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蘭陵劇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時間:2022-3-19 19:30
推薦度:★★★★☆

raw-image
這是個有關時間的故事。表演終了,連續兩次謝幕,金士傑很帥氣地揮動手背,提醒觀眾是時候該離場回家。看著一眾演員的背影,不知還有沒有下個十年?

這是個有關時間的故事。

開場時,金寶老師說:「他們相貌、身材、聲音,恐怕如今都走樣了,那很好......我是說,那更好。我想他們站在舞臺上,用另外一種生命高度說著自己的故事。用樂器來講,那是另外一種KEY。」

終場時,副導演劉若瑀的女兒小匸,開口唱出自己作詞作曲編寫的《謝飯歌》:「花椰菜的生長期是65天,紅蘿蔔的是80天,小蕃茄需要90天,黃豆的要4個月,芭樂長成樹至少1年,1粒米從稻穗長出的時間,一個人做豆腐、做泡菜的時間,做醬油、做醋需要的時間,還有煮一頓飯所花的時間,那吃一頓飯只有多少時間,讓它來承載無限的感恩、無限的尊重,與不可思議。」

全劇總長2小時,觀眾與演員、蘭陵劇坊一同經歷,時間經過。

raw-image

演員熟成需要多少時間

一如劇名《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舞臺表演區陳設如同坊間常見劇團排練教室,黑膠地板、空無一物,左、右以紗幕隔出側臺,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側臺是演員休息、換裝、道具暫放的區域,偶爾,側臺會參與表演區的演出,或是製造人聲音效,或是輔助表演區演員的其他演員演出區域。

表演區依次呈現「信任練習」、「聽聲音做動作」、「原始吶喊」、「鏡子練習」、「魚群移動」......等表演訓練課程,這樣的安排大致上由易而難、由簡而繁、由一個人進而兩人最後多人互動。

課程與課程之間,是每位演員獨立呈現的時間,實踐the very moment技巧,取材於個自人生的某段切片。看似演員們經歷蘭陵劇坊一系列表演訓練的成果發表會,實則蘭陵劇坊早在1991年解散,每位演員的呈現,除了蘭陵劇坊的訓練,更有30寒暑的刻痕。就算呈現裡揀選的是尚未遇見蘭陵的人生片段,而呈現方式終是遭遇蘭陵之後加上30年日晒風霜。

空無一物的舞臺上,演員孤身一個人,面對自己,面對表演,面對光陰逝去與隨之遠走的青春、家人、朋友,此時此刻說出「身為一個男人、一生有許多必須面對的挫折。今天,是我的第一次。」「孤單這兩個字我懂,很多故事裡都有,可是外公講的孤單是什麼意思?」就算一字不差、速度相同,蘭陵還在的當年就是演不出,屬於「30年經過」的今日的聲音、氣味、呼吸與眨眼。

raw-image

蘭陵作用力還有多少時間

蘭陵劇坊1980年成立,存續短短11載。然而與蘭陵有淵源的劇團,包含1980年代,賴聲川、李國修與李立群共同成立表演工作坊,而後李國修自行成立屏風表演班,劉若瑀(劉靜敏)成立優人神鼓(優劇場),1990年代王榮裕成立金枝演社,李永豐與柯一正、徐立功、羅北安成立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紙風車劇團與綠光劇團),2000年趙自強成立如果兒童劇團,2001年邱安忱成立同黨劇團。

另一些蘭陵人投身戲劇教育,如馬汀尼、林于竝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卓明(林啟星)則在1990年代來到臺南,影響台南人劇團(華燈劇團)、那個劇團、魅登峰劇團、花痞子劇團(黑珍珠劇團)。

時光留下斧鑿刻痕,也剝落記憶,蘭陵影響力在20世紀末達高峰,進入21世紀後日漸式微。距離蘭陵劇坊成立匆匆42年,金士傑71歲,馬汀尼從教職退休,屏風表演班因李國修逝世而暫停活動,顧寶明亦於《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衛武營演出當日離世。如今的臺灣,高中、大學廣設表演科系,新一代劇場人多為科班出身,或由影視演藝人員轉任表演者。

鄧安寧於衛武營晚場呈現終了,忍不住加上一段話:「你問我:好朋友(顧寶明)走了,這戲還演不演呢?怎麼有心情演呢?(略頓)演。(略頓)我知道好朋友也會覺得該演。The show must go on,能夠go on,不是很好嗎?」由開枝散葉到落葉歸根。蘭陵劇坊在臺灣戲劇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但已於1991年解散。

raw-image

觀眾看一場戲需要的時間

開場時,工作人員提醒:全戲160分,中場休息20分鐘。提前到場、找到位置坐定,與結束謝幕、依序散場,220分鐘或許是一般觀眾看《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所花的時間。

少數觀眾因為推薦、贈票而來到現場,尤其那些年紀尚輕,未曾經歷婚姻與衰老,對演員們光怪陸離的童年也無法感同深受的觀眾,偏偏這齣戲沒有明確的故事主軸,也沒有炫麗的聲光效果,黑盒子舞臺、沒有光的觀眾席、恆定的溫溼度、還算舒適的椅子,讓人忍不住沉沉睡去。對這些觀眾而言,《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是睡一覺的時間。或許是睡兩覺的時間,中場休息20分鐘,鄰座難免想起身走走,上上廁所。

然而,如果是一位慕名而來的觀眾,如我,這場戲從這位觀眾第一次聽見蘭陵劇坊的名字就已拉開序幕,或許來不及親臨欣賞蘭陵劇坊仍在運作時的現場演出,或許看過表演工作坊、優人神鼓、金枝演社或同黨劇團的作品,必然讀過臺灣話劇史相關文字記載,甚至讀完了金士傑所有劇本,有幸一窺蘭陵演出的紀錄片,直到數年甚至數十年後的今天,終於可以真真正正親臨劇場看一場蘭陵的戲。數年或數十年,是這位觀眾看《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需要的時間。

連續兩次謝幕,金士傑很帥氣地揮動手背,提醒觀眾是時候該離場回家。看著一眾演員的背影,不知還有沒有下個十年?

----------

製作團隊
藝術總顧問:吳靜吉
製作人:陳以亨
書法提字:董陽孜
平面設計:霍榮齡
攝影:劉振祥
舞臺暨燈光設計:林克華
多媒體影像設計:王奕盛
服裝設計:黃文英
音樂統籌:陳懷恩、林慧玲
音樂設計:李承宗
舞臺監督:黃諾行
技術總監助理:應可亭
燈光技術指導:王永盛
舞臺技術指導:許安祁
音響公司:唐宋音響燈光公司
多媒體影設計助理及執行:余竑賢
執行服裝設計:林詩昌
梳化造型:周廷樺團隊
服裝管理:林冠廷、王瑞璞
演出團隊
導演暨編劇統籌:金士傑
戲劇顧問:卓明
副導演:劉若瑀、馬汀尼
現場演奏:李承宗、張寧文
演員:馬汀尼、王仁里、楊麗音、鄧安寧、趙自強、游安順、陳宥羜、柯清心、王耿瑜、賀四英、邱俊龍、黃哲斌、陳紫綸、黃懷槿、鄧雨忱
行政團隊 
導演助理:黃兆嶔
排演助理:盧冠彣
執行統籌:寬宏藝術 王雅新
宣傳統籌:寬宏藝術 余亭甫
宣傳執行:寬宏藝術 蔡宛妮
宣傳設計:寬宏藝術 張心妮

----------

關聯閱讀:
【表演藝術評論臺】
返回原初,而至不惑《演員實驗教室》|黃馨儀(專案評論人)
考驗屬於年輕的評價者《演員實驗教室》|張敦智(專案評論人)
回歸起點——演員的自我探尋《演員實驗教室》|羅揚(戲劇工作者)
歡迎光臨我的人生《演員實驗教室》|車曉宇(中國文化大學科技藝術碩士班)
跨越時空的生命對談《演員實驗教室》|何曉夢(中國文化大學科技藝術碩士班)
【于善祿@LULUSHARP|PChome個人新聞台】
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于善祿
【方格子vocus】
本色出演,素心依舊──蘭陵四十《演員實驗教室》|Howev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ustone獨的沙龍
118會員
216內容數
最近看了哪些戲?參觀了哪些展覽?分享你的想法吧!
justone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8
推薦度:★★★★這是個大型張迷聚會及追思活動現場,從編導到演員到觀眾。我是那個搞不清楚狀況亂入的路人甲。最令我這個局外人介意的,是編導關於張愛玲死前一夜的詮釋。
Thumbnail
2024/07/28
推薦度:★★★★這是個大型張迷聚會及追思活動現場,從編導到演員到觀眾。我是那個搞不清楚狀況亂入的路人甲。最令我這個局外人介意的,是編導關於張愛玲死前一夜的詮釋。
Thumbnail
2024/05/03
推薦度:★★★★《瘋狂電視台》由王偉忠監制,劇中電視臺的每一檔節目,都是王偉忠《2100全民亂講》、《全民大悶鍋》的劇場版本。
Thumbnail
2024/05/03
推薦度:★★★★《瘋狂電視台》由王偉忠監制,劇中電視臺的每一檔節目,都是王偉忠《2100全民亂講》、《全民大悶鍋》的劇場版本。
Thumbnail
2024/02/03
推薦度:★★★★個人較喜歡每節表演中以打擊樂器呈現的部分,至於演員彼此相互詰問的部分顯得過於目的性,文句太過直白,不若過往作品那般留有餘地、機鋒,令觀眾不禁自問、玩味再三。
Thumbnail
2024/02/03
推薦度:★★★★個人較喜歡每節表演中以打擊樂器呈現的部分,至於演員彼此相互詰問的部分顯得過於目的性,文句太過直白,不若過往作品那般留有餘地、機鋒,令觀眾不禁自問、玩味再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山羊體劇團|讀劇|芒果樹不死 眷村三代的故事,圍繞著院子裡的芒果樹展開。 編劇|林冠廷 導演|葉育廷 演員|王耀霆、林欣儀、曾冠瑜、劉峻豪 主辦單位|相信世代發展協會 贊助單位|台北市文化局 製作團隊|山羊體劇團
Thumbnail
山羊體劇團|讀劇|芒果樹不死 眷村三代的故事,圍繞著院子裡的芒果樹展開。 編劇|林冠廷 導演|葉育廷 演員|王耀霆、林欣儀、曾冠瑜、劉峻豪 主辦單位|相信世代發展協會 贊助單位|台北市文化局 製作團隊|山羊體劇團
Thumbnail
<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這齣紀錄片,這個月8日(2023/9/8)登上大銀幕!幸運得到這部紀錄片的4張電影票,即便是上課的禮拜一晚上,但還是覺得一定要帶著2個孩子全家一起去看。如同導演金士傑感嘆的,趁能集合時趕快再一起演戲。身為觀眾的我們也同感,真的是還能再看幾場他們演的戲,就要趕緊珍惜把握了!
Thumbnail
<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這齣紀錄片,這個月8日(2023/9/8)登上大銀幕!幸運得到這部紀錄片的4張電影票,即便是上課的禮拜一晚上,但還是覺得一定要帶著2個孩子全家一起去看。如同導演金士傑感嘆的,趁能集合時趕快再一起演戲。身為觀眾的我們也同感,真的是還能再看幾場他們演的戲,就要趕緊珍惜把握了!
Thumbnail
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參與台灣新電影,拍《戀戀風塵》,可是那時候我還年輕、不懂,只是覺得很有意思,想去做一個小螺絲釘,所以我也是透過做《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30》去了解原來所謂的新電影、與這些創作者是在做什麼,或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是什麼。
Thumbnail
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參與台灣新電影,拍《戀戀風塵》,可是那時候我還年輕、不懂,只是覺得很有意思,想去做一個小螺絲釘,所以我也是透過做《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30》去了解原來所謂的新電影、與這些創作者是在做什麼,或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是什麼。
Thumbnail
我與李靜芳老師的緣分始於十多年前台北市藝術教育館辦哩的藝研班。當時要招開一個精英班也學過歌仔戲的學員為主,要徵選,要排戲,還要上台演出。我當時是一個完全的素人,膽敢去報名。李靜芳老師很看重大家的表演,徵選當天,除了李靜芳老師,還有國寶廖瓊枝老師、戲曲樂師莊家煜老師,印象中還有兩位老師列席。學員的徵選
Thumbnail
我與李靜芳老師的緣分始於十多年前台北市藝術教育館辦哩的藝研班。當時要招開一個精英班也學過歌仔戲的學員為主,要徵選,要排戲,還要上台演出。我當時是一個完全的素人,膽敢去報名。李靜芳老師很看重大家的表演,徵選當天,除了李靜芳老師,還有國寶廖瓊枝老師、戲曲樂師莊家煜老師,印象中還有兩位老師列席。學員的徵選
Thumbnail
🌿「活下去,沒輸就會贏」 來賓介紹👏👏👏 -- 西來庵的人哪~演員 曾鏵萱 -- 西來庵的人唷~演員 邱任庭(阿秋)
Thumbnail
🌿「活下去,沒輸就會贏」 來賓介紹👏👏👏 -- 西來庵的人哪~演員 曾鏵萱 -- 西來庵的人唷~演員 邱任庭(阿秋)
Thumbnail
🌿「從台北回家頂多3個小時,但他通常都花上365天」 📌《用九柑仔店》受疫情影響,所有場次暫停演出,資訊異動可關注亮棠文創粉絲專頁,期待用九重新開店囉~ 來賓介紹👏👏👏 -- 邱逸峰:創造柑仔店的人之一 aka.導演 -- 李運慶:柑仔店的未來主人? aka. 演員
Thumbnail
🌿「從台北回家頂多3個小時,但他通常都花上365天」 📌《用九柑仔店》受疫情影響,所有場次暫停演出,資訊異動可關注亮棠文創粉絲專頁,期待用九重新開店囉~ 來賓介紹👏👏👏 -- 邱逸峰:創造柑仔店的人之一 aka.導演 -- 李運慶:柑仔店的未來主人? aka. 演員
Thumbnail
推薦度:★★★★☆這是個有關時間的故事。表演終了,連續兩次謝幕,金士傑很帥氣地揮動手背,提醒觀眾是時候該離場回家。看著一眾演員的背影,不知還有沒有下個十年?
Thumbnail
推薦度:★★★★☆這是個有關時間的故事。表演終了,連續兩次謝幕,金士傑很帥氣地揮動手背,提醒觀眾是時候該離場回家。看著一眾演員的背影,不知還有沒有下個十年?
Thumbnail
場地:木柵老泉山上劇場 場次:1998 座位:自由入座
Thumbnail
場地:木柵老泉山上劇場 場次:1998 座位:自由入座
Thumbnail
場地:國家戲劇院 場次:1996.10.11 19:30 座位:1樓13排25號
Thumbnail
場地:國家戲劇院 場次:1996.10.11 19:30 座位:1樓13排25號
Thumbnail
2012年某個週末夜晚10點半接到吳寶春的電話,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知道他一定會被《女兒紅》這齣戲感動到內心澎湃莫以名之。他很激動的說:「台灣不能沒有李國修……」。第一次欣賞屏風表演班的戲是19年前的《西出陽關》,從青澀到熟齡,陪伴我成長的就是一齣齣的好戲。國修老師曾對他的弟子說:「只要你一朝踏上
Thumbnail
2012年某個週末夜晚10點半接到吳寶春的電話,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知道他一定會被《女兒紅》這齣戲感動到內心澎湃莫以名之。他很激動的說:「台灣不能沒有李國修……」。第一次欣賞屏風表演班的戲是19年前的《西出陽關》,從青澀到熟齡,陪伴我成長的就是一齣齣的好戲。國修老師曾對他的弟子說:「只要你一朝踏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