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影視倒退的審美觀?
方格精選

日本影視倒退的審美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因為有串流平台,讓日劇登上世界,跟其他國家的戲劇「比併」,亦可以讓哈日族跳出同溫層,看看日劇圈外的觀眾意見…發現平時少接觸日劇的朋友,對日劇(特別是新劇)的觀感,總是是「製作簡陋」(大製作如《全裸監督》、《今際之國》例外)、「好像在看十幾廿年前的舊戲」、「節奏緩慢」…等等,氣餒之餘,也想像近期的日劇,好像真的如這些評價般「陳腐守舊」,日劇(或者日本影視)究竟在搞什麼鬼?!

《金魚妻》的既視感?

日劇在Netflix(特別指香港啦)從來弱勢,當日十大排行榜經常不見蹤影,不只輸給韓劇,有時連台劇、泰劇都輸,偶爾出現一部「打進排行榜」的日劇已叫人意外,如果成為了冠軍更是驚奇——畢竟不少Netflix討論區的網民對日劇沒什麼好感,究竟怎樣的日劇才能受他們青睞呢?

近期成為Netflix十大排行榜冠軍的日劇,就是2月上架的《金魚妻》,改編自同名漫畫,宣傳標榜突破一般日劇的規限,包括媲美《全裸監督》大尺度、談論各種不倫(出軌)的夫妻關係,夠超前進步了吧?點擊率雖高,但評論兩極,日劇圈內更是一片負評,「問題」究竟在哪裡?

嫌棄「裸露」的不是女主角,大尺度性愛場面只是噱頭,人情陳腐、劇情粗糙…通通不是最糟糕的評價,最要命的感想是:似層相識。相信有一定資歷的日劇迷,一看到篠原涼子跟年輕帥哥談戀愛,總會想到一兩部老日劇——古早的是《Anego》(2005年),略新的是《最後的灰姑娘》(2013年),看到1973年出生的篠原涼子的對手從赤西仁(當時21歲)、三浦春馬(當時22歲)到今時今日的岩田剛典(今年33歲),一邊讚嘆篠原廿年來仍站穩女主角之位,另一邊卻感慨「日本觀眾就是這樣愛看姐姐吃掉年輕弟弟嗎?」

據說《金魚妻》原著人設是輕熟女人妻遇上中年男性金魚店店長,劇情更動絕對是為了篠原而設吧?

據說《金魚妻》原著人設是輕熟女人妻遇上中年男性金魚店店長,劇情更動絕對是為了篠原而設吧?

看過《最後的灰姑娘》的朋友,都覺得三浦春馬的角色跟《金魚妻》岩田剛典從名字跟人設都有相似。

看過《最後的灰姑娘》的朋友,都覺得三浦春馬的角色跟《金魚妻》岩田剛典從名字跟人設都有相似。

而且《最後的灰姑娘》及《金魚妻》(劇版)的人設有種迷之既視感!例如年輕弟弟是富家子弟,卻因為不同理由而離家自立,跟「年上姐姐」談戀愛的時候各種糾結,更巧合的是原著只有姓氏沒有名字的店長,劇中名字叫「春斗」,而《最後的灰姑娘》三浦春馬的角色名字叫「廣斗」!不過查到《最後的灰姑娘》跟《金魚妻》的製作人同為中野利幸,製作班底份屬富士電視台團隊,又覺得「難怪有此既視感」,連那股「古早日劇味」都令人不太意外。

就算日劇圈內不評居多,還是成功「騙到」全球的點擊率,以後我們在Netflix會看到更多如此古早的「新」日劇嗎?

《惡女》2022年比1992年更古早?

就算不用在Netflix「面對國際」,日本自家要翻拍多年前的舊劇,光是宣傳都令人傻眼,像今田美櫻主演的春季NTV新劇《惡女:誰說工作很遜?》,不只是同名漫畫改編,30年前(1992年)曾經拍成日劇,兩個世代的審美觀,差別之大令人難以想像!而且看起來更粗糙古早的,竟然是2022年的新版!

先看看原著是這樣的:

1988年開始連載的漫畫《惡女》

1988年開始連載的漫畫《惡女》

由石田光(石田百合子的妹妹)主演的1992年版《惡女》錄影帶封面(很陌生的詞語):

1992年版《惡女》

1992年版《惡女》

看到劇名logo有心心圖案,就知道雖名為「惡女」,實際上走輕鬆職場劇路線,只是女主角田中麻理鈴大食、嗜煙及嗜酒,靠走後門進入大公司,本身是個樂天派的普通OL。石田光的造型很90年代,但含著煙一臉(裝)囂張模樣很符合人設。

然後再看看新版的造型…

2022年版《惡女》特別把漫畫拼在一起,強調自己還原漫畫造型,但感覺很奇怪。

2022年版《惡女》特別把漫畫拼在一起,強調自己還原漫畫造型,但感覺很奇怪。

概念預告當然比較漫畫化,亦知道今田美櫻造型只是復刻原著,只是…真的莫名奇妙有種cheap感…

概念預告當然比較漫畫化,亦知道今田美櫻造型只是復刻原著,只是…真的莫名奇妙有種cheap感…


因應近代不提倡「吸煙」,女主角的嗜好就只剩下大食及嗜酒,劇集會怎樣改編不知道,但無論造型跟預告都比1992年更不像當下的時代,究竟2022年令和版《惡女》如何反映現今職場女性的需要呢?如非劇中演員的粉絲,OL們如何從這樣的《惡女》得到共鳴呢?明明故事簡介感覺有趣,看到這樣的預告,還會想看嗎?

千篇一律的電影海報設計?

除了日劇,日本電影亦是令哈日族搖頭的存在。雖然最近一部《Drive My Car》在海外屢獲殊榮,彷彿為在國際不夠強勢的日本電影爭一口氣,但「加拉巴哥化」的日本主流影視審美觀,還是令人搖頭。

也許大家還記住廿多年前的日本電影的唯美設計,可惜近年已不復存在。無論任何題材,只要是賣弄演員陣容的電影,海報設計皆是千篇一律地把群星頭像放上去!甚至連顏色配搭、主配角的頭像大小、位置分配都幾乎一樣!

只看海報,是否覺得四部電影的內容應該差不多?

只看海報,是否覺得四部電影的內容應該差不多?

當然觀眾不是專業的「業內」人士,難以評論這樣的做法是否「正確」——尤其身為外國觀眾,根本不能判斷究竟是日本觀眾口味如此,還是電視台高層「想當然」認為觀眾只愛同款設計(從海報到故事內容,演員從演技到服飾造型),所以「行禮如儀」?身為喜愛日劇多年的觀眾,縱使還有死忠堅持「日劇才是最好的」,可是現實不能自欺欺人,看到這些年猶如「逆水行舟」的日劇大趨勢,成為了「龜兔賽跑」的「兔子」(借龍貓大王一語),只能一聲歎息。

avatar-img
大福同學的沙龍
72會員
188內容數
雖然偏好日本影視,亦會討論香港、台灣及海外的戲劇作品,觀點未必獨特創新,就是愛胡言亂語,希望能找到同好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福同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2019年電影《返校》開始認識王淨,不算長得很精緻,但演戲的時候很有靈氣,亦有一股難以言喻的魅感感,把「方芮欣」這個「可恨又可憐」的角色處理得很好,觀眾明知她是導致一切悲劇的元兇,卻能跟著戲中她的心情妒忌、懊悔及自責,當時就對這名女生眼前一亮!
早前香港國際電影節錯過了好評的《偶然與想像之輪》,以為這種影展電影未必有公映機會,沒想到片商聽從大眾意見,公映時更用回日文原名《偶然與想像》(其實前名可能是來自英文名Wheel of Fortune and Fantasy),終於能夠看這部得到不少影迷好評的電影。 〈再一次〉
木村拓哉單飛後,再度推出新專輯《Next Destination》,找來一眾音樂界「猛人」合作,因為同齡或後輩的音樂人,幾乎都受「木拓」戲劇潮流影響,連作品都聽得出他們的愛!
上篇提到米倉涼子轉型之難,就想到曾經份屬同門師妹的上戶彩,也面對類似問題:現在大家看到的上戶彩是「人妻專業戶」,並且被指能「帶旺」戲中的老公,有誰還記得當年她演太多熱血笨蛋角色,被稱為「收視毒藥」的時代?
作為只看過《偶然與想像》的觀眾,對濱口龍介也許比村上春樹更熟悉(失禮),慕康城影展「最佳劇本」之名而看(濱口身兼編劇之一),原本早前看《偶然與想像》試過睡著(還是極多人喜歡的單元〈門常開〉!),擔心片長三小時的《Drive My Car》會把自己悶倒,故此養足精神入場,意外發現比《偶然與想像》有趣…
演過高收視日本全國大熱的劇集,對演員來說是福還是禍?一方面名利雙收升價十倍,另一方面與角色綑綁,以後演其他角色時,總被說有舊角色影子,高牆難以突破?要一輩子只跟某個角色扯上關係嗎?從2012年開始就跟「大門未知子」糾纏不清的米倉涼子,應該感受最深。
從2019年電影《返校》開始認識王淨,不算長得很精緻,但演戲的時候很有靈氣,亦有一股難以言喻的魅感感,把「方芮欣」這個「可恨又可憐」的角色處理得很好,觀眾明知她是導致一切悲劇的元兇,卻能跟著戲中她的心情妒忌、懊悔及自責,當時就對這名女生眼前一亮!
早前香港國際電影節錯過了好評的《偶然與想像之輪》,以為這種影展電影未必有公映機會,沒想到片商聽從大眾意見,公映時更用回日文原名《偶然與想像》(其實前名可能是來自英文名Wheel of Fortune and Fantasy),終於能夠看這部得到不少影迷好評的電影。 〈再一次〉
木村拓哉單飛後,再度推出新專輯《Next Destination》,找來一眾音樂界「猛人」合作,因為同齡或後輩的音樂人,幾乎都受「木拓」戲劇潮流影響,連作品都聽得出他們的愛!
上篇提到米倉涼子轉型之難,就想到曾經份屬同門師妹的上戶彩,也面對類似問題:現在大家看到的上戶彩是「人妻專業戶」,並且被指能「帶旺」戲中的老公,有誰還記得當年她演太多熱血笨蛋角色,被稱為「收視毒藥」的時代?
作為只看過《偶然與想像》的觀眾,對濱口龍介也許比村上春樹更熟悉(失禮),慕康城影展「最佳劇本」之名而看(濱口身兼編劇之一),原本早前看《偶然與想像》試過睡著(還是極多人喜歡的單元〈門常開〉!),擔心片長三小時的《Drive My Car》會把自己悶倒,故此養足精神入場,意外發現比《偶然與想像》有趣…
演過高收視日本全國大熱的劇集,對演員來說是福還是禍?一方面名利雙收升價十倍,另一方面與角色綑綁,以後演其他角色時,總被說有舊角色影子,高牆難以突破?要一輩子只跟某個角色扯上關係嗎?從2012年開始就跟「大門未知子」糾纏不清的米倉涼子,應該感受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