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何思慎|對俄不同調,安倍與岸田背後的「兩個自民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自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起,日本成了東亞地區最積極響應美國號召的國家,不僅在外交上高調譴責俄羅斯,更出台對俄制裁;見此發展,俄羅斯也在北方四島議題上展現強硬立場,並宣布退出日俄和平條約談判,東亞頓時湧上一片波詭雲譎。對此議題,《多維新聞》訪問到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台灣大學日文系兼任教授何思慎,探討俄烏戰爭對日俄關係的衝擊,以及對中日關係的可能影響。此為系列專訪第一篇(共二篇)。

系列專訪第二篇:專訪何思慎|中美若無大地震 中日「新幹線」不易出軌

多維:此次俄烏衝突爆發後,日本高調響應美國號召,譴責並制裁俄羅斯。不知此般舉措背後,有何國際政治考量?

何思慎:日本這次制裁俄羅斯的規模比2014年來得全面,也更加實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日本的表現更多是一種「形式的懲罰」,只禁止了克里米亞地區相關產品,而沒有上升到對俄羅斯的制裁。這背後當然與安倍晉三的對外政策有關,我們都知道,安倍在改善日俄關係上用力甚深,一直希望完成日俄和平條約談判。

與此同時,2014年的美國態度也不如此次強硬,這次俄羅斯還未正式出兵,美國便已啟動對俄制裁的相關準備。其實衝突爆發前,日本對於是否跟進對俄制裁「有所保留」,我想是因為日本自己判斷,俄羅斯大概率不會出兵,所以一開始並沒有積極跟進,當然從後續發展來看,日本的早期判斷有所失準。但衝突爆發後,相較於韓國與新加坡的低調制裁,日本的表態相對「敲鑼打鼓」,就跟台灣一樣。

而分析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的動作,他大概有兩大對外考量。首先,日本作為G7成員,面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一明顯事實,自然要跟其他G7成員國站在一起;第二,岸田希望日本成為美國在東亞的最主要盟友,能作為美國政策在東亞的前鋒,特別日本現在正是「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輪值國,5月下旬很快就要召開峰會,在這個節骨眼上,日本很難與美不同調。

在岸田的規劃裡面,Qaud不只是抗衡中國的機制,更是美日印澳多方同盟的象徵,甚至未來尹錫悅正式上台後,日本也可能說服韓國加入。當然尹錫悅是否接受還是未定數,畢竟尹錫悅要考慮此舉對半島局勢的影響,以及對中韓關係的衝擊。

此外在Quad四方中,美日澳對於俄羅斯的立場並無顯著分歧,倒是印度特立獨行。因此我們也能看到,岸田在3月19日出訪印度,便是希望傳達「不要認為俄烏衝突事不關己」這句話。日本想讓印度明白,「抗中不抗俄」看似簡單,其實是在為俄羅斯的入侵背書,如此一來,恐會對中印邊境衝突產生「不好的示範」。換句話說,日本為求說服印度,不惜把中國比喻成下一個俄羅斯,「指著禿子罵和尚」。

但其實對印度來說,他也有實質的困難。一來印度60%的軍備來自俄羅斯,二來冷戰時代的美印關係並不好,倒是蘇印關係穩定發展,為今日的俄印關係奠下基礎。如今的印度看似在「抗中」議題上與美綁定,其實外交手段相當靈活,美印或許可以在某些議題上合作,印度卻無意與美結成「戰略同盟」,這次的俄烏衝突便是典型案例。

日本的擔憂是,倘若印度與Quad其他成員對衝突的理解不同、甚至為此離心,恐會導致此一組織「腦死」,屆時便不是「Quad+」,而是「Quad-」。我認為岸田將Quad當成日本重要的政治舞台,既要藉此將拜登(Joe Biden)迎來東亞,也想擴大日本在東亞的影響力,更要強化日本在安全議題上的結盟勢力。因此岸田在處理俄烏議題時,立場非常偏向美國,而沒有顧慮到安倍之前積極經營的日俄關係,包括北方四島、日俄和平條約談判等議題。

多維:您提到了岸田處理俄烏衝突時的對外考量,包括維持美日關係、強化Quad職能、提升日本在東亞的戰略存在等。不知若由日本內政的角度來看,岸田的行動有何用意?

何思慎:岸田也想證明,自己的外交政策比安倍更高明,但後者在現階段似乎不這麼覺得。

平心而論,安倍確實是個善於外交的首相,在其任內,德國、法國、加拿大等G7成員國皆與川普(Donald Trump)處得不好,只有安倍能將川普伺候得服服貼貼;2014年俄羅斯舉行索契冬奧時,許多歐美國家皆出聲抵制,但日本並未參與。過往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時代,美國便對安倍的對俄路線有所不滿。

而在安倍思路內,其主要是認為,日本不能「兩面受敵」,也就是其必須先解決北面的日俄爭議,才有餘力加壓中國。如果安倍能將俄羅斯拉向美日陣營,便有機會孤立中國、避免中俄「背靠背」的情況出現,但如今的局勢發展,恐會讓安倍的盤算落空。其實中俄的靠近未必是雙方喜歡彼此,而是中美關係出問題、反將中俄推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3月18日拜習再度視訊,其實就是想讓中美關係重回「護欄」,這其中就牽涉到了如何「夯實」一中政策,也就是美國能否在台灣問題上遵守「三個公報」。

回到日俄關係的議題,岸田在處理日俄關係上確實不如安倍。但我們也不能用岸田的對俄態度來推測其對華態度,不能機械化地將其理解為跟蔡英文一樣的「對美一邊倒」。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中俄對日本的意義本就有所不同,北面的俄羅斯確實也是威脅,但岸田還是更看重Quad這個平台,想讓這個非正式安全對話機制,成為東亞的多邊安全維繫機制,既能防範中國,也能力阻俄羅斯。

多維:綜觀日本此次對俄制裁項目,從瞄準國防外交官員、軍火製造商與出口商、加徵海鮮進口關稅,到限制對俄央行交易、禁止出口半導體產品及技術至俄羅斯,程度層層升級。如此限制不知對雙方而言影響如何?即是否能在關鍵項目上打擊俄羅斯,日本又會否反受傷害?

何思慎:其實日本之所以高調表態制裁,還有一關鍵原因,那便是日俄經貿不如中日經貿盤根錯節,倘若今日是要制裁中國,日本便會有很多考量。

但面對俄羅斯,不論是在產業鏈還是市場依賴上,日本皆不用顧慮太多,至於凍結俄羅斯寡頭、高官的在日資產,這些人究竟會有多少資產在日本?將俄羅斯踢出SWIFT一舉,其實全球多國皆將俄羅斯踢出去了,也不差日本一個。簡言之,對日本來說,許多其參與的對俄制裁項目,並不具有對日俄雙方經濟體的實質殺傷力,終究是宣傳意義大於實質影響。

而論及能源與糧食價格的上漲,其實不論日本是否制裁俄羅斯,兩者價格皆受俄烏衝突擾動,本就會上漲。其他例如晶片等商品,日本自己就不是晶片輸出大國,其晶片幾乎全靠進口,諸如Panasonic等公司自己都很悲觀,認為未來日本的晶片出口可能會降為0,如此境況,要怎麼在這種議題上制裁俄羅斯?

從數據來看,日俄貿易大宗除了能源外,便是農產品、原物料與中間材,短時間內會有價格波動,但皆能找到替代供貨方,日本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並不重,石油主要仰賴中東,液化天然氣則是美國。因此所謂對俄制裁,日本可以把話說得很漂亮,但傷害性真的不大。

多維:在日本高調宣布制裁後,俄羅斯於3月21日宣布退出二戰和平條約談判,同時退出領土有爭議的千島群島(其中含北方四島)聯合經濟開發項目談判,更取消日本公民旅遊北方四島免簽證,過往多年日俄修補關係之努力,可謂毀於一旦。不知您如何看待北方四島議題的未來發展?

何思慎:其實我是這樣認為,即便俄羅斯沒有退出與日本的二戰和平條約談判,雙方目前也很難談出實質結果。因此俄羅斯的退出,主要效果就是羞辱日本,發出「日俄關係可能嚴重倒退」的訊號,意味著安倍過往7年8個月的努力瞬間歸零。

嚴格來講,北方四島問題若不談判,便永遠不會有解決方案。回顧雙方談過的種種方案,不論是1956年日俄建交時,俄羅斯曾經承諾的「歸還兩島」,或是日本後來如意算盤一撥,提出的「雙方按面積均分四島」,也就是日本得到三分之一的擇捉島,加上國後島、齒舞群島、色丹島,現在都只能擱置,因為俄羅斯的態度就是「我不想跟你談」。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不能再談」,只是日俄若要重開相關談判,可能還要一段時間。

而從日本自由民主黨(一般簡稱自民黨)的組成來看,繼承「自由黨」傳統的「宏池會」,也就是吉田茂、池田勇人、岸田文雄這派,向來就是比較配合美國;「民主黨」系統則相對保守,包括鳩山一郎、岸信介、安倍晉三等人。戰後盟軍佔領日本時,對曾與軍國主義過從甚密者罰以「公職追放」(將右翼與保守勢力大規模免職),但冷戰開始後,美國取消了此一禁令,這批人又重回政壇成立「民主黨」,並在美國指示下,與同為泛保守系的「自由黨」結盟,而有今日的自民黨。然而「自由黨」與「民主黨」之間,向來都是涇渭分明,就像韓國的革新系與保守系。

以1956年推動「日蘇國交正常化」為例,當年主導此事的,便是出身「民主黨」系統的鳩山一郎,其之所以拉攏蘇聯,有一原因便是不滿出身「自由黨」系統的吉田茂過於親美、唯美是從。因此安倍之所以在任內著力日俄外交,既有「家學淵源」(岸信介為其外祖父),也受「民主黨」系的傳統影響。

而俄羅斯在與日本互動時,看到出身「民主黨」系統的首相,總是比較放心,看到出身「自由黨」系統的首相,則會有「跟著美國走」的既定印象。若比較安倍與岸田的對俄路線,也確實會有這種感覺。


原文發表於2022/3/28《多維新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祁賓鴻的沙龍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祁賓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0
24日馬上要第二輪投票,也就是馬克宏與雷朋的終極對決。薩支遠判斷,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勝機率較高,畢竟雷朋的極右翼身份還是引人詬病,尤其是她對待移民的敵視態度,但馬克宏也可能只會「險勝」。
Thumbnail
2022/04/20
24日馬上要第二輪投票,也就是馬克宏與雷朋的終極對決。薩支遠判斷,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勝機率較高,畢竟雷朋的極右翼身份還是引人詬病,尤其是她對待移民的敵視態度,但馬克宏也可能只會「險勝」。
Thumbnail
2022/04/20
蘇宏達認為,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出線機率較大,其也由此提出對馬克宏的幾點觀察。
Thumbnail
2022/04/20
蘇宏達認為,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出線機率較大,其也由此提出對馬克宏的幾點觀察。
Thumbnail
2022/04/19
系列報導第一篇:看懂台灣選舉·上|藍綠對決仍是主流 柯文哲與民眾黨注定艱難
Thumbnail
2022/04/19
系列報導第一篇:看懂台灣選舉·上|藍綠對決仍是主流 柯文哲與民眾黨注定艱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次的G7廣島會議的主軸,可以用以下三個核心概念來涵括:「援烏抗俄」、「南方國家」及「天下圍中」。 本文擬從「岸田政權為了此次峰會,上半年來的國際布局」、「日本邀請8個招待國的意涵」,以及「中國為了試圖抵消這次在日本舉行G7的影響,而採取的一連串作為」等面向為讀者提供我的分析。
Thumbnail
這次的G7廣島會議的主軸,可以用以下三個核心概念來涵括:「援烏抗俄」、「南方國家」及「天下圍中」。 本文擬從「岸田政權為了此次峰會,上半年來的國際布局」、「日本邀請8個招待國的意涵」,以及「中國為了試圖抵消這次在日本舉行G7的影響,而採取的一連串作為」等面向為讀者提供我的分析。
Thumbnail
日前再度接受美國之音記者「向凌」的採訪,針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1月13日在美國白宮跟拜登總統進行高峰會談的義意進行解析,同時南台灣美國商會研究員盛仰正及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研究員長尾賢(Satoru Nagao)也各自接受採訪,該新聞連結置於文末。我的分析內容如下。
Thumbnail
日前再度接受美國之音記者「向凌」的採訪,針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1月13日在美國白宮跟拜登總統進行高峰會談的義意進行解析,同時南台灣美國商會研究員盛仰正及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研究員長尾賢(Satoru Nagao)也各自接受採訪,該新聞連結置於文末。我的分析內容如下。
Thumbnail
據日媒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計劃在年底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簡稱「安保戰略」),內容涉及對中國的角色定位,並引發了不同政黨的立場博弈。
Thumbnail
據日媒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計劃在年底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簡稱「安保戰略」),內容涉及對中國的角色定位,並引發了不同政黨的立場博弈。
Thumbnail
向來在國際社會中遇到跟『紛爭』有關的事情時,日本總是不願表明立場;但今年俄國入侵烏克蘭後,國際上看到的是一個積極穿梭各國,急呼「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的日本!究竟這個轉變是怎麼回事? 作者認為『一五體制』--也就是安倍晉三的「戰後70年談話」,是理解國際新日本形成的起點;內容請詳見作者的分析。
Thumbnail
向來在國際社會中遇到跟『紛爭』有關的事情時,日本總是不願表明立場;但今年俄國入侵烏克蘭後,國際上看到的是一個積極穿梭各國,急呼「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的日本!究竟這個轉變是怎麼回事? 作者認為『一五體制』--也就是安倍晉三的「戰後70年談話」,是理解國際新日本形成的起點;內容請詳見作者的分析。
Thumbnail
由俄羅斯片面用武力所發動的戰爭,引發全球爭議;但也讓距離8000公里之遙的台海安全問題,同時受到世人的矚目!對身處中國、台灣鄰居的日本造成相當的震撼,引發的危機意識感,日本比起中台兩當事國更為不安。 為了避免俄侵烏的戰事引發在台海的效法戰意,岸田政權自戰事起,即不遺餘力地在全球佈局「天下圍中」戰略。
Thumbnail
由俄羅斯片面用武力所發動的戰爭,引發全球爭議;但也讓距離8000公里之遙的台海安全問題,同時受到世人的矚目!對身處中國、台灣鄰居的日本造成相當的震撼,引發的危機意識感,日本比起中台兩當事國更為不安。 為了避免俄侵烏的戰事引發在台海的效法戰意,岸田政權自戰事起,即不遺餘力地在全球佈局「天下圍中」戰略。
Thumbnail
中日關係就像「東北新幹線」,如果中美關係沒有發生大地震,「東北新幹線」便不會出軌。
Thumbnail
中日關係就像「東北新幹線」,如果中美關係沒有發生大地震,「東北新幹線」便不會出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