「接收」這個思緒,承認它的存在,和平與它共處,好好與「它」對話,放下它。 我們可以「選擇思緒,做自己的主人」,而非變成「情緒的附庸」
我們大腦存在「各式各樣」的心智模組,從「腦裂實驗」就能發現,我們大腦連結著各種〝神經元系統〞,每一個系統負責的功能、應對都是不一樣;遇到不同的處境,則會決定當下由那些模組來主導運作。 在不同的情境之後,我們會有不同的個性與行為,這就是不同「心智模型」之間互相作用下的行為。
風險與運氣是一體兩面。「激勵人心的大膽行動」和「愚昧的不顧後果」間的界線可能只有一公釐這麼精細,非得等到事後才能看清楚。 成功是最差勁的導師,會誤導聰明人以為自己絕不會失敗。失敗也可能是最差勁的老師,因為它會誤導聰明人自以為做出爛決定,但事實上只不過是反映風險無情的現實面而已。
因為世代不同、由收入與價值觀不同的父母撫養、身處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出生在不同的經濟體、因為誘因與好運程度不同而得到不同的就業市場經驗,每個人學到的教訓也截然不同。所以,所做的決定也不是相同。人們可能會被誤導,可能掌握的資訊不完整,每個人做成的每一道財務決定在當下都是有意義的。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人活著的目的,就是傳播自己的基因,我們就要做各種事情,吃飯、生孩子、競爭、獲得聲望等等,做完這些事情我們就能獲得喜悅,但這些快樂卻又消散即逝,這就是佛說的苦。 冥想幫助我們不被各種情感和思想困擾,不受大腦模組的控制,獲得自由。專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練習把握對自己大腦的控制權。
色:指的是我們自行「賦予事物上的意義」。 當我們理解什麼是「色」之後,我們就能理解什麼是「無色」,也就是拋開一些自我的成見,這些成見都是你自己賦予的意義,我們常會說〝旁觀者清〞,就是這樣的道理,因為我們常常為自己的「意義」所迷惑,為情所困。
當我們正念靜坐時,我們希望的是「專注」當下,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打擾我們專注力的都是各種小想法。 當我們能自我覺察發現「情緒」時,我們可以「接收」這個思緒,承認它的存在,和平與它共處,好好與「它」對話,放下它。 我們可以「選擇思緒,做自己的主人」,而非變成「情緒的附庸」
我們大腦存在「各式各樣」的心智模組,從「腦裂實驗」就能發現,我們大腦連結著各種〝神經元系統〞,每一個系統負責的功能、應對都是不一樣;遇到不同的處境,則會決定當下由那些模組來主導運作。 在不同的情境之後,我們會有不同的個性與行為,這就是不同「心智模型」之間互相作用下的行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大家意見好多...要怎麼找到最佳解法?」 「叫我解決?根本沒想法啊!靈感枯竭啦!」 「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問題到底出在哪!?」 你是不是想找一套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構想創新方法呢? 「設計思考」也許就是你積極追求的解答,往下閱讀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思維!
Thumbnail
你結合書中的理論與個人經驗,強調多方收集資訊但專注重點,重視機率預估和聯準會看法,並在投資中合理分配資源、持續修正操作以提高績效。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如果讀完大學還是只知道處理問題的話,低薪的威脅就在眼前了。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是丹尼·沃謝教授所寫,通過豐富的經營案例和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創業故事,展示了創業的多種可能性和實踐經驗。這本書強調,解決問題不是什麼神秘天賦,而是一種學得會的技巧,這樣的創業思維,也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裡,就能在創業和生活中做得更好,甚至實現夢想。
在麥肯錫的邏輯裡,分析力是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正確分析問題,才有辦法從根本處置和防止復發。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藝術:從問題的多面向到解決的巧妙之道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問題的本質。"一個問題研究到精深,就能出師"。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往往會急於尋找解決之道,但這並非有效的方式。問題是多面向的,它們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而我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而忽略了浸沒在水中的巨大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大家意見好多...要怎麼找到最佳解法?」 「叫我解決?根本沒想法啊!靈感枯竭啦!」 「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問題到底出在哪!?」 你是不是想找一套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構想創新方法呢? 「設計思考」也許就是你積極追求的解答,往下閱讀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思維!
Thumbnail
你結合書中的理論與個人經驗,強調多方收集資訊但專注重點,重視機率預估和聯準會看法,並在投資中合理分配資源、持續修正操作以提高績效。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如果讀完大學還是只知道處理問題的話,低薪的威脅就在眼前了。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是丹尼·沃謝教授所寫,通過豐富的經營案例和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創業故事,展示了創業的多種可能性和實踐經驗。這本書強調,解決問題不是什麼神秘天賦,而是一種學得會的技巧,這樣的創業思維,也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裡,就能在創業和生活中做得更好,甚至實現夢想。
在麥肯錫的邏輯裡,分析力是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正確分析問題,才有辦法從根本處置和防止復發。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藝術:從問題的多面向到解決的巧妙之道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問題的本質。"一個問題研究到精深,就能出師"。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往往會急於尋找解決之道,但這並非有效的方式。問題是多面向的,它們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而我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而忽略了浸沒在水中的巨大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