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俄國入侵烏克蘭意外祓除了日本核武裝禁忌的封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前言】

1:日前接受美國之音記者「向凌」採訪,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近日提出的「核共享」議題,與日本長崎大學核武廢絕研究中心副主任「鈴木達治郎」及廣島大學和平研究中心教授「友次晉介」各自對此議題發表看法,新聞聯結如下,請大家參閱不同觀點的論述:

2:我將該採訪所表達的觀察及看法整理成一篇文章,並於本月17日發表於『思想坦克』。為了方便長期追蹤我文章的讀者也可以閱讀到此內容,特將之刊於此處,兩文在結尾的部份,敍述的用詞略有不同,部份資訊也有更新。

3:本文僅5000字,讀起來負擔不大,請安心閱讀。

【安倍舞劍、志在何方?】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2月27日於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中,在對於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分析時表示,歐洲的比利時、德國等五國將美國的核武,配置在自己的國內,由各國進行管理,但在使用上則是與美國「共同運用」的「核共享」(Nuclear Sharing)作法,值得日本國內「進行討論」!

安倍表示,日本有著「非核三原則」的國策,而且身為世界上唯一遭受到原子彈襲擊的國家,廢除核武是日本必須要揭櫫的目標;然而在當今世界的局勢下,就現實面來說,要如何做才能保有世界安全這點,應該加以討論,而不是視為「禁忌」地迴避。

安倍晉三(照片來源:安倍晉三臉書)

安倍晉三(照片來源:安倍晉三臉書)

【非核三原則?非核五原則?】

「核武裝」在日本向來被視為絕對禁忌、屬於「封印話題」。「非核三原則」指的是昭和42年(1967年)12月,當時首相佐藤榮作在國會針對日本的核武裝作出「不持有、不製造、不引進(持たず、作らず、持ち込ませず)」的回答,稱為「非核三原則」。

2006年安倍第一次政權時的政調會長「中川昭一」當年曾針對朝鮮擁有核武一事,表達日本在「遵守非核三原則的同時,也應該就擁有核武這件事進行討論才對」。時任外務大臣的麻生太郎也表示:「政府對於維持非核三原則的立場沒有改變;但是就是否要擁有核武這件事進行檢討,得出不應擁有的結論也是一種選擇」,亦即對於『進行討論』這件事抱持肯定的態度。

但即便是這樣,中川昭一及麻生太郎隨即遭受到各方強烈的抨擊,核武的相關討論就無疾而終、繼續『被封印』。當時的共產黨議員笠井亮甚至表示:「身為原子彈被爆國,『不應擁有核武』這點,沒有討論的餘地!」。

中川昭一事後在接受日本產經記者「阿比留瑠比」的專訪中,曾諷刺地表示:最近大家都在講「非核三原則」,但在我看來日本根本是「非核五原則」,還要加上「不能講」、「不能想」這兩項!

【今非昔比:昭和觀念V.S.令和時代】

然而安倍這次再度抛出此議題後,意外的是,日本國內的反應卻是一反常態。首先,媒體界的反應異常冷靜,沒有像過往那般擔起撻伐號手的角色,反而大多為追問各黨立場及自民黨內各派領袖的意見,並且如實報導。

政界對於此議題,大致可分為「容忍派」與「非容忍派」兩掛,而且隨著俄烏戰事的延續,容忍派的音量有漸漸成為主流的趨勢。

「非容忍派」部份包括了同為執政聯盟,但在安保這塊向來就是綏靖態度的公明黨,以及在野的立憲民主黨與日本共產黨;他們的共同特點都堅持引用昭和42年佐藤榮作前首相在國會的談話,作為緊抱「非核三原則」神主牌不放的依據。

立憲民主黨的黨首泉健人在3月8日於東京都的街頭演講時表示,「即使擁有核武,但當對方以普通兵力向我方攻來時,能夠用核武器予以反擊嗎?當然不行。所謂核武就是即使擁有也不能用的武器,因此是無法成為『抑止的力量』」。這種對核武作為抑止力量的認知,真的是完全不知所云。

「非容忍派」部份,還有一位最大咖的人物:岸田文雄首相。

岸田首相在安倍抛出核共享議題的隔天(28日),於出席參議院的會議時表示:「平常時期,在我國的領土內配置核武,有事的狀況下,由我國的戰鬥機搭載加以運用的體制,以跟美國核共享為前提來作為我國防衛的架構的話,作為堅持非核三原則的我國的立場來說,這樣的考慮無法認同」。

岸田文雄首相(照片來源:官方臉書2022年2月18日)

岸田文雄首相(照片來源:官方臉書2022年2月18日)

而自民黨的黨政要員在此議題出現的一開始,也是隨著岸田首相的回答作為依據來回應;例如黨幹事長代行的梶山弘志在28日回應記者時表示,「(對核共享議題)黨這邊確實沒有進行討論」;對於該主張,我們的理解是『這純粹為安倍個人的想法』」。

岸信夫雖然是安倍晉三的弟弟,但畢竟現職還是防衛大臣;岸田派第二把交椅的林芳正也由於是外務大臣的身份,兩人俱在3月1日的記者會中對於核共享議題表示「在政府政策的方針上,堅持非核三原則的看法沒有改變。」

然而,對於安倍倡議應該對核武三原則進行重新討論的「容忍派」,則包括近來與自民黨走得很近的國民民主黨及在去年眾議院選舉中,一舉躍升為全國第三大黨的「日本維新之會;意外的是,竟也包括了自民黨內大多數的派閥會長及意見領袖表態主張討論。

其中最經典的回應,莫過於日本維新之會代表松井一郎的論點,他表示「我們反對擁有核武,然而非核三原則是『昭和時代的價值觀』,日本對於核武進行相關的討論是『理所當然』!「若能進行跨黨派的討論是最好的,事實上本該由自民黨來擔綱推進。」

他特別強調,『昭和時代的價值觀』指的是:昭和42年時,作出非核三原則的背景是朝鮮尚不具有核武,而且中國也才剛開始進行核武實驗;但如今的時空根本已完全改變,如果日本還緊緊抓著過去教條不放,是很危險的!

【自民黨內:舉『盾』四顧蒼茫的岸田首相】

雖然岸田首相很快地依照自民黨長年的依據,定調排除對非核三原則的討論,然而黨內其他意見領袖,包括黨三役的幹事長茂木敏充、政調會長高市早苗及總務會長福田達夫,以及前首相菅義偉及前防衛大臣石破茂,還有參議院大老世耕弘成等人卻都紛紛跳出來表示,非核三原則雖然是國策,但在應對當代危機時,『進行各種討論應該被容許』!

茂木敏充一開始在3月1日被記者問到對安倍核共享的回應時表示,「我並沒有接收到(安倍對於)日本應該核共享的發言訊息」。然而到了3月6日,他在BS朝日的節目中卻表示,「核共享政策與非核三原則,『究竟有無直接相違反?』這個有討論的空間」!此外茂木也指出,日美安保同盟跟北大西洋公約的集體防衛體制有所不同,因此『詳細的討論,有其必要』」!

而同為安倍派、但跟安倍不同掛,向來比較注重對中維持友好關係的總務會長福田達夫,在3月1日的記者會上,則直接主張「不應迴避討論」;他認為「就日本身為唯一被爆國的這點來說,不僅不必介意對此議題進行討論,甚至應該說,就是應該進行討論才對!」福田強調,為了要能保衛國民與國家,任何的討論都不應該迴避。

自民黨參議院幹事長世耕弘成也認為,國防上的問題,為了得出最好的選擇,要備好所有的選項是理所當然的」。他還特別提到,這次受到俄羅斯侵略的烏克蘭事態,「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而保守立場向來旗幟鮮明的政調會長高市早苗,針對非核三原則中的『不引進』這點的發言,甚至已經是連「可能情境」都設想到了的地步;她指出「如果國民的安全已陷入危機的前提下,『要不要例外(意指放行核武進入日本境內)』的討論,不應封鎖。」

同屬岸田派、且高居第二把交椅的外務大臣林芳正甚至在3月7日改口說:「與『不引進』這個原則有著不同的觀點,也是應該有可以討論的空間。」

黨內外情勢的轉變之大,讓岸田首相有些措手不及。

【從禁忌話題到開放討論:推手金正恩與普、習兩位總加速師】

身為民主國家的日本,政界對於核武態度會有如此大的轉變,自然是反映了選民的意向。而國民意向的轉變,主要關鍵人物有三位,其中作為推手的是近年頻頻發射火箭的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光是今年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就發射了10次飛彈試驗(9次成功、1次失敗);而讓日本民情態度為之丕變的原因,則是拜普丁與習近平這兩位極權「總加速師」之賜!

就普丁方面來說,他於舉世皆關注俄烏之間是否會有戰事爆發前的2月19日,公然進行了「戰略核武」演習,向全世界展示俄羅斯的核武打擊能力,引發世人對他想動用核武的擔心與不滿。

接著,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後,戰事的進行並未如各方預期的迅速展開下,普丁於2月27日召見俄羅斯國防部長時,簽署了執行命令,要求『核威懾部隊』進入「特別警戒任務」,這又再一次戳中了世人的憤怒。

然後是3月4日發生俄軍對烏克蘭境內「歐洲最大核電廠」札波羅熱核電廠發動攻擊,引發火災的事件,再度讓國際間對普丁的核戰態度之界線感到震撼與憤怒。

普丁(圖片來源:ALEXEI DRUZHININ/KREMLIN/REUTERS)

普丁(圖片來源:ALEXEI DRUZHININ/KREMLIN/REUTERS)

身為世界上唯一遭受過原子彈襲擊的日本人民,雖然說非核三原則是日本的國策,但見到『同為無核國家』的烏克蘭受到俄羅斯頻頻威脅以「核武」作為攻擊的手法,而產生了『如果烏克蘭當初沒有放棄核武,俄國敢如此囂張嗎?』的聯想,也是合理的結論。而且日本近年來也是處在周遭擁有核武的中國與朝鮮的陰影之下,豈能不對自國是否該進行核武裝一事有所反思?!

另一方面,在這場戰爭中,台灣人民最有感的,莫過於中國趁機對台灣進行的「今天美國沒有去救烏克蘭,明天美國當然也不會來救台灣」這樣的『認知戰』宣傳攻擊。

而且中國這個認知戰的宣傳對象並不僅限於台灣而已,對於日本也是一樣的手法進行認知攻擊,企圖瓦解日本人民「依賴日美同盟」的信心。

中國的戰狼外交近年來都能很精準地射出『超級迴力鏢』,這次也沒有例外;中國對日本宣傳有事之際、美國也會像放棄烏克蘭一樣地放棄日本的結果,就是讓日本人開始思考,那如果我們自己也有核武的使用權呢?!

【封印55年的魔咒被祓除】

身為原子彈被爆地、廣島出身的岸田首相,若要講他最重要的政治信念,莫過於『邁向沒有核武的世界』!

因此安倍這次抛出核共享來刺激日本政壇乃至國民去『重新思考』非核三原則這件事,我認為安倍倒也不是針對岸田首相而來,而是世界局勢被普丁及習近平這樣惡搞,逼得日本不得不認真地對『最壞情境』預作設想。

但也由於事出突然,岸田首相壓根也沒想到日本國內對此議題的氛圍竟然會有這麼大的轉變,代表著枱面下,日本民間對本國遭受「核武威脅」的擔心不僅存在、而且感受到不安的國民顯然不少;然而日本舉國對此議題,究竟該如何看待,根本沒有太多準備。所以才會有3月7日在參議院被問到在日本國內配置美國核武、並由兩國共同管理運用的核共用方式,跟非核三原則的「不引進」,是否有所抵觸時,岸田首相竟然回答『兩者並不相容;但因為還沒有進行詳細的討論,所以不知道(是否抵觸)』!

到了3月10日,岸田首相在接受質詢時,首度鬆口表示:「政府方面,仍不考慮(就該議題)進行討論」。但「有關安全保障的應有方式、因應時代及國際情勢的基礎上,國民間的確應就此進行議論」!

然而,『非核三原則』畢竟已深入日本人的信念之中,加上岸田首相的廣島出身的背景,相信在他任內,無論如何是不會讓『非核三原則』進行修正;除非是俄烏戰事有了急遽且嚴峻的核武相關傷亡發展,讓保守派有了輿論與國民的支持而進行修正,否則就如同高市早苗所指出的:「目前如果要讓自衛隊來負擔核共享的任務,現實上是很困難的。」

【半兵衛觀點:日本的核武裝意志宣示】

本案未來的發展方向,首先,至少是已達成了讓非核三原則長年來受到禁止討論的這個魔咒「被祓除」了;而這個議題未來將可以被公開討論的情形下,自然也就埋下了未來被修正的可能。

茂木敏充幹事長在3月6日的電視談話中,針對核共享議題用非常拗口的話術表達,他說「指的並不是核武器在『物理上』的共有概念,而是核武作為抑止力等意思決定、政治責任,跟美國共同擁有的對應方式。」

用白話來說,他要講的是:「重點不在於日本是否擁有核武這個東西,而是在必要時,日本會與美國共同承擔使用核武作為抑止力量的意志!」當然,這樣的宣示對象,自然是隣國擁有核武的中國、朝鮮與俄羅斯。

也就是說,安倍此次行事的目的,其實不在「核共享」這個方式,而是在「有事之際,讓核武能進入日本領域之內」才是目標所在。

因此,本案若進一步有發展空間的話,大致就會是如同高市早苗所指出的:「有事之際,(核武)能否以『例外』原則,進入日本領域;包括在這之前被禁止的美軍航艦或軍機的通行等事宜;不然的話,核抑止的力量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機能。」

日本防衛白書2021年(照片來源:日本防衛省官方臉書)

日本防衛白書2021年(照片來源:日本防衛省官方臉書)

筆者在觀察本議題的進展過程中,發現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3月1日到3月7日間,各政黨要人都對此議題紛紛進行『應否討論的表態』;之後在不論立場是左是右的幾個主要媒體,除了有3月10日岸田首相表達『官方不處理,民間可討論』的態度之報導外,此議題忽然就彷彿不曾存在般地消失在版面上。我不是要說此議題被媒體消音,而是彷若朝野各方似乎都有默契地不再就此事進行發言?!不論是贊成方或反對方。

這大概只能推論岸田首相3月10日的底線,大致也是目前各方的共識吧?!
就非容忍派來說,相信應該也有感受到國民間對核武議題態度的轉變,但岸田首相都提出官方不處理的底線,也就不宜再攪亂春水?!就容忍派來說,由於數十年來光是「能否討論」本身就是一大超級關難,更遑論進行實質討論;所以要推進到哪?恐怕大部份的人都還沒準備好吧?!原本要攻打的難關,才剛發動就達成了,接下來要幹麻,大概也沒個譜,所以先休兵為上?!畢竟前面提過的,『非核三原則』早已深入日本人的信念之中,若要調整,數十年來連討論都是禁忌之下,一時之間,恐怕要如何討論起,都是個問題。即便主張開放討論甚力的日本維新之會,在指出問題所在之處為「過時的昭和觀點」外,也把推動討論責任,推給自民黨,可見此議題之棘手,不是搶攻就能得分的,稍有不慎,也許就會變成「七傷拳」也未可說?!

但是,潘朵拉盒蓋上的封印,既已祓除,是否會揭蓋,除了日本國民要慎重考慮之外,長期以來讓日本感受到威脅、被逼得要考慮兵行險招的中國與朝鮮兩共產核武政權其實也是責任當事國!

(本文結束)

(如您覺得這篇文章值得給予作者鼓勵,
電腦版,請按右上方或上方心形的讚,
手機版,請按下方心形的讚,感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文生的沙龍
123會員
102內容數
介紹令和時代的日本政治現況走向
謝文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本文係總統府資政。前台灣駐日大使謝長廷為『從昭和到令和:當代日本的轉變』一書所作的推薦序。文章標題即是推薦序的標題。 不斷往更文明蛻變 「從昭和到令和的轉變」,這書名本身就有相當科普性質,我看了更是倍感親切。 因為我到日本京都大學留學的時間是昭和47 年(1972 年),
Thumbnail
2025/04/24
本文係總統府資政。前台灣駐日大使謝長廷為『從昭和到令和:當代日本的轉變』一書所作的推薦序。文章標題即是推薦序的標題。 不斷往更文明蛻變 「從昭和到令和的轉變」,這書名本身就有相當科普性質,我看了更是倍感親切。 因為我到日本京都大學留學的時間是昭和47 年(1972 年),
Thumbnail
2025/04/22
【前言】 本文係外交部長林佳龍為『從昭和到令和:當代日本的轉變』一書所作的推薦序。文章標題即是推薦序的標題。 從日本經驗看見台灣的啟示 在我多年的公共服務歷程中,無論是在中央或地方治理,還是交通建設及經濟文化的推動過程中,始終密切關注日本的發展,並深感台日兩國在許多領域上的共通點與合作潛力。
Thumbnail
2025/04/22
【前言】 本文係外交部長林佳龍為『從昭和到令和:當代日本的轉變』一書所作的推薦序。文章標題即是推薦序的標題。 從日本經驗看見台灣的啟示 在我多年的公共服務歷程中,無論是在中央或地方治理,還是交通建設及經濟文化的推動過程中,始終密切關注日本的發展,並深感台日兩國在許多領域上的共通點與合作潛力。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係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為『從昭和到令和:當代日本的轉變』一書所作的推薦序。文章標題即是推薦序的標題。 2022 年底,我主持了一場有關台日關係的閉門研討會,會議主講者正是擔任本書主編的謝文生老師。當時他以時任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慶祝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設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係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為『從昭和到令和:當代日本的轉變』一書所作的推薦序。文章標題即是推薦序的標題。 2022 年底,我主持了一場有關台日關係的閉門研討會,會議主講者正是擔任本書主編的謝文生老師。當時他以時任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慶祝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東京的三項無核原則防止進入; 有人說是時候改變了 東京——未來幾天,一艘美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 (SSBN) 預計將自 1981 年以來首次停靠韓國港口。 4 月 26 日,美國總統拜登與韓國總統尹錫烈在白宮簽署了所謂的華盛頓宣言,雙方就此次訪問達成一致。目的是提高戰略資產在韓國的“經常可見度” 朝
Thumbnail
東京的三項無核原則防止進入; 有人說是時候改變了 東京——未來幾天,一艘美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 (SSBN) 預計將自 1981 年以來首次停靠韓國港口。 4 月 26 日,美國總統拜登與韓國總統尹錫烈在白宮簽署了所謂的華盛頓宣言,雙方就此次訪問達成一致。目的是提高戰略資產在韓國的“經常可見度” 朝
Thumbnail
向來在國際社會中遇到跟『紛爭』有關的事情時,日本總是不願表明立場;但今年俄國入侵烏克蘭後,國際上看到的是一個積極穿梭各國,急呼「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的日本!究竟這個轉變是怎麼回事? 作者認為『一五體制』--也就是安倍晉三的「戰後70年談話」,是理解國際新日本形成的起點;內容請詳見作者的分析。
Thumbnail
向來在國際社會中遇到跟『紛爭』有關的事情時,日本總是不願表明立場;但今年俄國入侵烏克蘭後,國際上看到的是一個積極穿梭各國,急呼「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的日本!究竟這個轉變是怎麼回事? 作者認為『一五體制』--也就是安倍晉三的「戰後70年談話」,是理解國際新日本形成的起點;內容請詳見作者的分析。
Thumbnail
中日關係就像「東北新幹線」,如果中美關係沒有發生大地震,「東北新幹線」便不會出軌。
Thumbnail
中日關係就像「東北新幹線」,如果中美關係沒有發生大地震,「東北新幹線」便不會出軌。
Thumbnail
岸田也想證明,自己的外交政策比安倍更高明,但後者在現階段似乎不這麼覺得。
Thumbnail
岸田也想證明,自己的外交政策比安倍更高明,但後者在現階段似乎不這麼覺得。
Thumbnail
就在俄羅斯總統普丁指揮大軍入侵烏克蘭、引發舉世憤怒之際;遠在東半球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忽然呼籲日本應該就歐美的『核共享』方式,勇敢地進行討論。在廣島出身的首相岸田文雄政權下,這個直指日本戰後最大禁忌「非核三原則」的舉動,究竟意欲為何?從昭和經過平成到現在的令和時代,日本政壇及輿論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Thumbnail
就在俄羅斯總統普丁指揮大軍入侵烏克蘭、引發舉世憤怒之際;遠在東半球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忽然呼籲日本應該就歐美的『核共享』方式,勇敢地進行討論。在廣島出身的首相岸田文雄政權下,這個直指日本戰後最大禁忌「非核三原則」的舉動,究竟意欲為何?從昭和經過平成到現在的令和時代,日本政壇及輿論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Thumbnail
3月10日同時也是日本311福島核災前夕,由環團與民團組成的「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除了針對福島核災提出相關反思,也針對日前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並危及核電廠相關設施提出反戰訴求......
Thumbnail
3月10日同時也是日本311福島核災前夕,由環團與民團組成的「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除了針對福島核災提出相關反思,也針對日前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並危及核電廠相關設施提出反戰訴求......
Thumbnail
台灣媒體報導稱,安倍在幫俄國說話,在幫忙「緩頰」說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只是為了保護自己,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原文真的是這樣說的嗎?
Thumbnail
台灣媒體報導稱,安倍在幫俄國說話,在幫忙「緩頰」說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只是為了保護自己,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原文真的是這樣說的嗎?
Thumbnail
打從防止核擴散條約開始,人類一直在努力阻止浩劫發生,只是成效不彰而已,造成的理由說穿了就是老問題。人類彼此之間不信任。
Thumbnail
打從防止核擴散條約開始,人類一直在努力阻止浩劫發生,只是成效不彰而已,造成的理由說穿了就是老問題。人類彼此之間不信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